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對我國鴉片戰爭這段歷史作了回顧,試圖以全新的視角來解析這場顛覆清王朝的浩劫。作為一名求真的治史者,作者歷數了清朝的軍事力量、驟然而至的戰爭、廣州的“戰局”、“撫”議再起等內容,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鴉片戰爭對于清朝統治打擊的致命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學論著。作者詳盡考訂了與戰爭相關的一系列重要史實,力圖以當時的道德觀念、思維方式與行為規范去理解歷史,使許多在今人看來是荒謬的現象得以顯示其在當時環境中的“合理性”。
茅海建 ·中國史 ·28.5萬字
兩漢的農業、農民和農村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傳統課題。長期以來,學術界對兩漢的農業政策、土地制度、農民起義、婚姻與家庭、宗族與宗法等,做了大量的學術研究,但同時,仍有許多值得深入討論的問題。本書圍繞兩漢農業社會諸問題展開,在農業方面,著重討論國家重農政策制定的時間和貫徹情況;在農民方面,主要就農民的構成與其生產經營特點、農民的權益與負擔、自耕農的經濟收支狀況等問題展開討論;在農村方面,著重就漢代的鄉里聚落、集市貿易、私人借貸、民間的扶貧互助等問題加以展開。
黃今言 ·中國史 ·24.5萬字
本書運用文獻學與經學史相結合的方法,對杜預《春秋經傳集解》作了較為全面系統的研究。作者考辨了杜預的生平與著述,編撰出詳盡的《杜預年譜》;對《春秋經傳集解》的書名、成書時間及編撰方式等問題作出了新解答;歸納了杜預注解《春秋》《左傳》的基本方法與特點;深入解析了杜預以“《左傳》解《春秋》”這一理論的產生原因、基本構造及實際施用等問題,再現了《左傳》杜氏學的義例體系。作者以扎實的文獻考析為基礎,以解決《左傳》杜氏學的基本問題為中心,進行了一系列學術新探索。
方韜 ·中國史 ·39.2萬字
中國通史的著作有很多,呂著版卻是個中典范,一經出版,暢銷至今。本書以國民歷史讀本、呂思勉第三部通史巨著(也是最后一部)——《呂著中國通史》(上冊于1940年出版,下冊于1944年出版)初版為底本進行整合,精簡精編,為你極簡勾勒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全貌。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是中國政治史,集中探討了中國歷史中的標志性事件,以及中國歷史大勢的演變;下編為中國文化史,分門別類地、有系統地敘述了古老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脈絡。獨特的“政治史+文化史”的雙重敘述視角,打破了以往通史寫作的代際劃分模式,即翻即讀;刪減不必要的、冗雜的文獻考據,融合更多呂氏自身的意識觀點,提綱挈領,生動有趣。一本書讓你輕松讀懂五千年中國史。
呂思勉 ·中國史 ·36.2萬字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權力斗爭最激烈的朝代,終其一朝,皇帝斗閣臣,閣臣斗閣臣,閣臣斗宦官,斗爭之慘烈,花樣之繁多,令人“嘆為觀止”。而無休無止的內斗,也耗盡了明朝的國力。嘉靖大禮議:皇帝斗閣臣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暴亡無嗣,其堂弟朱厚熜繼位,稱嘉靖帝。此后,關于以誰為宗法義上的父親,嘉靖帝與朝臣們爭論不休。沖突最激烈時,包括內閣大學士毛紀在內的二百余名護禮派官員集體跪于左順門外情愿,換來的卻是嘉靖帝當廷杖責的命令,其中有十七人被活活打死。在這一頓棍棒之后,敢與嘉靖帝唱反調的大臣越來越少,皇權一度壓倒閣權。
宗承灝 ·中國史 ·40萬字
《杭州學刊》原名《杭州研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屬部門的專題性工作調研的成果發布、杭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發布的平臺,主要探討杭州城市領域的理論與實際問題,跟蹤城市學研究的國際學術前沿,特別關注在杭州城市經濟、管理、社會、法律、文化等發展進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時,亦關注杭州都市圈發展與合作。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 ·中國史 ·20.9萬字
魏晉南北朝時期,河西地區相繼出現五個割據政權,分別是漢族張氏的前涼和李氏的西涼,氐族呂氏的后涼,鮮卑禿發氏的南涼,匈奴沮渠氏的北涼。五涼政權管轄的范圍東至今甘肅甘谷、天水,西及天山南北,將河西走廊等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包括在內。五涼歷史是古代民族史、西北邊疆史和古代絲綢之路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分為十個專題,以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為基礎,全面還原五涼政權的興衰更替與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
趙向群著 賈小軍修訂 ·中國史 ·27.1萬字
國會即議院是民主政治在政權組織形式上的主要體現,清末在朝野的努力下,基本形成了一個全面預備立憲的改革方案,也將國會的性質、權限以及與責任內閣的關系等等明確規定下來,以便向著這個目標邁進,體現立憲的基本精神。本書以豐富的史料,客觀描述了這一重大歷史進程,具有很高的可讀性和史料價值。
侯宜杰 ·中國史 ·21.3萬字
《明朝煙火味兒》以明朝人的日常生活為出發點,說的是明朝百姓生活中極為瑣碎之事,從洗浴、如廁,到城市衛生;從種菜賣菜,到集市的出現和演變等,還用了大量篇幅講到傳統節日,以及聽書看戲、蒔花弄草、房子布局裝修等生活休閑之事,展示出明朝生活最真實的畫卷。
蕭盛 ·中國史 ·26.3萬字
本書為歷史人類學家王明珂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王明珂在十余年內反復出入四川省西部岷江和湔江流域高山峽谷中的羌族聚居區,具體包括汶川、茂縣、理縣、北川、松潘等地,進行了多點、移動的田野考察。基于考察所得的田野文本,以及豐富的歷史檔案資料,王明珂以“羌”為案例,深入討論了“民族”由來問題,以及華夏邊緣族群的融合變遷,提煉出“一截罵一截”“毒藥貓”“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等具有創造性的歷史人類學理論概括。全書分為“社會篇”“歷史篇”“文化篇”三個部分,分別討論了羌族社會結構中的認同與區分、羌族歷的典范敘事與歷史心性的形成、族群認同下的文化再造與展演。
王明珂 ·中國史 ·27.1萬字
以文書御天下是中國古代國家官僚制度中的顯著特征,而不同時期信息溝通與處理機制的差異,也彰顯出各自不同的時代性格和權力運作方式。宋代的文書行政以多元的信息溝通和發達的文書制度為依托,其所能達到的深度也是遠邁前代。本書梳理了宋代多渠道并存且相互競爭的信息溝通機制,并從御批、省札、批狀等君相日常行政文書和針對決策行為的封駁制度入手,分析了宋代士大夫政治架構下的權力運作機制。
李全德 ·中國史 ·29.3萬字
秦漢時期是中國交通史進程的重要歷史階段。本書總結了秦漢交通道路建設、津橋、車輛制作、運輸動力開發、內河航運、近海航運和海外交通、造船業、都市交通等多方面的成就;對于秦漢主要文化區的交通結構、倉制和主要糧路、產業布局及運銷區劃、運輸業、人口遷徙與人口流動、通信形式、域外交通等也有所論述。交通與秦漢政體的成立,交通與秦漢經濟的運行,交通與秦漢文化的發育,在“秦漢文明的交通史背景”這一主題下有所說明。“秦漢人的交通心理與交通習尚”也作為歷史文化考察的對象有所討論。
王子今 ·中國史 ·49.4萬字
本書收入五篇探討中共黨史革命根據的最新研究文章,時間橫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個時期,但看似沒有關聯的五篇文章其問題根本上是一脈相承的,都是處在敵強我弱,甚至雙方力量懸殊的危急關頭,都面對一系列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新問題,考察了在不同環境下的革命力量、特別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怎樣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或得到鞏固。本書還收錄了兩篇同革命根據地問題直接相關的歷史論文,因不是著重論述如何創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的,作為本書的附錄部分。全書從新發現的一手史料著手,有著與以往探討中共革命根據地文章的不一樣解談與新的歷史角度。還有,此為一直筆耕不輟、年屆九旬老先生的最新著作,首次面世,更有著別樣的意義。
金沖及 ·中國史 ·23.8萬字
近代是中國歷史上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從傳統向現代過渡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一段時期的歷史,本書以專題講義的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近代中國通商口岸、中層社會、股市興衰、風俗流變、鄉村建設、災荒人禍等十五個重大問題。不僅在選題上讓人耳目一新,而且兼顧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社會等各方面,力求反映中國近代史的不同層次與面相。
朱英 ·中國史 ·31.6萬字
大明,一個輝煌又腐朽的朝代,一個血性又刻薄的朝代,一個奇才輩出又奸佞頻生的朝代。大明一朝近300年,16位皇帝各有特點,他們或明或暗,或剛或柔,或暴虐或仁慈,或勤政或懶政,或奇葩或多疑……有的口碑極好,有的風評很差。在十六個皇帝中,甚至找不出兩個“雷同”之人。但無論如何,他們在國家層面上均守住了兩條原則:一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二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縱觀明朝風氣,雖不如唐朝奔放,不如宋朝瀟灑,但自有一股凌厲之氣貫穿始終。無論文人、武士、市民、才子,他們都像紫禁城里的帝王一樣,身上流露出這個朝代的精神氣質。這是明朝可以誕生于謙、王陽明、海瑞、張居正的原因,也是明朝覆滅后依然可以走出張煌言、史可法、李定國、顧炎武的原因。這,或許就是孟子所說的“氣”。
艾公子 ·中國史 ·26.9萬字
本書是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組織撰寫的一部多學科融合的學術著作。實現文明史既是人類的創造史,也是人類的演進史這一觀點,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別對應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社會的組織方式以及人的心靈世界,展示其錯綜復雜的關系,做出總體性的描述,以突出是中華民族的創造力以及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過程。本書將中華文明分為四個時期,以中華文明史上重大的轉型作為分期的依據,細致地描繪了各個時期文明的特點、亮點,及其承上啟下的關系,彰顯那些對文明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物,探討對文明發展起關鍵作用的各種因素,從而全面論述了中華文明發展的歷程,提示了若干發展規律和歷史經驗。本書力圖將中華文明放到世界格局中進行考察,寫出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進程中所處的地位。在論述中充分注意文物考古資料與文獻資料的結合,力求史筆、議論、才情三者相結合。本卷函蓋先秦文明。
嚴文明主編 ·中國史 ·31.1萬字
本書是該系列的第五部,書中從王莽奪權寫起,到東漢班超等人征服西域為止。王莽積數十年功力,終于成功篡權,建立新朝。然而,這個史上最為著名的集儒家學術大師及理想主義者為一體的皇帝一登基,就掀起了狂熱的復古主義,將國家推向了深淵。天下嘩然,怨聲四起,造反之聲不絕于耳。劉氏宗族后裔以種田為業的劉秀,也加入了光復漢朝滾滾洪流,去尋找他那血腥的夢想。
月望東山 ·中國史 ·22.4萬字
黑龍江地區是中國近代新聞事業發展規模較大的地區之一,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黑龍江地區先后出版過20多種語言文字的報刊,除了眾所周知的沙俄《遠東報》外,猶太人辦的報紙更是在猶太世界甚至全世界影響深遠。這里還是中國近代廣播事業的誕生地。據統計從1901年到1949年解放前,黑龍江地區先后有各類報紙近400余家,廣播電臺5家。這些資源成果,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新聞事業的重要基礎。本書力求系統探討黑龍江地區報業及廣播業的發展狀況,以哈爾濱為主要研究對象,系統探討在近代東北地區歷史發展中,東北亞國際斗爭中黑龍江新聞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在整體研究框架設計上,總體梳理的同時上更加突出個案研究。
李群 ·中國史 ·24.2萬字
為了幫助讀者快速掌握《資治通鑒》一書的精華,我們從中精選了最具有代表性且精彩的篇章輯錄,力求能夠全面地展現《資治通鑒》恢弘壯麗的篇章,《資治通鑒》內容以政治、民事和民族關系為主要方面,兼顧經濟文化等。
(宋)司馬光著 崔雪嬌編 ·中國史 ·41.1萬字
隋唐五代時期,洛陽發展到新的高峰。這一時期,洛陽和世界連成一片,周邊民族的首領、使者、商賈、僧侶、留學人員,梯山航海,在這里活動、定居、安葬。這里人文薈萃,群星燦爛;經濟繁榮,技藝精湛。本書通過詳細的歷史資料和豐富的歷史圖片,為我們展示了隋唐五代時期洛陽的歷史全貌,內容涉及到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宗教、藝術、教育及科舉、行政管理、建筑、民俗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是研究當時洛陽歷史的一部極好的信史。
郭紹林 ·中國史 ·4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