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歷史之中飽含著華夏先哲們的無窮智慧,記載著炎黃子孫的輝煌業績,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一筆豐厚的遺產。既然歷史就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那么我們就更應該用自己的智慧去進行深入的挖掘。我們要專注于“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堅持不懈;體味“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的豪氣凌云;同時,我們也要警醒于“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悲哀。我們應該用自己的智慧,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絢麗多姿。
羅鮮 ·普及讀物 ·14.1萬字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是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主辦的連續性學科出版物。本卷對中國近現代史學的研究。顧頡剛、周予同、侯外廬、張蔭麟、蔡尚思、王叔岷都是重要的史學家,他們或以辨偽考證著稱,或以研究經學史、思想史見長。本卷刊發的相關論文,深化了對這些史學家的研究。外國史學研究的文章都運用了多門語言的基本史料和參考文獻,反映了中國的外國史學研究者在掌握語言工具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楊共樂 ·史學理論 ·18.7萬字
這是一部評述1845—1945年百年史學發展的專著,全書分為三部分,上編寫近百年中國史學的前期,到經今文學運動興起為止。中編寫中國近百年的中期,主要記錄了20世紀前30年的新史料發掘工作。下編寫近百年中國史學的后期,主要記錄了各專門史的研究進展、通史及斷代史的撰述、對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蒙古史元史和中外交通史的研究、俗文學史與美術史的研究以及古史辨運動和上古史研究。書的篇幅不大,卻結構清晰,文字暢達,立意高遠,信息密集,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學史領域的一本名著。
顧頡剛 ·中國史 ·9.5萬字
《世間再無張居正》是一部多卷本的通俗歷史著作,該書從張居正出生寫起,至崇禎皇帝縊死煤山為止,著重敘述晚明極富特色的重大歷史事件,探究明朝滅亡的原因。本卷描寫魏忠賢迫害異己,挾制帝后,掌控朝政,竊得“九千歲”名號,權勢達到頂點。崇禎皇帝即位后,巧妙利用閹黨內部矛盾,一舉貶黜魏忠賢,鏟除閹黨勢力,使朝政為之一清,體現了他過人的政治謀略。
清秋子 ·普及讀物 ·13.1萬字
本書系統整理了滎陽小胡村墓地58座晚商墓葬和64座周代墓葬(西周墓葬2座,東周墓葬62座)的發掘資料和基礎研究成果。小胡村墓地位于河南省滎陽市廣武鎮小胡村東北,北距黃河約5公里。58座晚商墓葬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共出土遺物405件,其中銅器154件;64座周代墓葬均為土坑豎穴墓,共出土遺物217件,主要為陶器。滎陽小胡村墓地考古發掘所獲資料對研究商代晚期和東周時期喪葬習俗、族屬及相關歷史地理等問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精心繪制了墓地總平面圖、二百余幅墓穴及出土器物平面剖面圖,拍攝了出土文物及挖掘現場圖片四百余幅,形象而直觀地再現了滎陽小胡村商周墓地及出土文物情況。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文物考古 ·19.8萬字
本書介紹了決定論與非決定論,歷史個人作用的前提,歷史個人作用的機制,歷史個人作用的方式,個人歷史活動的動機與效果等內容。這本書的篇幅不大,但涉及的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席文啟 ·史學理論 ·7.1萬字
馳騁于大漠草原的蒙古貴族,憑借著金戈鐵馬,以氣吞萬里如虎之勢,成為第一個人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在廣袤的東亞大地上演繹出了一幕波瀾壯闊的歷史劇,對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進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大元王朝》以嚴謹的治學態度,詳細解讀了元朝的歷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順帝、耶律楚材等歷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了今人的面前;將蒙古軍西征、丘處機與成吉思汗以及蒙元歷史上的各種歷史事件娓娓道來。為今人繪制出一幅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蕩氣回腸的精彩歷史畫卷。
王新龍編著 ·中國史 ·15.2萬字
大唐王朝以其前所未有的輝煌與繁榮開創了中國歷史的盛世,文采風流、赫赫武功、萬國來朝;然而,盛世的背影之下藏著陰謀和血腥,鼎盛之后是戰亂和凋敝。斷壁殘垣,一抹余暉,殘存那盛世的榮光。
覃仕勇 ·普及讀物 ·13.8萬字
在1500年之后的兩三百年里,曾有幾百萬歐洲白人被穆斯林從海上或者沿海的家中擄走,然后在北非的奴隸市場上被販賣。英國少年托馬斯·佩洛就是白人奴隸之一,18世紀初,他被摩洛哥蘇丹穆萊·伊斯瑪儀買下。當時這位蘇丹正在建造一座氣勢宏偉的宮殿,而這座宮殿完全是由白人奴隸建造的。因為佩洛比較年輕、機智,他成了蘇丹的私人奴隸。佩洛既見證了這個殘酷的政權,也目睹了這個朝廷的壯觀景象。在經過二十多年的奴役生活后,佩洛終于重獲自由,他也寫下了自己的故事。本書主要是根據佩洛的見聞和其他相關文獻寫成的。
(英)賈爾斯·米爾頓 ·世界史 ·16.9萬字
《歷史的微聲》主要收入歷史學家王笛在西方發表的英文書評,其中大部分文章是首次翻譯成中文出版。研究民眾最大的困難是找到他們的聲音,因為在歷史上大多數民眾的聲音消失了或被遺忘了。歷史學家為民眾寫史,必須找到他們的真實聲音。正史中沒記載,但他們仍然在歷史上留下微弱聲音,有待于歷史學家從各種文獻甚至文學中,以各種方法,尋找民眾在歷史上的蹤跡。過去的歷史寫作,集中在帝王將相、政治人物、知識精英等,只見到他們在歷史舞臺上縱橫馳騁,而推動歷史發展前進的廣大民眾卻基本上消失了。找到歷史的微聲,就變得十分重要。本書共五部分。
王笛 ·隨筆 ·18.5萬字
“萬變”之長河,“不變”之中國。歷史學家、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講述中國歷史的血脈精神,在興衰、傳承與變遷中,尋找中國歷史的源與流。本書從疆域、民族到黃河、長江運河、絲路等十個方面將歷史和地理知識串聯起來。如果我們把古代中國比作一個像人體一樣精密龐大的協作系統,那么土地就是它的骨架,人就是它的血肉,而朝堂、政治就是它的神經中樞。漫長的中國歷史就是在它們互相影響、互相磨合的過程中延續和發展,生生不息,成就了我們今日的中國。
葛劍雄編著 ·歷史地理 ·13.3萬字
隋朝就像流星一樣,在中國歷史上瞬間璀璨又瞬間毀滅。盡管如此,它卻擁有非凡、傳奇的歷史特性:統一、富強、文明與短命、暴虐、造反并存。楊堅,大隋王朝的締造者,生在寺院、由尼姑撫養長大;年僅十四歲就步入仕途,憑借特殊手段快速攀上權力核心;不到四十歲時,再次通過特殊手段,從皇帝女婿死后的孤兒寡婦手中奪取皇權。改朝換代,這事兒在南北朝時期早已司空見慣,兩百年間多少帝王將相奢望將亂世終結,卻都抱憾失敗,但是,楊堅成功了。歷史上的隋文帝當時還是皇帝新人,卻兼用武力與計謀分裂突厥帝國,取代其東亞霸主地位;隨后,世人再次見識到他的霸主威勢,大隋僅用兩個月時間就消滅南陳,統一天下。以霸業而論,他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
蒙曼 ·普及讀物 ·12.1萬字
本書收錄了抗戰期間中國遠征軍、滇軍、粵軍中一些基層老兵的回憶性文章。這些文章均為其所親歷抗戰事件的憶述。當時他們或為剛剛投筆從戎參加抗戰的訓練兵,或為剛剛軍校畢業的小兵,或為下級軍官……他們抱著保家衛國之心,滿腔熱血投身抗戰。文章展現了這些基層軍人眼中的抗戰情形,記錄了他們在戰爭中所做的點點滴滴,反映了基層軍人的抗戰狀態,洋溢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對于抗戰歷史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抗戰:刻骨銘心的記憶》編委會 ·中國史 ·12.3萬字
本書分為國情縱覽、政治環境、經濟狀況和雙邊關系四篇,分別介紹了摩洛哥的自然地理、歷史人文、風俗習慣、政治體制、司法環境、政策導向、資源狀況、外國企業、金融市場、經貿關系、華人華僑等方面,附錄還給出了該國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各國營商環境排行榜中的排名,以及我國駐外使領館的聯系方式。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世界史 ·3.3萬字
該書是綜合研究魯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與八道灣十一號的命運互動的著作。作者詳細描述了這座院落的總體格局、房屋分布和三兄弟的居住情況,這里的居住環境、生活狀態對周氏兄弟的創作和思想產生過極大影響。魯迅在此創作了他的代表作《阿Q正傳》,為魯迅贏得了國際聲譽;周作人在此成為五四文學革命的重要理論家,并收獲了小品文大師的美譽;三兄弟在此一起辦過文學合作社,過了一段兄弟怡怡的日子。不僅如此,五四時期的許多文化名人,如蔡元培、陳獨秀、胡適、錢玄同、劉半農、沈雁冰等,都與八道灣主人有過或多或少的交往互動,影響過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進程。
黃喬生 ·普及讀物 ·15萬字
全書分從民族起源開始,敘述歷朝歷代史事直至民國開創。一本書讀懂五千年中國史!大視野、通識感,不拘泥于局部細節,學習歷史頂好的入門書。兼具權威性和可讀性,錢鐘書、李敖、易中天、柏楊等大師學界推崇。濃縮中國五千年歷史于一書。《中國史》滲透著呂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來整理舊國故的精神,全書“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方為通史寫作開一新的紀元”。
呂思勉 ·中國史 ·19.9萬字
本書匯集了發生在唐宋元明間的故事,以各種文人志士、名將帝君的趣味經歷為主,帶領讀者走進歷史,了解歷史,感受歷史。
一景之月 ·隨筆 ·13.1萬字
地球,這顆蔚藍色的星球在無垠的宇宙空間不過是滄海一粟,卻是孕育人類的搖籃。當人類的始祖始用雙手制造簡陋的石器,便與猿相揖別,人類的歷史也徐徐拉了帷幕。地球,這顆蔚藍色的星球在無垠的宇宙空間不過是滄海一粟,卻是孕育人類的搖籃。當人類的始祖始用雙手制造簡陋的石器,便與猿相揖別,人類的歷史也徐徐拉了帷幕。
郭方 ·世界史 ·14.5萬字
章太炎配得上一部偉大的傳記,配得上那些苦難。這些苦難在他的文字中愈發純粹,從未遺失:從《訄書》、《中華民國解》到《俱分進化論》、《五無論》、《四惑論》,之后融入了《齊物論釋》,融入了魯迅的平民性、農人傲骨,在《破惡聲論》、《阿Q正傳》、《孤獨者》中,雄赳赳地聯手打敗了時間。章太炎人如其名,有一雙火眼,游俠氣質的火眼,這雙火眼是如何觀望中國的法律變革的?章太炎是謎一般的革命家,學問好,又有佛學的底子,每以道家文體,寫出佛家慈悲,這是怎樣的一種風格?章太炎迷戀舊時文化,仿佛一個落難的富家公子,隔著窗欞望見別人在自家舊宅宴樂,總懷著深刻的尊嚴感。如何看待這種中國知識人階層常有的尊嚴感?
孫德鵬 ·中國史 ·16.5萬字
《六盤山民間故事》是一部五卷本的當地民間故事叢書,它有著顯著的歷史文化傳承性、傳播性以及地域和民族特征,由此也昭示了這一地區歷史文化的深厚與繁榮。叢書包括神話、傳說、故事、笑話、寓言五個大類,思想深刻、內容健康、風格迥異、形式多樣,富有教育意義和藝術魅力。發掘這些文學寶藏,對繁榮和發展新時期社會主義文藝創作,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為社會、歷史、民族、宗教、民族等學科提供珍貴的資料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周慶華主編 ·逸聞野史 ·1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