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人間食糧》是法國作家紀德的散文作品集。紀德游歷北非和意大利之后,以沿途漫游為線索,以虛擬的女神為傾訴對象,描摹異國風情,抒發人生感懷,文字如詩如畫、形式多樣,包含傳統的短詩、頌歌、旋曲等。在書中,紀德用熾熱之情呼喚用腳步去丈量大地,用文字表達真實的感受。他蔑視傳統道德,提倡自由,尤其強調對自然對人生的強烈感受,并以這種感受作為精神食糧。
(法)紀德 ·外國隨筆 ·5.8萬字
《陰翳禮贊》是日本文豪谷崎潤一郎的隨筆集。收錄《陰翳禮贊》、《懶惰之說》、《戀愛及色情》、《厭客》、《旅行雜話》、《廁所種種》六篇隨筆,是谷崎潤一郎的隨筆代表作。其中最廣為人知的《陰翳禮贊》從“陰翳造就了東方建筑美”這一觀點出發,衍生開來,探討了東方建筑和文化的精妙之處。其他各篇也圍繞東方和西方文化的差異,行文揮灑自如,旁征博引,妙趣橫生,可以說建立了一個“谷崎式”的東方美學體系。
(日)谷崎潤一郎 ·外國隨筆 ·7.1萬字
孕育《小王子》的遺珠之作,圣??颂K佩里的浪漫、勇氣與悲憫都在其中。像熱愛生命一樣熱愛飛行,像熱愛飛行一樣熱愛生命。以飛行員的雙眼俯視家園,去愛這顆孤獨游蕩的星球。
圣·??颂K佩里 ·外國隨筆 ·9.2萬字
我這一生中至少有過三位母親。在我的童年,母親是迷人的派對女主人,是野心勃勃的“黑莓女士”和“蘑菇夫人”。到我的青春期,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癥,成了幻聽的囚徒。逃過戰亂,移民至美國,曾經堅韌、明媚的她,何以蛻變至此?我開始探索她精神痛苦的根源,希望能理解是什么力量“殺”死了她。由此,我的第三位母親誕生了。我不僅發現了是什么將這個女人打倒的,亦發現了她為之而生的是什么。追索的深處,是一段隱秘的家族往事,以及一代女性的飄零人生。我收集起關于她和她們的碎片,寫下這個關于幸存者的故事。有些人希望將某些歷史刪除。但我知道,“生存從來不是天注定”,我必須為那些社會認為不值得為之流淚的人發聲。
(美)格蕾絲·趙 ·外國隨筆 ·15萬字
在這本書中,當年在泰晤士河上“同舟共濟”的三位主人公,在德國開始了一場自行車之旅。書中仍是以幽默的筆調記述了這段Bummel的旅程。因為書中對當時德國風土人情有趣的介紹,此書還常年被用作德國學校的教材。本書出版于1900年,當時自行車流行于倫敦中產階級中。書中介紹了當時自行車品牌競爭、廣告宣傳,還有自行車愛好者對于設備的熱衷,今日讀來,仍有共鳴。
(英)J.K.杰羅姆 ·外國隨筆 ·11.5萬字
“細胞所追求的美味是將生命帶往更好的方向。我認為終極的美味是讓細胞開心的食物。”生命與味覺之間的關系想切也切不斷,然而今日放眼望去,環境污染讓我們漸漸失去安心的食材,料理也都追求簡便快速,人們已遺忘“吃”的本質,更不知該如何才能活得更好。憂心忡忡的作者為世人提出五項指標:“敬畏之心”“感應力”“直覺力”“應變、反應能力”“溫柔之心”期望能為后人面臨生存困難的時刻提供解方。作者寫下自己如何從“壘高再推倒”的廚房工作中活出自我,找出“人為什么要吃東西”的答案,理解“生命借由食與其他生命相接”,傳遞“順應風土而食”的動人智慧,希望大家都能懷抱想要看到心愛之人笑容的念頭,制作湯品與料理。
(日)辰巳芳子 ·外國隨筆 ·5.5萬字
《培根隨筆集》共收入散文大家培根的五十九篇散文隨筆,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喻戶曉的名篇《論讀書》《論美》等皆收入其中。作者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對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
(英)培根 ·外國隨筆 ·11.5萬字
本書以獨到的審美眼光,細細觀察作家和藝術家的創作生活,以靈動的散文語言,融會小說似的鋪敘,編織出一篇篇文筆優雅的美文。本書絕不只是一部凝結作家畢生創作心得、探討文學創作奧妙的創作論,更從生活和藝術的本源出發,以巧妙的構思、雋永的語言、精巧的文體,教會大眾讀者認識到人文、藝術,以至自然界的美到底為何物,又到底該如何感受和欣賞這些美。作者以溫暖、準確、唯美的文字,展示給我們這個世界的多彩、廣闊與豐富,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世界的好奇,以及對美的不懈追求。
(蘇)康·帕烏斯托夫斯基 ·外國隨筆 ·17.2萬字
本書是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柳宗悅先生以一顆愛物之心以及豐富的收藏經驗寫下這些隨筆名篇,將這些物的故事連同自己對“造物”的感悟記錄下來,從民藝家的的視角思考造物的本質。他認為美物就是那些融入日常生活、理所當然存在的東西,物品只有在生活中才會煥發活力。他珍視與每一次美物的相遇,在這一次次相遇之中,完成了一次次對何為“美”的叩問與思考。書中不僅有器物的故事,還有一個個關于物的人與人之間的美妙故事。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鑒賞眼光,首先就要學會拋棄一切束縛,這段學習的過程就仿佛宗教的修行。如果做到了這一點,美就會在你眼前無所遁形?!趷?。
(日)柳宗悅 ·外國隨筆 ·13.7萬字
《首次南極探險》一書詳細記錄了羅德·阿蒙森登陸南極點的全過程。全書共分十六章。第一章首先簡要回顧了歷史上眾多探險家們對南極探險事業所做的有益嘗試和偉大貢獻;第二章開始對此次探險活動攜帶的各項物資及設備作了全面細致的描述;第三章和第四章介紹了“奮進號”從裝船、啟航到穿過南極圈,進入浮冰區,到達登極駐地——大冰障的鯨群灣整整五個月的艱難航行歷程;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別記述了物資搬運、搭建探險補給站和冬季駐地建設的情況;第八章則從參觀者的角度生動講述了“極進駐地”一天的生活;第九章著眼登極前的最后準備階段;從第十章到第十二章作者記錄了五人探險組遠征南極點的艱苦行程,也是本書的高潮部分;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返回駐地和離開南極洲;第十五章是普雷斯特上尉率領的東行小組就愛德華七世地的勘探實錄,由普雷斯特親自執筆;最后,全書以第十六章尼爾森船長的探險回憶錄圓滿收尾。
(挪威)羅德·阿蒙森 ·外國隨筆 ·18.6萬字
《時光列車》是帕蒂·史密斯繼《只是孩子》之后,再次奉獻給世人的一部難以歸類、情感真摯的回憶錄新作。作者將本書稱為自己的“人生路線圖”,它關于記憶與創作、文學與咖啡、冥想和偵探劇集,關于哀悼和希望,也關于時間及其流逝。全書共二十則隨筆,如同二十個懸浮的車站,串聯起她周游世界時曾流連過的咖啡館或其他地點?;貞浀亩嗬忡R折射出的點點光斑,將讀者帶入她的靈感之地和想望之原。《時光列車》始發伊諾咖啡,在這間她每天早上都會造訪的格林威治村的咖啡館里,史密斯啜飲著黑咖啡,觀看當今世界的蜃景,懷揣對事物過往面貌的眷戀,不時埋頭進筆記簿里奮筆疾書……她流暢、精妙的筆觸,帶領著讀者在夢境與現實、過去與當下之間穿梭。
(美)帕蒂·史密斯 ·外國隨筆 ·13萬字
《漫步遐想錄》是盧梭的遺作,是《懺悔錄》的續篇。盧梭的作品崇尚自我,抒發感情,熱愛自然,這些特色在《漫步遐想錄》中表現得比其他作品中都更突出。這部作品中的盧梭是處于最純真狀態中的盧梭。這部作品是他跟自己的心靈親切交談的產物,是對自己的心靈的分析和解剖。
(法)讓-雅克·盧梭 ·外國隨筆 ·8.3萬字
本書為伍迪·艾倫的最新短文集,共收錄十八篇文章,十篇原發表在《紐約客》上,八篇新作。書中伍迪·艾倫從獨特的視角切入各種文化事件,如熱門電影改寫成暢銷小說、替身演員被錯當明星綁架、尼采的食譜和線性理論,挖掘社會新聞,如售賣禱告、能給手機充電的導電西服和蘇富比拍賣天價松露,講述生活瑣事,如保姆寫書曝光雇主、進高檔幼兒園的各種門道、天才少年和虛假廣告,在奇思妙想的場景中極盡諷刺戲謔,展現他眼中可憐又可笑的世界。
(美)伍迪·艾倫 ·外國隨筆 ·6.7萬字
《銀兒與我》是希梅內斯重要的作品之一。全書由138篇精美的短篇散文構成,作者帶著心愛的小毛驢銀兒走過市井的喧囂,對它傾訴衷腸,甚至引為知己。詩人細膩的描繪飽含溫柔,其筆下生動真實的鄉野生活,對底層民眾的憐憫和同情,以及與小毛驢純美溫馨的互動嬉戲,都足以令人動容。
(西班牙)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外國隨筆 ·6.5萬字
追逐融雪中動物的足跡、閱讀橡木年輪的歷史、傾聽大雁遷徙的長鳴……本書記錄了作者利奧波德在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個農場進行生態修復的經歷。全書以四季為順序,筆法抒情、生動,極富感染力,書中有關于鄉野生活的優美描寫對美國自然文學的寫作傳統產生了巨大影響。從另一個角度看,本書也是從哲學、倫理學、美學及文化傳統的角度深刻闡述了人與自然應該具備的關系,試圖重新喚起人們對自然應保有的愛與尊重。
(美)奧爾多·利奧波德 ·外國隨筆 ·14.4萬字
《博爾赫斯全集第二輯(套裝共12冊)》為博爾赫斯詩歌作品合輯,共收12部作品,既包括1923年博爾赫斯自費出版的首部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激情》,又依次收錄他在二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出版的詩集《面前的月亮·圣馬丁札記》、《詩人》、《老虎的金黃》、《夜晚的故事》、《天數》等等。博爾赫斯筆下的詩,“比喻隨意,行文自由或者打破了十四行詩的約束”,更像是詩歌與散文的結合,對于詩歌體裁是一大創新,因為相比于形式,詩意是最重要的:“對于一個真正的詩人來說,生命的每一個瞬間、每一件事情都應該是富有詩意的,因為其本質就是如此”,“任何一件事——一個評論、一次告別、一次邂逅、紙牌的一個有趣的阿拉伯圖案——都能激起美感。詩人的使命是用寓言或者韻律反映這種親切的情感”。
(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外國隨筆 ·17.6萬字
《要焚毀薩德嗎》最初在法國出版的時候,標題為《特權論》,其中收錄了《要焚毀薩德嗎》和《梅洛-龐蒂與偽薩特學說》,后來又以《要焚毀薩德嗎》為標題重新出版。薩德是18世紀法國色情文學作家,Sadism即性虐待狂一詞由他的名字而來。一些人認為他是性的邪惡,鼓吹本能的放縱,萬惡不赦。另一些人把他看成鼓勵人們通過各種形式欲念的滿足,終獲徹底解放的戰士。他的作品在法國被明令查禁,直到20世紀初才平反,是“被詛咒的作家”的先驅。波伏瓦切入的角度很特別,她的書名叫“特權論”,從特權階級對自己處境的認識講起,以舊時的貴族階級為例:貴族們捍衛自己的權利,卻不去考慮這權利的合理性。薩德出身貴族,卻勇于承擔起自己的特立獨行,違背貴族遵循的道德標準,用最直白的方式,要求將自身的愉悅作為法則。雖然他最后失敗了,可是他張揚的行為揭示了特權階級身上的利己主義只可能是一廂情愿,無法在所有人眼中賦予自己合理性。第二篇《梅洛-龐蒂與偽薩特學說》也是從特權階級的角度出發,在法國五六十年代的環境下,有些知識分子站在利益的一方,試圖混淆普遍利益和資產階級利益,與薩特發生論戰,波伏瓦為薩特辯護,寫下了這一篇文章。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外國隨筆 ·8.7萬字
《愛丁堡筆記》成書于1879年,是史蒂文森最生動有趣也是最具私人意義的作品之一。本書由一系列散文組成,從愛丁堡老城、議會廣場到新城、卡爾頓山與彭特蘭丘陵,鋪開了一幅獨具韻味的風景畫。作品既有游記性質,又穿插了社會評論,滿溢著作者娓娓道來的家鄉情愫。書中的愛丁堡是一個立體的,并極具戲劇對比性的城市——在新與舊之間,富庶與饑饉之間,廣廈與鄉野間鋪展開來的城市。在一些章節中,作者懷抱一種懷舊之情謳歌城市之美與其獨特的精神氣質,而在如“傳奇故事”等章節中,他則著重渲染了愛丁堡黑暗、陰森的一面,如嗜酒的下層階級、社會丑聞、城市邊緣之罪惡等。
(英)羅伯特·斯蒂文森 ·外國隨筆 ·4.4萬字
本書是吉辛的散文代表作。其中敘述的隱士賴克羅夫特醉心于書籍、自然景色與回憶過去的生活。其實是吉辛通過賴克羅夫特的自述,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因而本書是一部最富自傳色彩的小品文集。吉辛自己窮困的一生,他對文學名著的愛好與追求,對于大自然恬靜生活的向往,在書中均有充分的反映。本書分為春、夏、秋、冬四個部分,文筆優美,行文流暢,是英國文學中小品文的珍品之一。
(英)喬治·吉辛 ·外國隨筆 ·12.2萬字
本套美文所選作品篇幅短小、內容精練,十分注重思想性和文學性,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藝術性和欣賞性。每冊作品都根據相應內容進行精心組織和歸類排列,并以專題形式分為若干章,結構嚴謹,形式新穎,非常適合廣大讀者閱讀和收藏,也非常適合各級圖書館裝備陳列。
(美)愛默生等著 方仕華編譯 ·外國隨筆 ·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