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持久戰是抗日戰爭時期樞紐性、全局性的問題。《論持久戰》是系統闡述抗日戰爭軍事戰略方針的重要著作。持久戰的思想來源于哪里?毛澤東為何要寫、對誰而寫《論持久戰》?國內各方勢力對持久戰如何理解?國共雙方對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有什么不同?持久戰如何戰、如何到“底”、要多久?等等。作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度解讀。
桑兵 ·中國史 ·27.7萬字
我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呂思勉先生于1939年創作了這本書。出版后,即成為民國時期發行量很大的中國通史。直至今天,依然是眾多讀者首選的歷史入門書,這足以說明人們對呂先生和他以白話寫通史的認可。本書以時間為序,鞭辟入里地洞悉了中國歷代王朝的興替變化,脈絡清晰,簡明扼要,行文淺顯,邏輯性強,不僅可以滿足讀者了解中國歷史興替的需求,更有助于讀者對社會變遷的宏觀把握。本著保留書籍原貌的宗旨,本書僅訂正若干刊誤,對當時的概念、稱謂、術語等表述均予以保留。
呂思勉 ·中國史 ·11.6萬字
由《宦官亡漢》《黃巾之亂》《韓馬之叛》《袁紹討公孫瓚》四篇組成,通過東漢末年黨錮之禍、董卓之亂、黃巾起義、韓馬之叛、袁紹討公孫瓚等歷史事件,敘述了東漢政權最后滅亡的經過,記錄了東漢末年曹操借鎮壓涼州一帶羌、匈奴等少數民族起義之機掃平關西割據勢力的情形,以及割據冀州的袁紹與割據幽州的公孫瓚之間的爭斗過程。
袁樞 ·中國史 ·25.6萬字
看得我火冒三丈,如此強盛的宋朝為何屈辱求和三百年。這是一本白話宋史之作,完整描述了從五代時期趙匡胤從軍開國至南宋滅亡的三百多年歷史。圍繞宋朝十八位皇帝,展現宋朝歷代的宮廷內斗,對外征戰等一系列事件;詳細描述了皇帝、外戚、權臣之間的權力斗爭,宋朝歷代的政策,以及與夏、遼、金之間的戰爭細節。全書寫盡宋朝三百年的興衰變革與歷史謎團,生動展現了有宋一代的風流人物。
高天流云 ·中國史 ·153萬字
史書記載:“母后臨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宣太后就是羋月。羋月的一生波瀾壯闊、縱情恣意,以太后身份統治秦國36年。她以一介女流之身,縱橫于列國之中,左右整個戰國的時局。她是一個卓爾不群的女性,一曲奇瑰壯麗的樂章。《只隨我心:正說大秦羋月》從歷史出發,在再現羋月傳奇經歷的同時,也著重突出了她身上可供女性借鑒和學習之處。
李雪 ·中國史 ·11.4萬字
本書圍繞東南第一要缺兩江總督,通過“湘人江督格局”和“北洋下南洋”兩個概念和進程的探討,將道光、咸豐至民國初年東南地區三次大的權勢轉移揭示出來,為晚清政治格局的演變貢獻一條新的解釋線索。在此基礎上,突出南北關系,并嘗試突破內外輕重、督撫專政的爭議,提出“有重心的同治”格局,用以理解晚清政治的特色及出路。
韓策 ·中國史 ·20.9萬字
《明朝宦官研究及其他》收錄作者已刊論文結集,內容涉及經濟、政治、司法、國防科技等方面。它首先填補了明史研究、尤其是明朝宦官史研究的一些空缺;其次,在對明代內閣制度、張居正改革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作出補充,提出自己新的看法;第三,鉤沉索引,介紹了鮮為人知的兩本重要史籍《辭》和《神器譜》。
杜婉言 ·中國史 ·19.2萬字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資治通鑒》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的史實。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幫助治理國家,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原著卷帙浩繁,所涉及的年代久遠,人物眾多,青少年想直接閱讀原著,并非易事,所以編者從原著中選取了一些較為著名的人物,采取正確的歷史觀,以故事的形式再現原著所記載的歷由人物和事件。
(北宋)司馬光著 沈慧紅改寫 ·中國史 ·20.2萬字
賽雷全彩漫畫中國史大全集!五本書吃透五千年中國史!超立體,超生動,超漲知識!10000000人都在看的“超萌賽雷”歷時兩年,精心繪制的漫畫中國歷史系列爆笑來襲!從夏商周春秋戰國到秦漢三國,從隋唐兩宋到元明清,用超萌漫畫講述歷史故事,用搞笑段子打散疲憊與乏味。這是一本能夠讓你愛上歷史的漫畫套裝,這是讓你能夠在哈哈大笑中縷清中國歷史脈絡的漫畫中國是作品,這是你看完之后一定會推薦給身邊朋友的“超萌賽雷”。
賽雷 ·中國史 ·11.9萬字
出身于弘農楊氏的楊堅由北周國丈一躍成為大隋的開國皇帝。在這個過程中,他小心地避開北周權臣宇文護的暗箭,又謹慎地躲過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猜忌。昏庸的宣帝即位后,楊堅終于等來了機會,改朝換代,建立大隋。期間,他兢兢業業,勵精圖治,終于開創了“開皇之治”。奈何,在獨孤皇后的慫恿下,楊堅廢太子立楊廣,鑄成大錯。楊廣即為后雖對國家有所貢獻,然而他剛愎自用、不可一世的性格最終導致他走上窮兵黷武、草菅人命的道路,最終群雄四起,大隋王朝走向滅亡。
魏婷 ·中國史 ·9.9萬字
漢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奠基時期,共經歷了四百多年,分為西漢和東漢。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定都洛陽。東西兩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許多重要的制度,為中國后世歷朝歷代制度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漢朝除了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擁有強大的實力,在思想、文化、藝術、科技方面也成果豐碩。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大家暢游大漢王朝的歷史長河,領略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朱真 ·中國史 ·10.9萬字
為了推動社區文化的建設和分享把握機遇的經驗,非牟利團體“文化力量”于2014年舉辦了“文化·社區·機遇”圓桌會議。會議就如何促進文化藝術進入社區,讓文化的花朵在社區的土壤里盛放展開討論。出席圓桌會議的文化人、藝術家和十三個區議會議員,分享了灣仔、中西區、觀塘、深水埗和西貢等社區的文化故事,提出以“文化權利”和“文化視野”來檢視現行的文化政策。本書收錄的文章,以社區文化發展為主線,希望透過不同持份者,包括文化工作者、文化評論員、社區人士分享的社區文化故事,展示今天香港社區文化的持份者,如何把握機遇來發展社區文化特色。
高寶齡 陳財喜 伍婉婷 司徒毅敏 ·中國史 ·4.9萬字
上海人民出版社建軍90周年獻禮書“解放戰爭”系列之一。此為《決戰:東北解放戰爭1945~1948》,作者為著名軍史專家、《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斗爭始末》作者劉統。1945~1948年的東北戰場風云變幻。從日本投降,捷足先登進沈陽、十萬大軍闖關東企圖“霸占”東北,接著“風云突變”,接收碰壁,山海關、錦州戰局發生變化,東北野戰軍“讓開大路”,林彪開辟東北根據地,開展剿匪、土地改革、大練兵,最后“萬事俱備”,毛澤東戰略抉擇正確,先打錦州,解放戰爭中與國民黨軍隊的第一個決戰——遼沈戰役52天,實現東北全境解放,從此國共力量發生轉折性變化。
劉統 ·中國史 ·53.2萬字
楚國是春秋戰國時期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強國。楚國不僅有獨特的文化,而且有自成體系的官制。楚國的官制比較完整,具有濃厚的地方特點。研究楚國官制對于認識楚國典章制度,認識楚國官制在先秦官制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對后代官制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楚國官制也是楚國政治制度史乃至先秦政治制度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本書全面、系統、深入地探討了楚國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職官的管理制度等。
譚黎明 ·中國史 ·11.9萬字
西安是唐都長安的所在地。唐都長安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名聞遐邇的國際化大都市,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西安唐代歷史文化研究》一書收集了西安地區唐史專家有關西安唐代歷史文化研究的代表作60余篇。《西安唐代歷史文化研究》內容涉及唐都長安基本結構、城市風貌、歷史地位和唐代歷史的諸多方面。《西安唐代歷史文化研究》一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安唐代歷史文化研究的成果。可供廣大文史愛好者參考。
王雙懷 ·中國史 ·55萬字
本書為《中國近代通史》全書的總論。作者在本卷中對中國近代史的整個進程作了精當的概括,闡明了本書寫作的宗旨,梳理了中國近代史的線索,闡述了對中國近代史的時段劃分、重大事件等問題的學術見解,并對中國近代史學界20多年來研究成果進行了評述。
張海鵬 ·中國史 ·39萬字
這本書記錄的不僅僅是唐朝的歷史,而且還有我們曾經的過往!這里有原汁原味的唐朝民俗,這里有傳奇的唐朝舊聞,這里有濃厚的唐朝情結,這里是一種難以忘卻的唐朝風采。
蔡萬剛編著 ·中國史 ·10萬字
本書是一部以洪水為研究對象的環境史著作,具體描述了中國1931年長江洪水對江淮地區,通過史料挖掘與鋪陳,一方面解釋了洪水對當地帶來的生態和經濟影響,另一方面講述了人們對洪水的應對。本書試圖以這場洪水為出發點,考察中國自古以來長江流域發生洪水的歷史脈絡、人與洪水關系的變化、人們對抗和引導洪水的活動,進而探究近代以來中國多發災害的歷史成因,回顧中國對災害認知的不斷加深,從而豐富對災害歷史研究的理解。
(英)陳學仁 ·中國史 ·22.3萬字
浦東,上海乃至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張“王牌”,屢屢創造世人矚目的“第一”,尤其是浦東開發區,曾創下全國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等奇跡。本書通過采訪當年經歷開發區早期建設相關人士,以第一手資料再現浦東開發開放初期的崢嶸歲月。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國史 ·29萬字
20世紀前葉,中國和美國正處在一個交叉點上,這是一個古老但衰弱的古國和另一個年輕但強大的新興國家的一次相遇。在本書中,跟隨史迪威——一個古怪但卻真實的英雄、美國最偉大的戰區指揮官之一,我們見證了那次歷史性的相遇,它代表了美國試圖使中國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在這種堂吉訶德式屢戰屢敗的努力之外,現代中國露出了它的脊梁。
(美)巴巴拉·W·塔奇曼 ·中國史 ·4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