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第一編“西學東漸再東漸”著眼于19世紀英華字典以及《博物新編》《萬國公法》和江南制造局的西學新書在日本的影響;第二編“東學激起千層浪”則看20世紀日本是如何影響中國的,通過分析梁啟超《和文漢讀法》、政治小說《雪中梅》以及《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問題,認識漢語歐化過程中的日語因素,以及辭典是如何應對日語新詞的;第三編“語詞概念定塵埃”則具體描述“民主”“共和”“主義”“優勝劣敗,適者生存”“金字塔”等概念形成的過程。
陳力衛 ·語言文字 ·29.8萬字
本書所收論文和研究報告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1)關于漢語的韻律及一般語音學理論探索:著重論述漢語的節奏、輕重和語調等韻律結構問題。(2)關于語音學知識和理論的應用研究:著重論述怎樣應用語音學知識和語言學理論解決言語工程中的語音處理問題,探討二語教學及其科研中怎樣應用語音學理論和方法,糾正發音偏誤以及洋腔洋調問題。(3)關于語音隨機變化的生成機制及交際意義的理論探討:從語音產生和感知的自然機制以及語音作為交際工具和思維載體的社會特性角度,論述自然話語局部與全局兩個不同層面上語音隨機變化的不同性質及其相互關系。(4)關于語音歷史演變的現代語音學分析:通過現代語音實驗方法與傳統語言學理論相結合的途徑,對漢語聲母與聲調古今演變關系等問題進行理論探討。
曹劍芬 ·語言文字 ·31.7萬字
本書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每年2輯,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比較文學、民俗學等。本書已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來源期刊。書中主要刊發海內外具有原創性的文學研究論著,旨在交流學術信息,展示學術精品,維護學術規范,推動學術健康發展。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 ·語言文字 ·29.4萬字
《鏡與燈: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教學論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著眼于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教研現狀,集中呈現近年來在相關教學領域踐行的改革與創新,強調將德育工作寓于專業課教學之中,既有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反思,也有課堂教學個案的精彩呈現,是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教研的一次高水平集中展示。
孫良同 鄒贊 安凌主編 ·語言文字 ·22.2萬字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系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為半年刊。其辦刊宗旨是:薈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懷,鼓勵開放創新。書中設有語言學、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獻學、學術名家等欄目,發表漢語言文學各專業的相關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崔志遠 吳繼章主編 ·語言文字 ·29.8萬字
《勵耘語言學刊》(2020年第2輯),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半年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2017-2018)。本輯收論文凡25篇,分為文字學研究、音韻學研究、訓詁學研究、詞匯與漢語史研究、語法研究、方言研究、語言學史與辭書學、書評八個欄目,涵蓋了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等領域。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 ·語言文字 ·23.3萬字
“被”字句是漢語語法研究的熱點之一。本書選取從唐代到清代的35部有代表性的文獻作為基本語料,共收集“被”字句8632例,考察其中“被”字句的情況,力圖在把握“被”字句發展的整體性規律的前提下探討“被”字句的復雜格式,描述“被”字句在近代漢語中的各種表現形式,探索這類句子形成、發展和演變的規律,爭取較合理地解釋學術界關于近代漢語“被”字句中一些看法不甚統一的問題。本書從近代漢語中的復雜“被”字句的概況、漢語的被動意義及語義色彩、“被”字句不表示被動關系的格式、“被”字句的主語與“零主語”問題、“被”字后動詞帶賓式的發展、“被”字后多VP結構的發展、“被”字后動詞帶補語結構的發展七個角度探討了“被”字句的歷史發展變化,通過多層面的分析,展示了近代漢語“被”字句的全貌以及復雜“被”字句的各種情況。
劉進 ·語言文字 ·22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石刻的文獻價值及其文學價值,研究石刻在文學發展歷史上的貢獻,對石刻的發生、發展、繁榮,石刻的功用及其文獻與文學價值,石刻的文體特性、石刻的文學傳播方式與貢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開拓了文獻研究和文學研究的新領域,為古代文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文學史料,豐富了古代文學的研究內容,拓展了文學研究的新思路與研究空間。將石刻的田野考察與傳統文獻相結合研究文學的發展,打開了石刻研究的新視野。
杜海軍 ·語言文字 ·24.2萬字
本論文集所收論文是從第七屆漢語語法化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2013.06;武漢華中師大)會議論文中遴選而來的。收本集的論文都在這次會議上宣讀過,會后又經過作者認真修改和反復潤色。這些論文代表了國內語法化理論研究以及漢語語法化研究的成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吳福祥 汪國勝 ·語言文字 ·23.9萬字
本書分為文明傳播、文獻天地、漢學人物、馬可·波羅研究、藝術史苑、研究綜覽、基地紀事等部分,收錄了《歐洲文明里的中國特性》《日本漢詩的去中心化趨勢及異質邊界》《馬可·波羅所記中國的摩尼教、佛教和基督教》《韓朋溯源(下)》《吳大澂甲午戰爭期間致汪啟信札簡釋》等文章,反映了相關領域最新的研究動態。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編 ·語言文字 ·24.4萬字
本書從歷時和共時兩個層面對詞體進行考察,既有對中國詩體發展、詞體自身演進歷程的描述和梳理,又有對詞體語言面貌和美感特質的分析和總結,探討了詞之所以為詞、詞何以為詞等根本性問題,并對詞體在演進過程中所呈現出的特質及其表現出來的諸多語言現象進行闡釋。
李東賓 ·語言文字 ·24.7萬字
本書在跨學科和超學科的視野下,綜合考慮語言、社會、文化和認知等因素,闡述互文性的理論并結合各相關臨近學科討論互文性的研究實踐。
武建國 ·語言文字 ·24.2萬字
本書共收錄10篇研究專論、2篇書評及1篇講座紀要,包括《反思五四白話文的理論、實踐,及其歷史意義》《講杜興繪畫:試論五山時期杜甫忠君形象之再定義與固化》《羅依果與中國學者的通信》等,體現了國內外漢學界在中國文學、文獻、歷史、中西交流等傳統人文領域的新近研究成果。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編 ·語言文字 ·27.6萬字
本書構建了話語標記主觀性等級鏈,并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規律相結合,提出了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話語標記的難度體系,力圖將語言研究的“體”與“用”結合起來,做到“體”為“用”立、“體”“用”連通。
潘先軍 ·語言文字 ·25.4萬字
本書分為文明傳播、文獻天地、漢學人物、馬可·波羅研究、紀念周紹明教授等專題,收錄了《儒學與近世日本的秩序觀》《漢化佛教東傳日本中的“絲綢之路”文化傳播史意義——從敦煌到奈良》《袁同禮致伯希和書信》《共敘前賢:澤田瑞穗先生》等文章。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編 ·語言文字 ·25萬字
本書共收錄論文13篇,包括語法論文5篇,音韻論文3篇,詞匯文字論文5篇,均為各領域的最新成果。另有譯文1篇,筆談2篇,轉載文3篇。為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新增“王力學派研究”欄目,收入華學誠《談談王力學派及其研究》等論文3篇,對王力學派研究的成果與出色個案進行總結,對未來的發展方向作出展望。
郭錫良 魯國堯主編 ·語言文字 ·23.8萬字
本書對俄羅斯近一百年語言學各分支學派中最重要的幾個以及其代表性語言學家個人思想進行解讀,對漢俄語言學研究中一些引起關注的具體問題,如語言與認知的關系、語言與心理的關系、句子語義結構中體現的語言世界圖景進行了分析。
杜桂枝 ·語言文字 ·34.6萬字
典故有很多種,具體地說,包括歷史記載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俗掌故、宗教故事或人物、寓言逸聞、成語故事以及流傳下來的古書成句等。大到治國安邦,小到處事為人,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一個個簡短的典故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鴻門宴”讓我們了解到楚漢爭霸時的一段歷史;“呂蒙正趕齋”讓我們品味到了世態的炎涼;“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讓我們知道了李后主被殺的真正原因;“苛政猛于虎”揭露了反動統治者暴政的可怕;“牛角掛書”堪稱歷代讀書人的榜樣……夢華主編的《中華典故》精選了近600則典故,分為言志、情感、形貌、經濟、世態、閑趣、言語、勤政、國家、司法、品行、學問、謀略、景物、時令、人倫、哲理、功業、技藝、軍事、境遇、罪戾、交往、失策等篇。編者不僅對典故進行了解釋,還點明了它的出處,并將每一個典故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來。閱讀典故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們的來龍去脈,不僅可以培養、提高閱讀能力,更有助于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習的趣味。
夢華 ·語言文字 ·37.2萬字
本書是何莫邪先生1981年在哥本哈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學位論文,全書結構包括致謝、導言和四個主體章節。導言中的核心觀點,總結起來分為兩個主題,一個是語言學研究的態度、原則;另一個是古漢語語法研究的方向。主體部分選擇從這四個方面出發,選取一千三百多個例句,分為四章進行討論。第一章的專題是上古漢語的否定表達、第二章討論的是上古漢語中的量化、第三章的主題是上古漢語的代詞、第四章討論上古漢語的條件句。
(德)何莫邪 ·語言文字 ·24.1萬字
本書拒絕馬后炮式的文章分析,呈現的是一種以第1視角讀新文章的體驗。讓不會閱讀的學生能夠直接進入擅長閱讀的人的意識中,從第1視角去感受閱讀過程中的系統性思考過程。全書共分為四部分。第1、2部分總結出考生在實際備考和考試過程中常遇到的若干問題,并以此為出發點講解如何有效地主動閱讀及快速地獲取有效信息;剖析GRE閱讀所涉及題型的題目、語篇結構、出題點、考查點,給出高效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技巧。第3、4部分共包含200篇GRE閱讀文章和5套最新官方模考文章的詳細講解與題目解析。將前面講到的閱讀和解題方法融入每道題的講解中,分析文章結構和閱讀邏輯線構建的過程,解析題目和選項,并提供了文章的譯文。本書既可以作為GRE考生的自學輔導用書,也可用于培訓課程的課堂教材。
萬煒 高宇琪 閆晨晨等 ·語言文字 ·2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