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979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的媒體開始恢復廣告經營。在中國廣告恢復發展的40年中,媒體作為廣告的承載主體和經營主體,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書對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媒體經營發展歷史進行了全面梳理,囊括了報紙、電視、廣播、雜志、戶外、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在內的各種媒體形式。既有豐富的史料、故事,又有完整的理論和觀點體系。站在現在,回首過去,也能讓我們對未來有更清晰的認識。
王薇 劉珊 ·新聞傳播 ·25.5萬字
本書以未來媒介發展為主要研究方向,提出媒介演化是一個“長周期”與“短周期”并行不悖的歷史進化過程。書中聚焦于“平臺媒體”這一媒介形態變遷之具體片段,將其放置在自組織理論框架中以探析其內在演化機理。在理論演繹的基礎之上,結合個案研究和深度訪談,進一步明確了平臺媒體的內部演進構造塊和頂層優化策略,提出:平臺媒體作為一個復雜適應性自組織系統,既是現階段媒介演化的最優選擇,同時也是未來媒體的發展前提。
權璽 ·新聞傳播 ·14.1萬字
《新媒體數據分析:概念、工具、方法》共分為8章。1章重點介紹了新媒體數據分析的意義等;2章重點介紹了新媒體數據分析的基本步驟等;第3章重點介紹了微信公眾號后臺的數據分析方法以及輔助的第三方數據分析工具;第4章重點介紹了微博后臺的數據分析方法及第三方知微數據分析平臺的使用方法;第5章重點介紹了頭條中頭條號文章、悟空問答和微頭條的數據分析方法;第6章重點介紹了新媒體活動數據分析的基本思路與常見誤區;第7章重點介紹了網站統計工具、分析指標、流量分析、訪問來源分析、受訪頁面分析及訪客屬性分析;第8章重點介紹了數據分析報告的作用、類別、日常運營報告的制作方法等。
勾俊偉 哈默 謝雄 ·新聞傳播 ·6.7萬字
本書是原有少兒語言藝術系列教材的延伸產品,旨在通過練習繞口令,培養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本書的結構比較純粹,由理論和訓練兩個部分組成。訓練部分由100個繞口令和100個故事組成,通過故事記住繞口令,通過繞口令這樣的語言游戲,讓孩子愛上語言表達,培養孩子的自信。
李文生 牛若曦編著 兔子洞插畫工作室繪 ·新聞傳播 ·4.9萬字
本書認為閱讀報刊將讀書人從立足朝廷、關心實際事務與耳聞目染的現實中,轉到以國家為主體、忽略實際功用、超越個人聞見的政治現實。這種所謂“無用的政治現實主義”,恰是現代意識發生的搖籃。所以,本書運用“閱讀史”的方法,以數十位晚清讀書人的日記為史料,根據“社會世界”理論安排行文框架,試圖從“人”的自身出發,向歷史探詢:報紙這一“現代文化形式”,是如何參與到近代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之中的。
卞東磊 ·新聞傳播 ·16.6萬字
本書是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承擔的新聞傳播學案例庫建設的一個子項目。是根據人民日報“傳媒閱評”欄目中部分優秀評析文稿,結合所閱評的《人民日報》報道原文,綜合介紹新聞宣傳報道寫作的優秀案例作品,并通過報道評析,解釋新聞宣傳報道如何提升內容與立意、如何把握熱點與觀點、如何聚焦事件與人物,如何安排版式與布局等。其中,部分案例已經在實際教學中被使用。
陳利云 宦佳編著 ·新聞傳播 ·14.4萬字
《媒介經營管理案例分析》編委會組織專家學者及業界人士,歷經多年努力與積累,通過深入訪談、現場調查、與專門媒介研究機構合作等方式獲取了大量的經營管理方面的案例,最后選取了34個具有代表意義的案例匯集出版。《媒介經營管理案例分析》的出版,一方面是為了追尋我國媒體經營管理發展歷程,總結媒體機構在經營管理領域的經驗,以期提升我國媒體經營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是為了教學的需要,作為一門典型的應用學科,新聞與傳播學的教學需要大量的實際素材,《媒介經營管理案例分析》在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謝新洲 ·新聞傳播 ·31.2萬字
梁衡“新聞四部曲”的時間跨度為1978年到2018年,記錄了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新聞業發展的全過程,也記錄了作者四十年來在一線記者、學術評定、新聞管理和總編輯等四個不同崗位、不同側面的新聞人生。早年出版過的“新聞三部曲”是梁衡先生的新聞學術代表作,包括《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20世紀90年代推出后反響很大,成為當時的新聞入門必讀書。這次在三本書的基礎上又增加《總編手記:版面背后的故事》,合為“新聞四部曲”,正好是作者一生四種新聞人身份的忠實寫照。它不是作品集,是作品加剖析;也不是回憶錄,是回憶加思考。“新聞四部曲”是一個時代的記錄和一位新聞人的人生總結。)《記者札記:沒有新聞的角落》是作者在那個大變革的年代,1978年到1987年在《光明日報》駐基層記者站期間的新聞作品選編和自我剖析,展示了一名記者怎樣在看似沒有新聞的地方頻頻寫出頭條新聞,是一本指導新聞采訪業務的好書。作者的名言“記者出門跌一跤,也抓一把土”)即出自本書。
梁衡 ·新聞傳播 ·18.5萬字
自《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2006》出版以來,此書每年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出一本,已出10本,形成品牌,受到考研學子和年輕教師的極大關注。書名冠以出版當年的年號,每年1月定稿,4月出書,約20萬字。每年的《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以下簡稱《解析》)都是對前一年我國新聞傳播學各方面研究現狀和學界業界熱點問題的回顧,從作者本人一年所寫文字中選取與當前關系較為緊密的篇章,根據內容劃分為章。《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2016》對2015年我國新聞傳播學研究從學術層面、熱點話題研究層面和廣播電視研究方面做了概述,“新聞傳播學與當前政治”幫助本學科研究者深刻理解黨中央關于新聞傳播工作的思路;“2015年新聞界事件分析”對前一年發生的各種新聞傳播界事件做了分析,幫助新入門的研究者學習如何在有限的時效內分析問題。
陳力丹 ·新聞傳播 ·24.2萬字
《新媒體與社會》輯刊是國內第一本以新媒體與社會為基本研究范疇的學術輯刊,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本輯“專題策劃”聚焦“一帶一路”戰略傳播,探究不同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及國際輿論特征、“一帶一路”報道的媒介呈現框架、城市形象全球傳播能力提升策略與路徑等議題。“個案研究”聚焦政治傳播中的相關議題,關注社交媒體對特朗普個體形象塑造與政治生態的影響、報紙對敘利亞難民的身份及價值理念的建構等。
謝耘耕 陳虹 ·新聞傳播 ·17.7萬字
本書通過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出版結構數據及發行數據的匯總、整理,對我國出版產業結構及其演變趨勢進行了研究,全面分析了出版產業的發展,揭示了出版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變化、傳統出版業內部結構調整以及數字出版在出版業中的特征及發展趨勢。本書還闡述了美國信息傳媒業的產業規模與效益,全面分析了中美兩國出版產業在發展規模、結構與效益方面的差距,能夠為我國廣大出版業從業者提供參考。
李治堂 趙輝 ·新聞傳播 ·8.1萬字
本書以熊貓頻道及其國際傳播實踐為案例,從傳播學的視頻傳播、人類學的價值共通性、社會學的文化變遷、心理學的接受心理等宏觀角度出發進行研究。同時,熊貓頻道及其內容傳播作為一個文化產品,在進行國際傳播的過程中實現品牌化的發展,以此微觀視角為補充進一步擴展研究。通過本研究,試圖解決兩層含義的問題:一是熊貓頻道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和怎么辦的本體問題;二是從熊貓頻道出發而不局限于熊貓頻道,探討視頻內容國際傳播的變化及其規律的外延問題。
汪文斌 ·新聞傳播 ·15.4萬字
本書是一部新聞作品報道作品選集,收入作者從1978年到2001年以來新聞報道作品185篇,其中重點選擇在1987年到2001年發表的作品,因為那個年代,上海工業正經歷著轉軌轉型、產業調整、制度創新最為艱難的階段,作者親歷并真實地記錄了那一時期上海工業改革的困惑、曲折、創新、發展,見證著它一步步走向成功和輝煌,對了解上海工業這段歷史有一定參考價值。本書全部是作者第一手真實材料,新聞性強,能反映上海工業這一時期主要的重大事件,部分作品在題材和寫作上也有創新,文字樸素凝練。
李正華 ·新聞傳播 ·35.5萬字
本書是一部媒介史領域的專著,對中國電視業半個世紀(1958—2008)變遷與演進的歷史展開了系統性的研究。作者采用傳播政治經濟學、媒介社會學與話語理論相結合的研究體系,在電視與社會現實、日常生活和權力結構之間的關系中,對這一強大而富庶的大眾媒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之間的勾連與互動過程,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闡釋。全書共六章,對中國電視業發展的不同時期進行了總結和分析。中國新聞史學會創始會長、中國新聞傳播史學泰斗方漢奇教授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郭鎮之教授作序。
常江 ·新聞傳播 ·42.5萬字
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網絡文藝”,網絡文藝已經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同時也成為中國大眾文化的重要策源地。網絡傳播的即時性、交互性、便攜性、無門檻等媒介特性已經深入文藝作品的骨髓。本書以網絡文藝為研究對象,第一次深入探討網絡文藝的性質和特點及其發生、發展的規律。本書將成為厘清網絡文藝相關概念,引領網絡文藝發展方向,弘揚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理論著作。
范周 ·新聞傳播 ·11.3萬字
藍獅子一直專注于原創財經領域的寫作與出版,未來還會在這個領域里繼續耕耘,這是我們所熱愛的工作。藍獅子財經創作研修班已持續辦到10期,培育本土作者500余人。“藍獅子寫作課”是基于藍獅子研修班所出版的“財經創作”指導書系,書中詳細論述“如何寫作”、“如何創作企業史”。在這里,吳曉波老師分享二十余年的寫作經驗。跟吳曉波老師學財經創作,看這一本書就夠了!
吳曉波 ·新聞傳播 ·1.2萬字
《安慶路5號》是由多位汽車行業一線記者閱讀數百萬字資料,采訪了一汽及一汽-大眾不同戰線、不同崗位的100位建設者,以他們的親歷為坐標,以一汽大眾的發展為藍本,傾情書寫的有血有肉的一部汽車編年史。《安慶路5號》以對親歷者的采訪為主線,內容翔實,語言生動,情感真摯,反映了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三十年的發展歷程,展望了公司美好的未來愿景。通過閱讀本書,讀者能夠從中感受到中國汽車工作者的創業艱辛。本書適合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李蔚宏 于春燕 郭東隅等 ·新聞傳播 ·32.1萬字
人工智能正在揭開時代變遷新篇章。本書在跨學科和跨行業的視野下,關注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的歷史發展、研發現狀以及在全球范圍內的應用前景。多位知名學者和業界專家圍繞這兩大技術的發展進行討論,呈現了多元的視角和富有見地的觀點。本書還介紹了機器人新聞和傳感器新聞等新聞業態的變革、虛擬現實技術給新聞從業者及新聞生產模式帶來的變化、新技術對媒介使用場景和受眾認知的重構以及為藝術報道領域帶來的新突破。
胡正榮 周亭 ·新聞傳播 ·16.3萬字
本文從結構演變——區域分工——發展階段三段論的形式來系統構建產而業發展戰略的理論體系,促進國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理論的中國化。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對數字出版產業發展戰略的理論推演,即產業發展理論的本土化和專業化。對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戰略的探索涉及結構鏈式戰略、區域分上戰略和階段周期戰略三個研究層面,既要對現有戰略實施存在的問題反思,又要構建新的戰略體系,以形成連貫的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的邏輯結構。
侯欣潔 ·新聞傳播 ·7.7萬字
本書聚焦于作為“全球華人媒體網絡”中重要組成部分的馬來西亞華語電視,以全球本土化為理論基礎,梳理了20世紀50年代至今馬來西亞本地華語電視產業發展和華人觀眾收視偏好變化的歷史進程,分析了不同歷史階段馬來西亞與亞洲其他區域華語電視在產業融合、節目流通、文化交融等方面呈現出的具體特征。書中通過重點梳理馬來西亞華語電視在全球、區域、本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兩條并行的歷史發展線索——馬來西亞華語電視本土意識的日益覺醒和中華文化傳承功能的日益加強,以及中國影視文化對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影響力的日益提升,厘清了馬來西亞華人發展本地華語電視業的基本史實,并對中國影視產業進一步開拓全球華人市場、提升中華文化海外影響力有所啟示。
梁悅悅 ·新聞傳播 ·1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