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明代監察御史巡按制度在明代監察體系中具有突出意義,巡按御史在維系中央和地方關系,加強上下溝通及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公平方面均曾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在實踐中,也曾嚴重地影響、干擾了地方的政治生態。本書力求通過對明代巡按御史所承擔的言事、糾劾、考察、監察及司法等基本職責及其履職的細部考察,重新認識明代御史巡按制度和巡按御史,為深化明代監察制度研究增磚添瓦。
陶道強 ·中國政治 ·22.5萬字
本書分為五個部分:總報告對河南省社會治理狀況進行了系統分析;政府行為與社會治理篇,主要包括應急管理、創新管理能力、政府門戶網站、公共服務、教育治理能力、鄉村振興、營商環境等議題;社會變遷與社會治理篇,聚焦河南省人口老齡化、科技人才流動、婦女生育變動等議題;社會治理評價篇,從不同的角度對河南省社會治理進行了分析評價,提出具體的對策建議;案例篇,通過典型案例反映河南省各地在社會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為社會治理創新和能力提升提供了借鑒。
鄭永扣主編 ·中國政治 ·20.5萬字
本書從傳統與現代背景下的國家治理、依法治國視域下的城市社區與鄉村治理、公平正義視域下的政治發展與國家治理和中國道路與全球化視域下的國家治理等多個視角,深入分析了國家治理與中國道路的內在關聯,探討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意義。從解釋國家興衰的制度決定論、技術決定論和文化決定論等幾種因素出發,闡述了國家興衰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而是由包括多種要素在內的綜合因素決定。
張艷國主編 ·中國政治 ·30.7萬字
本書為作者自選集,收錄改革開放以來個人發表在核心刊物上的有代表性論文,本書由四部分構成:中國政治轉型的取向分析、中國公民政治參與研究、中國國家形式研究、當代中國公民文化建構。作者認為,20世紀的大部分年代,我國基本上是以世界政治的被決定者、被影響者的身份,在革命與改良、激進與漸進、西化與化西即走什么路、舉什么旗的艱難選擇中前行;21世紀的中國則是作為一個主動參與者、自主選擇者和積極影響者的世界大國的角色活動在國際舞臺上。20世紀中國政治圍繞的主題曾經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走社會主義道路”、“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什么樣的黨,如何建設黨”等大是大非問題,爭論始終停留在了價值層面;21世紀在上述根本性問題上已達成共識,政治的主題轉向了民生,解決好“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等等關切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問題成為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老百姓的事是天大的事,政治更接地氣,變成了民眾可以感知、可以計算的事情。
王俊拴 ·中國政治 ·22.2萬字
編寫組編寫的《做廉潔自律的好黨員好干部》緊扣廉潔自律主題,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的八條規范為著眼點,分八章系統闡述黨員及黨員領導干部應當嚴格遵守的廉潔自律規范的科學內涵,且每章結尾附有典型案例,理論闡述與事例說明相結合,對新時期廣大黨員及黨員領導干部深刻領會《準則》的立意內涵、把握其精神實質,認真踐行《準則》,做廉潔自律的好黨員好干部有重要的意義。
本書編寫組編 ·中國政治 ·13.7萬字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為了幫助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貫徹、堅定篤行新發展理念,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編寫本書,深入闡釋了新發展理念形成的背景、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創新發展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發展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體現永續發展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開放發展是國家繁榮的必由之路,共享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加強黨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的全面領導。本書說理透徹,行文流暢,具有較強的可讀性、理論性和指導性。
徐兆榮 潘梅芝編著 ·中國政治 ·11.1萬字
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向縱深推進作為2015年深化改革的第一位重要任務,進行了具體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凸顯出對這項改革的高度重視。我們要全面準確理解,認真抓好落實。
喬尚奎 ·中國政治 ·6161字
本書為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室組織的以“發展中的中國”為主題的西部高校學生征文成果的匯編。本次征文的體裁有散文、詩歌和劇本。所有征文成果均通過演講、朗誦、表演等形式進行了展示和篩選,作品既有一定理論性,有又有一定的通俗性,可作為大學生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參考。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室 ·中國政治 ·21.9萬字
本書是中國人民大學“人大政治學論壇”之“代表制與國家治理——紀念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6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精選文集。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央編譯局、北京市委黨校、溫嶺市民主懇談辦公室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等機構的學者,對代表制與國家治理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形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變遷、成就與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王續添主編 張廣生 孫龍副主編 ·中國政治 ·22萬字
新中國經濟的罕見高速增長和空前巨大規模創造了人類史上現代化的奇跡,為經濟發展學說的歷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對象。本選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業國工業化的社會主義模式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對于我國繼續推進現代大工業體系的建設,對于落后的以農業為主的發展中諸國走上工業化的道路,還是對于經濟發展學說擺脫新古典經濟學范式的桎梏,使理論擁有對歷史現實的解釋力量,解釋“中國經濟奇跡”、“中國模式”等皆有一定的學術意義。
沈尤佳 ·中國政治 ·17.3萬字
本書內容是針對廣東東莞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分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黨的建設、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努力改善民生建設、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加強文化建設等幾大部分;本書的創新主要在:就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在廣東、東莞落地等內容,分析了東莞面臨的機遇、挑戰,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新思路和相關政策建議,其中有些已經轉化為東莞市的相關政策。
中共東莞市委黨校主編 ·中國政治 ·26.2萬字
本書針對中國體制轉型實踐對主流經濟學理論的挑戰,經濟體制是否可分以及為什么可分的問題進行研究,區分了體制與制度兩個概念,勾畫出體制的制度結構。針對局部漸進的改革過程中必須解決的結構變動和秩序維護之間的矛盾,著重研究過渡性制度安排與適應性效率的關系,揭示中國經濟體制平滑轉型的動力機制,為體制轉型和經濟發展二者統一的中國模式理論奠定了基礎。對本書使用的主要理論概念和理論方法分別以附錄進行專題研究。
周冰 ·中國政治 ·7.9萬字
本書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的形成,性質、特征及內涵,地位、作用,基本原則,基本任務,主要內容,基本途徑,基本經驗,新實踐等方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理論和經驗進行概括和總結。揭示了文化發展進程的基本特征,探討了新的歷史時期在文化建設、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以及社會和諧文化建設等主要領域所取得的理論與實踐的新經驗、新成果,并對我國文化的未來建設與發展進行了構想和展望。
馬建輝 ·中國政治 ·14.7萬字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政府各項工作的基本功。搞好調研工作,必須講政治、重實效。本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主要收錄了作者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政治學習體會、取得一定實效的調研成果以及如何提升調研工作能力的文稿。是作者在2016-2020年期間所做的山東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調研成果的一部分。文章通俗易懂,語言樸實,是長期從事調研工作者智慧的結晶,可供機關干部、相關研究人員特別是從事文稿起草和調研工作者學習參考。
茍成富主編 ·中國政治 ·40.2萬字
世界各國分別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有各自不同的歷史文化,因此,雖然各國有著共同的發展愿望,但也不要求單一模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這樣一個開放型的框架?!丁耙粠б宦贰笔謨浴肥侵袊鐣茖W出版社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講話中提出的“聚焦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推出并牽頭組織研究的項目,以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的要求而撰寫的?!丁耙粠б宦贰笔謨裕?020版)》在2018年版的基礎上,對詞條做了更新,增加了中華傳統文化相關詞條,體現了“一帶一路”倡議最新的動向與最權威的解讀。
蔡昉 (英)馬丁·雅克 王靈桂主編 ·中國政治 ·43.2萬字
本書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為統領,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四個最嚴”為主線,從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遵循、構建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制定“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實施“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開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與輿論引導、加強食品安全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實行最嚴肅的食品安全問責和嚴懲重處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十個方面介紹了食品安全治理的新發展、新決策、新要求,希望能有助于提高各級領導干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食品安全決策部署的理解力和執行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
畢井泉 馬建堂 ·中國政治 ·7.9萬字
本書分綱要篇、專項篇和地區篇,內容包括: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等內容。
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國政治 ·49萬字
本書研究清代民國時期四川境內的分駐佐雜的分布,及其轄區與正式政區的轉換問題。以分駐佐雜轄區為中心,系統梳理清代民國四川分駐佐雜制度的演變和佐雜分駐地、分轄區等要素的變化,考察國家權力在地方治理中的設計與調整,分析佐雜分駐分轄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分駐佐雜是對清代地方府、州、廳、縣各級政區下與正印官不同城的佐貳官、雜職官、首領官三種僚屬官以及民國縣級政區下分知事、縣佐的統稱。隨著佐雜分駐分轄的普遍化,分駐佐雜轄區逐漸固定,并且多有向正式政區轉化的傾向??傮w而言,清代民國四川佐雜的分駐分轄既受全國的總體把控,又在某些方面呈現出自身獨有的特點,其中民族地區的情況帶有強烈的以制度化來推進民族邊地走向內地化的色彩。
陳俊宇 ·中國政治 ·24.4萬字
本書主要考察中央地方關系在當代中國的變遷過程及其與城鎮化和社會發展方面的聯系。在大量經驗調查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本書指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財政包干制和九十年代的分稅制是理解中央地方關系變遷的關鍵要素。財政包干制為地方政府“大辦企業”和快速的地方工業化提供了激勵,而分稅制則促使地方政府發生了由“經營企業”到“經營土地”和“經營城市”的轉向。本書從土地指標獲取和城鎮化模式兩個方面分析了中央地方關系的變化對地方政府行為的深刻影響,為我們理解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一種較有洞察力的視角。
周飛舟 譚明智 ·中國政治 ·10.4萬字
本書收入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及人民日報社論。
— ·中國政治 ·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