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羅曼·羅蘭視托爾斯泰為其精神導師,托翁的人道主義情懷深深感動著他。于是,研究托翁的藝術創作、書信,甚至同時代人的回憶文章就成為羅曼·羅蘭表達其對托翁仰慕之情的媒介。于是,一部不朽的《托爾斯泰傳》誕生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詳盡研究成為這部作品的堅實基石,羅曼·羅蘭以其不凡的洞察力,向讀者展現了一代文學巨匠創作個性中所有的重要方面。
(法)羅曼·羅蘭 ·藝術家 ·9.8萬字
此書是傅雷的經典譯作之一?!睹组_朗琪羅傳》是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著名的人物傳記之一,創作于20世紀初。米開朗琪羅擁有可以影響一個時代的強大力量。在他之前,佛羅倫薩的藝術天空是沉悶的、缺乏活力的,他的出現如疾風驟雨船吹散了籠置其上的陰云。在他之后,米開朗琪羅的風格幾平影響了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法)羅曼·羅蘭 ·藝術家 ·5.7萬字
貝多芬晚年蒙受失聰之痛,但在艱難的歲月里,他寫出了人類音樂寶藏中光芒萬丈的珍品。這部傳記是一顆受傷后近乎窒息的心靈勃發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響樂,是對音樂藝術大師貝多芬一生的真實素描。生動展現了一個天才的藝術家與多舛的命運斗爭的過程,那是“苦難鑄成的歡樂”。
(法)羅曼·羅蘭 ·藝術家 ·5.3萬字
本書是日本著名作家鹽野米松繼《樹之生命木之心》后的又一新作,這次他采寫的主角是日本國寶級刀匠——宮入小左衛門行平。一把日本刀,凝聚著各式各樣工匠的傳統技藝。而他們的故事,鮮有人知。在本書中,鹽野米松采用口述紀實的方式,用手藝人自己的語言,記錄6位日本國寶級匠人的造刀生涯,展現刀匠們極具魅力的個性與經歷,呈現傳統匠人工作風貌與日本時代變遷之景。除此之外,本書還配有百余幅插圖,詳盡記錄了日本刀鍛造技藝,展現日本刀制造的“美”“哲理”與“技術”,全方位揭開日本刀的神秘面紗,為讀者構建出完整的日本刀知識結構,幫助讀者走進日本刀的藝術世界。再一次致敬在“順流而下的時代里逆流而上”的勇氣與專注、緩慢與智慧。
(日)鹽野米松 ·藝術家 ·8.2萬字
本書將筆觸觸及與現代音樂人蘇陽有過交集的四位中國傳統音樂(花兒、陜北說書、秦腔、皮影)民間音樂藝人,關注他們在社會變革背景下的手藝、音樂技能和人物命運;除此之外,我們追隨四位黃河邊的藝人,為的是尋跡傳統音樂之河留經21世紀的藝術生態,溯源其源頭活水和新的支脈。
蕭璇 楊宇菲 楊靜 雷建軍 ·藝術家 ·12.3萬字
他被日本人奉為“茶圣”,獲封“天下第一茶人”,得天皇賜名“利休”。六十歲時,他侍奉關白豐臣秀吉,盛名如花,從者如云;七十歲時,他與后者決裂,被勒令切腹。秀吉曾言,只要他肯低頭妥協,便可免于一死,可是,千利休沒有絲毫妥協的道理,只因為,這是一場與“美”有關的論戰,而他發誓要讓天下人見識到“至美”的深淵:美,與權力無關,美,與生死無關。在人生最后的茶席上,他闔上眼簾,黑暗中浮現出一張女人的臉龐。很久以前的某一天,他讓女人喝了茶。也是從那一天起,千利休的茶之道,開啟邁向“寂”的異世界……
(日)山本兼一 ·藝術家 ·15.5萬字
就像俄羅斯娃娃“瑪特廖什卡”,斯特拉文斯基(IgorStravinsky)誕生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他的一生只是動蕩時代背景的縮影。他的音樂以精妙而復雜的方式記錄了他的一生。也許我們無法找到原真的斯特拉文斯基。也許“斯特拉文斯基”只是他自己和其他人的一項發明。但是,這項發明本身就是一個時代和地點的產物。英國牛津大學音樂學教授、斯特拉文斯基專家喬納森·克羅斯帶領我們尋找斯特拉文斯基其人、他所處的時代和他的藝術之間的關聯,力圖揭示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如何以及為何如此強有力地反映了它所處的時代。
(英)喬納森·克羅斯 ·藝術家 ·11.9萬字
《大指揮家的故事》一書講述了20世紀的指揮帝王卡拉揚、不尋常的的音樂家祖賓·梅塔、東方人的驕傲小澤征爾等三十余位世界著名指揮家的故事,講述了他們的生平故事、藝術成就、逸聞趣事,對了解這些大師的藝術思想和藝術實踐,深入理解他們的作品具有重要意義。
靳婕 ·藝術家 ·10.5萬字
棒棰島·“金蘋果”文藝叢書是對大連市文藝最高獎“金蘋果獎”得主的創作成就的總結。本書是其中的一本,書以傳主的名字命名,包含“苦樂人生”“慧眼識珠”“春華秋實”三個部分。“苦樂人生”中,他回顧了自己創作和追求藝術的歷程。“慧眼識珠”收錄了《人民日報》等報刊雜志或評論家對其作品的鑒賞品評,使讀者對作者的作品有了深層次、多角度的認識?!按喝A秋實”是作者的作品集錦,充分展現了晁德仁的藝術成就,“藝術年表”以年代為線索,記錄了作者各時期的作品、個人成就、藝術交流活動等。
滕貞甫 ·藝術家 ·3.5萬字
孔在齊是香港《信報財經新聞》榮休總編輯沈鑒治博士的筆名。他幼年正逢京劇的黃金時代,從小就跟著父親去看戲,可說是在京劇的環境中長大的,對顧曲有著非常內行和特殊的見地。本書就是他多年來看京劇的所見所聞和心得。這的確是一部好書稿,令人開卷難棄,一路讀下去如行山陰道上,梨園風景、藝術賞析有目不暇接之感。作者筆下展現了眾多京劇名伶,舉凡活躍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生、旦、凈、末、丑的名角,幾乎一網打盡,洋洋灑灑猶如一部京劇史,不僅熱鬧,而且內行、專業,所言人事又多為自己聽戲感受,即親自顧曲之后的劇評。作者已九十高齡,能寫出這樣的專欄和書稿的人,今日恐怕“上窮碧落下黃泉”,也“兩處茫茫皆不見”了吧。
孔在齊 ·藝術家 ·15.9萬字
《彌蓋朗琪羅》是羅曼·羅蘭《巨人三傳》(又譯《名人傳》)之一,譜寫了一曲“愈受苦愈使我喜歡”的英雄之歌。彌蓋朗琪羅的風格幾乎影響了三個世紀的藝術家,他的出現使得佛羅倫薩的藝術天空重新煥發光彩。羅曼·羅蘭高度贊揚了彌蓋朗琪羅的藝術成就,對其進行了剖析,從而將一個具有無與倫比藝術天賦和創造力的彌蓋朗琪羅展現在讀者面前。
(法)羅曼·羅蘭 ·藝術家 ·5.6萬字
傅譯傳記名著《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的合稱。本書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歷盡坎坷,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經久不衰。羅曼·羅蘭著重記載了這三位偉大的天才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為尋求正義與真理,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杰作,歷經苦難與顛躓,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心路歷程,從而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法)羅曼·羅蘭 ·藝術家 ·19.5萬字
本書是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擬訂的“文史資料百部經典”之一種。徐悲鴻是我國著名畫家,對中國畫壇影響甚大。本書是徐悲鴻的同學、摯友、同時代的畫家、他的夫人、女兒、侄兒和學生,根據親身經歷和親見親聞,所撰寫的回憶錄。內容豐富翔實,情節具體生動,是一幅徐先生生平事跡的歷史畫卷。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藝術家 ·13.9萬字
伊夫·克萊因(YvesKlein)是新現實主義藝術的推動者,被視為波普藝術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重塑了抽象繪畫,為表演藝術創造了新的視野,利用物品、身體等材料,成為跨領域的先驅。他通過創造藝術概念和文化事件,為自己樹立一個個迥異的公開身份,從而形成一種新的方法來傳達其精神啟蒙。1957年,他展出了八幅同樣大小、涂滿合成樹脂混合藍色色料的畫板,從此“國際克萊因藍”正式亮相于世人眼前。本書揭示了克萊因那短暫卻炙熱的一生如何與他的一系列藝術實踐相聯系,通過研究其藝術影響力和參與其中的多方面的藝術生涯,來表現他的獨一無二又備受爭議的才華,呈現出二戰后最激進的藝術家之一、當代藝術實踐的標志性人物的形象。
(英)努特·巴奈 ·藝術家 ·11.1萬字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音樂家貝多芬的聽力越來越衰退,幾近失聰,他是如何在命運的殘酷碾壓中,譜寫出一曲曲波瀾壯闊的英雄交響樂?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擁有驚人的藝術才華,卻歷盡坎坷,他是否依然熱愛生活?文學巨匠托爾斯泰被譽為俄羅斯的良心,在充滿苦痛掙扎的上下求索中,他是如何找到幸福的源頭?
(法)羅曼·羅蘭 ·藝術家 ·6.7萬字
這是一本介紹張大千先生的書,內容包括生活、思想與藝術上的成就,涉及范圍極廣,筆尖所觸之處,既嚴肅又輕松,可說是文學與藝術的探究兩備,呈現了張大千生活和藝術中鮮為人知的側面。
馮幼衡 ·藝術家 ·9.4萬字
《敦煌人生:我的父親段文杰》是段文杰獨子段兼善歷時多年、翻閱大量文獻、收集眾多資料、整理父親相關往來書信寫作而成的,可謂目前市面上詳盡、完整、可信的段文杰傳記。本書共分九章,立足于跌宕起伏的大時代背景,完整呈現了段文杰先生在解放前、新中國成立、反右派斗爭、“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等不同時期對敦煌莫高窟的守護、傳播和弘揚。作者以青年段文杰從國立藝專畢業后,如何懷抱夢想、歷經波折抵達敦煌為開篇,通過壁畫臨摹、科學研究、石窟保護、舉辦展覽、學術研討、出國交流等一個個切實有力的故事段落,講述段文杰親歷新中國成立前的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新中國成立后的敦煌文物研究所以及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如何促成敦煌研究院建立的滄桑旅程、輝煌人生。
段兼善 ·藝術家 ·14.8萬字
羅曼羅蘭用真實的筆觸記敘了偉大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波折的一生。米開朗基羅忍受了病痛以及外界所有的刁難和盤剝;他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文西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恩主頂撞,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取得了崇高的藝術成就。每一個英雄的背后,都有著極其沉重的代價和痛苦的經歷。每一個偉人的背后,都有著難以置信的辛酸和苦楚。而米開朗基羅每一件不朽作品的背后,都有由他自己一人背負的孤獨和憂愁。
(法)羅曼·羅蘭 ·藝術家 ·7.7萬字
鮑勃·迪倫憑借“在偉大的美國傳統歌曲中注入詩意的表達”獲得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多年來《紐約時報》一直密切關注著這位偉大的搖滾明星與文壇巨人,從他的最新動態到與他相關的各種書籍出版,用“這個聲音只需一兩句歌詞便能將記憶化為預言,將玩笑變成威脅,把浪漫變為屠殺”這樣至高的贊美來描述他的新專輯;走訪“寧愿活在鮑勃·迪倫的生活里,也不愿去過自己的人生”的瘋狂迪倫學家;獨家預覽神秘的,“只有少數幾個人見過”的“迪倫檔案”。時報中文網精選其中內容譯為中文,帶給讀者。
紐約時報中文網編輯部 ·藝術家 ·2.1萬字
本書詳細總結了賀綠汀的學術思想與學術成就,重點介紹了他對新中國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著重研究賀綠汀音樂教育思想與音樂教育實踐,發掘其深厚的學理基礎是本書研究的關鍵點,對當代音樂教育的重要啟示則是本書的落腳點。
徐科銳 ·藝術家 ·1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