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倫理學原理(漢譯世界學術名著)
會員

一直到19世紀末,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是同一概念。1903年,摩爾的《倫理學原理》出版,宣告了另一種倫理學即元倫理學的誕生。爾后半個多世紀,元倫理學在西方倫理學王國一直居于主導地位。20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美德倫理學的興起,以及道德心理學研究的復興,倫理學研究呈現出了規范倫理學、美德倫理學與元倫理學鼎足發展的局面。而由摩爾所倡導的元倫理學研究的哲學意義,仍然是當代倫理學大家關注的重心。正是基于這個原因,摩爾的《倫理學原理》才被列選為20世紀前半葉唯一一部倫理學經典名著。(另外一個原因是,自分析哲學興起以后,傳統的倫理學研究受到了重挫,直到20世紀后半葉才重新復興。)作者G.E.摩爾(G.E.Moore,1873-1958)。英國哲學家,新實在論及20世紀分析哲學的創始人之一。1873年11月4日摩爾生于倫敦上諾伍德。1892年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896年畢業。1898~1904年在三一學院從事研究工作。1911年起歷任劍橋大學道德科學講師、精神哲學與邏輯教授,并成為三一學院終身研究員,1939年從教授職位退休。在《倫理學原理》一書中,摩爾提出的“自然主義謬誤”的命題,進一步澄清了倫理學的學科內容。摩爾認為,怎樣給“善”下定義是全部倫理學中最根本的問題。而恰恰在這個問題上,存在以下兩種自然主義的謬誤:一種是把善性質混同于某種自然物或某種具有善性質的東西,從“是”(is)中求“應當”(ought),使“實然”與“應然”混為一談。另一種是把善性質混同于某種超自然、超感覺的實在,從“應然”、“應當”中求“實在”,進而把“應當”的愿望當作超然的實體。摩爾自己的主張是,“善”是不可定義的,只能靠我們的直覺來把握。摩爾的這一主張被倫理學界稱作“開放性問題論證”。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摩爾把全部倫理學問題分為三類:一是研究“什么是善”的倫理學本質問題,這就是元倫理學;二是研究哪些事物就其本身為善(即作為目的善)的倫理學理論問題;三是研究如何達到善的行為(即作為手段善)的倫理學實踐問題。元倫理學研究道德的本原問題,即什么是善,這是一個價值問題。規范倫理學研究道德的存在問題,這是一個規范問題。這樣,摩爾就區分了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從而開創了20世紀以來的元倫理學研究。

(英)G.E.摩爾 ·倫理學 ·16.3萬字

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的空間倫理研究
會員

本書以空間倫理的重構為根本問題,對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空間倫理的一般規定性進行了哲學闡釋,指出空間倫理即人類在空間實踐中以善的價值為核心并形成的規范性關系秩序。在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空間倫理生成于人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以空間存在與空間倫理的辯證關系為依據,進一步考察了空間倫理的具體實踐形態,主要集中在微觀層面的身體空間倫理、中觀層面的城市空間倫理和宏觀層面的全球空間倫理。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的空間倫理與經濟、政治、社會、生態等因素緊密相關,它是以現實性問題為導向的研究。當今世界,伴隨著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快速進程,馬克思恩格斯曾經面臨的空間倫理的困境已經有了新的形態,個體身體從勞動的身體轉變為消費符號的身體,固化的城市社會階級關系轉變為流動的陌生人社會關系,全球空間從資本主導走向了多元因素并存的現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空間倫理有了新的問題,需要重新思考與實踐探索。身體倫理、城市倫理和全球倫理都是空間倫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共同朝向了空間善治目標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時代中國在人民民生、城鄉關系和全球合作方面正踐行著空間倫理精神,實施了以人民為中心的住有所居的空間政策;構建了城鄉融合發展的一體化空間新格局;推進著共商共建共享為倫理原則的一帶一路的空間倡議。這印證了空間倫理研究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

李家麗 ·倫理學 ·16.6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门市| 文登市| 澎湖县| 青州市| 苍梧县| 老河口市| 巧家县| 历史| 门头沟区| 申扎县| 湘乡市| 海安县| 清苑县| 山东| 大邑县| 南通市| 丰镇市| 怀安县| 酉阳| 墨竹工卡县| 讷河市| 吉安县| 绥棱县| 天峻县| 台前县| 贺兰县| 漠河县| 紫金县| 留坝县| 颍上县| 得荣县| 岚皋县| 双鸭山市| 日照市| 安岳县| 明星| 白玉县| 张掖市| 潞城市| 清涧县|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