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書稿分上下兩篇。上篇論述元史研究領域特殊的理論與方法,包括硬譯文體史料研讀、審音與勘同之法、“征服王朝論”以及“世界史上的蒙古時代論”等;下篇為元代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幾個專題,重在闡述元王朝的特殊現象及它們對后世的影響。書稿各章節多數在已發表過的相關論文基礎上修訂而成。
屈文軍 ·中國史 ·21.9萬字
民國山川,英雄競逐。人物品藻,任誕風流。這是一個風起云涌的亂世,政事紛繁復雜,局勢動蕩不安。在這個非常時期出現了許多顯赫一時的人物,在內憂外患的民國,他們扮演著自己特殊的角色,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影響著民國的歷史。那些耳熟能詳或鮮為人知的故事,為我們演繹了歷史的另一種的“真實”,使我們對活躍在那個時代的風云人物有了全新的看法。我們且從這些風云人物的一言一行中捕捉當時的歷史真相,洞察近代中國的跌宕起伏。
史冷金 ·普及讀物 ·17.8萬字
本書是唐史學家、唐代文獻學家黃永年先生撰寫的一部唐史史料學教材,把唐史研究中的基本文獻分為紀傳、編年、典章制度、職官、儀注、法令、詔令、地理、譜牒、雜史雜說小說、詩文、類書、金石、書目以及敦煌吐魯番文書十五類,結合作者的治史心得,有重點且深入淺出第介紹了這些史料的源流、價值和使用方法,對唐史學者十分實用。
黃永年 ·史學理論 ·19.1萬字
法國大革命是信徒的事業,很少被信徒之外的人理解,對這一事業,有人切齒痛恨,有人高歌盛贊。時至今日,它依然是一種教條,要么被人全部接受,要么被人通盤摒棄,這一切都與理性邏輯毫無瓜葛。
(法)勒龐 ·世界史 ·22.2萬字
“三藩”是清初耿仲明(耿精忠)、尚可喜、吳三桂三位異姓藩王的總稱。三藩問題是清史、滿族史研究中的重大課題,涉及滿族與漢族、中央與地方、中原與邊疆關系等諸多方面。《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三藩之亂》將歷史活生生的重現在讀者面前,對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代表人物進行了深入剖析;澄清了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性質問題、滿洲貴族的民族壓迫政策問題以及有關人物的歷史評價問題。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2.7萬字
北洋軍閥的興衰與末路;革命志士的抗爭與探索;國共十年的沉浮與教訓;近代日本的崛起與野心……本書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了近代中日兩國發生的大事件,細致地還原了近代中國各大派系的發展進程,多角度、全方位展現了近代中國的社會軍政、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變化,展現了那個時期中國青年們的奮斗不息的精神。書中附有不少珍貴報刊文獻資料,為讀者提供了看待那段歷史的新視角,是了解紛亂復雜的中國近代史的極佳讀本。
(日)陳舜臣 ·普及讀物 ·38.9萬字
清史學家閻崇年先生傾六十年心血的力作《清朝開國史(修訂本)》,分上下卷,33章,130余萬字,史料弘富,結構謹嚴。本書視野開闊,將明清易代史事置入16至17世紀東北亞等大變局之中,展現各方勢力的交錯與消長,探討農耕、森林、草原、高原、海洋等文化板塊的互動與激蕩。本書聚焦遼東爭局,以薩爾滸、沈遼、寧遠、北京、松錦、山海關等重大戰役串聯歷史文脈,完整講述了自萬歷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永歷政權結束的中國歷史。興亡更替,殷鑒不遠。
閻崇年 ·中國史 ·89.2萬字
《歷史的微聲》主要收入歷史學家王笛在西方發表的英文書評,其中大部分文章是首次翻譯成中文出版。研究民眾最大的困難是找到他們的聲音,因為在歷史上大多數民眾的聲音消失了或被遺忘了。歷史學家為民眾寫史,必須找到他們的真實聲音。正史中沒記載,但他們仍然在歷史上留下微弱聲音,有待于歷史學家從各種文獻甚至文學中,以各種方法,尋找民眾在歷史上的蹤跡。過去的歷史寫作,集中在帝王將相、政治人物、知識精英等,只見到他們在歷史舞臺上縱橫馳騁,而推動歷史發展前進的廣大民眾卻基本上消失了。找到歷史的微聲,就變得十分重要。本書共五部分。
王笛 ·隨筆 ·18.5萬字
作者這兩年專于明末弘光朝的寫作。《黑洞:弘光紀事》寫了十個專題。這一本寫人物,有末代皇帝朱由崧,弘光樞臣史可法,稱為“明代蘇武”的左懋第,以兵變致南明解體的左良玉,目為南京禍根的阮大鋮,秦淮河畔苦悶的青春叛逆群體,大思想家黃宗羲,少年天才夏完淳,傳奇說書家柳敬亭,“遺民現象”的典型徐枋等……他們的身份,涉及帝王、武人、士大夫、學生、妓女、藝人、學者、隱士、起義者,覆蓋了當時社會多個層面。
李潔非 ·中國史 ·28.9萬字
《維米爾的帽子》是著名漢學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作者通過七幅油畫、一件荷蘭產的青花瓷盤上的細微之處,探尋其背后的世界。于是,我們可以在看似無關的普通器物中,看到荷屬東印度公司興盛的跨洋貿易,看到軍官的氈帽里隱藏有尋找中國之路的熱情,看到一條由歐美和日本流入中國的白銀之河、煙葉數十年間便風靡世界各地。17世紀的人們,依托航海技術的發展,跳脫出囚困自己的周遭,想象并追尋萬里之外的異域。他們賭上故鄉,奔赴各地,將世界連為一體。一些普通人也被貿易旋風吹起,撒落到異國他鄉。世界曾經孤立的的地區被連接成一個全球交流網絡,這個變革沒有人預測得到,也無人能夠扭轉。四個世紀以后的我們,對此恍若相識。
(加)卜正民 ·史學理論 ·16萬字
《匈奴帝國七百年》是一本關于匈奴的信史。作者陳序經本著嚴謹的考據態度,研究、整理了各類有關匈奴的史料,不僅包括以《史記》《漢書》為代表的中國歷代史書,還涵蓋了《羅馬帝國史》《編年史》等外國學者的研究成果。作者沒有簡單的對史料進行羅列,而是加以分析,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閱讀參考。《匈奴帝國七百年》描繪了從公元前3世紀頭曼時代到公元5世紀阿提拉去世約700年的豐富歷史。史學大師陳序經以時間為線索,從頭曼單于建國,冒頓單于弒父自立,呼韓邪單于降漢,郅支單于西遷,直到上帝之鞭阿提拉再造輝煌,同時巧妙細致地勾畫了匈奴帝國700年社會發展歷程,內容涵蓋白登之圍、匈漢百年戰爭、中亞建國、阿提拉征服歐洲等。
陳序經 ·中國史 ·34萬字
今兒個咱來嘮嘮大清那些“野史”。這“野史”啊,簡直就像是一場荒誕不經的“歷史鬧劇”,真假難辨,恍若霧里看花;不過,那野勁兒,堪比天上飛地底爬,怎么勁爆怎么來!像什么努爾哈赤腳踏七星,雍正帝暴斃之謎,慈禧風流韻事……這就像是一場無厘頭的穿越大混戰,把那段歷史攪得像一鍋沸騰的“八卦麻辣湯”,味道獨特,撩得人直想穿越到歷史舞臺背后,偷偷探個究竟!
順衍 ·逸聞野史 ·36.4萬字
本書是熊召政先生的又一本歷史隨筆集,描寫論述了自明朝初年的劉基到末年的葉向高等15位帝王師。本書所選取的15位帝王師,大都是國人耳熟能詳的人物。通過他們的升沉際遇,可以看到整個明朝的發展軌跡與政治走向,亦可看到明朝皇帝們的“眾生相”。他們或親民,或禍國;或勤政事,或荒社稷。對待自己的老師們,或始親終棄、或名倚實疏,或用其術而貶其人、或尊其人而疏其術,不一而是。
熊召政 ·隨筆 ·15.7萬字
《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從一場運動(“五四”那天廣場上的學生運動)、一份雜志(《新青年》)、一位校長(蔡元培)、一冊文章(《章太炎的白話文》)及一本詩集(胡適《嘗試集》)入手,談論“五四”新文化運動。作者借鑒新歷史主義的研究方法,借助若干意味深長的細節、斷片、個案,來鉤稽并重建歷史,強調是晚清與"五四"兩代人的共謀與合力,才完成了中國文化從古典到現代的轉型。全書史料的鉤稽與細節的描述相映成趣,讀者不難在這兩者的張力中間深切體會"五四"那代人所處的歷史語境、政治立場、文化趣味及學術思路,讀來饒有趣味。
陳平原 ·普及讀物 ·25.6萬字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軍事、科技、外交、思想、人才、最為活躍的時期,在這段五百多年的動蕩時期中,各個諸侯國無論規模大小,都在極力地施展一切手段,以圖在這個亂世中謀得一席之地。本書以故事形式和歷史分析相結合,為你盤點那些曾經在春秋戰國時期一度稱霸卻又最后走向衰亡的國家,為你揭示那段不為人知的有關歷史興亡的秘密……
沈賢亭 ·隨筆 ·8.8萬字
這是作者第5部論文集,收入近5年來發表的宋史和西夏史研究方面的13篇文章,以及紀念和回憶史學前輩的8篇文章。另收入15篇有關1999年至2014年國內遼宋西夏金元經濟史研究狀況的述評。
李華瑞 ·中國史 ·43.3萬字
紫禁城,金碧輝煌的宮殿建筑、享譽中外的珍貴文物,它是一個王朝興衰更替的見證。清朝,就如同一個龍鐘老人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之后,蹣跚地步入其最后的一段行程,也給今人留下的是撲朔迷離的景象和揮之不去的惆悵。改朝換代的戰爭、雄才大略的帝王、空前絕后的疆域、思想文化的鉗制、貪官污吏的丑態、西方列強的侵略、開明人士的自救、異域文化的東漸、維新改良的嘗試、推翻帝制的革命。本書就是把大清三百年嬗變所沉淀的老底,深挖出采,淘洗一番,而這一切,都在本書中有所呈現,一句話,全面講解大清王朝,講述充滿疑團的大清王朝三百年。
王新龍編著 ·中國史 ·14.8萬字
從1853年馬修·佩里的黑船駛入江戶灣,結束長達二百多年的鎖國,到在美國的監管下成為一個經濟高度發展,并于1964年成功舉辦東京奧運的現代國家,日本不過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在這本睿智、優美而精簡的書中,伊恩·布魯瑪通過對這一歷史時期的細膩考察,清晰地呈現日本歷經的種種重大事件及相繼而來的轉變,從倒幕運動、明治維新、日俄戰爭、侵華戰爭、東京審判,一直到美國接管及東京奧運。布魯瑪深刻地探討日本社會思想、政治秩序和經濟生活等各個面向,并以獨到和客觀的視角解釋日本如何經歷這些戲劇性的巨變及伴隨的戰爭與變革,最后從一個小小封閉的傳統島國一躍成為牽動東亞乃至世界的現代國家。
(荷)伊恩·布魯瑪 ·世界史 ·10.1萬字
本書并非一部西周的通史,甚至也不是西周晚期的通史,而是對西周滅亡這一歷史事件的實證性研究。作者通過探討西周國家的衰弱和滅亡這一特定的持續歷史和地理過程中,地理條件及其政治性建構之間的復雜關系,綜合運用考古發現、銘文和文獻記錄,同時聯系地表形態的特征,分析和說明了西周的政治體系是如何并且為何不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從而最終導致了西周國家的解體和王畿的崩潰。
李峰 ·中國史 ·25萬字
《1911:讓我們談談革命》詳細介紹了辛亥革命前后,參與這場歷史大事件的各派勢力和主要人物在歷史舞臺上的精彩表演與心路歷程。著重描寫了袁世凱、黃興、孫中山、宋教仁、黎元洪等人在歷史轉折的重大關頭各自的真實心境與抉擇本末,將與辛亥革命有關的眾多歷史細節進行了細致刻畫,重現了100年前那場改變了中國發展方向的大革命過程。
楊樺 ·中國史 ·18.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