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黨政公文解疑全書》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種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與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寫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處理規范解疑。所列題目,均是長期研究和講學實踐中積累的,是與公文工作者及教學人員廣泛接觸和交流中的經驗總結。這些題目反映的問題源自公文處理工作的第一線,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實用性。讀者通過閱讀本書,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寫作中的規范與技巧,了解公文處理實踐中的熱點、焦點和難點。
張保忠主編 ·語言文字 ·30萬字
《劇變》是一部恰逢其時的巨作。在個人與國家都對未來充滿迷茫,危機接踵而至的當下,普利策獎得主、《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賈雷德·戴蒙德再一次回歸歷史,嘗試解答危機應對這一關乎人類未來的重要命題。對個人而言,危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成長軌跡,如處理不當,個人終其一生會生活在負面情緒中。對整個人類社會而言,危機可使一種文明沒落,使一個國家解體,使一個時代終結。但在戴蒙德看來,二者并無差異,國家甚至可以借鑒個人化解危機的邏輯框架以實現自救。就此,戴蒙德再一次跳脫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互設的知識壁壘,重建自然狀態與文明秩序相融的歷史敘事線索,巡禮7個案例國家的危機應對歷史。他以一位社會觀察者的自謙視角,從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進化生物學等多學科出發,給出了“危機應對12個步驟”。正如丘吉爾所言:“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危機與劇變總是結伴而行。戴蒙德的危機應對方案或許可以幫助人類重塑危機意識,畢竟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個人、企業、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社會都要不斷進行選擇性變革。你做好準備了嗎?這或許也是戴蒙德為我們設下的一個開放性思考題。
(美)賈雷德·戴蒙德 ·社會學 ·28.7萬字
《想象的共同體》是一部在20世紀末探討“民族主義”的經典著作。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以“哥白尼精神”獨辟蹊徑,從民族情感與文化根源來探討不同民族屬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體”,認為這些“想象的共同體”的崛起主要取決于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時間觀念的改變、資本主義與印刷術之間的交互作用、國家方言的發展等。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社會學 ·23.7萬字
《大學語文》為高職院校非中文專業通用的大學語文教材,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涵蓋了文學鑒賞、語言交際和實用寫作三部分內容。文學鑒賞部分精選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既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審美熏陶,也注重現代人文觀念的思想啟迪;語言交際部分和實用寫作部分則根據當代大學生的需要,精選了經典案例和范文,進行仿真實訓,以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適應了當前人才市場對大學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大學語文》在加強對學生綜合語文能力培養的同時,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全書體例編排合理,便于教師和學生使用。
蔣雪艷 ·語言文字 ·26.7萬字
符號是被認為攜帶著意義的感知。符號用來傳達意義,傳達意義必用符號,意義就是一個符號被另一個符號所解釋的潛力。因此,符號學就是意義學。趙毅衡編寫的《符號學(原理與推演修訂本)》分成上下兩編:原理編——擴展了一百年來符號學發展的理論基礎,融合中西方符號學理論,建立一個可用于分析人類意義活動的符號學體系。推演編——具體討論了符號在人類文化中扮演的復雜作用,讓讀者理論與應用兼得。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在本書中得到條分縷析的清晰貶義。在這基礎上,本書形成了突破原有理論的新體系,全面推進了符號學運動。
趙毅衡 ·語言文字 ·32.5萬字
本書是張曼菱十余年來浸潤于“西南聯大”的成果。其間,作者走訪海峽兩岸的西南聯大老校友,親身接觸、交談,拍攝出電視紀錄片數部,積累案頭筆記、文獻等一手材料不計其數,甚至不乏獨家所有。作者尋訪西南聯大老校友,目的在于尋訪“西南聯大精神”——在中西合璧下,既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有“獨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文精神。
張曼菱 ·教育 ·26.3萬字
喬治·斯坦納的代表作,也是20世紀西方人文批評的經典著作。本書的核心議題是語言、文學批評與人道主義(及反人道主義)。其輯錄的文章寫于不同時期,但都共有一個根本的主題——語言的生命。在斯坦納看來,語言是文化的代表。而現代西方的幾股非人道主義逆流(尤其是納粹)導致了語言文化的濫用與污染,使西方文學的創作陷入“沉默”。因此,在經歷了種種浩劫之后,語言及其相關的現實世界究竟該何去何從?批評家與知識分子在這一過程中又該擔當何種責任?
(美)喬治·斯坦納 ·語言文字 ·31.4萬字
儒家是中國傳統學術的核心話題,近代以來又成為哲學、思想史、倫理學、文化研究等領域的重要內容。社會學對儒家的關注,在中國學術界應歸功于潘光旦,他偏重社會思想方面的闡述;在西方學術界則以韋伯的研究尤為著名。本書的所有研究均基于對社會學本土化之思考,即堅持儒家的社會學研究既不走回國學,也不套用西方學術話語進行言說,亦不囿于思想史或歷史領域,而是以社會學的視角,對儒家內含之社會理論性問題和實踐性問題進行了多方位的探討。儒家思想在社會學中的重點議題是倫理的社會實踐及其衍生出的社會特征,其邏輯發端于“人倫”與“恥感”,即“人倫日用”。尤為重要的是,本書原創性地提出了“對偶生成理論”和“關系向度理論”,并對“孝道”“人情”“面子”“自我”“情愛”“日常計謀”及宏觀社會秩序的運行與維系等做了專題性討論,以期形成一種對中國人之生活世界的研究視角與解釋框架。
翟學偉 ·社會學 ·30.1萬字
典故有很多種,具體地說,包括歷史記載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俗掌故、宗教故事或人物、寓言逸聞、成語故事以及流傳下來的古書成句等。大到治國安邦,小到處事為人,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一個個簡短的典故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鴻門宴”讓我們了解到楚漢爭霸時的一段歷史;“呂蒙正趕齋”讓我們品味到了世態的炎涼;“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讓我們知道了李后主被殺的真正原因;“苛政猛于虎”揭露了反動統治者暴政的可怕;“牛角掛書”堪稱歷代讀書人的榜樣……夢華主編的《中華典故》精選了近600則典故,分為言志、情感、形貌、經濟、世態、閑趣、言語、勤政、國家、司法、品行、學問、謀略、景物、時令、人倫、哲理、功業、技藝、軍事、境遇、罪戾、交往、失策等篇。編者不僅對典故進行了解釋,還點明了它的出處,并將每一個典故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來。閱讀典故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們的來龍去脈,不僅可以培養、提高閱讀能力,更有助于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習的趣味。
夢華 ·語言文字 ·37.2萬字
20世紀科學巨人諾伯特·維納的驚人巨作。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影響巨大的新范式。源自本書的“賽博朋克”已為廣為人知的社會學符號。《控制論》是對控制系統理論的精彩詮釋,從牛頓時間到伯格森時間,從反饋和振蕩的精妙設計,到神經系統和計算機在控制系統中的應用;從控制論在精神病理學中的實踐,到信息、語言和社會中的交互影響。其中每一個主題都深度洞察,每一章節都精彩紛呈。無論你是科技領域的專業人士,尋求更深的理解和新的靈感,還是對科技飽含好奇心的學生,希望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這本書都將帶你走進科技的前沿,讓重新定義你對世界的認知!
(美)諾伯特·維納 ·社會學 ·22萬字
《漢語大詞典》是一部具有權威性的大型漢語語文詞典。本書是對該詞典的專門研究,由六部分構成:一、引言;二、《漢語大詞典》特點簡論;三、《漢語大詞典》訂補;四、《漢語大詞典》未收詞語例釋;五、關于《漢語大詞典》修訂的理論探討;六、結語。書中指出《大詞典》在立目、釋義、書證等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提出訂補意見,訂正條目和補收詞語總計約2000條;并在詞典學理論指導下,對《大詞典》作了深入考察和專題研究,提出數十條修訂完善《大詞典》的策略和建議。
李申 王本靈 ·語言文字 ·38.4萬字
《漢語語法學》初版是為了紀念馬建忠《馬氏文通》出版100周年,由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組織撰寫的。本書的立足點是現代漢語的現狀,討論的是現代漢語共同語的語法事實。在講“普-方-古”大三角研究的時候,才聯系到一些古代近代漢語語法現象和一些現代漢語方言的語法現象。修訂本分導言、小句、小句構件、小句聯結、研究論等部分。
邢福義 ·語言文字 ·32萬字
喝酒離不開祝酒詞。祝酒詞是人們在宴會、茶會席間使用的互相表達祝賀和希望的一種交際用語。無論是應邀出席別人的宴會,還是舉行家宴款待客人,祝酒詞是必不可少的。醇香的美酒在心底交匯,再加上美好的祝酒詞,不僅能烘托氣氛、溫暖人心,而且能使人深受鼓舞和啟發。當所有宴會參加者紛紛舉杯,開懷暢飲,宴會也就達到了高潮。本書讓您在參加各種宴會的時候能夠從容應對,瀟灑談吐!無論是日常交際還是公文寫作,它都是您的首選。
雅瑟主編 ·語言文字 ·24.2萬字
戴維·布魯克斯在本書中用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深入剖析我們的日常生活。作者提出了“雙峰模式”,我們每個人都在攀登人生的兩座山。如果說第一座山是關乎構建自我和定義自我的,那么第二座山則是關乎擺脫自我和舍棄自我的。如果說第一座山是關乎獲取的,那么第二座山則是關乎奉獻的。如果第一座山是精英式的獨自攀登,那第二座山則是置身于有需要的人之間,并與他們手攜手同行。作者認為,如何判斷你是處在第一座山還是第二座山的關鍵是,你的終極訴求何在?是外在之物,還是自身名利?攀登第二座山的方式,不同于攀登第一座山的方式。征服第一座山后,辨認第二座山的峰頂,然后朝它前進。你已被你的第二座山征服了。你屈服于某些召喚,你竭盡所能,回應召喚,解決面臨的問題或不公正。在第一座山上,你雄心勃勃,高瞻遠矚。到第二座山上時,你已傾向于親密、無私和奉獻。第二座山上的人,過著更宏大的生活,激活了內心深處,并承擔了更廣泛的責任。作者基于此,提出了本書的兩個目的,以期能為讀者有更多的幫助。
(美)戴維·布魯克斯 ·社會學 ·20.9萬字
本書是教育部與聯合國兒基會合作項目,主要內容是從學校生活主體的兒童的視角關注學校管理應該如何改進與創新,并結合項目實施的經驗,給與學校管理如何改進與創新以實際的指導,可與已出版的《愛生學校與學校管理》成為姊妹篇。
毛亞慶主編 ·教育 ·28.1萬字
本書立足于檔案工作實際,結合國家及湖北省頒布的檔案法律、法規、規范,對公文管理、檔案管理、檔案保護、檔案編研、檔案法規、檔案信息化建設以及文書、科技、電子、聲像、實物、會計、干部等類型檔案的基本整理方法分別作了專題性介紹。
高勤主編 ·圖書檔案 ·35.5萬字
這本書濃縮了作者幾十年的研究心血,在字里行間中折射出了作者對于“游民文化”“江湖文化”牽動中國社會變遷的密切關注和深刻思索,讓讀者在“游民文化”和“江湖文化”中發現另一個中國。
王學泰 ·作品集 ·21.3萬字
本書是針對高等院校新聞類相關專業對應的工作崗位能力需要、學生認知規律等進行編寫的,主要講述了新聞采訪與寫作的基本原理和相關案例,主要涉及以下內容:新聞記者、新聞采訪對象、新聞采訪的準備工作、采訪的訪問階段、新聞采訪的方法、新聞寫作的原則及方法、新聞報道的結構、新聞背景、消息寫作、通訊寫作、深度報道寫作。本書可以用作高等院校新聞學、傳播學等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教材,也可以作為企業新聞工作從業人員、公關關系從業人員等在職人士的自學用書。
馬晶編著 ·新聞傳播 ·33.1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教育發展,重點放在21世紀以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情況,適當兼顧中國悠久的教育傳統和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簡要回顧21世紀之前共和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歷史背景。
袁貴仁主編 ·教育 ·20.9萬字
《中國現代語法》由王力所著,全書共六章,通過摘引歸納《紅樓夢》及《兒女英雄傳》書中的語句,分別探討了分造句法、語法成分、替代法和稱數法、特殊形式、歐化的語法等重要理論問題,是讀者學習現代漢語語法的優秀讀本。《中國現代語法》和《中國語法理論》是由一部書發展而來的,原來是1940年王力先生在西南聯合大學所編的一部講義,叫作《中國現代語法》。后來據聞一多先生建議分為兩部,專講理論的一部名為《中國語法理論》,專講規律的一部名為《中國現代語法》,本書即據此而來。
王力 ·語言文字 ·2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