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時也是有關清史問題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
孟森 ·中國史 ·23.8萬字
中信國學大典(50冊)是中信出版社引進自香港中華書局的一套深具國際視野、貼近當代社會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藏書。中信國學大典延聘國學泰斗饒宗頤為名譽主編,邀請海內外知名國學家擔任經典的選編、導讀及譯注。內容則力求通俗易懂,結合現實生活,挖掘古代經典的當代意義,拉近經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中信國學大典既收錄了《論語》、《老子》、《孫子兵法》、《孟子》、《莊子》等不可不讀、不可不知的中華經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記》、《三國志》、《資治通鑒》、《漢書》等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中信國學大典:》一書輯錄了唐太宗李世民與其大臣們,如魏征、房玄齡、杜如晦等數十人的對答、議論與奏疏,以及治國安邦的理論觀點和政治舉措,是一部政論性歷史文獻,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典范以及相關思想的重要典籍。本次出版,參考多個版本,取長補短,揀選若干章節,重新注釋和整理譯文。而在精句賞析部分,譯注者力圖透過現代化的解讀對書中的某些章節加以剖析,希望讀者用現代眼光審視《貞觀政要》的意義。
羅永生 ·中國史 ·11萬字
本書是吳宗國先生從教六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分上下兩冊。上冊研究篇,匯集了歷年發表的較為重要的隋唐史研究性論文,下冊講演篇,選取了較有代表性的普及類講座、課程、發言等的記錄。吳宗國,男,1934年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58年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專業本科畢業后留校任教,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后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歷史學系學位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隋唐五代史編寫組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中國歷史學科隋唐五代史分支主編,以及中國唐史學會理事、北京歷史學會理事、唐研究基金會叢書學術委員。研究方向為隋唐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
吳宗國 ·中國史 ·65.6萬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報告還用“三個意味著”對這個重大意義進行了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本書從四個角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開展研究:大國崛起從富到強的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社會主義砥礪前行的新時代、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新時代。
焦揚主編 ·中國史 ·14.4萬字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政變。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借口北漢與遼聯合南侵率軍出大梁(今河南開封),至陳橋驛(今開封東北)授意將士給他穿上黃袍擁立他為帝。此次兵變最后導致了后周的滅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金開成 ·中國史 ·2.1萬字
本書是戴逸先生多年來研究近代史的精華文章結集,收錄了《論天朝田畝制度》《戊戌維新前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潮》《辛亥革命的教訓和社會主義的選擇》等五十篇文章,內容涉及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戊戌維新等重要歷史事件,涵蓋了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的方方面面。
戴逸 ·中國史 ·22.8萬字
宋徽宗在位期間,中國幾乎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在位二十多年間,這位極富藝術天賦的皇帝引領宋朝達到了文化上的鼎盛。不過,因為被女真人俘虜,最終死于異國他鄉,宋徽宗更多的被后世認為是一個失敗的皇帝,道德教育的反面教材。伊沛霞教授積數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為英文世界為這位皇帝撰寫的首部完整傳記,力圖矯正大眾對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見。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將其放回歷史語境中,還原一個繁榮國度的君主不斷追求卓越榮耀的雄心——盡管這份雄心以悲劇收場。徽宗在即位早期竭力超越朝廷黨爭,隨后將精力轉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他大大拓展了朝廷的慈善事業,建立官學、醫院、孤兒院、乞丐墓地。作為藝術家,他身邊圍繞著杰出的詩人、畫家、音樂家,他還修筑了壯麗的宮殿、寺觀和庭園,后世幾乎難以超越。他對道士青眼有加,為道經作注,還讓臣民也接受并踐行這種信仰,不過他對道教的虔誠最終偏離了儒學主流,削弱了他的治國能力。
(美)伊沛霞 ·中國史 ·32.4萬字
太子丹和秦王小時候其實是好友?武則天曾被兒媳婦韋后嫉妒和設計?斗雞神童與楊貴妃曾是鄰居?造紙術竟是由于高仙芝的一場敗戰才傳入歐洲的?在本書《陳舜臣說十八史略:中國歷史極簡本》中,作者選取了十則歷史片段,以十位歷史人物為中心,講述了從戰國到元朝、縱橫十五個世紀的歷史,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兼具專業性與趣味性,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國歷史的簡明通俗讀本。
(日)陳舜臣 ·中國史 ·14.1萬字
本書敘述了10-14世紀中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遼、西夏、金、元四個王朝的變遷。深入研究了民族關系、國家關系的發展;多元文化的構成及其相互影響以及社會風俗的變化等一系列問題;討論了各族統治者在中原文化影響下其政治制度、物質文化的變化和形成;重點揭示契丹、黨項、女真和蒙古人在各王朝歷史中的作用;凸顯了如耶律阿保機、嵬名元昊、阿骨打、成吉思汗、忽必烈的重要歷史人物形象。
(德)傅海波 (英)崔瑞德編 陳高華 史衛民等校訂 ·中國史 ·52.6萬字
本冊講述遼西夏金元的歷史,主要包括契丹興起、西遼建國、完顏阿骨打、金朝興亡、遼金文化、西夏興亡、蒙古興起、忽必烈、兩都巡幸、海上絲綢之路等內容,是《中國通史》的第四卷。《中國通史》是在大型歷史政論片——百集《中國通史》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大型通史類歷史著作。百集《中國通史》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監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總撰稿,中央電視臺影視頻道拍攝的大型歷史政論片。本套書根據各位作者的原作對政論片的文字版本做了擴充和完善,大約100萬字,8卷本,作者及被采訪嘉賓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學界所有重要的學者,陣容強大。本套書是最新原創作品,包含了最新的考古和歷史科研成果,以最科學嚴謹的態度對中國歷史進行了最權威的解讀。
卜憲群總撰稿 ·中國史 ·10.8萬字
蔡東藩歷朝通俗演義”以正史為經,逸聞為緯。一套書寫盡中國兩千多年歷史百態。本叢書以1935年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鉛印本為權威底本,同時集齊石印線裝本的繪圖。保留自序、世系圖、蔡東藩先生自己批注的注釋、夾批和后批。倡導原汁原味的閱讀感受,最大限度地呈現原書風貌。《后漢通俗演義附三國》為《蔡東藩歷朝通俗演義》系列書之一,敘述了王莽篡漢至西晉開國250多年間的歷史,觀點平實,內容豐富,論述有法,寓意褒貶,用語雅潔,明白曉暢,自評自注,理趣兼備,堪為通俗史著的經典。該書取材謹慎,主本信史,旁征野史、筆記,其中三國部分不同于羅貫中《三國演義》七分事實三分虛構的小說筆法,信而有征,是了解東漢歷史的入門書。
蔡東藩 ·中國史 ·58.9萬字
本書反映了2013年當代中國史研究的基本面貌和總體水平。本書分為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外交史與國防史等幾個部分。
朱佳木主編 ·中國史 ·35.2萬字
偏遠貧瘠,與蠻族為伍,一個撮爾小國究竟如何在春秋亂世中逆勢崛起,又并吞八荒、一統天下?這本書濃縮了秦朝500多年的興衰史,作者所采用的史料均出自《左傳》《史記》《戰國策》《呂氏春秋》《資治通鑒》以及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著作,歷朝歷代的考據、評論。作者熔眾家之言為一爐,重點撰寫了大秦帝國的興起與統一全國的艱辛歷程。尚武、崇智、禮遇人才、創新體制,商鞅變法以來,秦國與六國交戰逾兩百多年,終令秦始皇雄視天下。唐代杜牧曾嘆:“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從荊軻刺秦到焚書坑儒,從趙高弄權到殘害忠良,橫征暴斂和殘酷屠殺致使忠賢扼腕,士人離心,民眾敢怒而不敢言。即使秦政權收天下兵器,鑄十二尊金人,仍然擋不住揭竿為旗,斬木為兵的起義軍;即便秦政權焚書坑儒,禁錮天下的思想,卻不承想亡在不讀書的劉邦、項羽手中。短短十數年,秦國從天下無敵到迅速滅亡,在風起云涌的大起義中倉皇謝幕。這本書串聯起歷史的斷片,讓你連貫而全面地領略一個真實的大秦帝國。秦朝,原來是這樣。
醉罷君山 ·中國史 ·20.8萬字
《宋學研究》為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輯刊。“宋學研究”學術集刊歷史追溯到杭州大學宋史研究室1985年出版的《宋史研究集刊》,由徐規教授主編。浙大宋學研究中心在弘揚宋史、宋詞傳統學科優勢的基礎上,融文、史、哲于一爐,已滿十周歲,在學術積累的基礎上,創辦《宋學研究》,構建新宋學的學術交流平臺,吸引海內外最前沿、最新的宋學學術成果,奉獻于學界,從而有力地推動新宋學的長足發展。目前已刊出三期。旨在建設一個以宋史為核心、涵蓋宋代文史哲研究,以及與之相關的承前啟后的時代文史哲研究的學術平臺。這個平臺,既是浙大宋學中心的學術園地,也是海內外新宋學研究的園地。
龔延明主編 ·中國史 ·31.8萬字
本書為民國一位中產階級——安徽宿州貨棧經理的個人日常收支賬本,以及作者對該賬本所做的詳細考證與分析。本文深入剖析賬本主人在1936年至1942年間的日常收支和若干重要社會經濟活動,包括家人生病、死亡、殯葬、祭祀活動,下鄉收租,書籍購買與閱讀,社交禮儀,戰時應變及愛國捐獻等,從中透視賬本主人新舊雜糅與中西融通的文化性格,其行事風格既體現較高的經濟理性,又帶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烙印;也可以看出中國近代城鄉關系具有鮮明的二元特征。
黃英偉 袁為鵬編著 ·中國史 ·2.8萬字
書中囊括了從遠古到鴉片戰爭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并按照朝代和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編寫,知識脈絡清晰、條理清楚,閱讀起來更是方便快捷。叢書在用漫畫展示歷史故事的同時,以簡短、精練的文字介紹了故事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歷史常識,讓小讀者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收獲豐富的歷史知識。
圖畫歷史創作室 ·中國史 ·7384字
本文在文學史、思想史的交叉視角下,探討中唐古文運動的發生、發展與嬗遞情況,主要包含六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早期古文運動的發生與演變。第二,中唐儒道內涵的演進。第三,韓愈文化群的形成及其要素特征。第四,劉、柳、元、白與古文運動。第五,古文運動與駢文發展關系。第六,中唐古文家的史學實踐與史學思想。
咸曉婷 ·中國史 ·14.1萬字
本書在一個普通中國人的角度看待世界歷史的發展,描述公元前3300年至20世紀初的世界歷史,從中國歷史出發,橫向涵蓋同時期的世界各文明的歷史發展脈絡和中國這個東方文明的交叉。讓普通讀者能在了解中國歷史的同時,還可以較為清晰地了解同時段的世界究竟發生了什么。
張禹 ·中國史 ·30.6萬字
“三集團”是指由曾國藩開創的湘系集團、以李鴻章為首的淮系集團以及最為后起的袁世凱北洋集團。本書在厘清它們各自群體狀況的基礎上,特別注重考察其間關系和走勢,揭示其“多邊互動”的復雜情狀。這就意味著,要有的放矢地將其做整合研究、比較研究、動態研究,以及對清朝權力格局“內外輕重”態勢影響的研究,打破對其各自孤立著眼的視域局限,拓寬考察范圍,提升立意高度,切實凸顯其整體演化特點。這可謂此項研究的意義和學術價值的基本點所在。
董叢林主撰 ·中國史 ·29.9萬字
本書所收多為馬占山將軍的故舊、部下和親友的回憶文章,還編入了部分文獻資料、翻譯資料以為佐證。文章和資料按照馬占山一生經歷的不同時期,分為“早年與家庭”“江橋抗戰”“偽府四十天”“再舉抗日戰旗”“出走歐亞與西北抗戰”“迎接解放”六個部分,還附有《馬占山生平年表》和江橋抗戰示意圖等歷史照片。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中國史 ·14.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