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本劇是前身為莎士比亞紀念劇院的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演出頻度最高的劇目。世界著名悲劇之一,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復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同《麥克白》、《李爾王》和《奧瑟羅》一起組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英)莎士比亞 ·戲劇 ·7.9萬字
本書基于改編學理論的視角,在對魯迅小說90余年的戲劇改編進行梳理之后,對魯迅小說的戲劇改編現象展開全面研究,構建了一個較為系統深入地研究魯迅小說的戲劇改編的“綜合”性框架。由此,一方面從本體上研究魯迅小說被改編為戲劇后的審美價值,以及對于傳播經典的意義;另一方面對魯迅小說的戲劇改編與原著進行比較研究,透視兩者之間的內在關系、不同藝術形式敘事的價值以及改編的得失,考察改編對魯迅小說內容、意義的彰顯和遮蔽,探究改動背后的歷史、文化、技術等背景,以及改編的理念和價值判斷。基于以上研究,本書提出魯迅小說的戲劇改編的建議和思考,進而研究如何改編才能更好地傳播、傳承文學經典,從而使經典具有更永恒的藝術生命力。
孫淑芳 ·戲劇 ·19.8萬字
本書包含貝納文特兩篇經典劇作,《不該愛的女人》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據稱“最具西班牙特色的”婦女形象,《厲害關系》描寫了兩個騙子到西班牙某城市后所發生的一系列令人發笑又出人意料的事件。貝納文特的作品以其順暢、自然和典雅的對白稱。貝納文特對社會的改革和進步持悲觀消極的態度。因此他的劇本大都不夠深刻,但輕快流暢,饒有風趣,人物對話尤為出色,往往富有哲理意味,寓意深長。
(西班牙)貝納文特 ·戲劇 ·7.7萬字
本書收錄了《茶館》《龍須溝》《五虎斷魂槍》《春華秋實》《紅大院》《青年突擊隊》六部作品。《茶館》是老舍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示了戊戌變法、軍閥混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云變幻,揭示了當時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展示了社會蕓蕓眾生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語言平實,京味濃郁,讀之令人落淚,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瑰寶。
老舍 ·戲劇 ·11.1萬字
1988年11月4日,《英雄廣場》沖破重重阻力在奧地利維也納城堡劇院首演。演出盛況空前,引起歐洲乃至世界的關注。這是托馬斯·伯恩哈德創作的最后一部戲劇。足有十年或者十一年了教授夫人總是聽見英雄廣場上的叫喊,沒有人聽得見什么叫喊她聽得見……她數月以來又聽見英雄廣場民眾的叫喊,這喊聲讓她整天驚恐不安坐臥不寧,您知道的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五日希特勒開進了英雄廣場……
(奧地利)托馬斯·伯恩哈德 ·戲劇 ·5.7萬字
《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是皮蘭德婁的經典劇作,作品運用“戲中戲”的形式,平行地展開了兩個主題:“角色”的故事是主要主題,這個主題不是為了講述一個陳舊的悲歡離合的人間故事,而是為了對造成“角色”悲劇的原因進行探討:最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人性和人本身的存在。另外一個主題即對于戲劇本質的探討,一舉澄清了舞臺與真實、形式與本質的關系。該作品既有心理深度,又富于哲理內涵,具有強烈的感官上和思想上的雙重刺激性。
(意大利)皮蘭德婁 ·戲劇 ·10.2萬字
1947年秋,上海世界書局出版了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共27部戲劇,其中無歷史劇。本套《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即是這27部經典的重現,除根據約定俗成的譯法,將“漢姆萊脫”統一為“哈姆雷特”外,其他人名地名翻譯內容皆為1947年版本重現;在編次方面,本套書依照各劇性質和之后的專家意見,將原作內容重新整理,分為六卷,詳情見書中《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書目。歷時兩年勘誤整理編校,精益求精,最大程度地還原朱生豪先生的譯作全貌。
(英)莎士比亞 ·戲劇 ·18.9萬字
本書為契訶夫戲劇全集中的一卷,收錄《林妖》、《沒有父親的人》兩部多幕劇,是契訶夫戲劇創作早期的代表作品。《沒有父親的人》據考證創作于契訶夫大學時代,較不為人知。劇本描寫外省貴族莊園的沒落,描繪了以主人公普拉東諾夫為代表的一群無事可做,在憂郁煩悶中打發日子的知識分子形象,是日后契訶夫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世紀末“多余人”角色的前身。《林妖》敘述以一個脾氣怪異、自私的教授為中心的家族故事,并成功塑造了“林妖”這一思想獨特卻不被眾人理解的醫生形象,被視為“優美的戲劇化的中篇小說”。研究界公認《林妖》是《萬尼亞舅舅》的前身,是完整呈現契訶夫戲劇創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俄)契訶夫 ·戲劇 ·15.1萬字
《茶館》是老舍名劇,也是中國現代名劇經典。通過茶館小世界,反映了百年中國近現代史,兼具藝術價值與認識價值,是中學語文教學必讀書。本次新編,加附了老舍另一名劇《龍須溝》,內容與《茶館》上下相續,藝術上互相映襯。同時修訂了2003年郭娟寫的《導言》。
老舍 ·戲劇 ·6.9萬字
北京大學圖書館于2005年購得一大批戲曲劇本,原為戲曲名家程硯秋的世代家藏,每部劇本均有玉霜簃藏曲的印章為證(玉霜為程硯秋的字)。這些劇本跨越的年代甚久,從清順治年間到民國初年,均為當時的實際演出劇本,不僅包括唱詞及口白,有的劇本還有工尺譜。《十全福》即此系列劇本中的一部。《十全福》與沿襲傳統的其他戲曲劇本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包含了較多的北京話口語詞匯及語法現象,這無論對漢語史還是早期北京話的研究都有著積極的作用。本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玉霜簃藏曲”本,是清人陳金雀的抄本,內容完整,字跡清晰。影印前加導讀,方面讀者了解本書的背景、文獻來源和整體面貌。
(清)佚名 ·戲劇 ·1.3萬字
《莎樂美》是王爾德根據圣經故事而創作的一部著名作品,講述了猶太公主莎樂美如何誘使繼父希律王殺死施洗者約翰的故事。劇中的莎樂美向約翰求愛而遭拒絕,發誓要吻到他的嘴唇,最后不惜令人砍下約翰的頭。兩千多年,她的形象遍及繪畫、雕塑、文學、戲劇、歌舞、電影等多個領域,成為無數藝術家的靈感焦點。諸位大師通過莎樂美,傳遞他們對人性的理解。王爾德塑造的莎樂美,將她的愛與恨交織在故事里,充滿了神秘與誘惑,賦予了這個形象新的內涵。
(英)王爾德 ·戲劇 ·2.3萬字
“別人總以為:一個人那么痛苦,是因為他所愛的人一日之間逝去了。其實,他痛苦的價值要高些:那就是發現悲傷也不能持久,甚至痛苦也喪失了意義。”羅馬君主卡利古拉在情人死去之后,發現人格、尊嚴,甚至痛苦在死亡面前毫無意義。他開始極端使用他的權利,肆意地破壞、踐踏一切人類原有的系統、善惡、情感,成了人人恐懼的暴君……他想知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永恒,想要拆穿這世間所有的虛偽……
(法)加繆 ·戲劇 ·6.1萬字
本書為莎士比亞戲劇典藏系列的一種,本系列為雙語版(英文為英國原版小說),書中配有插畫大師休·湯姆森的鋼筆插畫,并隨書贈送劇場版有聲讀物,純正美語發音。《仲夏夜之夢》是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之一,是一部充滿幻想和浪漫色彩的抒情劇。故事發生在雅典附近的一座森林里,主要是描寫四位青年男女相互愛戀,反對家長的干涉,在仙人的幫助下,最后爭取到婚姻自由的故事。
(英)莎士比亞 ·戲劇 ·5.1萬字
6世紀的英格蘭國王冷落王后,竟然公開地和自己的同性愛人展開種種驚世駭俗的愛戀行為,使得整個王國的統治陷于崩潰,面臨瓦解。有先見之明的王后最后使出心狠手辣的毒招,阻止了這場災難的來臨。故事圍繞Edward國王公開的同性戀行為展開,愛德華對加弗斯頓的愛既可以理解為盲目得令人發指,也可以理解為他的迷戀之深。盡管劇作如一開始就呈現加弗斯頓收到愛德華二世的信“我的父王已去,快樂來,加弗斯頓,與你最摯愛的朋友共享江山”,不過,從劇作情節的演變過程來看,更側重權力爭奪這個中心。當時的貴族自行其是難以駕馭,國內經濟問題與邊陲戰事紛擾,愛德華左右掣肘,與其說他的同性愛行為挑戰了傳統,因此引起了王后和貴族的譴責,倒不如說是他的同性愛行為其實是檢驗他權威的試金石,是他與貴族之間對抗的一個風向標,雙方在這上面的互不妥協。當然,作為一部戲劇杰作,它對權力、對人性暴露性展示令人難忘:如愛德華的一意孤行,加弗斯頓的狂亂貪欲,莫提摩的奸詐兇狠,王后伊莎貝拉絕地反擊的無情與瘋狂,肯特優柔寡斷與背叛,兇手的窮極毒手。
(英)克里斯托弗·馬洛 ·戲劇 ·4.9萬字
本書以元代刊刻的雜劇劇本《元刊雜劇三十種》作為研究底本,以描寫語言學和歷史比較語言學理論為指導,借鑒傳統訓話學和現代語義學研究成果,采用定量統計與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對《元刊雜劇三十種》中的復字詞語進行了科學的描寫、分析和闡釋。在此基礎上,本書對《元刊雜劇三十種》的復字詞特點進行了梳理和總結。本書屬于漢語史的斷代、專書詞匯研究,對近代漢語詞匯研究具有重要的補充和參考價值。
曲麗瑋 ·戲劇 ·14.4萬字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央美青年插畫師以瑰麗畫面再現國學經典《牡丹亭》。《牡丹亭》是中國古典四大名劇之一,是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著名的作品。《驚夢·牡丹亭》以這部國學經典為藍本,將現代繪畫藝術與傳統名著相融合,以飄逸靈動又充滿幻想的作品重新演繹杜麗娘為情而逝又因情復生的曠古愛情。美學與文學的交織與融合,呈現東方詩意的傳世愛情。
(明)湯顯祖原著 滿晨編繪 ·戲劇 ·3265字
《浮士德(第一部)》共計4612詩行,散文60行。整本首次出版于1808年,成文過程長達近40年。第一部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其一為學者劇,其二為格雷琴劇。學者劇不僅集學者、學院諷刺之大成,而且預示了現代自然科學的走向和問題。格雷琴劇上演了浮士德在小世界的情感經歷,具體說,是此時作為貴族青年的浮士德與平民少女格雷琴的“愛情悲劇”:浮士德的誘惑導致無辜少女格雷琴犯罪,遭受“滅門”之災。譯文添加注釋,以知識性解說為主,分邊注與腳注;每場前置簡要“說明”,是為題解,及對成文史、情節、詩歌戲劇形式的簡要說明;必要處置“簡評”,摘要該處所涉問題,追加評述。
(德)歌德 ·戲劇 ·14.6萬字
本書是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工作版定稿劇本,根據老舍發表于1943年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抗戰時期重慶“樹華”農場主任丁務源雖經營不善,卻善于周旋的故事。劇本基本沿襲了小說的敘事結構,保留了老舍語言的凝練與幽默,用更多細節還原了20世紀40年代的人情世故、民國風貌。除了獨家呈現完整劇本,書中還收錄了原著小說、電影主創成員的創作闡述、導演的重磅專訪,以及精選的幕后圖稿、分鏡頭表等。讀者可結合上述內容揣摩文學經典的改編之道,了解影片的美學選擇與創作思路,感受“新文人電影”對文學傳統的繼承、對現實的關照,全方位見證這部電影的誕生。
梅峰 ·戲劇 ·12.7萬字
《錯誤的喜劇》講述了一對面貌和形體都十分相象的孿生兄弟,在海上遇難失散后,十八年后同在某異鄉城市出現,造成許多誤會的可笑故事。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劇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瑟羅》、《哈姆萊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于英語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英)莎士比亞 ·戲劇 ·2.6萬字
一個女人40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跌宕起伏。20世紀40年代,還是中學生的王琦瑤被選為“上海小姐”,從此開始命運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員的“金絲雀”,從少女變成了真正的女人。隨后大員遇難,上海解放,王琦瑤成了普通百姓,頓似漂萍。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內心的情感潮水卻從未平息,與幾個男人的復雜關系,陰差陽錯,幽怨百結,想來都是命里注定。面對時代的汪洋大海,她軟弱地固守昔日的生活方式和情調,漸漸沉溺……80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瑤難逃劫數,與一名叫“老克勒”的懷舊青年發生畸戀,余光暗淡,心懷熱烈,卻意外地死于非命,飲恨黃泉……
趙耀民 ·戲劇 ·3.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