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通過董文俊在北大六十多年的求學、工作、生活的經歷,描述了北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環境,以及董老師自己圓夢北大、幫他人夢圓北大的人生體驗。
董文俊 海漁 ·文集 ·8.5萬字
本書是北大文研院舉辦的“傳承”系列講述活動文稿的合集,來自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不同學科的26位北大學人,分享他們在不同時代與北大的緣分和故事。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編 ·文集 ·11.9萬字
本書收錄了中國留美歷史學會三十一位華人學者的回憶文章,講述了他們由海外求學而走上歷史教學、科研的歷程。展示了與留學生視角不同的、關于美國大學和大學文化的新知識;同時,這些具有多重學術背景的跨文化知識人,對全球化時代歷史教學和學生培養等問題也做出了觀察與反思。
姚平 王希主編 ·文集 ·36.4萬字
本書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沃土計劃”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近年來多支優秀團隊實踐報告重新梳理匯編的成果,分為五部分,內容包括:鄉村振興與特色產業、旅游業與經濟發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地方財政與金融發展。
滕飛 鞠曉主編 ·文集 ·26.1萬字
本書記錄了北大考古師生在總書記回信精神的指引下求知進取、不懈奮斗的青春歷程,回顧了北大考古師生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的動人實踐,展現了新時代北大人將學科理想融入強國偉業、用青春奮斗助力民族復興的責任擔當。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文集 ·16.3萬字
本書收錄了媒體對孟二冬的相關報道,以及孟二冬老師的師友、同人、親屬和學生的回憶文章。
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編 ·文集 ·20.8萬字
本書參考論文集形式,擬以五條主線(“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不畏艱險,沖鋒在前”“改革開放,五位一體”“扎根沃土,決勝小康”“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為編排形式展開,在每條主線下編入各院系推薦的相應主線思政實踐團隊調研報告。
陳寶劍主編 ·文集 ·30.7萬字
本書以制度史、政治史、理學、詞學、史料、人物等為序,收錄了《北宋的募兵制度及其與當時積弱積貧和農業生產的關系》《宋朝的家法和北宋的政治改革運動》和《陳亮反儒問題辨析》等文章。
鄧廣銘 ·文集 ·45.2萬字
本書精選了報社自2018年年末至2022年年初創作、發布的優秀文章。全書分為銘赤心、綻輝芒、點華燈、共韶光、探迭潮、還四方六個篇章,共收錄數十篇創作,體現北大青年的理想追求與篤志奮斗,展現北大青年的青春記憶與獨特關切,呈現北大青年的時代體悟與生活隨想,表現北大青年的關注、聲音和責任。
戶國棟主編 ·文集 ·24.6萬字
本書以北京大學師生在思政實踐課程中的所思、所想為主要內容,每首情詩旁附注投稿人及課程團隊信息,配以課程團隊在實踐中拍攝的相關照片,展示了課程成果,深化了育人效果。
陳寶劍主編 ·文集 ·9761字
本書精選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北大“冰新一代”志愿者撰寫的百余篇文章,聚焦冬奧盛事,從“冰新一代”自身經歷出發,記錄北大青年在冬奧志愿服務中的所為所感所想,展現了北大青年的青春風采,與北大人賡續不變的家國情懷。
戶國棟主編 ·文集 ·19.5萬字
本書收錄了著名史家李埏、李伯重父子回憶自己的老師張蔭麟、錢穆、聞一多、吳晗、方國瑜、韓國磐、傅衣凌、吳承明、何炳棣等人的文章多篇,對他們的品格、學識做出了描述,展示了“良師”與弟子們教學相長的動人經歷;同時對他們史學研究的特點、成就做出了介紹,展示了“良史”的史識、史才與史德。
李埏 李伯重 ·文集 ·13.3萬字
本書分為作為一種思想操練的五四、多元并存的五四時代、兩代人的合力、五四的闡釋和傳播史等六部分,收錄了《為何不斷與五四對話》《作為一種思想操練的五四》《危機時刻的閱讀、思考與表述——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新文化”如何“運動”——關于“兩代人的合力”》等文章。
陳平原 ·文集 ·14.2萬字
本書回顧和總結了郝克明先生一生教育科學研究的杰出成就及卓越貢獻,具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和紀念意義。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編 ·文集 ·11萬字
本書是對文論經典《文心雕龍》的校訂注釋和今譯,包括《原道》篇、《征圣》篇、《宗經》篇、《正緯》篇、《辨騷》篇、《明詩》篇等,并對每篇作出理論分析。作者考察原著的版本文字、字詞訓釋、文意正確理解等各層面問題,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糾正各家錯誤,提出自己新見,并補充新的資料,提煉闡釋理論概念含義。
張少康 ·文集 ·41.9萬字
本書收入《文賦集釋》《夕秀集》兩本著作。其中,《文賦集釋》綜貫古今學者之說,對其文意及理論內涵加以詮釋。《夕秀集》討論了古代文論與當代文藝學之關系、中國文學觀念之自覺、《文心雕龍》之意境論、古代詩論與畫論、山水畫南北宗等問題。
張少康 ·文集 ·37.1萬字
是做一朵花,還是成為春天?女人,最重要的,是和不完美的自己握手言和。先愛己,才能后愛人。
千樹 ·文集 ·11.7萬字
本書是對文論經典《文心雕龍》的校訂注釋和今譯,并對每篇作出理論分析。作者考察原著的版本文字、字詞訓釋、文意正確理解等各層面問題,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糾正各家錯誤,提出自己新見,并補充新的資料,提煉闡釋理論概念含義。
張少康 ·文集 ·36.4萬字
本書分為百年校報、北大之聲、燕園視線、網系天下、校園新媒體五個部分,通過收錄在北大媒體(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工作過的幾代媒體人的回憶文章或采訪文章,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北大媒體的發展變遷,及其對北大價值引領、校園文化建設、人才培養的重要貢獻,展現了北大媒體人對北大的深厚感情以及對北大精神的堅守和傳承。
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編 ·文集 ·19.9萬字
本書收錄32篇文章,由畢業于北大社會學系的幾十位社會學人回顧自己在母系求學的歲月,講述自己和北大社會學的緣分。書中不僅記錄了北大社會學系恢復重建初期費孝通、雷潔瓊和袁方等老先生的砥礪前行,也記錄了40年來北大社會學系的師生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的種種緣分和深情。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編 ·文集 ·24.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