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讀懂圣人曾國藩,勝過讀千百冊平庸之作。曾氏遺墨數千萬言,卷帙浩繁,內容駁雜。要從何處入手,才能效其為師為將為相,學其立功立德立言?曾國藩研究專家唐浩明耗多年心血,寫作出版了“唐浩明評點曾國藩”系列六冊,精選曾國藩家書、書信、奏折、語錄、詩文、日記并加以評點,帶領讀者認識一個可感、可嘆、可學的曾國藩。
唐浩明 ·隨筆 ·114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中國古代戲曲藝術家生平及其創作成果的歷史文化散文,以年代倒敘的方式,每人一題,評述了1220年至1680年之間十位著名戲曲家的人生起伏、留世作品和時代背景,透過其社會處境、遺民身份、文人視野、自由品格、批判個性、創作環境、語言技藝、悲劇意識、突破精神和領袖風范,考察了非官方語境下文人的生存狀態,辨析戲劇戲曲藝術在元明清三朝波瀾壯闊的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的興盛之源、變遷之道、衰落之因。
高澈 ·隨筆 ·10.4萬字
《百弊放言》以民國初期的社會史實為背景,披露了上自官府衙門,下至妓院賭場中各色人等唯利是圖、營私舞弊、為非作歹的種種丑惡行徑。書中雖以揭示黑幕遮蓋下舊中國社會各界的種種弊端為主旨,但也收錄了許多看似荒謬離奇,實則確有其事的丑聞。作者用犀利的文字,獨特的眼光,層層揭露,逐一曝光,使今日的讀者認清了作弊者的丑陋嘴臉,了解了其作弊時的鬼蜮行徑,并更加深入地認識了昔日的社會。
王鈍根 ·隨筆 ·22萬字
本書是一本歷史文化散文集,圍繞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名人的經歷和故事展開敘述,以一個現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去感悟那些逝去的歷史煙云,并以文化散文的方式把這些感受記錄下來。本書在追溯歷史文化名人經歷的同時,也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感悟去解讀他們的詩詞及作品,抒發了一個現代人對歷史文化甚至人的命運的思考。
韋尚田 ·隨筆 ·13.5萬字
本套叢書按朝代排序,上至周朝,下至清代,歷經兩千多年,是一套中國歷代名人所著的經典家訓集成。本書正是這套叢書的開端,收集了周朝至南北朝時期諸多名人的各類家訓作品。既有帝王將相,也有文人寒士;既有沙場名將,也有隱逸高士;既有嚴父訓子,也有慈母教兒。本書可以說是對中國傳統家訓中的名篇進行了一次系統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讀。
石孝義編著 ·隨筆 ·7.7萬字
本書節取了歷史上各個時期有關各類人物的品評及相關故事,使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品味“人”這一復雜的社會因素,于趣味與哲理中得到啟示。重點不在于深刻、細致地品評、剖析某一歷史人物,而是節取其中一部分人物在為人處事當中的表現,以及當時人或后人對該人物的品評,來展示人物的某些品性、特質,可以是全面性、概括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個側面,能使讀者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受到啟示。讀者可以在品味人、事的過程當中感受人生,并從中省察自身,了解世人,從而更好地感知人與社會,創造更加和諧、輕松的生活。
杜東霞 ·隨筆 ·23萬字
人類始終生活在歷史的投影里。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賜,也不是什么神做的手腳,而是源自人類將自己與動物區分開來的那個重要特征——記憶。歷史的投影有過遠有近,遠的如原始祖先邁向文明渺然足跡,所的如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時間之流,不舍晝夜,不僅把已經發生的,而且終將把正在發生的以及行將發生的一切,都裹挾而去,統統融入歷史的投影。最早意識到這投影價值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至圣先師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溫故而知新”,雖平白如話,卻如醍醐灌頂。歷史既是人類活動的歸宿,更是面向未來的智慧之源。談到歷史與現實的關系,英國作家奧威爾的表述則更加直截了當,他說:誰掌握了歷史,誰就掌握了現在。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2.5萬字
讀歷史就像喝酒,一要品,二要慢慢享受,三不要過量,微醺的狀態是很好的。本書是作者的歷史隨筆集,從韓非子到康德,從王昭君到納蘭容若,從長恨歌到夏洛特煩惱,帶你穿越時光隧道,體會歷史的風塵。歷史是一個深宅大院,我們都是偶爾透過門縫看了那么一點點。
侯興國 ·隨筆 ·18.4萬字
本書作者是一位地道的美國人。這是他研究中國宋代人物和文獻的一部論文集,包括7篇專文和1篇書評。原用英文寫成并在西方學術期刊正式發表過,現經過多方努力,已譯成中文。書中運用文本考古學的方法——即深入分析研究歷史文獻產生和流傳、改造的歷史,力圖恢復文獻本身的面貌,還原文獻作者原本的真實意圖及被篡改的經過,在個別案例中甚至建立起一個文獻不斷被后人改造的鏈條,揭穿了許多歷史真象,如秦檜和蔡京的功過善惡、金人攻陷汴京的隱曲等。通過細密的文獻考證,作者證明了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與李心傳《道命錄》等史家著作的可信度,同時使朱熹及其后來道學家對歷史文獻大做手腳的事實浮出水面,撥云見日,令人耳目一新,使人們對11-12世紀那段宋代歷史產生顛覆性的認識。
(美)蔡涵墨 ·隨筆 ·22.3萬字
煙臺毓璜頂醫院是一所具有100多年歷史的醫院,它的建立與發展,既是中西醫交流碰撞的過程,也是中西思想求同存異交流發展的過程。本書作為煙臺開埠歷史和近代化進程研究的一個重要范例,去偽存真、充實完善、細致梳理煙臺毓璜頂醫院的早期歷史,展示煙臺近代歷史的一個側面,不但對煙臺近代歷史,甚至對中國近代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劉惠琴 陳海濤 郭磊 ·隨筆 ·9.4萬字
歷史上一群開國功臣,卻意外擁有慘死的共同命運。商鞅被車裂、李斯被腰斬、藍玉被扒皮……究竟為何他們會走向這樣的結局,本書為你揭秘開國功臣們的兔死狗烹。他們都有同一個身份:幫助君王定鼎江山的開國功臣。他們也都有同樣的命運:死得很慘!若論死法,商鞅第一個舉手:我可是被車裂的!李斯不服:我可是被腰斬的!韓信說:悔不聽當年蒯通的計謀啊!劉文靜說:古人說高鳥盡,良弓藏,看來此言不虛啊!文種淡定地說:我就說嘛,以后的歷史若是講到忠臣的結局,必然會拿我的下場當比喻!究竟為何他們會走向這樣的結局,本書為你揭秘!
沈賢亭 ·隨筆 ·9.1萬字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3.2萬字
《溫故》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內容大體包括以下三方面: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對歷史的審視與反思,對歷史文化遺跡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2.7萬字
書中精選了中國歷史上幾十個俠義人物,這些英雄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或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愛戴,或抗擊外敵,保一方平安。他們的事跡或在正史中單獨立傳,或散見于各種野史之中。本書將他們的故事,重新挖掘整理,并做了符合現代人觀點的點評,極富可讀性,讓讀者可以在閱讀的同時,體會到中華民族骨子里的那股英雄氣,在當下馳騁縱橫。
尹劍翔 ·隨筆 ·11.8萬字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2.9萬字
《溫故》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內容大體包括以下三方面: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對歷史的審視與反思;對歷史文化遺跡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光緒二十三年》是知名作家范軍的長篇歷史散文新作。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那些人間煙火,那些世事流變,是本書的關鍵詞。本書講述了光緒二十三年的大運河、淮安城、秀才胡廷卿、修族譜的安徽竹源坑口陳氏家族、知縣李超瓊、李鴻章、翁同龢等人事,他們在這一年的遭遇,那些無望與希望,庸常與理想;同時也講述了時移世易中,山野古鎮的天地之美、人情風俗。另外,本書還從王朝起承轉合的角度,以光緒二十三年為背景,回溯和前瞻了此前此后的世事流變。
范軍 ·隨筆 ·9.5萬字
跟隨古代“三大旅行家”的足跡尋訪古今變遷。第一位旅行家是孔子,第二是秦始皇,第三是漢武帝;孔子是宦游的代表,秦皇、漢武是巡狩的代表。
李零 ·隨筆 ·12.6萬字
《溫故》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溫故》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憶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溫故》的內容大體包括以下三方面:1.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2.以歷史的審視與反思;3.對歷史文化遺跡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中華帝國向來自詡“天朝上國”,明清以降因閉關自大,失去與西方文明對話的機會。其時朝廷腐敗,弊政叢生。近代列強紛至,用武力打開中國國門,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危難深重。孫中山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世界現代化大潮面前,無數志士仁人,為了民族自強和文化復興,他們自覺學習借鑒西方文化,積極探索強國御侮之道,在軍事、經濟、政治、教育、文化與外交上,進行了一系列改良和革命,這條變法圖強之路雖荊棘叢生、艱難曲折,但他們仍前仆后繼、跋涉不輟,推動著中國現代化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侯杰 趙天鷺 ·隨筆 ·10.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