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聽,青音。聽她的成長故事、聽她的奮斗歷程,聽她與廣播的不解之緣,聽她眼里的同事、口中的合作者,以及合作者眼中的她。再聽聽在主持情感節目15年后,她的眼界和視角,以及對事物和世界的感受。在青音的故事中,你會看到一個女子的堅韌、獨立、自信與智慧。本書既是青音的一部成長自傳,也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勵志書。也許,你我能夠看到里面也有我們自己的影子。讓我們一起聽青音,在她的故事中感受生活,正視自我,做一個快樂、豁達、堅強、自信的我。
青音 ·藝術家 ·12.7萬字
人類文明史上并不是只有科學家、發明家才對世界科技發展做出過貢獻,那些玩轉了各藝術門類的藝術家中也涌現出不少對科學精神、思想、方法、實驗和技術發明起過促進作用的“科學家”與“發明家”。他(她)們或是通過一首詩、一幅畫、一座雕塑、一支曲子、一部小說,或是通過一個點子、一張草圖、一封信件、一張照片、一個設計等,為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玩轉藝術的‘科學家’”之美名。本書每篇都圍繞一位藝術家“創意肖像”的詩解展開,圖文并茂地呈現其藝術成長歷程和對科學技術貢獻的背景故事及論述,并附帶一些同類藝術家的敘述。收集到本書中的古今中外藝術家共有23位(近1/3為中國、印度、日本、非洲等非歐美藝術家),他(她)們對稱于作者所著《玩轉科學的“藝術家”》(上、下冊)一書中東西方的科學家而存在著——這兩大群體中的杰出人物共同為人類科學與藝術的融合創新做出了貢獻。
劉夕慶 ·藝術家 ·15.3萬字
張大千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他一生從事繪畫事業。本書是張大千的生前好友、故舊,門生及其子女、親屬撰寫的回憶錄,也收集了張大千先生的部分畫作及詩文。為了讓讀者更多地了解大千先生的情況,還征集、轉載了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海外有關懷念或介紹大千先生的文章和資料。
徐悲鴻等 ·藝術家 ·19.7萬字
吳昌碩是近現代藝壇巨匠,其在書畫、篆刻、詩文等諸多方面,皆有所創獲,對于后人頗具示范和啟發意義。于非闇等著的這本《回憶吳昌碩先生》精選了于非闇、潘天壽、陸丹林等回憶及研究文章,他們或為吳氏弟子,或為書畫名家,對理解吳氏藝術思想有其深刻見解,今將其匯為一編,以便讀者閱讀學習。
于非闇等 ·藝術家 ·2.6萬字
本書記錄了汪友農先生癡迷詩與畫的一生。汪友農出生于人杰地靈的安徽蕪湖南陵,自幼即因家庭的培育和熏染,形成良好的藝術感覺與文化基礎。繪畫創作早期以人物畫為主,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從轉向山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對新安畫派優良傳統的挖掘,做出了積極貢獻。其所作詩歌與繪畫關注現實生活,反映時代風貌。其在美術教育領域耕耘數十年,曾師從著名女詞人丁寧和著名國畫大師黃葉村,在兩位恩師身后為他們的作品出版和展覽奔忙。其退休后寓居深圳,2015年因病辭世。
夏和順 ·藝術家 ·19.7萬字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音樂家貝多芬的聽力越來越衰退,幾近失聰,他是如何在命運的殘酷碾壓中,譜寫出一曲曲波瀾壯闊的英雄交響樂?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擁有驚人的藝術才華,卻歷盡坎坷,他是否依然熱愛生活?文學巨匠托爾斯泰被譽為俄羅斯的良心,在充滿苦痛掙扎的上下求索中,他是如何找到幸福的源頭?
(法)羅曼·羅蘭 ·藝術家 ·8萬字
電影讓我們看到自己未曾知曉的世界,它是一扇極具魅力的窗。“電影天皇”黑澤明將東方電影帶進世界視野,是第一個被世界電影人共同視為導師的亞洲導演。這本《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由日本早稻田大學巖本憲兒、武田潔兩任日本映像學會會長執筆,多位電影專家從不同維度對黑澤明電影進行深刻的透析,分別從黑澤明影片中的都市場景、常民構造、映射運用及其表意;黑澤電影與音樂、繪畫;黑澤明與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山本周五郎等多角度切入。本書帶你進入電影大師的影像世界:《羅生門》的音樂、《七武士》的常民構造、《野良犬》的都市影像、《白癡》的狂歡化、《姿三四郎續集》中幽鬼的肖像、《亂》中的“能”與“狂言”、《夢》中的梵高、《八月狂想曲》中的生與死……是枝裕和為本書中文版傾情推薦。
(日)巖本憲兒 ·藝術家 ·12.2萬字
滕貞甫主編的《楊赤卷》是棒棰島金蘋果文藝叢書之一。本書通過《苦樂人生》《慧眼識珠》《春華秋實》三個章節來介紹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楊赤的藝術成就,向讀者介紹了他的藝術人生。
滕貞甫 ·藝術家 ·5.9萬字
本書是關牧村撰寫的首部個人自傳。她在本書中詳細地回顧了自己走過的藝術人生道路,講述了自己從一個文藝青年,成長為人民群眾喜愛的著名歌唱家的奮斗歷程。本書不僅是關牧村個人的成長記錄,也是中國音樂史發展的一個縮影。在關牧村成長中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經歷和感人的故事,她的藝術人生對喜歡歌唱的人有哪些啟迪?看了《我和我的歌》,讀者一定會從中找到答案。通過本書,人們可以看到關牧村對歌唱藝術永無止境的追求,更能感受到她面對挫折和困境表現出的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精神,體會到她對人民群眾、對恩師和同事的感恩和熱愛。
關牧村 ·藝術家 ·13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張海新編著的《京劇大師梅蘭芳》為叢書之一,介紹了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戲劇人生。《京劇大師梅蘭芳》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藝術家 ·2.8萬字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攝影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爆炸式的關注。作為這一浪潮的階段性成果,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于1974年舉行“新日本攝影”展,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CP)于1979年舉行“日本:自畫像”。從土門拳、植田正治、細江英公等前輩,到彼時堪稱新一代的森山大道、荒木經惟、深瀨昌久都成為世界級的創作者。半個世紀之后的今天,這股屬于東方同時也屬于現代的浪潮,仍影響著攝影這門藝術的美學探索。2010年,權威雜志《英國攝影期刊》(BritishJournalofPhotography)舉辦“過去二十五年最佳攝影集”評選,深瀨昌久的《鴉》力壓各路名作獲得第一。本書為深瀨昌久貼身助手、攝影家瀨戶正人撰寫的追憶散文。出生于北海道一家照相館的深瀨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舉辦個展,先后出版了《游戲》《洋子》《父親的記憶》《家族》等攝影集,不斷探索“私攝影”的邊界。1992年的一場意外令他喪失了行為能力,被迫突然終止創作,經歷過二十年的療養生活后于2012年逝世,享年七十八歲。瀨戶正人從1974年與深瀨昌久相識以來,持續參與了他的作品沖印、展覽布置、日常交往。在本書中,瀨戶以傷感而真切的行文記錄下這位即是老師又是陰影的作者,還原了藝術家神秘而孤獨的精神世界與詼諧幽默的頑童形象。與此同時,本書也速寫出日本攝影黃金年代已經消逝的鮮活景象。
(日) 瀬戸正人 ·藝術家 ·5萬字
本書是大型叢書《當代嶺南文化名家》之一種。全書分為三部分:“名家傳略”簡要講述著名漢劇表演藝術家梁素珍的生平事跡和主要成就;“眾說名家”通過專訪、劇評兩大部分,再現梁素珍數十年來從事粵劇表演的心路歷程;“名家作品”對梁素珍主演的《齊王求將》《秦香蓮》《叢臺別》《人民勤務員》等劇目作選介,并有其所寫藝術理論文章多篇。
梁素珍 王琴編著 ·藝術家 ·18.8萬字
棒棰島·“金蘋果”文藝叢書是對大連市文藝最高獎“金蘋果獎”得主的創作成就的總結。本書是其中的一本,書以傳主的名字命名,包含“苦樂人生”“慧眼識珠”“春華秋實”三個部分。“苦樂人生”中,他回顧了自己創作和追求藝術的歷程。“慧眼識珠”收錄了《人民日報》等報刊雜志或評論家對其作品的鑒賞品評,使讀者對作者的作品有了深層次、多角度的認識。“春華秋實”充分展現了晁德仁的藝術成就,藝術年表以年代為線索,記錄了作者各時期的作品、個人成就、藝術交流活動等。
滕貞甫 ·藝術家 ·5萬字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作孟俯,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中國古代書畫藝術:杰出的書畫大家趙孟頫》為“中國文化知識讀本”系列之一,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杰出的書畫大家趙孟頫傳奇的一生。
金開誠主編 ·藝術家 ·2.7萬字
作者約翰·凡·隆恩從朋友及家庭醫生的角度,用樸實無華的文筆,將一個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廢寢忘食工作、勤奮地用盡全部精力投入到藝術創作中的倫勃朗,客觀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荷)約翰·凡·隆恩著 辛堯編譯 ·藝術家 ·16.6萬字
這是一部有趣有料的文化名人軼事錄。書中所述二十多位文化名家,有張永和先生視為良師者,如周貽白先生、翁偶虹先生、張中行先生、吳祖光先生、汪曾祺先生、黃宗江先生、歐陽中石先生等;有張永和先生引為益友者,如譚元壽先生、高寶賢先生、李小春先生、蘇叔陽先生、中杰英先生、楊曉雄先生、孫悅遐女士等。對于每個人物,作者都記述了其機趣且不平常的故事,將他們的獨特個性、才學風采、待人接物的范兒呈現于筆端,定格了一個又一個真實而靈動的瞬間,描繪出一幅當代中國文化名家生動的寫意畫卷。
張永和 ·藝術家 ·18.7萬字
齊白石不僅是一位大畫家,在詩、書、印等方面也均有極高造詣,真正做到了中國古代對一流藝術家的要求。本書內容為齊白石親述,由其門人張次溪記錄整理,配圖兼顧白石老人書畫作品和珍貴的生活照片、信函,并補充有張次溪撰寫的回憶性文章《齊白石的一生》《回憶白石老人》等,還對本書歷次出版過程進行簡要梳理說明。全書完整展現白石老人一生際遇,也為相關研究提供一份珍貴的史料。2024年恰逢白石老人誕辰160周年紀念,本書的出版,也是對齊白石的紀念與致敬。
齊白石口述 張次溪筆錄 ·藝術家 ·7.3萬字
人稱“司馬小松”的黃易(1744—1802),不僅是書法、篆刻和繪畫上成就卓越的藝術家,同時也是清代最重要的金石學家之一。黃易的訪碑、拓碑活動,在嘉祥重新發現并就地復建武梁祠;其首屈一指的拓本征集并通過刊布、題跋等等,三十年間,積五千件拓本的收藏,使得他成為乾嘉金石學中最為活躍的關鍵人物,為后人留下了《小蓬萊閣金石文字》與《小蓬萊閣金石目》等著作。本書從黃易發現武梁祠入手,展開對乾嘉金石活動的生動記述。在“金石亦時尚”的潮流中,翁方綱、王昶、錢大昕、孫星衍、洪亮吉、瞿中溶、阮元等眾多學術精英,散布各處的地方官員與雅嗜金石的布衣學者,各以友朋的身份紛紛登場。作者以清代金石學家黃易為中心,圍繞金石收藏的信息渠道、征集網絡、回報方式、藏品的經典化策略,以及金石學共同體的形成等等,重構了乾嘉金石學的社會生態樣貌。封扉書名題字為黃易手跡;封底印章為鄧石如鐵筆。
薛春龍 ·藝術家 ·16.9萬字
崇高精神的挺立豐碑,自由靈魂的棲息之所。《名人傳》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寫下的一部經典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在這一著作中,羅蘭濃墨重彩地描繪了處于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這三位大師的精神魅力和心靈之美。他認為他們不僅是天資聰穎的個人,而且是一些與自己的時代緊密相連的、并用自己的藝術作品體現世人所關心的問題的人。
(法)羅曼·羅蘭 ·藝術家 ·15.5萬字
克勞迪奧?阿巴多(1933-2014),意大利指揮家,音樂藝術家。對中國的愛樂者來說,阿巴多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可謂耳熟能詳。早在1973年,他就率維也納愛樂樂團來北京演出。2009年,阿巴多率琉森節日樂團在國家大劇院為北京的愛樂者奉獻了四場高水平的音樂會。阿巴多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音樂藝術家之一,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音樂,擔任過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倫敦交響、芝加哥交響等世界最著名、最重要的交響樂團指揮,以及斯卡拉歌劇院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等世界頂級歌劇院的音樂總監。偉大的柏林愛樂正是因為有了阿巴多,開啟了藝術生命中的全新篇章。阿巴多一生錄制過幾百部音樂作品,為音樂的普及做出了很大努力。本書以時間為軸,從阿巴多兒時的家庭音樂氛圍,到他在米蘭音樂學院和維也納的求學歷程;從他連續獲得兩項國際指揮大獎,到步入偉大的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執棒維也納愛樂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再到執掌倫敦交響樂團,直至指揮生涯的巔峰——作為偉大的指揮家卡拉揚的“接班人”,擔任柏林愛樂樂團常任指揮。作者在講述阿巴多豐富多姿的音樂人生的同時,對他的音樂理念及藝術也做了精辟的分析,對他的音樂藝術造詣及人格魅力做了生動而深刻的描述。
(德)沃爾夫岡·施萊伯 ·藝術家 ·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