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作,通過講述阿爾弗烈德大帝、獅心王、血腥瑪麗、伊麗莎白一世等英國歷代君王的故事,生動地向我們展現了從公元前50年到1689年的英國歷史。狄更斯以史實為骨,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富有故事性的敘述為肉,創作了這本骨肉豐滿的傳世經典。它視角新穎,帶有鮮明的“狄更斯印跡”,絕不同于標準教科書式的描述,叫人讀后拍案叫絕。
(英)查理斯·狄更斯 ·世界史 ·29.7萬字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開始侵占中國東北。這既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也為一場新的世界大戰拉開了序幕。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1936年,德國進軍萊茵蘭非軍事區。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兩國對德宣戰。隨后,蘇聯和美國也相繼被卷入戰爭,戰爭還蔓延到了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島以及南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島等偏遠地區。戰爭需要拼動員,全世界有超過1億人被動員起來參軍,而在后方,有更多人被動員起來成為兵工廠中的工人、民防系統中的救援人員以及敵后游擊隊員;大戰直到1945年9月才落幕。德意日三大帝國被埋葬,英法等國重建帝國的嘗試也宣告失敗,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鮮血與廢墟之上,主宰了世界500多年的西方殖民秩序終于崩塌,中國、印度等一個個現代民族國家橫空出世,世界秩序已然大變。
(英)理查德·奧弗里 ·世界史 ·79萬字
這是一本親歷者書寫的、深刻揭露抗日戰爭前后一段時期內日本間諜在華活動的著作。作者萬斯白是意大利人,后加入中國籍。曾在張作霖的特務機構工作,并親歷了張作霖被日本暗殺事件。后因家人被日本劫持,不得已加入日軍特務機關并為其效力。因仇視日本軍國主義、同情中國的抗日力量而被日本人痛恨,后逃往上海,并發表了本書。書中記錄了他在日本特務機關工作期間的種種經歷及見聞,揭露了日本間諜在華活動的大量秘密,如日本間諜在中國的組織及活動、張作霖如何被殺細節、日本人在中國如何壓榨民脂民膏等。
萬斯白 ·世界史 ·15.5萬字
撥開戰爭的重重迷霧,事實的幽靈便清晰可見,越戰本質上是一場未宣而戰的戰爭,是一場以游擊戰為主的戰爭,也是一場以叢林戰爭而被銘記的戰爭。
斯科特·默克 ·世界史 ·1萬字
《早稻田大學日本史(卷一):彌生古墳時代》從日本史前社會一直寫到天武天皇在位時期。作者久米邦武教授旁征博引《古事記》《日本書紀》及中國史籍、正倉院珍藏的相關資料與明治時期日本史學界、歐洲史學界的研究成果,將日本史置于以中國史為中心的古代亞洲史中,詳細闡述了日本的古代疆域、日本宗教和政治的起源、伊奘諾尊和伊奘冉尊循服八洲、朝鮮與閩地的上古時期、螢蠅之亂、日本的統一、高千穗宮時代、大倭肇國、大倭的缺史時代、大倭的第二次肇國、設置國縣、倭國擴張版圖、京師貴族傾軋、任那筑紫之變動、國教國政改革、天智帝中興大業、天武天皇整頓朝綱等內容。久米邦武教授從人種學、人類文化學角度對日本人的起源、發展進行了考察,從實證角度對《古事記》《日本書紀》進行了解讀,挖掘出不少史實,耐人尋味。
(日)久米邦武 ·世界史 ·41.3萬字
本書挑戰了古巴導彈危機的傳統敘事,憑借白宮新解密錄音、蘇聯克格勃檔案,以及軍方報告和大量當事人的回憶,沙希利·浦洛基教授擴展了舊有的敘事框架,納入赫魯曉夫、卡斯特羅等關鍵參與者的視角,勾畫出這場危機的完整畫面;深入關鍵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決策反復變化背后的驚心與焦灼;更透過普通官兵的眼睛,從下層視角觀察危機的歷史,在無數個不起眼的細節中,追問危機得以解除的真正原因。相比于為避免戰爭所做的正確決定,出于誤解和恐懼而犯下的無數荒誕、愚蠢的錯誤,才是值得今天借鑒的教訓。
(美)沙希利·浦洛基 ·世界史 ·24萬字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避免新的沖突發生也許可以說是整個歐洲最普遍的愿望,“不要重蹈覆轍!”這句口號在歐洲人耳邊久久回響,而這種觀點也將影響歐洲的未來,并成為英國人所實行的綏靖政策的核心。蒂姆·布弗里將本書所講述的時期定為從1933年希特勒上臺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他通過重新構建英國一次次“綏靖希特勒”的談判,展現了在納粹于歐洲開展領土擴張等活動時,英國政府的猶豫不決、外交失敗和議會內訌,從一個嶄新的視角探討了英國綏靖政策的發展歷程與影響,表明最終走向戰爭的結局并非是少數人的盲目選擇,而是具有時代特點的多方面作用的結果。關于當時的英國,本書進行了深入的檔案研究,包括部分從未使用過的資料,對英國大臣、貴族和業余外交官在該時期的各項活動都進行了詳細的描繪,講述了他們如何通過自己的作為與不作為,決定英國的選擇并影響了歐洲的命運,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戰爭的。
(英)蒂姆·布弗里 ·世界史 ·33.4萬字
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戰爭過后,他們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日本的昭和時代充滿了激變,國家在戰前一步步邁向戰時體制,在戰時樹立國家總動員體制,在戰后初期飽受饑餓與貧困之苦,然后迎來奇跡般的經濟復興。那是日本遭遇挫敗又重新奮起的時代。日本大學教授古川隆久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政治、經濟、外交、大眾文化的廣泛視角,遵循戰前、戰時、戰后的時間維度,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帶領讀者輕松俯瞰昭和時代的歷史全貌。昭和是尚未完結的過去,它留下的遺產至今仍然保持著影響力。這是一部權威學者將昭和激蕩的64年盡收其中的“決定版”。
(日)古川隆久 ·世界史 ·16.9萬字
《俄國革命史》是蘇聯革命家托洛茨基撰寫的史學名著,全書共3卷。書中包含對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極為詳實的記錄。本書采用第三人稱敘事,作者試圖“不依賴個人回憶寫成”,盡可能客觀具體地描述革命自身的進程,同時將用活生生的場景寫成革命歷史的特長發揮到了極致。
(蘇)列夫·托洛茨基 ·世界史 ·86.2萬字
古典時期:孕育羅馬帝國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從意大利開始崛起。歷經三次布匿戰爭、四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吞并迦太基,征服希臘,逐步統一了意大利半島和波河平原,成為一個橫跨亞歐非的強大帝國,意大利成為了羅馬帝國的核心地區。中世紀:誕生文藝復興14世紀,當整個歐洲還沉浸在黑暗中世紀之時,意大利天才輩出,群星閃耀: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沖破了當時封建、保守、壓抑的神權思想。隨后這股思潮形成一場氣勢宏大、壯觀磅礴、影響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近現代:一步步走向衰落近代以來,意大利階級矛盾逐漸激化,民族情緒日益高漲,在墨索里尼的操控下,法西斯當政,帶領意大利走上了對外戰爭之路。與此同時,意大利深陷財政危機,國內通貨膨脹、物價飛漲、金融混亂、財政崩潰、債臺高筑……翻開本書,還原意大利從鼎盛到衰落的全過程。
(英)喬治·霍爾姆斯編著 ·世界史 ·24.7萬字
《草原帝國》是勒內·格魯塞所寫的經典名著,是一部典型的中亞通史,本書因詳細且系統地描寫了關于歐亞大陸游牧民族三千年歷史而被世界歷史學界廣泛認可。勒內·格魯塞《草原帝國》的問世,標志著歐亞大陸史正式被外界接納,它的最大特點便是以一種全新的目光審視蒙古帝國的歷史?!恫菰蹏犯采w的時間久遠,始于蠻荒時期的匈奴,終于清初。勒內·格魯塞從活躍在歐亞草原上的各個民族的發展路線中,精心整理出一條清晰的思路,范圍一度涉及東歐、西亞、中亞、北亞、俄羅斯草原以及其他高原山脈,令讀者全面領悟草原政權的實質。
(法)勒內·格魯塞 ·世界史 ·16.4萬字
1942年6月初,求勝心切的日軍在中途島戰役中損失慘重,速戰速決的愿望徹底破滅,太平洋戰爭自此轉入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階段。盟軍吹響反攻的號角后,風光怡人的太平洋諸島,從所羅門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到馬紹爾群島,都變成了血流成河的修羅場。盟軍為奪取這些戰略要地,發起了史上不曾有過的大規模兩棲登陸戰。在《征服的怒潮》中,伊恩·托爾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憑借強大穩定的資源供給、軍工產量和后勤保障,在這一階段逐漸取得壓倒性優勢,到戰爭末段已是穩操勝券。然而,日本國內和軍中不斷宣揚和美化“玉碎”,要求部隊甚至平民在勝利無望的情況下戰斗到底,至死方休。這樣做的結果是,在日本統治者喪失斗志之前,還有150萬日本軍人和平民會喪命……
(美)伊恩·托爾 ·世界史 ·42.5萬字
1941年12月7日清晨,習慣了軍事演習的火奴魯魯居民,像往常一樣從嘈雜的炮火聲中醒來。他們并未意識到,一首賭上國家命運的宏偉交響曲已然奏響……不可一世的日本,對美國不宣而戰。珍珠港的兩列巨艦烈焰騰空,永不沉沒的傳說消失在高聳入云的黑煙中。日軍隨后勢如破竹。鋪天蓋地的太陽旗成為浩瀚大洋上的死神使者,日本戰士則被對手視同怪物,留下不可戰勝的神話。然而日軍的“勝利病”給了美軍機會。日本艦隊試圖將美軍主力誘入圈套,一舉殲滅,全然不知動向已被美軍掌握,最終參戰航母在中途島全部葬身海底,戰略主動權也拱手讓人。從珍珠港到中途島,前所未有的激烈海戰搖撼著參戰國的根基。這六個月的戰況,不僅決定了太平洋戰爭的走向,更是左右了整場二戰的局勢。此間歷史的天平移動分毫,我們熟知的世界便會徹底不同。《燃燒的大洋》書寫的便是太平洋戰爭這扣人心弦的最初階段。我們從中既可以領略羅斯福與丘吉爾談笑風生背后的運籌帷幄,山本五十六目空一切的豪賭,又可以體會九死一生的飛行員面對陣亡戰友遺物時的悵惘,艦隊司令剛剛發出命令就收到不利情報時的絕望。當我們伴隨書中的人物一同浮沉,歷史不再遙不可及。
(美)伊恩·托爾 ·世界史 ·39.3萬字
面對越來越致命的毒品戰爭,墨西哥的毒品政策到底錯在哪里?“普利策獎”獲獎作家邁克·華萊士、美國艾美獎獲得者卡門·博洛薩關于毒品戰爭的真實記錄,揭秘墨西哥毒品暴力事件背后的歷史;美國亞馬遜5星推薦,制霸“軍備控制”、“墨西哥歷史”、“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政治”排行榜的年度大作。本書從2014年9月發生的震驚全球的43名學生被集體屠殺事件切入,揭開了一個世紀時間里形成的墨西哥毒品帝國的一角,尤其是2006年以來美墨兩國共同打擊墨西哥毒品犯罪的真相。墨西哥有著種植毒品的理想條件,又毗鄰全球毒品消費大國美國,毒販售出毒品,買回武器,不僅彼此暴力對抗,還收買司法人員、警察甚至軍隊,從而造成政治腐敗,民生凋敝。再加上當地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北美自貿協定》的簽訂,墨西哥已深度卷入毒品經濟。作者想揭示毒品戰爭為什么越來越貽害無窮,毒品政策到底錯在哪里。
(墨)卡門·博洛薩 (美)邁克·華萊士 ·世界史 ·15.1萬字
這是一部關于“法國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寫另一部大革命史。在書中,托克維爾試圖說明:何以全歐洲幾乎都有同樣的政體,它們如何到處都陷于崩潰?何以封建特權對法國人民比在其他地方變得更為可憎?何以中央集權行政體制是舊制度的體制,而不是大革命或帝國的創造?何以18世紀的法國的人們比其他國家人民更彼此相似,同時又彼此分離,漠不相關?盡管文明不斷進步,何以18世紀法國農民的處境有時甚至比13世紀的農民處境更惡劣?何以18世紀法國文人成為國家的主要政治人物?何以法國人寧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行政革命先于政治革命?路易十六時期是舊王朝最繁榮時期,這種繁榮如何加速了革命?
(法)托克維爾 ·世界史 ·14.1萬字
《古希臘史》以希臘人的遷徙、發展、崛起、衰落為主線,以人口遷徙、地理、文明、戰爭為線索,剖析古希臘的發展,為我們呈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古希臘歷史畫卷。希臘人究竟自何而來?他們為什么要在小亞細亞和意大利建立殖民地?雅典和斯巴達分別由誰來建立?又分別是怎樣的政治形式?為什么雅典和斯巴達崛起為希臘的霸主?而兩個霸主之間又是怎樣進行戰爭、聯合,直到最后又全都突然衰落的?希臘和波斯帝國之間有怎樣的糾葛?名垂后世的溫泉關戰役究竟是什么樣的?雅典為什么會成為孕育古希臘哲學的土壤?希波戰爭和伯羅奔尼撒戰爭對希臘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底比斯的崛起為什么會曇花一現?馬其頓王國是怎樣征服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又為世界帶來了什么?在本書中,這些問題都將得到解答。作為人類歷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古希臘的歷史值得您細細品味。
(英)查爾斯·歐曼 ·世界史 ·37.7萬字
這是一本展現了英國歷史全貌的精彩著作。杰里米·布萊克將3000年的大不列顛濃縮在此書中,帶讀者進行了一次令人嘆為觀止的英國歷史之行。本書以年代為軸,從戰爭、政權更迭、經濟和文化發展等方面,介紹了英國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島嶼國家逐漸壯大并一步步成為“執世界之權柄”數百年的大英帝國,又是如何逐漸式微的。書中以當今大熱的蘇格蘭獨立公投事件為契機,展現了現代“英國化”的發展進程。本書從英國地理環境對其發展的影響入手,探討了英國社會和政治文化的形成,也為讀者展現了歷經滄桑后英國民眾的國家認同感和集體記憶。大英帝國的崛起、稱霸到終結的進程在書中都有清晰體現。
(英)杰里米·布萊克 ·世界史 ·13.1萬字
“一戰”入門普及讀本,牛津大學教授、撒切爾政府顧問經典之作,200多頁看清“一戰”全貌。進入20世紀,科技的大發展讓上至政治家、知識分子,下到市井民眾都相信:世界在進步,科學將拯救人類。“一戰”就是從這樣的繁榮和進步中脫胎出來。世界文明的龍頭歐洲內戰不斷,繼而演變成世界戰局。事實證明,表面的欣欣向榮,不過是人們的幻覺而已。戰爭爆發后,人們的又一個幻覺是:戰爭將是短暫的。然而,1914年的馬恩河戰役戳破了幻想的泡沫,人們開始領教到真正的現代戰爭的威力。上千萬人死亡,四個帝國被摧毀,甚至戰勝國也遭到了嚴重破壞?!耙粦稹卑讶祟悘?9世紀強行拖入20世紀。1914年的歐洲就像是一尊眾人仰慕的巨像,4年之后,這片大陸面臨著從經濟到社會、從生活到夢幻的災難性破碎。諾曼·斯通在本書中,改變了以分析為主的歷史專業寫作方式,轉而以敘事為主,穿插新穎獨到的見解,深度解讀20世紀歐洲各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復雜關系,真實具體地刻畫昔日的文明中心,簡潔有力地勾勒出“一戰”這個20世紀重大又復雜的論題。
(英)諾曼·斯通 ·世界史 ·9.8萬字
本書以中國人喜聞樂見的演義體,生動地再現了美利堅合眾國崛起與發展的宏偉歷史。全書自美國獨立戰爭一直寫到奧巴馬時代。200多年間美國之史事風云、人物浮沉、景物變遷、趣事逸聞、內戰外戰、幕后秘史等等,皆匯聚作者筆端。作者早年畢業于燕京大學新聞系,具備高超的寫作技巧,在他的筆下,復雜的歷史事件脈絡清楚,難以把握的歷史人物被刻畫得惟妙惟肖,讀起來趣味盎然,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展現了美國如何從一個英屬殖民地轉變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歷史進程。內容從1823年新大陸移民的典型代表人物本杰明?富蘭克林踏上北美大陸一直寫到南北戰爭結束,其間,移民個人奮斗的滄桑經歷、北美獨立戰爭的艱難歷程、美國領土擴張的光榮時刻,南北戰爭的血腥慘烈均在作者筆下得到了生動的呈現,富蘭克林、華盛頓、杰斐遜、漢密爾頓、林肯等等美國早期歷史上的中流砥柱在書中一一登場,形象生動,令人難忘。
曹德謙 ·世界史 ·9萬字
公元八世紀中葉,大唐王朝與阿拔斯王朝在中亞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著名的怛邏斯之戰爆發。由于地緣上的原因,中亞各個小國,也被卷進了這一場兩大王朝的對決之中。怛邏斯之戰以中國人的失敗而告終,幾萬唐軍死傷殆盡,盛世唐朝也在之后的安史之亂中受到了重創,慢慢走出了昔日輝煌。中亞的大部分地區,逐漸被阿拉伯帝國控制。但怛邏斯之戰的發生,卻使中國的造紙術傳遍了世界,西方文明也因此獲得了迅速的發展。本書用嚴謹的史學考證,再現了怛邏斯戰役前中亞道路上各國的發展及戰爭后各種文明在此交流的歷史,描述了這場最容易被歲月忽視卻又影響了世界的戰爭。
楊軍 高廈 ·世界史 ·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