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為滿族史詩,《天宮大戰》保留了大量滿族先民記憶中的創世神話、洪水神話、盜火神話等內容,以三大女神為主的三百女神更是構筑了神奇的女神殿堂。三百女神作為善神與惡神耶魯里神系經過多次爭斗后,女神取得勝利從而奠定了天庭秩序及人間秩序。《天宮大戰》最初以滿語演述傳誦,后因滿語式微,民眾將文本以漢字記音滿文的形式記錄下來。《天宮大戰》原為9腓凌,本譯注將迄今保留的7腓凌翻譯出來,以期還原滿語樣貌。
高荷紅編著 ·民間文學 ·10.4萬字
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經典的四大民間傳說。本書重點考察四大傳說的經典化過程、民眾接受心理以及當下的思想藝術價值等。前四章各聚焦一個經典傳說,分別解析人物、名勝、地域、情節之于傳說的意義、作用以及傳說的演進機制;后兩章關注經典傳說的共性與個性、當下與未來。“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四大傳說的主人公均面臨困境和矛盾,即“阻隔”,他們各自沖破艱難險阻,表現出對“愛慕”的堅守與追尋。阻隔與愛慕,展現了人類愛情故事中的“隔河情結”,傳達了經典傳說震撼人心的悲劇美與溫暖向上的力量。
肖波 ·民間文學 ·21.9萬字
本書以兩漢時期謠諺文化的發展與傳播為研究對象,通過細致梳理歷代文獻,對這一時期謠諺作品的本事、出處、數量、類別進行了摸排,分析了謠諺作品多樣的形式、內容、風格及其藝術表現力,考察了漢代謠諺的地域分布、不同類別作品的傳播范圍。通過分析漢代謠諺運用的場合與方式,對漢代社會各階層人士,包括下層民眾、文人儒士、太學生、朝廷官員及讖緯家、政治活動家運用謠諺文化的情形和動機進行了探討。從傳播的方式、載體和變異三個方面對漢代謠諺復雜的社會傳播情況進行了考述;從謠諺藝術本身的發展與完善、官方相關政策的影響、人們日常精神需求三個方面對漢代謠諺文化盛行的原因進行了總結。
孫立濤 ·民間文學 ·17.8萬字
河西寶卷是流傳于河西民間的俗文學,在長期的流傳和創作過程中,融入了河西地區民眾的喜怒哀樂,反映了清代以來河西地區的社會狀況、民情風俗、思維觀念、社會變遷等。本書在學界研究的基礎上,從中國寶卷產生發展的大背景來考察河西寶卷的發生發展和演變,重點探討了與河西地區民情風俗緊密聯系的幾部寶卷,如《平天仙姑寶卷》《觀音濟度本愿真經》《目連救母幽冥寶卷》《韓湘子寶卷》《救劫寶卷》等,揭示了河西寶卷中蘊含的河西地區獨特的民情與風俗,河西地區民眾念卷活動的內涵、實質與心理,對于推動河西寶卷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對河西地區精神文化建設和文旅業的發展具有借鑒和參考意義。
崔云勝 ·民間文學 ·25.8萬字
為何古希臘人不太尊重戰神?為何小愛神永遠長不大?為何烏鴉的羽毛是黑色的?……神話是古代人對不能理解的事物的詩性解釋,其中蘊含著人們的智慧和浪漫。從古希臘神話原型解析,到古希臘語詞匯知識普及;從古希臘神話在當代藝術中的再現,到相關的藝術評鑒;從對古希臘神話的自由解讀,到延伸的閱讀推薦,本書講述神話,卻不止于神話。走進本書,輕松開啟你的古希臘神話之旅吧!
楊黎紅 ·民間文學 ·22.7萬字
自古以來作為治水英雄太湖流域廣為流傳的春申君黃歇(?—前238年)究竟是怎樣的歷史人物?他的事跡、遺跡和傳承,與上海當下城市建設究竟有何關聯?作者通過全面梳理、實地考察以春申君為中心的口頭傳說、文本及遺跡等形式,探討春申君治水傳說為何在該地域生成、傳承及演變,歷史上的楚國丞相春申君如何成為治水領袖,及春申君傳說如何在當代上海的城市生活中實現資源化的過程,揭示了傳說傳承的空間、傳承譜系及其與地方認同的關系。通過分析論證,作者指出,當地居民建立祠廟奉祀春申君為“攘除水患”的神,與洪水、干旱等災害頻發的地方性密不可分,信仰也促成了春申君傳說的傳播與傳承,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文化資源。
(日)中村貴 ·民間文學 ·21.8萬字
近70年的民間故事研究大多圍繞民間故事的多重價值而展開,在吸納他山之石的同時也注重本土特色,形成了民間故事采錄與改寫、比較研究、類型研究、文化人類學研究、故事形態學研究、民間故亊史等多重理路,呈現曲折向前的軌轍。本書在廣泛搜檢細讀近70年中國民間故事研究論著基礎上,集中對類型學、比較研究、文化人類學研究、形態學研究、采錄研究、故事學術語體系展開深入分析,學術評論與學術訪談相結合,在總結中國民間故事研究軌轍、研究實績的同時反思當下中國故事學的困境,探尋未來故事學的突圍之路。
漆凌云 ·民間文學 ·23.8萬字
本書所收集的新馬廣府說唱文學文獻資料,包括南音、粵謳、班本、拍板歌、龍舟歌等,都源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漢文報刊中,它們是新馬漢文說唱文學的重要文獻資料,國內尚無學者整理,此次將其系統性收集整理,為后續的新馬漢文報刊文學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新馬廣府說唱文學與中國廣府說唱文學有著非常的緊密的關系,在形式上、語言上、內容上關聯性較高。新馬說唱文學并不是簡單繼承,其中有創新,也有對新馬本地華人及文化的關注。
李奎整理 ·民間文學 ·45.5萬字
本書全面整理并系統研究先秦神話文獻中最重要的變形敘事主題,立足敘事學、圖像學、神話學等跨學科視域,深入探討先秦神話變形敘事類型及其式的表征、生成,提煉變形敘事模式。全書基于“圖像轉向”“圖像證史”觀念,拓寬了神話形態,采擷300余幅神話圖像,以類相叢,圖文互勘,并通過對傳世典籍、出土文獻、考古遺產、民俗遺制等互動闡釋,全方位展現先秦神話變形敘事向度,并揭示了先秦神話變形敘事的生成機制,鉤沉其整體性動態發展的軌跡。
段麗 ·民間文學 ·23.7萬字
關于老罕王努爾哈赤的傳說在東北地區廣泛流傳。這些傳說既描述了清太祖戎馬一生的英雄業績,又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當時女真人的社會生活。本書作為口頭傳統視野下的個案研究,旨在從傳說文本的形成入手,圍繞個人敘事與地方傳統的交互影響,對如何理解民間敘事文類作出實踐層面的回應。當代搜集整理的傳說文本己然構成以口頭為中心,文類多元,層次鮮明的傳說集群。與散落的傳說文本相比,匯聚到新賓縣故事家查樹源這里的,是結合自身藝術才能講述得較為完整的長篇形態。這一尚在進行中的講述活動為我們捕捉民間敘事文類的形態轉換提供了依據。基于在民俗過程中理解文類的觀點,作者試圖以努爾哈赤傳說的文本研究為例,打破固有文類思維的局限,提出以個人敘事為突破,貫通地方傳統,從而闡釋民間文化的研究理路。
劉先福 ·民間文學 ·19.9萬字
本課題以閩南文化區域廣泛流傳的“陳三五娘”民間愛情故事作為研究對象,在宏觀背景下,從不同的層面展開溯源與探討,彰顯作為民間愛情故事之強大生命力和廣闊的闡釋空間,分析并描述這一民間愛情故事的起源、發展、影響與趨勢;從多學科的理論視域,探索以“陳三五娘”傳說的故事內涵及其跨界傳播脈絡,梳理研究這一民間愛情故事在各類文體的傳承與流變。
黃科安等 ·民間文學 ·25.2萬字
抗戰歌謠作為反映抗日戰爭期間民眾生活、思想的藝術形式,從其產生過程、傳播方式等方面可以看出,它不僅具有歌謠的“民粹性”特點,也帶有強烈的官方色彩、政治意識和時代特點。隨著時代的不斷流變,抗戰歌謠的社會功能不斷發生變化。抗日戰爭中,在晉東南地區,中國共產黨通過對民間歌謠全面而深人的利用與借鑒,使抗戰歌謠不再僅僅只是鄉村民眾自娛自樂的表達方式,更成為具有強烈政治意味的宣傳工具,歌謠所固有的娛樂功能被政治功能所取代。改革開放后,晉東南抗戰歌謠發揮著新的歷史功能,它開始服務于當地經濟發展和地方文化認知,服務經濟和文化娛樂功能逐漸取代了既有的強大政治功能,成為了新時代抗戰歌謠的主要功用。
李榮 ·民間文學 ·16.2萬字
本書是作者長期以來從事民俗學、民間文學等領域研究的部分成果選集,內容涉及神話、傳說、故事、歌謠和其他民俗事象,以及小說、影視等領域。作者借鑒運用當代國際學界的新理論、新方法,視角新穎,思路開闊,述論有據,反映了作者幾十年的學習、研究歷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代相關學科領域的學術關注和進展。
李揚 ·民間文學 ·22.9萬字
《唐宋傳奇集》是魯迅花費十余年心血而輯成的傳奇集。魯迅將其分為8卷,前5卷收唐傳奇32篇,后3卷收宋傳奇13篇。據《文苑英華》《太平廣記》《青瑣高議》等著作,選錄單篇傳奇,編成此集。書末附有《稗邊小綴》1卷,對各篇的作者、版本和故事內容作了考證說明。本書參考了上海北新書局、上海聯華書局、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全集》第10卷收錄的《唐宋傳奇集》等在內的多部不同年份出版的讀本編校而成。此外,編者根據近代名家汪辟疆所校之《唐人小說》,從中摘取數篇精華,作為本書之附錄,使讀者可以欣賞到唐傳奇的魅力。
魯迅校錄 竹馬書坊校注 ·民間文學 ·17.9萬字
本書力圖通過科學的體例、經典的故事、新穎的版式,以及豐富多彩的圖片等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引領讀者步入神話的殿堂,領略中外神話的藝術魅力,進而啟迪心智,陶冶性情,提高個人的文學素養、審美標準、人生品位,為自己的人生營造一方純凈的圣土。本書遴選了世界上流傳廣、影響大、富于代表性的數百個經典神話,按照歐、亞、非、美、大洋洲五大區域進行編排,分別介紹其所屬地區的國家和民族的神話故事,同時輔以近300幅與文字內容相契合的精美圖片,繪制出一幅波瀾壯闊的藝術畫卷。
余祖政等 ·民間文學 ·35.9萬字
神話傳說中的鬼差陰煞圖鑒:鐘馗、鬼王、飛天夜叉、羅剎、日夜游神、門神、土地神......神話傳說中的兇靈惡煞圖鑒:太歲、回煞、無頭鬼、地煞、落頭民、鬼哭、地狼、五奇鬼、倀鬼、厲鬼......神話傳說中的人形獸煞圖鑒:西王母、鯀、陸吾、燭龍、九鳳、混沌、蠱雕、鑿齒......
棗仙兒著 金藝晟繪 ·民間文學 ·3.8萬字
神話傳說中的戰帝圖鑒:黃帝、顓頊、祝融、句芒、蓐收、禺強......神話傳說中的戰神圖鑒:九天玄女、女魃、應龍、羿、雷神、電母、英招、龍伯、二郎神楊戩、阿修羅......神話傳說中的神魔圖鑒:蚩尤、刑天、夸父、共工、飛廉、屏翳、相柳、后卿、贏勾......
棗仙兒著 金藝晟繪 ·民間文學 ·3.4萬字
上古中的天神地鬼圖鑒:后土、土伯、神荼郁壘、鬼車、梼杌窮鬼、魑魅魍魎、窮奇、猰貐、禍斗、虛耗......地府中的冥王鬼差圖鑒:酆都大帝、十殿閻羅、孟婆、判官、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十大冥帥......民俗市井中的妖魔鬼怪圖鑒:惡鬼、吊死鬼、水鬼、產鬼、廁鬼、鬼打墻、鬼壓身、僵尸鬼......
棗仙兒著 金藝晟繪 ·民間文學 ·3.3萬字
上古神話中的靈獸圖鑒:青龍、朱雀、白虎、玄武、龍馬、白澤、麒麟……神話傳說中的龍子圖鑒: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負屃、鴟吻、饕餮……神話傳說中的靈禽神獸圖鑒:三足烏、諦聽、獬豸、貔貅、九嬰、兕、九尾狐、哮天犬……
神話傳說中的水神海怪圖鑒:瑤姬、水伯天吳、鹽水女神、大蟹、女人國、豬婆龍、巴蛇......神話傳說中的水妖河鬼圖鑒:鮫人、水母、元緒、擔生、鬼蜮、鬼母、妒婦津、沔水河妖......神話傳說中的河精水怪圖鑒:螺精、黑魚精、蛙女、丁姑、王六郎、八大王、水莽鬼、禿尾巴老李、龍女、河伯......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