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在總結國內外現有成果的基礎上,研究并運用公私合作伙伴理論和資源依賴理論,分析和解決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總量不足、結構失衡、效率低下等問題,探討符合我國現階段需求的政府主導下社會參與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方式和機制,構建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三位一體”農村公共服務供給體系。
俞雅乖 ·社會學 ·12.2萬字
愛需要學習嗎?愛不需要學習嗎?愛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能力。有了愛的儲備,懂得愛,會表達愛,才說明你會愛了。會愛了,也就沒那么多愛的困擾了。《學習愛》是關于如何解決愛的困擾與難題的小書,它從50個愛的困擾出發,針對每個困擾,著名心理專家賈曉明都給出了專業的心理剖析,著名心理節目主持人青音都提出了精妙的情感梳理。50個愛的困擾來自真實的愛情經歷,每一個故事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通過這50堂戀愛課,希望讀者能夠在愛的路上不再迷茫、不再彷徨,繼而找到屬于自己的愛情。
賈曉明 青音 ·社會學 ·9.7萬字
本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殘疾人服務需求,特點在于加入了“家庭”視角,包括家庭和殘疾人的相互影響及構建家庭視角的殘疾人服務對策。殘疾人的家庭(包括經濟狀況、照料資源、環境狀況、家庭結構、家屬特征等)對殘疾人的狀況和需求產生影響,家庭在殘疾人致殘過程中要承擔一定責任,而殘疾對家庭產生了負擔;殘疾人產生的需求包括需求模式、內容、水平、發展等各個方面,因此,為殘疾人提供的服務也應對應于這些方面。最后,構建“以家庭為中心”的殘疾人服務體系,既應該有對殘疾人的支持,亦應當有對殘疾人家庭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有利于滿足殘疾人服務需求的良性循環,真正從根源上幫助殘疾人擺脫困境。
尹銀 ·社會學 ·13.2萬字
《謠言》是傳播學領域的一本名著,在對公共輿論的探討上有重要的地位。作者經過數千次電話調查,搜集了無數各種各樣的謠言分析研究的結果,闡明了人們只有掌握了謠言的規律,才能找出控制它或者反擊它的辦法。作者充分運用了“年鑒學派”的研究方法,生動地論述了謠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與作用。作者搜集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法國流行的種種謠言,闡述了他們的起源和流傳路徑、人們為什么會相信它們、人們是如何利用謠言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還分析了謠言在明星制度、政治、金融、商業行為中的作用,不僅著眼于謠言本身,更對謠言背后所附帶的文化與社會背景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法)讓-諾埃爾·卡普費雷 ·社會學 ·19.3萬字
秉承轉型心理學的研究路徑,文集《掙扎:轉型社會的行動邏輯》直面尖銳的本真性轉型心理難題,如社會心態、認同掙扎、歧視審計、教育不平等、污名標定和政策過程。文集為社會心態研究與群際關系研究建構了一種理論模型即心態地圖;為中文學界引介了歧視研究的新方法即審計研究;揭示了教育不平等的身心機制,并嘗試設計提升處境不利兒童學業成就的干預策略;還深入探究了污名內化動力學和污名社會心理后效。文集最后構造了政策制定者-政策實施者--政策目標群體作為動態的互依三角來理解、解釋和預測社會政策過程,期許增強中國社會心理學的洞察力和想象力,提升學科的“文化自覺”,助益中國民眾的心靈福祉和“可持續自由”。
方文 ·社會學 ·16.2萬字
《觀照法戒煙手冊》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吸煙的危害”,從醫學的角度讓讀者了解吸煙對身體造成的巨大傷害,激發煙民戒煙的愿望。第二部分“煙癮的真相”,從藥理學、腦神經科學、行為心理學的角度揭示煙堿致癮的真相,并讓讀者了解吸煙習慣的形成機制,幫助煙民認清煙癮的真相,強化戒煙的決心。針對社會上廣泛存在的對于戒煙問題的一些錯誤認知,逐一予以批駁,揭示問題真相,避免煙民被誤導。第三部分“觀照戒煙法”,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新穎的戒煙方法。這種基于佛教內觀原理的戒煙方法看似簡單,實則包含作者對于各種心癮實相的領悟和對習慣形成機制的深入理解,其中蘊藏的道理極為深刻。善用此方法,將幫助煙民徹底戒掉煙癮。第四部分“戒煙日志”,是《觀照法戒煙手冊》提供給讀者實踐戒煙新法的重要工具,能幫助煙民在21天的脫癮關鍵期里,不斷強化戒煙愿景,集每日戒煙成功之跬步,達到最終戒煙成功的目標。需要指出的是,這部分并不只是提供給讀者閱讀,而是提供給讀者使用的,是對《觀照法戒煙手冊》知識的學以致用。第五部分“戒煙后的注意事項”,針對煙民戒煙后可能出現的心理松懈,作專門的提醒,避免煙民在脫癮后復吸致使前功盡棄。
文峰 ·社會學 ·5.7萬字
本書由著名作家二月河發表過的與反腐相關的文字修改整理而成,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即“媒體訪談篇”、“散論篇”和“小說節選篇”。“媒體訪談篇”主要收錄了二月河接受中紀委官網、《南方人物周刊》、《環球人物》、《南方都市報》等媒體訪談的全文;“散論篇”包括二月河發表過的關于反腐的十五篇議論性文章;“小說節選篇”則選取作者出版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小說中關于反腐的內容。
二月河 ·社會學 ·6.3萬字
本書共收錄格蘭諾維特六篇代表性論文,向國內讀者介紹社會關系網絡與經濟行動間的關系,也就是新經濟社會學和關系管理學的一些主要理論概念。格蘭諾維特倡導的新經濟社會學在20世紀80年代后成為社會學界的顯學,該學派試圖將社會結構以及人的非理性因素如信任、情感等帶入經濟分析之中,開啟了社會分析與以自利動機、理性選擇為前提的經濟分析之間的對話。
(美)馬克·格蘭諾維特 ·社會學 ·16.3萬字
本文集關注社會轉型中的基層組織化活動,希望通過案例分析,展示社會成員之間的公共關系怎樣形成及如何持續,比如,在什么條件下,經由什么動力和途徑,人們自發內聚并合作行動,以追求共同利益。
張靜主編 ·社會學 ·8.4萬字
本書以作者從醫30多年的親身經歷和所學所感寫成。前半部分以大量的統計數據、真實的臨床案例展示了誤診、醫源性疾病等現代醫學還無法解決的困境,過度依賴醫療儀器所造成的荒唐的醫療行為,以及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諸多醫療誤區。后半部分站在歷史、哲學、社會學、邏輯學等多個角度,簡要呈現了不同歷史時期的醫學模式,講述了很多歷史上有名的科學實驗和醫學案例,來探求當下的醫療困境和誤區形成的原因,推行綠色、生態的健康理念和醫療模式。
張克鎮 ·社會學 ·8.6萬字
本書通過關注干預對象的日常生活以及項目實施者、地方官員、居民等不同地方行動者之間的互動行為與社會關系,并以民族志方式展現和剖析發展干預的地方實踐,揭示在宏觀干預條件下發展項目是如何進入當地居民每日生活并最終得以成功或失敗的地方邏輯;通過對地方行動者之于發展干預的解構、內化、重塑過程的分析,試圖對發展干預者的角色、功能,以及發展干預本身作一制度性反思。
李春艷 ·社會學 ·14萬字
智慧城市是現代信息技術革命的產物,對城市經濟發展、社會組織、生態環境和空間形態等具有深遠影響,代表了城市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對智慧城市建設相關問題進行深入交流,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于2015年12月主辦了“2015智慧城市論壇”,邀請了智慧城市領域的知名專家,共同探討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問題。本書即是對論壇上各專家觀點的一個綜合整理。
李春華 劉治彥主編 叢曉男副主編 ·社會學 ·9.8萬字
本書是2016年中旬在中山大學召開的“第一屆互聯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參會嘉賓的論文集,內容涉及:重點關注互聯網對人的日常生活的改變和重塑;圍繞互聯網作為虛擬空間所展示出的區別于真實空間的特征進行的人的行為的文化解釋,理解不同主體的網絡實踐;發現互聯網技術所支持的網絡組織及其特征,討論網絡共同體的文化內涵;針對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反思傳統人類學研究的當代局限,同時展望人類學理論和研究方法在未來的延展性和可能。
姬廣緒 ·社會學 ·18.8萬字
本書通過對現有社會組織人才服務相關理論和實踐成果的文獻分析,系統總結了國外社會組織人才服務體系設計的先進經驗;通過對我國社會組織人才服務的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全面分析了當前社會組織發展與社會組織人才服務內在關系、社會組織人才建設與服務體系的現狀、問題及其發展困境。
郭金來 ·社會學 ·8.4萬字
本書是對一家棉紡織廠歷史的追溯和挖掘。作者使用工廠檔案、職工口述史資料、新聞報道和田野觀察得來的材料,嘗試從職工生產、生活、經濟、教育、醫療的交往以及社會記憶方面客觀描繪該廠的歷時變遷和職工的真實生活,討論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工廠改制給普通職工的生產空間、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帶來的變化,以及應對這些變化的方式和方法。
劉明 劉明 ·社會學 ·14.4萬字
本書將國際關系領域的雙層博弈框架引入氣候傳播研究中,運用利益相關者分析法識別出中國氣候傳播在國際、國內兩個層面的三大利益相關者,然后以三大利益相關者為基本單位,對其從2009年到2017年在國際層面氣候傳播中的角色和策略轉變進行分析,進而梳理其在國內層面相應的轉變。在此基礎上總結三大利益相關者關系的變化特點,并給出針對行策略建議。
王彬彬 ·社會學 ·12.3萬字
在高速發展的中國社會中,文化與社會變遷使人們的心理狀態發生很大改變。本書文化混搭心理研究專題將探究在中國社會文化變遷的語境中,人們特有的心理及行為機制。書中收錄的八篇論文多采用實證研究范式,內容涵蓋較為豐富的研究領域,包括人們在不同文化混搭情境中地位感知對創造力的影響、文化價值觀與族群關系認知、文化適應過程、文化排斥反應、政治參與效能感、文化規范與權威認同等主題。
吳瑩 楊宜音 趙志裕 ·社會學 ·13萬字
本書主題論文涉及社會企業與牟利企業、社會交換理論視野下行業協會生成的動力機制、養老服務組織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的積極介入與有限分權、行業協會治理食品安全的改革路徑、社會組織類型與服務承接的差異性困境、貧困治理創新中的慈善信托研究;書評部分對《美國歷史上的慈善組織、公益事業和公民性》一書進行了評述;訪談錄涉及英國慈善組織的運作及法律監管和“醫養教協同”下的現代養老服務機構的持續發展;域外見聞介紹了日本社會創新的理論與實踐。
徐家良 ·社會學 ·11.7萬字
基金會準入規制是基金會管理的關鍵環節。本書作者結合自身慈善實踐和《慈善法》,通過背景介紹、理論回顧、基金會的概念、類型、準入規制以及管理模式等的介紹,詳細描述了中日兩國基金會的法人制度以及準入規制及其法律地位,并從社會學的視角對兩國基金會的準入規制進行了比較分析,并在本書的最后一章探討了中國基金會轉入規制的未來。
李戰剛 ·社會學 ·17.5萬字
本書是《都市社會工作研究》的第二輯,主題是禁毒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工作、社會救助與社會工作,內容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在藥物濫用人員小組工作中的實踐與應用、藥物濫用者的非理性信念探究、家庭抗逆力生成研究、認知癥患者配偶照顧者的負面體驗與服務對策研究、救助機構流浪乞討人員歸家甄別流程研究、社會福利視角下的流浪救助服務模式研究等。
張文宏 范明林 楊锃 ·社會學 ·1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