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西方政治哲學史(第三卷)》集結了國內政治哲學界的頂尖學者,擺脫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束縛,克服哲學史教材化的通病,用大論文的方式深入剖析以賽亞·伯林、列奧·施特勞斯、卡爾·施米特、約翰·羅爾斯、尤爾根·哈貝馬斯等20世紀著名政治哲學家或者思想流派的觀念,在精神源頭和哲學根基處重新審視和考察當代西方政治哲學的內在邏輯和動機資源,辨析西方現代性的動力與不足、優(yōu)勢及缺憾。
周濂主編 ·西方哲學 ·47.3萬字
不受歡迎、缺錢、遭遇挫折、被瞧不起、心碎、困頓的哲學心靈良方,六個哲學家的智慧解決六種人生問題!英倫才子艾倫·德波頓了解現實人生的苦難,深深體會到這些苦難引起的傷痛;他認為哲學不應只是躲在象牙塔中的文字游戲,而是幫助人們解決心靈傷痛的良方。因此,他回到偉大哲學家身上,探索這些哲學家的智能,為我們提供舒緩現實生活郁悶的慰藉。針對六個不同的人生問題──不受歡迎、缺錢、遭遇挫折、被認為有缺陷、心碎、困頓──德波頓分別向蘇格拉底、伊比鳩魯、塞內卡、蒙田、叔本華、尼采這六位哲學家取經,希望這些哲學家的個人體驗與思想學說能夠在我們飽受痛苦時,舒緩我們的癥狀,甚至根治我們的問題。
(英)阿蘭·德波頓 ·西方哲學 ·10.4萬字
《單向度的人:發(fā)達工業(yè)社會意識形態(tài)研究》除導言外包括“單向度社會”、“單向度的思想”和“進行替代性選擇的機會”三部分。作者通過對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語言等領域的分析、批判,指出發(fā)達工業(yè)社會是如何成功地壓制了人們內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這個社會成為單向度的社會,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單向度的人,這種人喪失了自由和創(chuàng)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與現實生活不同的另一種生活。本書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作了較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暴露出其社會批判理論的烏托邦性質。本書對研究蘭克福學派和馬爾庫塞理論的發(fā)展,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美)赫伯特·馬爾庫塞 ·西方哲學 ·15.2萬字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幾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這本以散文詩體寫就的杰作,以振聾發(fā)聵的奇異灼見和橫空出世的警世招語宣講“超人哲學”和“權力意志”,橫掃了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面面,譜寫了一曲自由主義的人性壯歌,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里,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讓“超人”出世,于是近代人類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異彩虹。
(德)尼采 楊恒達 ·西方哲學 ·17.6萬字
羅素說,此書的目的是將一些關于幸福狀態(tài)的論述匯集在一起,這些論述源于常識,而非任何深奧的哲學或博學。這本書抱持這樣一種信念,即許多不幸福的人可以通過正確的努力變得幸福。
(英)伯特蘭·羅素 ·西方哲學 ·5.8萬字
《沉思錄大全集:三位古羅馬先賢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匯了古羅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華,共分為三篇,比之同類書,內容更加詳實,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為透徹。關鍵的是,能讓讀者在一《沉思錄大全集:三位古羅馬先賢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發(fā),給生活于嘈雜現世的人們帶來心靈的啟迪。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西方哲學 ·28.8萬字
西方哲學的普遍性是指西方哲學家所闡述的作為世界本質的普遍性。本書認為西方哲學的普遍性作為本體論的對象通過決定人性乃至人的普遍價值觀構成了人類之根,因而也決定著人應該如何活著(人是什么、人從哪兒來和人應該到哪兒去)。本書通過傳統(tǒng)形而上學、康德形而上學、海德格爾哲學和德里達哲學四個節(jié)點來探討西方哲學的尋根之路,認為此一尋根之路從哲學之內看表現為西方哲學普遍性淪落的過程,而從哲學之外看則決定著西方社會價值觀從一元走向多元的過程,其中,前一過程構成了后一過程的形而上學根據。西方社會價值觀從一元走向多元的歷程是一個不可逆的社會進步歷程,但它也導致了西方社會在精神家園方面之無家可歸的消極后果。本書認為,基于形而上學的根據理清這一歷程的必然性和內在邏輯是正確評價這一歷程并正確探求人類(西方)價值觀未來發(fā)展方向的基礎。
強以華 ·西方哲學 ·37.9萬字
《懺悔錄》是奧古斯丁著作中傳誦最廣的一種。本書也可作為奧古斯丁的自傳來看。全書共十三卷,以內容言,可分為兩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記述他出生至三十三歲母親病逝的一段歷史。卷十至卷十三,則寫出作者著述此書時的情況。奧古斯丁在書中不僅流露出真摯的情感,而且對自己的行動和思想作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文筆細膩生動,別具風格,成為晚期拉丁文學中的代表作,列為古代西方文學名著之一。
(古羅馬)奧古斯丁 ·西方哲學 ·18.4萬字
哲學的根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系問題,人們在工作過程中通過對各種知識的概括學習和總結從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哲學通常是研究根本問題的,這就需要對表面的問題進行批判的反思,通過這種反思更清楚的認識世界、了解人生。
(英)J·F·沃芬登 ·西方哲學 ·11.6萬字
《創(chuàng)造進化論》是法國哲學大師柏格森的巔峰之作,更是為他帶來諾貝爾文學獎的傳世名著。本書站在生命進化的角度演繹生命的發(fā)展歷程。不同于環(huán)境決定物種演化的觀點,創(chuàng)造進化論主張的是生命存在一種與生俱來的沖力,這種沖力是決定物種進化繁衍的主要推動力量。《創(chuàng)造進化論》一書結合了生命哲學的有關內容,成為人類史上重新建構哲學的重要典范,它提出意識具有延續(xù)性,一個強有力的證據便是生命的存在。
(法)亨利·柏格森 ·西方哲學 ·15.9萬字
“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共4卷,全八冊。作者為清華大學資深教授萬俊人,叢書分別以“倫理學基礎:原理與論理”“倫理學主題:價值與人生”“倫理學限閾:道德與宗教”“倫理學前沿:道德與社會”為主題,精選了20世紀西方著名倫理學家圍繞上述主題的經典性文本,完整呈現了20世紀西方倫理學的流變脈絡、知識狀況和理論前沿,為讀者了解這一非凡時期的西方倫理學的知識提供了較為完整、準確和清晰的知識地圖和理論語脈。
萬俊人主編 ·西方哲學 ·22萬字
他是孤獨的哲人,他是信仰的騎士,他是現代西方存在主義的先驅。作為19世紀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思想家之一,克爾凱郭爾的許多觀點完全處于主流思潮之外。他對康德和黑格爾的倫理與宗教理論所作的回應,他的主要觀點與費爾巴哈、馬克思等人學說的對比,他對人的存在狀況所進行的探究,這些在書中都有評論性的闡釋。
(英國)帕特里克·加迪納 ·西方哲學 ·7.4萬字
勒內·笛卡爾(RenéDescartes,1596—1650年),法國哲學家、數學家和科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被譽為“西方現代主義哲學之父”。《沉思集》是笛卡爾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在這部作品中,他通過普遍懷疑的方法,力圖在精神上擺脫一切成見,擺脫感官的干擾,通過理智來獲得確定的知識。本書是作者對笛卡爾《沉思集》的點評與啟示。全書共分為十二章,包括笛卡爾提出的六個沉思以及他對當時哲學家、神學家們對其六組沉思提出的反駁與答辯。采用的是原文呈現與作者根據自己的認識或疑問加入點評相結合的方式。附錄附有英文版本和法文原版。
高鵬 ·西方哲學 ·23.5萬字
是一部關于人生價值觀的著作。叔本華之前寫過多部專著,并在哲學界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大眾并不知道叔本華是何人。此書一出版,獲得空前的銷量,叔本華一舉成為公眾人物。本書闡述了生活的本質以及如何在生活中獲得幸福,討論了健康、財富、榮譽、名聲、待人接物所應遵循的原則等。他盡量從世俗、實用的角度考慮問題,特別適合大眾閱讀。文中隱匿著叔本華深刻的自我剖析、感悟以及由此而來的睿智和清醒。所以此書成為一百多年來的經典,一印再印,暢銷不衰。
(德)叔本華 ·西方哲學 ·7.7萬字
關于本書《康德的自由學說》一書對康德的自由學說進行了整體通貫的研究。它指出:康德的自由學說絕非如黑格爾以來眾多康德專家曲解的那樣,缺乏生存關注、賤視人的情感、只是純然理念的彼岸與虛擬;康德全部批判工作可說是一個成功證立“意志自由”的周全論證整體,康德批判地建立的自由學說揭示“自由作為人的存在的道德本性”,“自由之原則作為實存的原則”,以此為宗教學、德性學及政治歷史哲學奠定徹底革新的基礎。康德不是歷史,而是人類的未來。
盧雪崑 ·西方哲學 ·34.8萬字
《伯林書信集(卷二)》的信件比第一卷的涉及面更廣,題材也更加多樣。隨著年歲的增長,伯林書信在知識方面的內容有明顯增加,許多信件對其公開出版的著作提供了詳盡的解釋和背景交代;還有許多信件涉及各類書籍、音樂、城市、鄉(xiāng)村,更多是圍繞人有感而發(fā),視角敏銳,并往往尖酸刻薄。總之,這一時期伯林的書信為我們提供了信息豐富又個性鮮明的視角,來審視這些書信背后的時代。他的書信還為讀者打開了一扇窗口,讓我們看到他個人在學術上的成長。《伯林書信集》(卷二)的時間跨度自1946年至1960年,記錄了伯林在戰(zhàn)后重返牛津大學作為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在此期間,伯林克服了最初的學術挫折和自我懷疑,從哲學轉向思想史研究,并由此綻放了輝煌的學術生命。同時,他的私人生活也發(fā)生了重大改變,經歷了父親去世引發(fā)的情感波瀾,開始了對有夫之婦艾琳·哈爾本的追求,并與其在1956年走入婚姻殿堂,完成了從單身漢到丈夫與繼父的轉變。伯林生命中這一段啟迪他人也成熟自己的閃光年華,生動地反映在這一時期的書信當中。
(英)以賽亞·伯林 ·西方哲學 ·63.5萬字
本書梳理和分析了康德尊嚴學說的理論淵源和形成背景,著重通過探討康德的尊嚴概念、尊嚴根據,尊嚴主體、尊嚴原則來闡明康德尊嚴學說的基礎理論,通過探討康德的德性尊嚴觀和法權尊嚴觀來闡明康德關于捍衛(wèi)人的尊嚴的路徑思考,最后指出了康德尊嚴學說對我國和諧社會構建的現實啟迪。
劉睿 ·西方哲學 ·21萬字
本卷收錄的是黑格爾在海德堡大學的就職演講、柏林大學的就職演講和他在1816年—1831年講授哲學史、藝術哲學、歷史哲學與宗教哲學的手稿,這些手稿有的是完整的,有的是殘篇或者散篇。原德文編者經過整理將它們分為了7個部分。
(德)黑格爾 ·西方哲學 ·22.5萬字
當我們心中充滿如此沉思和凝視寧靜夜晚那遍布繁星的天穹時,我們自然產生一種只有高貴純潔靈魂能夠感受的歡愉。在自然的通常沉默和感覺的冷靜中,不朽精神那潛藏的直觀能力說著一種難以描繪的語言,以那些只能感受不能描述的尚未展開的觀念給我們表現出來。哲學上的迷狂,或者應該說,哲學,只要它不僅僅作為職業(yè)來干,而且也不僅是特定“行話”進行言說這種惡習所構成,可能就是對一種值得認真對待的心靈上的問題的表達。
劉小楓 陳少明 ·西方哲學 ·25萬字
《批評與真實》可以被看成羅蘭·巴特對新批評運動的宣言。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激烈地反駁了其論戰(zhàn)對手、法國文學批評家雷蒙·皮卡(RaymondPicard)的論點和論據;第二部分,提出一種文學科學,即文學批評應該是一種開放式的、有風險的、賦予作品某種特殊意義的話語,它應該強加一種意義而不是分析意義如何產生。在論戰(zhàn)中,羅蘭·巴特把對手推向一種右派、甚至是極右派的立場,而自己則站在其對立面,加入到從普魯斯特開始,經過弗洛伊德、拉康、喬姆斯基、馬拉美、雅各布森、布朗肖,一直到巴塔耶、索緒爾、列維—斯特勞斯、盧卡奇、戈德曼等人組成的陣營。在這一陣營中,不再有詩人,不再有小說家,只有書寫本身。
(法)羅蘭·巴特 ·西方哲學 ·3.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