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繁華盛唐,衣冠縉紳,終是狂瀾難挽。“五代十國全史”全套八部,唐末五代通俗說史類作品,以史料為本,用縝密的邏輯分析和生動幽默的筆觸,道盡這一紛爭不斷、波譎云詭的重要歷史時期。重點敘述從唐末黃巢起義,到宋滅北漢的一百多年間(875—979年)發生的各種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黃巢起義、梁晉爭雄、五代更替、十國興起、趙宋統一等,詳細解析其始末緣由,全景描繪唐宋間五代十國大亂世。全套八部,本書系第二部《萬馬逐鹿》。
麥老師 ·中國史 ·23.2萬字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隋唐”一卷。一般教科書對隋代的歷史總是匆匆帶過。氣賀澤先生對于隋朝的歷史,則頗為重視,有些看法頗為新穎。作者特別強調佛教對于鞏固隋朝統治的意義。就全書的側重點而言,作者對于貞觀之治評價不高,論述簡略;對于武則天的掌權,則與同時期日本等東亞其他地域的女主政權做出聯想。與一般中國教科書或者斷代史不同,作者對于唐代花街柳巷世界、長安和洛陽的城市景觀、五代山及房山云居寺等地的佛教文化都要專門的敘述。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當代日本隋唐歷史研究綜合性成果,體現了日本學者觀察隋唐歷史的獨特視角。
(日)氣賀澤保規 ·中國史 ·22.2萬字
全書分從民族起源開始,敘述歷朝歷代史事直至民國開創。一本書讀懂五千年中國史!大視野、通識感,不拘泥于局部細節,學習歷史頂好的入門書。兼具權威性和可讀性,錢鐘書、李敖、易中天、柏楊等大師學界推崇。濃縮中國五千年歷史于一書。《中國史》滲透著呂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來整理舊國故的精神,全書“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方為通史寫作開一新的紀元”。
呂思勉 ·中國史 ·19.9萬字
本書原為《劍橋中國史》第10卷和第11卷,敘述自清代道光年間至辛亥革命時期的中國歷史。上卷包括導言舊秩序、清代的疆土、清王朝的衰落與叛亂的根源、鴉片戰爭、不平等條約、太平軍起義、中俄關系、清在蒙古、新疆、西藏的統治、清代中興、自強運動、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傳教活動及其影響。下卷包括1870—1911年晚清帝國的經濟趨向、晚清對外關系、中國人對西方關系看法的變化、西北與沿海的軍事挑戰、思想的變化與維新運動、日本與中國的辛亥革命、1901—1911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辛亥革命前的政府、商人和工業、共和革命運動、社會變化的潮流,等等。本書作者皆為西方知名學者,譯者為我院歷史所編譯室專家。本書據1978年本翻譯,于1993年出版,當時將第10、11卷合為《劍橋中國晚清史》上下卷出版,使用一個書號,此次再版仍延用這種做法。
(美)費正清 劉廣京 ·中國史 ·45.6萬字
歷史學家的素養,草根的立場,面目全非的晚近中國牛人榜。三千年未有之時代大變局下,奇人物遭遇怪命運:民族英雄林則徐輕率禁煙,中興名臣李鴻章忍辱負重,狀元宰相翁同龢清談誤國,鑒湖女俠秋瑾十度遷葬,憲政之父宋教仁上海遇刺,第一總統袁世凱北京反貪,民國大公子袁克文落拓塵世,燕大副校長魯思義奔走籌款,有學問的革命家章瘋子五罵驚世,“我的朋友”胡適之溫雅待人……一口氣讀下來,似乎熟悉的人物顯得陌生,陌生的人物變得生動。
思公 ·中國史 ·18.9萬字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本書分為十五章,以敘議結合的散文,輔以眾多實拍照片、館藏文物圖片,主要講述了北京故宮的歷史沿革、建筑布局、主要宮殿的職能、皇權在故宮各建筑和宮內制度上的體現、整體價值等,具體涉及皇帝理政、大臣輔政參政、皇子教育、宮內各種人的飲食起居、故宮警衛、宮中所藏珍寶等知識,是一次對故宮文化的系統描述。也是對故宮建筑和宮內管理制度的歷史價值做的一次較為詳細的梳理。
張程 ·中國史 ·22.3萬字
本書作者積三十年海軍歷史研究之基礎,以海軍軍人獨特視角,審視中日甲午戰爭,帶你走進那場以海軍決定勝敗的戰爭。本書從細節入手,分析戰爭方略,凸顯人物情感,解答前沿問題,總結戰爭啟示,啟人深思。
馬駿杰 ·中國史 ·14.1萬字
本書對唐宋之際田稅制度研究是沿著制度結構演進、制度實施機制調整以及制度變遷影響三個層面進行的。其中,制度結構演進是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對唐宋之際的田稅和附加稅加以探討。制度實施機制則是對田稅征收管理調整的揭示。制度變遷影響主要分析了田稅制度變遷對國家財政、農業經濟和農民生活的影響。在研究過程中,首先注重田稅制度變遷的過程研究,努力把握和捕捉導致制度變遷的關鍵性政策、制度和節點。其次注重田稅制度不斷重構和重塑過程中與其他制度間的關系,展現制度變遷的多元動力。
吳樹國 ·中國史 ·26.4萬字
本書是陶東風教授等人主編的20多年來重新評價新文化運動的代表性論文合集。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早期由一群受過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發起的一次社會革新運動與思想文化啟蒙運動。自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發起新文化運動至今,新文化運動百年反思已成為當前中國學術界的一個熱點。環繞這一熱點,不同思潮發出了不同聲音,為重新評價新文化運動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本書秉持客觀中立的立場,盡可能將各種立場的代表性論文都選入其中,因此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陶東風 張蘊艷 吳娛玉編 ·中國史 ·88萬字
書中囊括了從遠古到鴉片戰爭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并按照朝代和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編寫,知識脈絡清晰、條理清楚,閱讀起來更是方便快捷。叢書在用漫畫展示歷史故事的同時,以簡短、精練的文字介紹了故事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歷史常識,讓小讀者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收獲豐富的歷史知識。
圖畫歷史創作室 ·中國史 ·7182字
吳晗于1963年至1965年間組織了一批專家學者,如著名歷史學家汪篯、白壽彝、鄧廣銘、鄭天挺、翁獨健、胡厚宣、陰法魯、何茲全、戴逸等,他們一起整理、編寫了這部《中國歷史常識》,從北京猿人一直寫到北伐戰爭,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文史常識、典章制度等,是學習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經典讀物。
吳晗主編 ·中國史 ·32.8萬字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西北工業大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又一次創新實踐。根據黨中央、陜西省委和國防科工局的安排,西北工業大學從2015年底以來先后承擔“四縣兩村”(中央定點幫扶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及江竹村,陜西定點幫扶城固縣、渭南市臨渭區線王村,以及對國防科工局幫扶的寧強縣和略陽縣提供幫扶支撐)的扶貧幫扶任務。對此,學校黨委高度重視,認真調研、系統謀劃,站在高處、想在遠處,發揮學校教育、科技、人才等優勢,通過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走出了精準扶貧新路子,實踐并形成了“教育幫扶、智力幫扶和眾籌幫扶”的精準扶貧西工大模式,幫扶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本書僅就教育幫扶中教師跟崗培情況差行簡要總結。
西北工業大學 ·中國史 ·17.3萬字
他是大一統思想的確立者、“皇帝”稱號的發明者、中央集權制的開創者、萬里長城的修筑者、“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創造者……秦始皇,這個謎一樣的男人,究竟留下多少爭論與迷思?大秦帝國,這個輝煌卻短命的王朝,在歷史長河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本書以秦始皇之謎為切入口,全景展現了大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農業、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可以說,一部秦始皇,就是半部中華文明史。
(日)陳舜臣 ·中國史 ·6.6萬字
從唐朝滅亡到北宋建立的五十多年間,史稱五代十國。在這一歷史時期,先后出現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在這一歷史時期,還出現了十幾個割據政權,主要有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統稱十國。關于五代十國的年限,一般傳統說法認為唐朝亡于907年,北宋建于960年,因此五代十國存在于907年至960年期間。
金開誠 ·中國史 ·3.7萬字
在當前重建民族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梳理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區域作家作品,探討河洛文學的發生發展與中國傳統主流文學思想的密切關系;從河洛文學形式、文學思想和審美意識對河洛文化核心內涵形成的影響,探討中華民族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與河洛文化的密切關系,從而,彰顯河洛這個特殊區域的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一條主要根脈。借鑒當前河洛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全面、系統地描述河洛文學發展歷史的基礎上,發掘新的河洛文學資料,為河洛文化研究者提供線索和思路。考察歷代河洛作家、作品及文學現象時,體現歷史意識和當代意識的結合,體現與時俱進的科學精神;以文學地理學的理論,站在時代思想高度,研究河洛文學成就對于當今中國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
王文參 ·中國史 ·24.3萬字
章太炎配得上一部偉大的傳記,配得上那些苦難。這些苦難在他的文字中愈發純粹,從未遺失:從《訄書》、《中華民國解》到《俱分進化論》、《五無論》、《四惑論》,之后融入了《齊物論釋》,融入了魯迅的平民性、農人傲骨,在《破惡聲論》、《阿Q正傳》、《孤獨者》中,雄赳赳地聯手打敗了時間。章太炎人如其名,有一雙火眼,游俠氣質的火眼,這雙火眼是如何觀望中國的法律變革的?章太炎是謎一般的革命家,學問好,又有佛學的底子,每以道家文體,寫出佛家慈悲,這是怎樣的一種風格?章太炎迷戀舊時文化,仿佛一個落難的富家公子,隔著窗欞望見別人在自家舊宅宴樂,總懷著深刻的尊嚴感。如何看待這種中國知識人階層常有的尊嚴感?
孫德鵬 ·中國史 ·16.5萬字
劉邦龍命歸天之后,滿朝文武擁立劉盈為帝,而曾身陷秦營、虜在彭城的呂雉心里清楚,只有自己大權在握,方能保全自身,極端的權力欲望蠢蠢欲動,此刻終于露出獠牙。以殘忍的手段殺死趙王如意、戚夫人后,呂雉臨朝稱制近八年,先殺前少帝劉恭,再立后少帝劉弘,玩弄皇權與股掌之中。呂雉不斷產出劉氏子嗣,讓呂家人為王稱后,劉家的天下快要成了呂家的天下,大漢王朝將何去何從……本書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呂雉臨朝稱制時期及其后的各個人物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一大批呂氏子弟和劉氏子弟在明里暗處彼此對抗,功臣元老派則在暗待時機。呂雉不遺余力地利用同性子弟蠶食著大漢江山的權力,直到生命的盡頭,仍在精心安排后事,以確保呂家人的地位。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蟄伏了數年的力量將反撲而來,而她生前所做的以前不過也是歷史上的一陣過眼云煙。以史為鑒,將歷史照進現實。通過本書,我們可以輕松地抓住歷史的主要脈絡,愉悅地體驗歷史故事,建立正確的歷史觀,過好當下的生活。
歷史不是僵尸 ·中國史 ·21.7萬字
宋史名家虞云國在《水滸尋宋》一書中,依托其數十年宋史研究成果,用深厚廣博的學識貫穿正史、筆記及小說,以娓娓道來的筆調講述宋朝社會風俗百態,以全新的角度打開《水滸傳》中不曾被盡覽的世界,將小說復原為一幅立體、動態的《清明上河圖》,重現活色生香、斑斕多彩的大宋王朝。讀者可以跟隨作者的筆觸,去觀瞻莊嚴盛大的正旦大朝會、明堂大典,領略簪花飲酒、賦詩填詞、觀潮聽曲、雕青蹴鞠的風流快活,逛兩宋的御街,品嘗早市上的炊餅,駐足聆聽街頭路歧人的太平歌,登上樊樓,尋個僻靜閣子,欣賞著小唱百戲,租一頂山轎,簪上一枝花,游東京的相國寺,看杭州的錢塘潮……
虞云國 ·中國史 ·19.6萬字
在最鼎盛時期,唐朝經濟GDP高達世界總量的六成,領土面積是當今中國的兩倍,300多個國家的人們懷著崇敬之心,涌入長安朝圣,2300多名詩人創造了無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實上,如此繁榮的景象只持續了不到整個朝代一半的時間,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間,連年內戰,四處硝煙,黃河流域尸橫遍野,千里無雞鳴,萬里無狗吠,落日的余輝下,是一望無際的地獄之國。翻開本書,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主角們:李淵、李世民、武則天、楊貴妃、唐明皇、李白、安祿山、黃巢……帝王將相,輪番上陣,詩人草寇,粉墨登場,緊鑼密鼓,不容喘息,連演數場好戲:一場比一場令人血脈賁張!一場比一場起伏跌宕!一場比一場充滿血腥和陰謀!
王覺仁 ·中國史 ·23.1萬字
本書是蔣廷黻中國近代史研究的經典之作,曾產生過廣泛的影響。蔣廷黻以冷靜客觀的態度,敘述了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這段時間的中國歷史,對中國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以學術的形式表達了關切,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稱蔣廷黻“執中國近代史研究之牛耳。”《中國近代史》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后來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稱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書中沒有枯燥的考據,沒有歷史材料的堆砌,甚至沒有多少對具體歷史事件的描述,都是他以他獨到的見解,對近代歷史的透徹分析。本書貫穿了中國19世紀四十年代鴉片戰爭到20世紀抗日戰爭前的近百年的歷史,是一部了解中國近代史的必讀書。
蔣廷黻 ·中國史 ·15.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