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充分論證了馬克思主義不是永恒真理,但我們仍與馬克思處于同一時代;馬克思出身于資產階級,但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場是普通勞動者;馬克思曾經自認為是黑格爾的學生,但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方法;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變革,但沒有離開人類文明大道;馬克思不是算命先生,但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大精深,但沒有結束真理,而是為人類探索真理開辟了道路。
田鵬穎 ·馬克思 ·17.3萬字
中央蘇區婦女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村婦女運動的開端,寫下了馬克思主義婦女觀中國化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中央蘇區所在地與贛閩粵客家民系的主要聚居區基本重合,因此參與婦女運動的主體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客家婦女。本書從多學科的角度考察以客家婦女為主體的蘇區婦女運動,釆用史論結合的方法,通過考察蘇區婦女運動的歷史背景、理論依據、政策保障,挖掘客家婦女在革命作用下的地位之變遷等,對蘇區婦女運動實踐進行經驗總結、歷史定位與理論提升,以啟迪當下。
劉國鈺 ·馬克思 ·20萬字
本書通過考察馬克思主義影響并作用于傳統城市的實踐,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工作展開歷史的連貫性敘述。以揚州這一傳統城市工作實踐為案例,全面、系統地分析、研究傳統城市在不同歷史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容、特點以及經驗教訓,探討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內在規律,進一步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城市實踐路徑和運行機制,為城市開展意識形態工作,推進城市思想工作創新提供經驗。
陳曉梅 ·馬克思 ·19.2萬字
本書將蘇聯時期馬克思恩格斯文獻編纂的歷史梳理同重要著作文本的考據研究緊密結合,通過考察蘇聯時期馬克思恩格斯文獻編纂的研究機構、過程和重要成果,理清了《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哲學的貧困》、《共產黨宣言》和《反杜林論》等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在蘇聯時期的傳播和研究情況,客觀總結了蘇聯時期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編纂的特點,歸納了蘇聯學者的考據方式和研究方法,力圖為推進我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事業和宣傳普及貢獻綿薄之力。
姚穎 ·馬克思 ·17.5萬字
本書為作者在復旦大學讀博的博士論文,旨在對青年馬克思與費希特的思想關系進行闡釋,在近代德國的思想和歷史發展的背景中,對青年馬克思與費希特思想的關系進行研究。一方面不僅可以進一步完善對馬克思思想來源的研究,而且對理解馬克思思想的發展、研究馬克思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關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在當代政治哲學復興,各種政治革命風起云涌的背景下,從一個特定的角度關注青年馬克思的思想轉變和政治批判,為我們分析和理解當代的政治和社會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視角。
司強 ·馬克思 ·15.4萬字
《世界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選編了筆者發表的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世界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民族性”的文章。有些看法與觀點曾引起學界的關注。2011年發表于《馬克思主義研究》第5期的《馬克思社會發展三維模式的重新審視》一文提出,西方社會發展的“替代模式”和東方社會發展的“跳躍模式”由于不具備條件都未能實現,唯有東西方社會發展的“跨越模式”在主客觀條件成熟的背景下得以成功實踐。既然是“跨越模式”,就難免具有風險和挑戰,需要不斷進行艱辛探索。
汪青松 ·馬克思 ·18.1萬字
20世紀90年代初期,針對一些企圖割裂中國改革開放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關系的錯誤思潮,鄧小平明確提出“老祖宗不能丟”的思想主張,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要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立場。20多年過去了,中國已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新時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習和研究鄧小平“老祖宗不能丟”的思想主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義。老祖宗不能丟,就是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不能丟,就是指他們所創立的哲學世界觀方法論不能丟,同時要處理好歷史與當代、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本著這一精神,本書就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和發展脈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的創立及其歷史作用、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方法等十個重要問題進行相關闡釋和解讀,在編寫中力爭做到既全面地尊重歷史,又有重點闡述歷史,將馬克思主義創立和發展的歷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講清楚。
莊福齡 ·馬克思 ·15萬字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和分析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本質和規律。《自然辯證法》是恩格斯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但卻是恩格斯的主要哲學著作之一,它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唯物辯證法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自然辯證法》的誕生標志著舊自然觀的終結,它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首次全面論述了自然界的辯證法,探討了自然科學的哲學問題,從而引起了自然觀的偉大變革。辯證思維作為唯物辯證法的重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人學思維方法的精華所在,是中國共產黨人攻堅克難不斷取得各項事業成功的銳利武器。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中蘊含著豐富而又深刻的生態文明思想,這為我們推進綠色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提供了理論支撐。恩格斯的科技觀揭示了科技的生產力本質以及科技創新是生產力發展與變革的決定力量,指出了社會需求是科技創新的動力源泉,強調了理論思維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要指導作用,這為我國當前推進科技創新、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理論支持。
董振華 ·馬克思 ·5.8萬字
面對從傳統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以及由此引發的結構性社會危機和階級斗爭,19世紀40年代德意志學界出現了理解社會的諸多理論嘗試。馬克思和施泰因(LorenzvonStein)是其中兩種具有代表性的思路,前者主張社會革命,后者則倡導“社會國”(Sozialstaat)思想。1842年施泰因所著《今日法國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一書,最早向德意志學界系統性地介紹了當時法國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思想和運動,影響了包括馬克思在內的一代德意志青年學者對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等概念的最初理解。
王淑娟 ·馬克思 ·18.4萬字
本書是《資本論》研究專家、曾任中央編譯局“馬工程”建設和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的崔友平對《資本論》簡明而深刻的解讀,通過講述馬克思的生平事跡和創作的歷程,從經濟政治學的角度分析《資本論》在當下的時代意義和實踐意義,生動還原了《資本論》誕生的“前世今生”。特別是將《資本論》所體現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列寧時期的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時期的蘇聯政治經濟學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進行比較,進一步闡發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時代性和實踐性。
崔友平 ·馬克思 ·6.7萬字
本書是由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編寫的,內容涵蓋兩個板塊,一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二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本書的內容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基礎知識,作者遵循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原則,依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歷史脈絡,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梳理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知識架構和基本原理,凸顯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導作用。
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 ·6.4萬字
本系列叢書將延續《經典悅讀系列叢書》的風格,以風趣幽默的形式書寫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的偉大思想。這套叢書將更為大膽地拉近經典與現實的距離,將重點圍繞當代中國社會關注的以下幾個理論或現實問題:究竟該如何看我們的世界,如何對待宗教與信仰,如何看哲學與政治的關系,如何思考人的異化與自由,如何理解共產主義概念,如何從生產中分析社會,如何看女性的解放問題,如何辯證地對待自然和生態,如何認識意識形態問題,如何對改革進行哲學的反思等等,力求從現實出發重新詮釋經典著作,以經典著作的思想解釋現實問題,繼續打造出具有問題導向、充分回應現實的、受領導干部和普通大眾喜歡的小書。本書是《經典悅讀系列叢書》的一種。書中主要選取了列寧的《國家與革命》名篇的核心思想,從理論背景提出、實踐分析、他山之石、案例鏈接、名家解讀等版塊進行專業解讀,再加上精美的手繪漫畫插圖,力求做到形式活潑通俗易懂,是一本以小語言、美語言寫出大思想、重思想,領導干部愛讀、能讀、好讀的經典小書。
陳培永 ·馬克思 ·3萬字
本書通過解讀《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的寫作背景、內容框架,詳細闡釋了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勞動價值理論、剩余價值理論及經濟危機理論,并由此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際,從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批判思想、資本現代性思想兩個方面探討了《手稿》的當代啟示意義:一是要立足當前國際、國內的形勢,理解當前我國所處的階段,從而回擊、破除當代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迷霧,二是要結合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找準著力點,積極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同時以中國道路貢獻中國智慧,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可以說,深刻理解,進一步學習《手稿》中蘊含的馬克思的資本現代性理論,對于當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王海英 ·馬克思 ·3.8萬字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是政治經濟學批判“總的導言”,文字簡短,但內涵豐富,特別在方法論上。普遍認為,《導言》在馬克思經濟學體系中的地位可以與《資本論》相媲美!正是借于《導言》和《大綱》,《資本論》才得以完成它的創作。《導言》很好詳細地闡述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深刻揭示了社會生產過程的內在聯系和客觀關系,本書從寫作背景、政治經濟學對象與經濟關系、經濟關系總體及方法探索這三個維度進行了深刻的闡釋和解讀,并在此基礎上詳細討論了《導言》在當代的理論價值與歷史意義,對于今天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有重要的方法論啟示。
韓喜平 ·馬克思 ·5萬字
本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與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威海)合作主辦,屬于馬克思主義文化研究專業集刊,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文化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與政策、中外文化發展現狀、中國傳統文化、多領域文化問題(比如經濟、政治、社會、生態、外交、軍事等領域的文化問題)、國外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世界文化思潮等。
程恩富 吳文新主編 ·馬克思 ·19.6萬字
《迎候馬克思》作者羅騫,全書共計17萬字左右。全書收集了作者在重要報紙、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過的短篇學術論文和學術演講40余篇。每篇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集理論性和可讀性為一體,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當代化、中國化和大眾化的基本特征。本書既有對經典思想和著作的當代闡釋,也有對國內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熱點和前沿的追蹤,還包括了作者在當代語境中的一些創新性提法,集中體現了作者多年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和思想創見。
羅騫 ·馬克思 ·16.1萬字
《馬克思的20個瞬間》以青年人的視角來解讀馬克思的生平與思想。選取了馬克思一生中的20個經典“瞬間”,細致刻畫了他在某個特定時間點,所經歷和思考的事務;同時,啟人心智:馬克思的經歷和思考對當代中國的年輕人有哪些啟示?《馬克思的20個瞬間》中所呈現出的馬克思,不僅僅是那個高高在上、深諳理論、學術淵博的偉人,更像是我們信得過的大朋友,他那平易近人、接地氣的一面,仿佛給了普通人一股力量,讓大家相信: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馬克思能幫助我。這是一部“青年人寫給青年人看的青春版馬克思傳”。
肖鵬等 ·馬克思 ·11萬字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全面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和G.W.F.黑格爾、L.費爾巴哈哲學之間的批判繼承關系,系統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具體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理論來源和自然科學基礎,深刻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領域中革命變革的實質。本書以經典原著的寫作背景、成書過程、結構內容和觀點及其歷史影響和現實意義為脈絡,對《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解讀。
周強 孫厚權編著 ·馬克思 ·11.7萬字
國家治理也只有充分地適應時代特質的內在要求,其有效性才能得到根本保障。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找準國家治理的著力點,才能提高國家治理的有效性。馬克思的社會形態理論就為分析和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重要理論工具。從當前看,國家治理中的官員治理、國企治理、資本治理問題較為突出,其中部分原因正是治理理念、治理路徑未能充分適應時代的內在要求,因而值得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王增劍 ·馬克思 ·17萬字
陳先達教授年近90,仍葆有童心,戲稱自己為“85后”,保持著旺盛的學術生命力與高效的學術生產力,筆耕不輟。僅最近四年,他就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等主流媒體上就發表理論文章20余篇。《一位“85后”的馬克思主義觀》即從上述整版理論文章中精選編撰而成。從中我們可以感悟到這位“85后”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堅定的信仰,體會到其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
陳先達 ·馬克思 ·1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