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夏洛的網》作者、美國隨筆大師E.B.懷特一部頗為獨特的文集。《從街角數起的第二棵樹》是美國隨筆大師E.B.懷特一部頗為獨特的文集,其中既選錄了懷特最具代表性的隨筆,也收入了其早期撰寫的詩歌、短篇小說和寫在雜志上的札記,內容包括政治、文化、都市生活風貌、環(huán)境保護等,文筆幽默、生動、情趣盎然、多側面反映了這位文體大師的寫作風格,是珍愛懷特作品的讀者不可多得的必選書。
(美)E.B.懷特 ·外國隨筆 ·12.7萬字
英國銀行家、自由政治家、慈善家、科學家和博學家盧伯克爵士說:“人生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生命”,并問:“我們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生命這筆財富?本書就是盧伯克回答“如何使用生命”的答案之書,從“論機智”“論錢財”“談休閑養(yǎng)心”“論健康”“談國民教育”“談自我教育”等角度回答了生命的用途這一重大問題,與《培根隨筆集》很像,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散文集,但是語言更加簡明,內容更貼近現代生活。本書英文版一出版就大受歡迎,被譯為多種文字,其中篇章被納入英語教材,是適合青年人閱讀的人生指南。
(英)約翰·盧伯克 ·外國隨筆 ·11.6萬字
葬禮是一個沉重、艱難、莊嚴的時刻。殯葬師是個低調而不事張揚的行業(yè)。但有時候,與親人的最后告別不乏戲劇性。圍繞悼念儀式,不時上演著各種滑稽、怪誕的場面。忍著笑,噙著淚,紀堯姆·巴伊帶我們進入殯葬師的工作日常。而讀者您,請做好哭了又笑笑了又哭的準備。法國上市五周加印四次的暢銷好書!金牌殯葬師幽默記錄二十年奇葩見聞,哭中有笑,笑中帶淚。入“墓”三分,描摹喪禮前后人生百態(tài),書寫特殊行業(yè)煩惱喜樂。紀堯姆·巴伊是法國人頂喜愛的殯葬師。他用百十則溫情、幽默的真實記錄摹畫出喪禮中的人心、親情、世態(tài),講述從業(yè)者的愁悶與喜樂。親歷,一般人講述的不一般的人生。
(法)紀堯姆·巴伊 ·外國隨筆 ·11.5萬字
《容易忘記的名字》是韓國當代文壇實力派女作家金愛爛的首部散文集,呈現了作者自登上文壇以來,十七年間的文學生涯!作家以特有的細膩溫暖筆觸描寫身邊人的故事、自己和所愛的人們的故事,以及被遺忘的人的故事。第一部分為“呼喊我的名字”,包括16篇,內容為作者的成長和家庭的故事;第二部分為“和你一起呼喚的名字”,包括8篇,記錄周圍的文人朋友和作者對周圍社會的深入觀察;第三部分為“召喚我們的名字”,包含8篇,是金愛爛關于創(chuàng)作和文學的經驗談。由譯者薛舟作序。
(韓)金愛爛 ·外國隨筆 ·7.4萬字
午后時分,在紫花地丁香水的氣味中,女性主義泰斗上野千鶴子女士打破“販賣思考,不販賣感受”的原則,破例聊起人生中一個個讓身為女性的她感到不舒服的時刻,以及這些時刻如何激勵她找到力量,擁有自由,在父權制下獲得人生的主動權。從不討人喜歡的小孩,到迷茫自己是否會像母親一樣結婚生子,又像祖母一樣老去的少女,再到戀愛時請男人感謝自己前男友的個性女人,最后成為喜歡飆車,痛恨別人看自己書架,讓大家不要逞強,勇敢承認自己弱點,互相支撐著活下去的另類大學教授。上野女士從未如此坦誠自己的親情、愛情、工作和生活,她以鮮活的個人經歷和厚實的學識背景讓人時而捧腹,時而流淚,時而瞠目,時而大呼相見恨晚。
(日)上野千鶴子 ·外國隨筆 ·8.1萬字
支撐一個人的生活的,好像從來都不是理想與野心,而是零碎而值得欣喜的事。小川糸散文隨筆新作,她的文字帶有一如既往的濃厚療愈色彩,已成為萬千讀者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養(yǎng)分。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什么東西,比過好生活還來得重要。“將耳朵浸泡在池水里,外界的聲音即刻被阻斷,之前置身的世界仿佛變得異常遙遠。我閉上眼睛,任池水載著身體漫無目的地漂蕩,漸漸地分不清身在何處,好像整個人都孤零零地懸浮在廣漠的宇宙之中。”怡然自得的感覺太過迷人,不足為奇的平淡日常亦十分可貴。哪怕只是瑣碎的小事,也能為生活增添一絲愉悅。期望很久很久以后,當回憶往昔,我們仍會覺得過往的歲月都閃閃發(fā)光、無可取代。無論現實世界如何艱辛,小川糸的文字都會給我們提供一個安逸的角落。
(日)小川糸 ·外國隨筆 ·5.5萬字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美國隨筆作家”,一手奠定了影響深遠的“《紐約客》文風”的作家、《夏洛的網》作者E.B.懷特新編詩文集,由作者孫女瑪莎·懷特編輯成書、普利策獎得主喬恩·米查姆撰寫引言推薦,收入的作品涵蓋隨筆、詩歌、書信等多種體裁。外國文學研究者、譯者,“跳島”播客常駐主播肖一之翻譯。懷特對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滿關愛,他的道德與他的文章一樣山高水長。除了他終生摯愛的隨筆之外,他還為孩子們寫了三本書,《夏洛的網》《精靈鼠小弟》與《吹小號的天鵝》,同樣成為兒童與成人共同喜愛的文學經典。這些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跨度很大,卻反映了懷特一以貫之的處世態(tài)度:“面對復雜,保持歡喜。”
(美)E.B.懷特著 瑪莎·懷特編 ·外國隨筆 ·9萬字
一本大思想家的文藝小書,初代播客元老本雅明的營業(yè)時光。從女巫審判到德意志歷史上的傳奇盜賊,從被火山灰掩埋的意大利龐貝古城到中國廣州一座戲院的火災,從打工人如何升職加薪到德國人的閱讀取向,當本雅明拿起麥克風時他會說些什么?游走于歷史與現實之間,編織日常生活與都市怪談,天才思想家如何打造屬于他的“聲音王國”?十則兒童廣播故事,一部兒童廣播劇,還有各色廣播談話的探索,開啟塵封近百年的奇異廣播世界,領略本雅明思想迷宮中最迷人的一處角落。本書由廈門大學副教授王凡柯對《本雅明全集》中的廣播作品進行選編和翻譯,并邀請了《本雅明傳》譯者、美國布蘭代斯大學副教授王璞撰寫導言。
(德)瓦爾特·本雅明 ·外國隨筆 ·12.6萬字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人奧野信太郎先后赴北京留學和任教,體驗純正的北京生活,感知中國文化的情調。《中國人的想法》選譯自奧野信太郎寫于當時的隨筆雜記,講述了奧野先生寓居北京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描寫了古都北京的人文風物,涉及對同時代社會文藝名流如周作人、丁玲、梅蘭芳、冰心等人的軼事和評論。奧野先生心目中的北京就是中國,北京的文化現象代表著整個中國的文化現象。他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觀察幾千年來形成的中國式國民心理、文明進程及其與日本的文化差異,并記錄下正在經歷歷史性劇變的中國社會。
(日)奧野信太郎 ·外國隨筆 ·11.1萬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知名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散文代表作,包括兩部分:《我的生平》主要寫作者童年到大學的生活,創(chuàng)作于她在拉德克利夫學院求學期間,出版于1903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她廣為人知的一篇散文,于1933年2月刊登在《大西洋月刊》。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性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作為一個盲聾人,海倫·凱勒的故事激勵了無數人,她也被譽為“人類意志力的偉大偶像”。
海倫·凱勒 ·外國隨筆 ·10.9萬字
控制不了自己半夜點炸雞的手,卻又可以堅持每天凌晨五點起床寫作——這是一遇到壓力就想暴飲暴食的作家樸相映講述職場與生活悲歡的隨筆集。作者坦率、真摯、妙語連珠地講述了自己反復減肥和放棄,在無數個夜晚一邊自責一邊暴食的真實生活故事。被原生家庭、高考、人際關系傷害,討厭上班但需要賺錢,想追求寫作夢想,想逃到遠方,想擁有愛又害怕失望,感官的快樂總是短暫而虛幻,“外貌至上主義”越來越甚囂塵上……以“深夜暴食”為由頭,這本書記錄了一個當代青年對社會和人生的敏銳觀察、無情吐槽與辛辣諷刺,以及閃爍其間的希望和溫暖。
(韓)樸相映 ·外國隨筆 ·6.1萬字
本書由菲茨杰拉德的傳記作者和生活中的朋友——安德魯·特恩布爾編輯,收錄了菲茨杰拉德寫給獨生女斯科蒂(1921-1986年)的書信,從1933年到1940年菲茨杰拉德去世,貫穿了他女兒12歲到19歲的青春期時光。
(美)F.S.菲茨杰拉德 ·外國隨筆 ·7.2萬字
《冥途》集薈萃了內田百閒1917—1921年發(fā)表的十八篇短篇作品。作者繼承并發(fā)展了其師夏目漱石的《夢十夜》《永日小品》的創(chuàng)造風格,并加以地方風土氣息和德國浪漫主義文學要素,使其作品充滿夢幻色彩。這些小品文發(fā)表之后,受到了以芥川龍之介、森田草平、佐藤春夫為代表的同時代文人的高度評價。
(日)內田百閒 ·外國隨筆 ·4.1萬字
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1895年,王爾德被同性情人波西的父親告上法庭,被判入獄,身敗名裂。悲痛欲絕的他在獄中寫下一封長信,委托昔日情人羅斯交與波西。這封信,是他在命運低谷時內心深處的隱秘情感和深刻省思。1905年,王爾德去世五年后,羅斯將此信出版,書名即“DeProfundis”,取自《詩篇》第一百三十章:“耶.和.華啊,我自深處向你禱告!主啊,求你聽我的聲音!”
(英)奧斯卡·王爾德 ·外國隨筆 ·10.6萬字
本書是美國獲獎女作家珍妮·羅森的第三部隨筆集。共包含35篇隨筆——13篇關于心理治療的記錄、6篇關于家庭生活的瑣事,還有16篇尷尬到摳腳的社死故事。珍妮想要以一種非常直白的方式讓生活簡單起來,正視所有人都可能經歷的窘境,然后確信自己并不孤單,并在下次犯傻的時候哈哈大笑。她的文章輕松幽默,思維跳躍,腦洞大開,常常前言不搭后語,但總會讓讀者在結尾發(fā)現每一個故事背后的道理。在這本書中,沒有為了博得社會認可的諂媚之舉,也不在意任何對自己評價的視線,只想坦誠而純粹地表達和記錄自己的生活。
(美)珍妮·羅森 ·外國隨筆 ·14.4萬字
剛經歷愛情的狂喜,父親突然因病離世。作者舒爾茨感到迷失方向、焦慮不安,她逃避工作、逃避書籍、逃避時間、逃避快樂、逃避現實。與大多數人一樣,她沉湎悲傷而不能自拔,于是開始從詩歌中尋找慰藉,進而延伸到對人生得與失的探索。最終她平靜地接受了現實:人生總是事與愿違——你時而崩潰,時而復原;時而忙碌,時而無聊;時而可怕,時而荒誕;時而滑稽,時而振奮。我們不可能擺脫這種不斷融合的感覺。舒爾茨在業(yè)內享有“當今時代最偉大作家之一”的美譽,她曾在《紐約客》上發(fā)表了一篇有關太平洋西北地區(qū)即將發(fā)生的大地震的文章,并憑此獲得了2016年的普利策特稿寫作獎,開了普利策獎頒給雜志媒體的先河。在這本書中,舒爾茨用她廣博的知識和好奇心,游走于哲理與親密關系之間,將一個關于愛情和死亡的故事,轉變成對偶然與命運、悲傷與幸福的探索。她優(yōu)雅的筆觸直抵人心深處最微妙的真相,讀罷令人豁然開朗。這是一本溫暖治愈、理性十足的人生哲思錄。它不是簡單的情感宣泄,而是站在歷史、詩歌、文學、心理學等不同學科的角度,用好奇心和洞察力理性對待人生得失。對正處于悲傷、憂慮中的人來說,這是一份最好的禮物。
(美)凱瑟琳·舒爾茨 ·外國隨筆 ·13.3萬字
沒有什么可以失去時,怎么樣都是賺了。感動世界的以色列真實故事集。在人生的谷底,找尋美好的意義。他的寫作能治愈靈魂,他的故事讓世界更美好。
(以)埃特加·凱雷特 ·外國隨筆 ·5.9萬字
十七世紀法國文學史上有兩位光彩奪目的女作家,一位是拉法耶特夫人,另一位就是塞維涅夫人。她的書信堪稱法國書信文學的典范,錢鐘書曾經向楊憲益盛贊其作品。本書收錄書信絕大部分是塞維涅夫人寫給女兒的,言辭懇切、感人至深,其母愛如同一條隨時間緩緩流動的深河,波濤從不平靜……除此之外,這些信件還披露了不少路易十四宮廷貴族的逸事密聞,文字俏皮,旁征博引,能夠一下子將你拉進法國最為奢侈、輝煌的時代,內容涉及政治、軍事、文學、經濟等領域,堪稱一幅法國浮世繪。
(法)塞維涅夫人 ·外國隨筆 ·16.3萬字
此書為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書信體游記。1795夏天,為了挽救與情人伊姆萊的關系,沃氏開始了一次商業(yè)旅行,她帶著剛剛出生的女兒先后游歷了瑞典、挪威和丹麥,此間一直保持與伊姆萊通信。沃氏在這42封(包括附錄)書信中,表現出對北歐文化、自然和風土人情的豐沛感情和獨立觀點。
(英)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 ·外國隨筆 ·10.8萬字
活著這件事很陌生吧,也很辛苦吧?在這個袒露脆弱會被視為弱點的世界,樸濬卻記錄了無數自己的脆弱時刻:會在被復雜的人際關系裹挾時逃離,會對自己的貧窮和缺陷感到羞恥,會輕易陷入名為后悔和自責的泥沼,也常常會困惑“我為什么無法喜歡自己”。但他坦然接納自己所有的敏感與掙扎,用隱藏在人性中的原始直覺,帶領我們去觸摸生命中難以直面的問題——貧富、悲喜、生死、離別。它們不再是血淚交織的遺憾與悲傷,而是關于感謝、歉意和愛。這是一種使生命更加完整的脆弱,帶著想哭就哭的率真和生猛。就算哭泣不能改變什么,但一起流淚的話或許能夠不那么難堪,或許能夠成為彼此的一點力量。
(韓)樸濬 ·外國隨筆 ·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