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研究對象是發展倫理學,從兩個向度展開,一是范式與理論研究,對發展倫理學的范式與基本理論問題進行哲學反思,力圖呈現、拓展發展倫理學的主要范式、基本構架、基本視域等的構成特點及創新可能;一是現實與問題反思,以經過反思的發展倫理學為視域,對一些重大現實與理論問題進行哲學反思,力圖呈現、拓展發展倫理學關注現實、反思現實、切入現實的可能張力。
陳忠 ·倫理學 ·28萬字
本書是《古代宗教與倫理》的姊妹篇。作為一部“春秋思想史”,全書通過對前孔子時代的春秋時期思想文化的具體研究,闡明了春秋時代的文化與西周文化在精神氣質上的連續性,具體體現了春秋時代精神生活的變化和文化各個領域的生動發展,并呈現出儒家思想及整個燦爛的先秦哲學發生的文化前提與環境。本書交叉運用了宗教學、神話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文化哲學等多學科的方法,對以往單一思想史的研究具有突破性。書中提出的獨到深入的思想論點,對春秋思想史的研究和諸子學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陳來 ·中國哲學 ·22萬字
西季威克認為,倫理學是關于“應當”的研究,因而首先必須研究人們據以推斷他們應當做什么的合理程序。這些合理程序即“倫理學方法”。按照人們的倫理學方法所隱含的目的,以往的全部方法可分為快樂主義的與直覺主義的。快樂主義方法又按人們追求快樂的方式分為利己的快樂主義與普遍的快樂主義(即功利主義),兩者間存在重要區別。本書分為總論、利己主義、直覺主義、功利主義四編。序言共含7篇,前5篇為西季威克為英文本前5版所撰,第6篇為西季威克助手瓊斯在他去世后為英文本第6版所撰,其中包含西季威克本人的一份思想傳記,非常重要。
(英)亨利·西季威克 ·倫理學 ·39.1萬字
本書是對我國傳統文化典籍《道德經》《莊子》《列子》等的現代闡述,重在體現道家的思想內涵。道家認為:道生長萬物而德蓄養之,雖蓄養而不為己有,即行善而不求名利,助人而不彰顯功德,完全是一種博愛、大愛。萬物都是道的化生,道對于他們是齊同的、統一的,順其自然生生化化,無窮無盡。天地有道,則風調雨順,四季有序萬物盛長;自然有道則萬物繁茂,則人民食物豐厚;社會有道則和諧而安寧;國家有道則民富國強;家庭有道則父慈子孝、萬事興起;自身有道則血脈和順陰陽有節,身強體鍵。道家從研究天地自然的永生不變中,覺悟到人類社會的變化,進一步認證了他們之間的關系:順應、遵循自然規律人類社會就繁榮昌盛,國家長治久安,家庭和諧和睦,自身就健康長壽。人不能脫離與天地自然的和諧統一,不能離開自然而獨立存在,也不能離開社會家庭而獨自生活。本書從人與自然社會、家庭以及人本身的和諧層面論述道的理念,目的是使人們返淳還樸,回歸自然。這或許是實現和諧和平、回歸自然的最好方法。
李宇林 ·中國哲學 ·42.9萬字
宗教特性綜要。各人的宗教不必相同。“宗教學”只能暗示,不能公布,一種宗教信條。宗教是否原始思想的遺跡?近代科學擯除人格這個概念。神人同形說及對有人格者之信仰是前科學的思想之特色。雖是這樣,有人格者的力量是實有的。科學的對象是抽象的,只有個人化的經驗是具體的。宗教是倚仗具體的。宗教主要是生物上的反應。它的簡單方式是不自在和得救;敘寫得救的情形。...
(美)詹姆士 ·知識讀物 ·34.1萬字
新文化運動中的反孔批儒思潮是近百年學術界最為聚訟紛紜的問題之一。本書從戊戌以降儒教自身新生轉進的歷史視角觀察新文化反孔批儒思潮的興起與展開,基于全新的材料及問題意識,重建了儒教傳統的轉型與新文化形成之間的歷史關聯。康有為、章太炎分別是近代孔教運動的領導者和批儒思潮的發動人。他們彼此間、他們與新文化人的思想對話揭示出反孔批儒的多層次歷史動力。明治日本將儒學忠孝倫理納入國體論,并從臺灣開始侵占中國;受此觸動,近代儒教形成了批判性的自我認知,新文化批儒有持續的跨文化背景。面臨基督教的挑戰,儒教正信與異端之爭急劇裂變,內部的廢淫、排異使新文化的反孔教擁有了來自傳統的知識支撐。孔教曾經是帝制社會國家意識形態,它試圖迎接近代國民思潮進行制度建設,但卻在民初政治紛爭中被新文化人視作奴隸的道德,而沒有跨越其現代轉型的最大屏障。隨著1920年代知識話語的代際轉換,戊戌前后為人津津樂道的康有為孔教思想逐漸隱沒。
彭春凌 ·中國哲學 ·40.8萬字
本卷為陳豹隱所發表的單篇論文。經濟學領域,主要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介紹和研究,注重面向現實問題。政治學領域,主要涉及時事政策和國際政治。文學領域,主張有律現代詩和新寫實主義等。哲學領域,則發表了《馬克思哲學的基礎和在一般社會科學上的地位》等。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理論流派 ·25萬字
本書是在當代新的境遇下對馬克思所著的思想復雜、影響深遠而又毀譽不一的“巴黎手稿”的深度解讀和分析。“巴黎手稿”指的是馬克思旅居“巴黎時期”(從1843年10月到1845年1月)創作的、與單純摘錄和抄寫同時代人以及前人著作的“巴黎筆記”相區別的、大量正面闡述和論證其思想的著述,它包括通常被稱為《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三個筆記本”和《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過去由于過于功利的“現實”考量,再加上原始文獻資料的欠缺,影響了對這一手稿復雜思想理解的全面性與客觀性。為此,本書根據歷史考證版(MEGA)及大量權威資料,將“巴黎手稿”作為一個文本個案進行了深度研究,從文獻疏證、內容解讀、思想闡釋、邏輯論證多個方面一一給予悉心的探討,再現了這一著述的原始面貌、深邃意蘊和思想史價值。
劉秀萍 ·馬哲 ·23.3萬字
本書主線為“從自然時間到精神歷史”,屬于對體系規劃中“實在哲學”(即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部分的研究,其理由有三:一是實在哲學是黑格爾真正展現其體系之現實性的所在;二是時間—歷史問題是黑格爾研究中長期以來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也是最能看到黑格爾與諸哲學交鋒的問題之一;三是耶拿邏輯學—形而上學國外已有專著詳加研究。本書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呈現黑格爾在時間問題上與諸家的爭論,這些爭論的中心是時間與“虛無主義”和實在論的關系問題;第二部分是關于體系規劃自然時間的研究,也就是為什么要有自然哲學,自然和邏輯是何關系,以及自然的實在進程如何的研究;第三部分主題為時間的消滅和歷史的誕生,它關系黑格爾精神哲學的興起,意識與歷史、語言等諸多問題,也關系到從自然實在到概念實在的轉換是否合法的問題。三個部分共同構成黑格爾耶拿體系規劃整體面目及其重要性的獨特切面展現。
余玥 ·理論流派 ·24.6萬字
《倫理與文明》是全面介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道德建設問題的連續出版物(集刊),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省倫理學與精神文明建設基地主辦。本輯內容主要涉及道德治理專題研究、中國傳統倫理文化研究、西方倫理文化研究、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研究等方面。
賈英健主編 ·倫理學 ·22.4萬字
本書旨在呈現與分析努斯鮑姆在對“人應當如何生活”這一古老倫理問題的追問中,如何走出一條獨特的思想道路。她基于深厚的古典學背景,在亞里士多德與斯多亞學派思想的啟示下,對當代道德哲學的“非現實性”進行了嚴厲批判與深刻反省,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與發展了以人的感知能力為核心的、充分尊重人的情感與欲望的倫理思想。她的全部工作旨在建起一座連接個體情感與社會正義的橋梁。其倫理思考以人類情感為中心,不僅確立了情感的認知價值及其在實踐生活中所提供的倫理智慧,而且細致地審視了羞恥、恐懼、厭惡、憤怒以及嫉妒等情感對于公共生活所形成的挑戰,甚至還為如何培育與修繕同情、友愛以及愛欲等人類激情,使之為良好的個體生活與正義的公共生活做出貢獻提供了建議。
范昀 ·倫理學 ·30.6萬字
本書主要對湖湘學派學者胡寅《致堂讀史管見》中的史論進行梳理,揭示其以經斷史,以史證經的義理化歷史政治哲學。胡寅出于維護儒家仁政德治政治理想的堅定立場,展開了對佛學、道學、玄學以及王安石新學的批判,強調華夷之辨,凸顯出鮮明的理學精神。他的思想對南宋“國是”產生積極影響,對認識宋代儒學的演變及其社會歷史作用,自有不可替代的學術價值。
尹業初 ·中國哲學 ·23.3萬字
認知問題是現代哲學邏輯學、心理學和自然科學領域中重要的論題,是學術界研究熱點和重點問題,也是具有極大學術挑戰性的難點問題。尤其在信息時代和人工智能發展的時期,邏輯與認知都是特別值得關注的,但這方面的研究尚顯不足,需要特別給予關注和支持。本研究對當代邏輯問題進行了研究,特別是分析了中國邏輯主要的基礎與特點,這對于理解漢語語境中的邏輯問題和認知規律是有重要的價值。本書也充分吸收了國外新心理主義的成果,對邏輯推理、計算模型和認知基礎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結論。
任曉明等 ·邏輯學 ·32.4萬字
本書是何兆武作品集之一種。何兆武先生畢業于西南聯大,學貫中西,先后在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清華大學從事研究與教學,研究涉及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思想史、歷史哲學等領域,有學術專論數十篇,均卓有創見,先后結集成書;此外還有大量學術隨筆文字。此次經系統整理,將其著述文字編訂成書,分專題五種出版,為其一生學術精華的總結。本書收入作者有關西方思想文化史、中國近代思想史的演講文字,是作者在清華大學為學生講授的課堂記錄。
何兆武 ·西方哲學 ·22.8萬字
套裝包含《清醒思考的策略》、《清醒思考的藝術》和《明智行動的藝術》共三本。
(德)羅爾夫·多貝里 ·邏輯學 ·25.3萬字
主要內容是MBA多年來邏輯試題的集結。作者按照知識點,將邏輯真題分類歸結,從中發掘規律,總結解法,從而在考場上以不變應萬變,得心應手,通過考試。
周建武 ·邏輯學 ·44.8萬字
《柏拉圖的理想國》是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阿蘭·巴迪歐的長篇哲學著作。在本書中,巴迪歐模仿柏拉圖《理想國》的對話錄寫作手法,將《理想國》原書中的古希臘背景換成現代社會,并將其中的智者和事件都換成現代的人物及事件,以全新的角度詮釋了古代的經典哲學,賦予了《理想國》以現代意義,是當代哲學的經典之作。
(法)阿蘭·巴迪歐 ·經典著作 ·27.8萬字
《功能實踐與道德生活的可能性:杜威倫理思想研究》以“實踐”概念為主線,通過研究杜威對功能實踐的哲學解說,指出了功能實踐與道德生活的可能性,詮釋了杜威所開拓的這條將自然滿足和道德之善、技術性實踐與道德性實踐相結合的道德哲學之路在現實生活中把人的道德性成長推向了前進。這既有助于消解現代高技術不道德現象,也有助于提升個體的實踐品格及道德素養,為人們展現了成于人之特殊功能實踐的道德哲學對人獲得好生活的可能圖景。
酈平 ·西方哲學 ·25.6萬字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成果之一。本書摘編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有關人口問題的論述,比較全面地收集、整理了經典作家在人口問題上的觀點和分析方法,對于讀者進一步掌握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人口問題上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與現實意義。
張世生 ·馬哲 ·26.5萬字
《美學原理(第4版)》著重介紹了什么是美學、西方美學史上對美的本質的探討、中國美學史上對美的本質的探討、美的本質的初步探索等內容,并強調理論與實踐、歷史與邏輯、抽象與實證、概念與形象的統一,旨在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美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定的審美分析能力,以益于學生的審美實踐發展。
楊辛 ·美學 ·2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