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基于開放式創新理論和背景,在檢驗開放度與創新績效關系的基礎上,研究動態能力對二者關系的影響,探討企業如何實現開放度和動態能力的匹配以達到最佳的創新績效。并聚焦于動態能力在開放式創新過程中的演化,重點研究其演化路徑,且用案例研究方法從管理實踐活動中歸納與提煉開放式創新與動態能力的理論關系,構建企業動態能力的提升路徑,為企業有效實施開放式創新和提升動態能力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馬文甲 ·社會學 ·13.7萬字
產權是政治的基礎,從產權視角研究資源型農村政治生態非常重要。本書從煤礦產權及其變遷視角,以一個典型的資源型農村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產權形態下資源型鄉村政治生態的變化及特征,探尋不同產權結構對資源型農村政治生態的影響因素及其影響農村政治生態的內在機制,說明產權與政治生態的內在關聯。
劉鐵軍 ·社會學 ·16萬字
國企單位制是處于制度與工業主義雙重宰制下的特殊存在形態。單位與單位人是合二為一的“自然歸屬”關系,并形構為一種結構化衍生模型;在改制剝離過程中,單位人自然屬性剝離,原有結構化模型消解,無法單純用理性選擇來解釋單位人的行動。本書以東北J市H企業為個案,探究了單位認同的情感化、制度松綁后的認同喚醒、認同分化、工業主義與單位制度之間關系等問題。單位制度在變遷革新過程中應傳承精英引領的文化傳統,吸納工業主義開放性、共享性信息技術,開拓脫域性時空結構,化解集體認同危機。
張曉溪 劉清玉 ·社會學 ·16.3萬字
本書運用社會性別視角,通過對連片特困地區貧困女性的生活狀態的調查,分析連片特困地區貧困女性的貧困狀況、反貧困路徑以及影響因素等,呈現連片特困地區貧困女性群體在反貧困中的獨特經驗,評估現行扶持政策對貧困婦女的實施效果,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
程玲 向德平 ·社會學 ·12萬字
不同變量之間的因果機制是社會科學不同學科共同關注的主題,但是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抽離、確立一項或者多項因果關系往往帶來方法論上的挑戰。本書從反事實的因果推論框架出發,系統介紹了社會科學因果推論的基本原理。讀者從本書中可以了解到隨機實驗的基本邏輯、傾向值匹配技術的基本過程、多類別變量、中介分析和異質性效果分析中的統計模型、統計檢定力和樣本量估算以及個案研究中的因果分析方法。
胡安寧 ·社會學 ·10.1萬字
這是一部展示西藏地區藏族人口現狀、特點與未來發展趨勢的專題研究成果。藏族人口的歷史、現狀、發展趨勢歷來受國內外各界普遍關注,本書以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為主要依據,參考了歷次人口普查資料和有關文獻資料,通過客觀、詳實的數據分析,對西藏藏族人口發展進行全面的探索研究,揭示了藏族人口的發展規律和特點,進而反映了整個西藏經濟社會的宏觀發展面貌。
王娜 ·社會學 ·6.5萬字
科學評價我國新型農村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效果,對于推進我國農村社會救助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本書在分析整理社會救助理論和我國新型農村社會救助制度實施狀況的基礎上,以覆蓋面、受益度和滿意度為主要評價指標,分析了當前新型農村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并就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救助制度提出了具體構想。
劉敏 ·社會學 ·10萬字
本書以作者在安徽南部自然村——汪家村前后長達10年的田野調查為基礎,講述了一個集體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如何形成的故事。作者認為,集體制度雖然由國家推動和組織,帶有很大的強迫性,但是農民并不是完全被動的接受者,他們被裹挾到集體化的大潮中,同時,也以自己的方式、沿著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向推波助瀾,甚至在可能的范圍內調整和改變了潮流的走向。
盧暉臨 ·社會學 ·16.2萬字
溫州的社會共治實踐探索緣起于社會改革的推動,它很好地將政府治理理念與民間社會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獨有的共治路徑和機制。基于治理實踐,我們將溫州社會共治的路徑概括為以“推典型讓項目”、“推模式讓空間”、“推規范讓職權”為核心的“推位讓治”路徑。本書從溫州的社會開始談起,深入剖析溫州社會共治的社會基礎,分析溫州實踐的做法、特點,進而總結經驗。
王春婷 ·社會學 ·17.2萬字
AI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還將改變工作性質,打破職場生存法則。AI時代,什么樣的人會被淘汰?AI時代,如何進行自我提升,更好地抓住就業機會?這是本書重點探討和要解決的問題。本書共分為7章,分別從AI引發的工作變革、如何應對AI時代的失業危機以及AI時代不會被淘汰的5種能力(專業頂尖、人際交流、組織管理、人機協作和終身學習)進行分析和介紹,幫助讀者在AI時代建立正確的職場觀,掌握AI時代必備的工作技能,成為AI時代不可或缺的人才!《無懼AI的5種能力:人工智能時代的職場生存手冊》適合即將步入職場的學生和初入職場者閱讀。
楊陽 ·社會學 ·10.3萬字
哈佛大學20年研究表明,我們80%的人格生機,取決于人際關系的質量。在親密關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以下幾類問題:爭權:過于強勢或討好;糾纏:指責、爭吵、攻擊;疏離:愛無能、冷暴力、逃避、述情障礙。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愛、被傾聽、被理解、被尊重,但若不懂與人交往的藝術,即使被愛著,也仍感覺孤獨;即使很在乎對方,也會因為相處方式不對,和親近的人互相傷害……當親近的人不再單純地是心靈的港灣時,我們會感到患得患失、缺愛、受傷、無助、失望、憤怒甚至絕望。人的世界,其實就是關系的世界。而當我們缺乏發現問題本質的能力時,溝通就會出現問題,我們便很難與對方擁有深度的聯結與磨合,關系也就無從維系。在本書中,當代心靈導師蓋伊·芬利就如何與身邊的人建立一段美好而持久的關系分享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本書通過分析與實踐,巧妙地傳達了如何習得相處的藝術,幫助讀者完成關系創傷的自愈,并擁有持久、穩定的親密關系。
(美)蓋伊·芬利 ·社會學 ·11.4萬字
城市規劃聚焦于城市空間的使用和分配,為城市人提供效率的生產和美好的生活空間。《舊概念與新環境》一書討論了古哲的思維如何幫助我們解讀現代城市現象和實踐現代城市規劃,并以此為參照去重新思考人類聚居的意識和意義。作者梁鶴年還提出了“城市人”的理念——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就是通過服務和發揮人的本性(理性和物性),去建設配得上人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聚居之所。
(加)梁鶴年 ·社會學 ·19.4萬字
民主國家的人民應有一切的自由,同時國家應有整個的秩序,自由是有法律保障的,亦是有法律范圍的。官吏應有執行法律的訓練,人民應有尊重法律的習慣,即使沒有法官裁判,亦有輿論裁判,即使沒有警察干涉,亦有旁人干涉,法律乃能徹底發生效力。立法之前,應即審慎,立法之后,應即森嚴,不準任何人違反,整個國家秩序乃能建設起來。——盧作孚
錢理群 ·社會學 ·8.6萬字
本書的基本思想在于承認貴族制度衰落的必然性和平等與民主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它既是第一部對美國社會、政治制度和民情進行綜合研究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記述美國民主制度的專著。作者把民主作為一個對象來觀察,沒有摻雜自己的觀點加以論證,使讀者得以看到那個時代美國社會的真實面貌。
(法)阿·托克維爾 ·社會學 ·19.2萬字
本書將給你一雙社會學的“眼睛”,教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如何了解生活環境、生活空間和社會秩序,如何發現普通現象背后隱含的社會和人性規律,如何用社會學的思維洞察事物表象,發現本質,幫助你更深刻地認識這個世界。
宿文淵 ·社會學 ·11.3萬字
在這個知識焦慮的時代,人人都在說“改變自己”,渴望自我管理,試問:成效如何?經常聽到很多人下決心改變,好好健身、減肥,開頭激情澎湃,一上陣卻立馬敗下陣來,舊態復萌如同變臉。這究竟是為什么?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尋找自己,活在未來。寫給想要改變,渴望真正自由的你。本書從11次認知糾偏,9大踐行路徑,幫助你實現深度改變,活出真正的自己,過上想要的生活。
俞菲爾 ·社會學 ·12.1萬字
清華大學社會學家嚴飛,以沉淀百年的經典社會學理論作地基,從構成社會的秩序與人性出發,探討和理解當下中國。從社會學家的專業視角,視察最普遍、熱門的社會現象,剖析社會問題,重新審視我們熟悉的世界。從熟悉的生活場景出發,揭示背后的社會問題。以七位社會學奠基人的經典社會學理論,結合30多個案例現象與分析。讓讀者了解社會現象的核心本質,同時理解其中的社會學規律。帶領讀者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穿透生活日常,觀察人性的幽暗與良善,理解社會秩序的構成與意義,培養獨立思辨的品質與勇氣,從理解社會蕞終走向理解我們自己。
嚴飛 ·社會學 ·16.4萬字
中年是人生的黃金階段,卻常常因內心的憂慮和自我懷疑而蒙上陰影:我要怎樣才能看起來年輕一點?我變得不愛交新朋友,是我老了嗎?到了這個年紀才想生小孩,是不是有些不切實際?面對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我比以前不快樂嗎?孩子們即將離家了,我該怎么辦?在我身邊的這個人是誰,我們為什么不像以前那么恩愛了?作者從人類學、神經科學、生物學和心理學等視角透視中年,以清晰、優美而流暢的文筆,闡述了人到中年所經歷的身體、心理和情感變化背后的科學根據,揭示出人類之所以形成動物界獨有的中年現象,是數百萬年演化出的完美禮物,它將中年人推向人生,并賦予他們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英)大衛·班布里基 ·社會學 ·14.4萬字
成功學專家卡內基說:“成功20%靠聰明才智,80%靠人際關系。”本書首先提出了人脈資源就是聯結力的思想,結合心理學、社會學理論揭示了人際關系的奧秘,分析了人脈通道技術,接著指出了提升聯結力的三種方法——會做人、會識人和會管理,最后構建了一套應用體系,幫助讀者在現實社會中打造自己的六度人脈資源網絡,充分實現人脈聯結力的信息聯結、情感聯結和價值聯結功能,創造更多的財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丁偉明 ·社會學 ·19.5萬字
中國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正經歷迅猛的銀發浪潮。本書用大量理論、實證和案例來告訴你如何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更好地利用老年人力資源,把銀發浪潮轉換為金色資源,實現老年人的價值和作用。在老年學前沿知識的基礎上,本書從國際的視野對老有所為的理論、方法、案例進行系統介紹。主要內容包括:老年學的有關理論和理念、老有所為的理論基礎、老年人再就業的需求和潛力、老年人作為照顧者的貢獻、老年志愿者及其志愿活動、老年人的教育和學習等。理論、實證與實踐緊密結合是這本書最為突出的特點。各章介紹了國際上有代表性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分析中國有關方面的現狀和特點,提出在中國發展老有所為的構想和建議。本書對于老年學、人口學、社會工作、社會學、健康與護理、心理學、公共政策等多個學科的教學研究者都有參考價值,可為從事老齡工作的決策者、管理者等提供借鑒,是每位讀者及其家人的有益參考。
孫鵑娟 梅陳玉嬋 陳華娟 ·社會學 ·1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