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多民族多語言國家,語言問題始終是關乎國家和民族發展、關乎公民人權的重要問題。歐亞國家自20世紀90年代初相繼宣布獨立以來,一直將提高各主體民族語言地位、擴大主體民族語言的使用范圍作為國家和民族認同、國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書旨在呈現歐亞國家語言狀況,分析各國語言政策或語言規劃制定的背景、內容、舉措和成效,揭示語言政策中顯性和隱形的目的,探討語言問題產生的歷史關聯、內外部現實因素及社會影響。
張宏莉 ·語言文字 ·22.6萬字
本書從應用寫作的實際需要入手,結構體例符合時代變化,教材內容富有時代特色,教學安排適應時代要求。全書共九章,分為緒論、黨政公文寫作、事務文書寫作、財經文書寫作、司法文書寫作、傳播文書寫作、策劃文書寫作、旅游文書寫作、畢業論文(設計)寫作。本教材體例新穎、內容豐富、例文新鮮、實訓完整。適用于本科、專科文秘類、中文類、財經類專業1-3年級學生使用。
包錦陽 ·語言文字 ·24.3萬字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很多書刊和資料,特別是從一些相關書籍、網站上引用了大量經典范例,旨在幫助廣大讀者對各類公文寫作形成具體的認知,并提高寫作水平,對上述作者,我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凡被本書選用的材料,我們都將按出版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向原作者支付稿費,但因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詳,尚未取得聯系。敬請您見到本書后及時函告您的詳細信息,我們會盡快辦理相關事宜。最后,希望此書能夠幫助大家趕走攔路虎,使自己的公文寫作水平有所提高,謝謝!
肖文鍵 ·語言文字 ·20.7萬字
由沈家煊先生主編的論文集《現代漢語語法的功能、語用、認知研究》2005年在我館出版,該書收集了由沈家煊先生率領的研究團隊在書出前五、六年間的研究成果。為集中反映現代漢語語法功能、語用、認知研究近十年來的新進展,同時也是對這個研究方向的開創者沈家煊先生的七十壽辰表示敬意,社科院語言所張伯江老師帶頭編輯了《現代漢語語法的功能、語用、認知研究》(二)。這本文集的作者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語言研究所一直追隨沈先生研究的中青年學者,二是學界具有同樣志趣的中青年學者,三是沈先生培養的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員。該文集涉及現代漢語語法的功能、語用、認知研究各個方面,多數曾發表于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也有的是首次發表。這些文章,有對重要基本概念的理論思考,有語用原則的實際運用分析,有話語結構、話語標記和語體研究,有韻律特征的研究,有主觀性與主觀化問題的研究,有新的詞類觀與新的話題觀、謂語觀的相關研究,全面反映了這一研究取向的前沿成果。相信這本書的出版能夠引起關心漢語語法研究的學者的共同興趣,從而進一步推動語法研究的新探索。
張伯江 ·語言文字 ·30.2萬字
該書共分九章,緒論部分闡述作者對量詞性質、漢語量詞產生及發展過程的看法,介紹本書寫作宗旨、選用語料及凡例。第二至第八章分別詳細描述個體量詞(156個)、集合量詞(43個)、通用量詞(“個”與“枚”)、計量單位詞、臨時量詞、不定量詞(“點”與“些”)及動量詞(23個)。對每個詞都考其起源、詳述本期用法及特點、簡述其在后世的發展,意在為有志于研究漢語量詞發展史者提供一些資料及想法。第九章談本期量詞的一些特點,主要有指量結構、量詞前“一”的省略、唐詩中的“非典型數量名結構”、量詞重疊、量詞的換用與連用、量詞兼類、量詞加詞綴、本期的“名+量”表總稱結構等。
王紹新 ·語言文字 ·46.8萬字
本書圍繞影響寫作的因素、寫作中的常識、想象力的開掘、基本的寫作方法以及名家的創作習慣等方面,就學生應如何認識并進行文學創作給予了必要的指點和引導。本書是作者多年語文及寫作教學經驗的總結,特點是將寫作置于文學的大背景下,啟發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從自我出發,進行自我訓練,努力開拓視野、開闊心胸,將內部動因與外部元素相結合。
付新民 ·語言文字 ·21.5萬字
本報告主要反映2021年我國語言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熱點問題和實態數據,為國家相關部門的決策提供參考,為語言文字研究者、產品開發者和社會其他應用者提供語言服務。全書分為八部分:一、特稿篇;二、專題篇;三、工作篇;四、領域篇;五、熱點篇;六、字詞語篇;七、港澳臺篇;八、參考篇。特別關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語言文字事業,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區域語言能力與語言治理,智能信息平臺語言服務的適老化情況,中文進太空,網絡“清朗”行動提升語言文明,聯合國50年來的語言理念與實踐等年度熱點和重點話題。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編 ·語言文字 ·21.2萬字
本書在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四地現代漢語語料庫的基礎上,選取最有差異與融合內涵的若干詞匯、語法現象,進行了相當充分的觀察與描寫、分析和解釋。作者注重從“史”的角度觀察分析,認為四地現代漢語的諸多差異是早期國語分化與發展變化的結果,而它們一定程序上的融合則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后的必然表現。
刁晏斌 ·語言文字 ·26.6萬字
本書是《筆桿子修煉36堂課:公文寫作精進之道》的姊妹篇,旨在破解公文寫作理論和實踐的“相約難題”。作者將自己在省、市、區、街道四級20年一線寫作經驗加以升華,圍繞“思維”“構思”“筆法”“語言”,打造32個寫作專題,靶向式“撓癢癢”。本書最大特點是跨界思考、迭代思維、激活思想,來自實踐、拿出實招、指向實戰,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以靈動的思維、生動有趣的語言,循循善誘,揭示寫作的“底層原理”,具有思想性、啟發性、實戰性,不禁讓人感慨:原來,公文寫作還能這樣學!與其說本書是“公文寫作技法”,不如說是“思維訓練心法”,它適用于所有從事文字工作的職場人士,如果你是愛思考的人,本書足以解你的“渴”。
薛貴輝 ·語言文字 ·22.3萬字
《存稿》收集郭錫良先生長短不一的文稿56篇,據內容大致分成五類。第一類是有關古代漢語教材、教學的文章12篇;第二類是有關湘方言的文章5篇;第三類是《漢語史論集》(增補本)出版后我所寫的漢語史方面的文章15篇;第四類有5篇是論述王力先生的學術道路和學術貢獻,另外6篇是紀念、學習我的其他師輩的治學和為人;第五類主要是應朋友之約,為他們的學術論著所寫的序,也包括為個人主編的一部教材、兩部論文集所寫的自序,共計13篇。
郭錫良 ·語言文字 ·33.1萬字
本書為參加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考生專項復習詞匯、語法與完形填空而編寫,專項專練,精編習題并精選各校真題。
博士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命題研究組 ·語言文字 ·37.9萬字
藏學漢文文獻指的是用漢語記載下來的有關西藏和藏事的專門著作、專題文獻,以及漢文古籍中大量散而不聚的涉藏資料。清代藏學漢文文獻是有清一代在經營、管理西藏的過程中產生的文獻。本書從詞匯角度對藏學文獻展開研究,對清代詞匯的發展作了一個生動的抽樣描寫,對漢語史、漢語詞匯歷史研究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它也將有助于對清代社會歷史和文化習俗方面的研究,可以為語文辭書的編修工作提供豐富的材料和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同時對于藏學漢文文獻的整理與文本校釋的基礎性工作,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王寶紅 ·語言文字 ·39.6萬字
經濟文書寫作是現代應用文寫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此,為了讓更多的讀者了解和掌握經濟文書寫作的相關知識,并能夠靈活運用這類文體,我們特精心編寫了這本《實用經濟文書寫作指要》,為廣大讀者提供幫助和借鑒,讓讀者以后再也不會因為經理類文書而犯難。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們力求構建一個全面的經濟文書寫作體系,將工作生活中涉及到的與經濟活動有關的多方面文書類型進行介紹。本書在正文結構的設置上,分為參考范文和寫作要領兩部分。在參考范文部分,編者考慮到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讀者需求,做到每節內容都至少有一到兩個案例,且所選的例文都較為新穎,并與實際工作聯系緊密;在寫作要領部分,我們吸收了經濟文書寫作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紹了每種文書的主要特點,以及寫作時的注意事項,讓讀者一目了然,極具實用價值。
陳星野 陳建中編著 ·語言文字 ·20.9萬字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已故研究員楊成凱先生的語言學論著。全書涉及現代漢語語法理論的諸多方面,分析論述了語法與語法理論,語法模型的方法論,語言單位的符號性、結構性、同一性,詞,詞類,主語和賓語以及句子等諸方面內容。本書勘察范圍廣、挖掘層次深,有不少獨到的見解與精辟的論述。
楊成凱 ·語言文字 ·23.8萬字
公文寫作是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群眾團體公務活動中形成并固定使用的具有特定格式的寫作形式,是行政管理活動中的重要工具,也是每一個公務員以及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技能。對國家機關來說,公文質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其思想理論和政策水平、對社情民意的掌握情況、對重大問題的分析處置能力,也直接關系到國家意志和法律法規與政策是否能夠科學、正確地得到表述和貫徹。對個人來說,公文寫作既是一種知識,又是一種技能,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直接關系到個人的工作和前途。《辦公室公文寫作大全》根據國務院關于國家公文處理辦法的最新規定編寫而成,具有時代性強、針對性強、實用性強等特點,旨在幫助讀者掌握不同的公文寫作技巧。《辦公室公文寫作大全》內容豐富,涵蓋日常行政公文、事務公文、規章制度、會議文書、交際禮儀文書、商務貿易文書、經濟財務文書和法律文書8個部分、近90個文種的寫作知識,所有文體都簡明定義,指出要點,列出模式。既包括公文的一系列基本知識,又含有寫作技巧與文件處理的操作方法;既有機關及事業單位使用的各種通用公文,又有各級國家機關公務人員使用的文書,特別是政法機關使用的法律文書。所有文體格式標準,一看就懂;技法點撥,一點就通;范文規范,即學即用,能夠幫助讀者快速有效地提高公文寫作水平。
蘇豫 ·語言文字 ·43萬字
該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現代漢語計量語言學研究”(11·ZD188)結題成果之一(是國家社科免于鑒定的成果)。該書系統探索了現代漢語的計量語言學研究結果,包括:對現代計量語言學基本定律與定律間協同關系的探索;采用語言定律來研究語體或文體的分類問題;采用復雜網絡來對語言進行共時與歷時的研究;采用計量語言學的方法研究語言規律背后的認知動因;認知約束與語言規律下的語言對比研究;語言能力發展的研究等。
劉海濤 ·語言文字 ·24.2萬字
作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文字工作實踐,將公文寫作涉及的基本理論、問題歸納為四十多個簡明扼要的方法,基本涵蓋了寫作過程的方方面面,同時列舉200多個鮮活的案例加以佐證,既深入淺出,切中要害,又形象直觀,易學易記,顯示了較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主要特色:1.針對性和操作性強,更側重于教“如何寫”,方法簡明直觀,給廣大公文寫作者指出了比較明確的進階路線;2.注重可讀性,努力避免一般參考類書籍的枯燥乏味,難以卒讀的弊端;3.打破了同類書籍千人一面、老調常談的窠臼,文章字字句句都為實踐總結,因此,看起來給人全新的感覺。
房立洲 ·語言文字 ·26.5萬字
《勵耘語言學刊》(2020年第2輯),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半年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2017-2018)。本輯收論文凡25篇,分為文字學研究、音韻學研究、訓詁學研究、詞匯與漢語史研究、語法研究、方言研究、語言學史與辭書學、書評八個欄目,涵蓋了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等領域。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 ·語言文字 ·23.3萬字
《敦煌文獻通讀字》一書,著重從通假字和同音替代字兩個方面,通過揭示通讀字和本字之間的語音關係,爲敦煌文獻的辨識和釋讀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列舉了一系列有説服力的考辨和研究證據,對於敦煌學的推進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應用的價值。本書搜集了敦煌變文、王梵志詩、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等敦煌俗文學和俗文書中的通讀字,共收1199個字頭,按現代漢語拼音音序加以編排,書後附四角號碼檢字可供查找。作者的編纂目標,是通過匯輯有關敦煌文獻通讀字的有關資料,展現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是爲敦煌學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書,另一方面又是提供了可供討論研究的材料。
王繼如 吳蘊慧 ·語言文字 ·26.8萬字
本教材從背景理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策略、基本原則等理論方面,結合主要文類、主要名家、重要名篇作為實踐部分,多維度多層面展開。既要讓一線語文教師懂得語文文本解讀的目的宗旨,為什么這樣解讀的理論依據,更要讓教師掌握如何去解讀文本的實用策略和方法。這基本依循一個"是什么""為什么""如何"的編寫思路。具有明顯的三個特色:更新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知識理論;實現文藝理論領域學術知識向語文教育理論的轉化;凸顯實用性和操作性。通過分析名師、名課的案例,具體展示理論運用的具體情形,便于教師模仿運用。
榮維東 ·語言文字 ·2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