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國歷史上繼元朝之后的第二個由少數民族、(滿族)統治中國的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統一全國的大王朝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人口數也是歷代封建王朝最高,清末時達到四億以上。清初為緩和階級矛盾,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內地和邊疆的社會經濟都有所發展。至18世紀中葉,封建經濟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史稱“康乾蠱世”。《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清代:帝國余暉》適合大眾閱讀。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3.6萬字
本書講述了元朝的發展和衰亡,成吉思汗統一了草原部落,并轉化為游牧背景下的國家,然后向文明社會發起了挑戰。作者講述了軍事力量強勁的蒙古人由于文化的差異和治理模式的缺陷導致這個王朝僅維持了九十八年,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西藏和云南被添加到中國版圖里,奠定了中國領土的基本格局。統治者們也希望建立自己的文化模式,然而對于從落后的草原直接闖入文明世界的他們來說,所能認識和了解的文化形式幾乎只有宗教,這使他們將各種宗教抬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元朝的宗教政策十分寬松,一些在以往被視為異端的教派也能夠很好的發展,這直接導致了這個強大帝國的滅亡。
陳煜 ·中國史 ·5.6萬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是一部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經典歷史讀物,一經問世,便因其獨特的體例、豐富的知識而深受讀者喜愛,成為我國發行量最大的歷史類讀物之一。《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通過科學的體例、全面的內容,圖文結合,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地講述了中華五千年歷史,使得這一經典讀物在真實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等方面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同時,《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以時間為序,精選了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分為華夏起源、中原爭霸、九州一統等7個篇章,使讀者能從中華五千年歷史中汲取睿見卓識,深化并拓展人生閱歷。精練簡潔的文字、多種視覺元素、全新的視角、科學的體例,結合全面豐富的內容,使讀者能深入地了解歷史,從全新的角度和嶄新的層面去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于海娣 黎娜 ·中國史 ·48.6萬字
本書對漢武帝晚年政治發生重大轉向的史學定論,提出質疑。從史源學研究和新史學的思路出發,論述司馬光所撰《資治通鑒》對漢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指出其所依據的史料《漢武故事》等存在嚴重問題,認為漢武帝晚年并沒有司馬光所期望的政治路線轉變,指出《通鑒》不能作為研治秦漢史的一般史料使用。本書是一個案式的史學研究,提示研究者和普通讀者史料的準確性是歷史著作立論的基礎。
辛德勇 ·中國史 ·6.4萬字
本書是戴逸先生多年來清前期史學研究文章的結集,包括了《滿族命名三百六十年》《吳、皖、揚、浙——清代考據學的四大學派》等近四十篇文章,內容涉及清代前期的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是戴逸先生畢生研究清史的代表性文章。
戴逸 ·中國史 ·22.1萬字
《中國歷史通論》是王家范先生的經典之作,以他執教“中國通史”課程的講義為基礎寫就,討論范圍覆蓋直到今天為止的全部中國歷史,既勾勒輪廓、闡釋整體,也包含對百年來“傳統”向“現代”轉型的“中國情結”的特殊關注。王家范從通貫和整體詮釋的角度,對歷史中的重大問題做出個性化解讀,進而揭示中國歷史變遷的內在脈絡,呈現自己所理解的“中國通史”。全書分前編、后編、續編三部分。前編圍繞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特征和演進脈絡,進行縱橫交錯的專題探討;后編意在回顧和反思“通史”撰寫的百年經歷;續編收入初版后十年所寫相關文章,如《閱讀歷史:前現代、現代與后現代》《明清易代的偶然性與必然性》等。
王家范 ·中國史 ·48.5萬字
本書在甲午戰爭后的中國危急局勢的背景下,以戊戌維新至辛丑條約的簽訂為本卷內容敘述的主線,描述了1895—1900年中國近代社會各階層對中國面臨亡國滅種危機思考和變法圖強以及反抗外國列強瓜分中國的歷史過程,展現了中國朝野各階層人士呼吁變法圖強,試圖以自強對抗列強侵略和掠奪的艱難斗爭。作者以豐富的資料敘述了這一時期的重大事件:帝國主義列強在甲午戰爭后對中國的掠奪,清政府維新運動的全貌、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蓄意擴大戰爭以及東南互保等,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以及社會生活諸方面的狀況。
張海鵬 李細珠 ·中國史 ·46.7萬字
在袁枚的諸多愛好中,好味、好友、好游、好葺屋幾項都與他的好吃聯系在一起。他的家廚是一代名廚王小余,二人之間有深厚的“知味”之交;他廣交賓朋,云游四野,得以遍嘗美食;辭官后隱居的隨園,是當地著名的食材生產基地。袁枚推崇飲食之道,四十年的美食實踐使他對食物原料的選擇與配搭、調味品的使用、烹飪火候的掌握、進食要求與步驟,了然于胸,循循有法。在《隨園食單》中,袁枚用妙趣橫生的語言記述了流行于14—18世紀的326種南北菜肴飯點及美酒名茶,既有美食經驗與制作技藝的分享,又有飲食理論的總結,堪稱廚者之寶典、資深美食家的品鑒指南。書中提出的本味為上、調和適中、飲食衛生等理論,對今天的飲食文化以及養生思想仍有極強的指導和借鑒意義。對飲食制作和餐桌上的一些陋習的批判,足以令人警醒。
陳偉明譯注 ·中國史 ·11.5萬字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原局長、“傳奇間諜”艾倫·杜勒斯,在二戰接近尾聲時,在瑞士出色地導演了情報界奉為圭臬的絕密卻富有爭議的“日出行動”,促使百萬納粹在意大利北部投降。作者作為該計劃的策劃者和直接執行者,與德國黨衛軍參謀長卡爾·沃爾夫秘密接觸,進行談判,企圖蒙蔽包括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內的盟國和平主義者,與納粹媾和而共同對抗包括蘇聯在內的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民主黨派。此行為被蘇聯偵查員發現后,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立即展開行動,阻止談判,但背信棄義的盟國壟斷階級仍然完成了該計劃。該書圍繞“日出行動”展開,以引人入勝和懸念迭起的敘事揭秘美蘇搶占意大利和德國、攫取勝利果實而無所不用其極的細節,揭露了投降進程中各方的利益角逐,窺探以美蘇為代表的盟國內部矛盾升級、東西方兩大陣營走向對立的重要環節,為洞察冷戰的開始,提供有價值的一手史學資料。
(美)艾倫·杜勒斯 ·中國史 ·14.5萬字
本書在廣泛收集史料的基礎上,詳細考察了以皇室為主體的明朝宮廷與佛教之間的關系,以及佛教影響在明朝宮廷消長變化的歷史過程。重點研討了明朝帝后倡導、崇好、耽溺佛教的種種表現、原因及影響;對宮中宦官的佛教信仰,宦官與佛教寺院、僧人的結納關系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書中還利用一些新挖掘的史料,就明朝宮廷與藏傳佛教,特別是以往人們較少了解的印傳密教即“西天教”間的關系進行了梳理。
杜常順 ·中國史 ·18.6萬字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2》是著名歷史學者楊天石研究蔣介石生平及思想的專著。由一系列解讀蔣介石日記的論文匯集而成,內容包括國共合作及分裂,抗戰期間對日策略,二戰期間中國與歐洲各大國之間的關系,蔣介石敗走臺灣后的反省以及蔣介石的家庭,等等。在書中,楊天石采取從蔣介石的日記入手的獨特角度,根據海內外檔案、資料館所存的蔣介石日記的多種版本以及相關史料,經仔細閱讀、對照,謹慎地考訂和充分解讀,深入挖掘了蔣介石的生平經歷、思想演變和真實心理,以生動的文筆揭示出蔣介石在歷史事件中諸多決策和行為的根源。
楊天石 ·中國史 ·20.8萬字
該書內容上起遠古,下迄鴉片戰爭一百年,依朝代分十七章,每章有一總說。年表標示公元、朝代、帝王年號,系以中國歷史事件;西洋歷史大事直接對照。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是一本方便查詢、適合學生與一般大眾閱讀的中國歷史工具書。
馬東峰 張景忠 ·中國史 ·12.9萬字
本書是呂思勉先生的四部斷代史之一。本書初版于1947年,后多次重版,是研究秦漢史的最基本參考書之一,已成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本書分前后兩部分。前半部為政治史,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后半部為社會經濟文化史,采用分門別類的辦法敘述。
呂思勉 ·中國史 ·61.5萬字
本書是以《新周刊》400期特刊為基礎,重新增補了未發表的八十年代專題訪談,以及全景式的生活文化經濟資料。魂在八十年代,頭腦在九十年代,身體在新世紀。這是中國人的三段論。八十年代回不去了,正因為回不去,才越發地想家。靈魂,故鄉,一代人的愛與怕,都糾結在一個繞不開的時空節點上,全面盤點系統整理八十年代的中國,一部屬于中國人的斷代史,全新的八十年代辭典,帶您重回熟悉的八十年代,采訪400位八十年代的啟蒙者,藝術家,企業家,學者,八十年代與80后真誠對話,重新審視一個時代與它的潛在影響,八十年代是否會成為中國人面對現實困局的新動力?
《新周刊》 ·中國史 ·24.7萬字
著名明史學者樊樹志教授用五卷兩百余萬字圖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視野和生動鮮活的細節刻畫筆法,生動描繪了晚明跌宕起伏的歷史長卷,呈現晚明社會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歷史大變局。本套書圖文雙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寫晚明史》首次與讀者見面。樊樹志先生從嘉靖中期內閣更替落筆,以清初吳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載”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實的史料和歷史學家的深厚學養見解,向讀者娓娓講述晚明這段令人蕩氣回腸的歷史。
樊樹志 ·中國史 ·41萬字
在最鼎盛時期,唐朝經濟GDP高達世界總量的六成,領土面積是當今中國的兩倍,300多個國家的人們懷著崇敬之心,涌入長安朝圣,2300多名詩人創造了無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實上,如此繁榮的景象只持續了不到整個朝代一半的時間,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間,連年內戰,四處硝煙,黃河流域尸橫遍野,千里無雞鳴,萬里無狗吠,落日的余輝下,是一望無際的地獄之國。翻開本書,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主角們:李淵、李世民、武則天、楊貴妃、唐明皇、李白、安祿山、黃巢……帝王將相,輪番上陣,詩人草寇,粉墨登場,緊鑼密鼓,不容喘息,連演數場好戲:一場比一場令人血脈賁張!一場比一場起伏跌宕!一場比一場充滿血腥和陰謀!
王覺仁 ·中國史 ·17.1萬字
本書以關鍵詞的形式梳理了明以前的蒙古史,作者參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敘述。全書分成草原帝國、蒙古人的“約孫”、黃金家族、統一蒙古的戰爭、前四汗、蒙古世界戰爭、南宋之殤、元朝的定制、諸神的信仰、蒙元與諸汗、重回金蓮川等十一章,共105個關鍵詞(即105篇文章),這些關鍵詞可能是人名或部族的名字,可能是一次戰爭的名字,也可能是一種稱謂或一項制度……每個關鍵詞都是一個主題,可以幫助讀者在較短時間內形成對蒙古歷史的了解。
鄒進 ·中國史 ·15.4萬字
中國史上“白銀時代”的形成、發展綿延八個多世紀,每個階段皆引起諸多探討,尤以明清為最。明代貨幣白銀化,引發了貨幣制度、形態、體系的轉型,不僅撼動并終結了國家鑄幣的主導地位,奠定了其后五個世紀的流通基礎,同時也改變了財政運作方式,塑造了另類的國家與市場間的關系。本書采取綜合性的貨幣史框架,分析了明代貨幣白銀化形成的歷史基礎、體制促因、展開過程和格局奠定等問題,力圖從長時段角度揭示鈔、錢、銀的變位與“白銀時代”曲折落地的問題。
邱永志 ·中國史 ·27.6萬字
平靜的月亮灣突現玉器坑,燕氏家人深夜挖寶。成都街頭天機泄露,燦爛珍寶在滾滾紅塵中升降沉浮,一扇銹跡斑斑、充滿了誘惑與希望的神秘之門即將開啟……20世紀二三十年代,四川廣漢縣發現器物埋葬坑,挖出大量玉石器,從而揭開了三星堆神秘面紗的一角。三星堆遺址真正大規模發掘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其內涵豐富的器物埋葬坑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向人們展示著古蜀國文化的遺存。2001年金沙遺址的發現為我們進一步解讀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可能。本書敘述了四川廣漢三星堆文化發現、發掘始末以及近年來與三星堆文化密切相關的金沙遺址的發現與發掘過程。
岳南 ·中國史 ·29.4萬字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中國史》由新銳歷史作家歷史君傾力造,通過輕松幽默的筆觸寫出了中國歷史上很多事件的真相以及大量歷史人物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其語言風格極具個性和趣味性,同時其內容尊重歷史史實,文中所寫的故事多取材于歷史文獻,一些來源于野史和傳說的內容在文中也做了說明和分析。小心考據,爆笑講史!本書精選中國歷史上能挑起人好奇心的歷史人物,拋時間線的束縛,細說每一段故事,在書中發現潛藏在歷史深處的人性規律,挖掘中國人幾千年年來的生存智慧!
歷史君 ·中國史 ·21.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