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被稱為巴黎版的《在路上》,為凱魯亞克后期的作品。小說以半自傳體的風格、用第一人稱講述了作者去巴黎和布列塔尼探尋家族歷史的十日之旅。從蒙帕納斯黑幫酒吧里風韻不存的法國女人到與作者同名的陌生法國“貴族”,旅程中的每個人每件事都令凱魯亞克深深著迷,他認為自己從中獲得了“垮掉的一代”眼中最高境界的人生體驗:“頓悟”。全書秉承了凱魯亞克一貫的寫作風格,用天馬行空的聯想和充滿激情的筆觸寫出了獨特的旅行感悟。
杰克·凱魯亞克 ·外國隨筆 ·4.6萬字
戀愛的終極目標在于兩性身心共許并結合為一體。愛的本質無非是男女雙方互相吸引、互相追求這一欲情的實現過程。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并不能只靠勇敢和熱情而隨心所欲地向前沖鋒,而是確確實實存在著一些誰也無法避開的規則。
(日)渡邊淳一 ·外國隨筆 ·5.3萬字
狄更斯以霧都倫敦為背景,為我們講述一個孤兒的艱難遭遇,表現了善與惡、美與丑的較量,充滿人道情懷。奧利弗一出生母親就去世了,在濟貧院長到九歲時,被送到棺材鋪做學徒。他不堪忍受侮辱和虐打,孤身逃跑。雖然誤入賊窟,奧利弗卻堅守內心的正直和善良,堅決不肯做小偷。后來,他得到好心的布朗洛先生和梅利夫人的幫助,身世大白,終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英)查理斯·狄更斯 ·外國隨筆 ·4.7萬字
一八四二年一月到六月,只有三十歲的狄更斯接受美國著名作家華盛頓·歐文等朋友的邀請赴美游歷,長篇游記兼特寫《游美札記》就是狄更斯此次訪問美國的主要成果。這次游歷,他曾訪問東海岸的波士頓、紐約和費城等大城市,向南到過里奇芒德,向西一直到圣路易,向北一直到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在歷時半載的游歷當中,年輕的作家通過參觀、訪問、公眾集會和私人會晤,廣泛接觸了上至總統下至車夫的美國各階層人士,逐一記錄了作家的經歷、見聞和觀感。對于這個生機勃勃的年輕共和國,狄更斯既有嘆賞又有抨擊,尤其是對于美國式的粗糙、庸俗風氣,過度濃重的唯利是圖氛圍以及野蠻的蓄奴制度、對印第安人的殘酷征服,狄更斯處處給予了顯微鏡式觀照和批判,這和那位致力于描繪鍍金時代、同樣尖酸刻薄的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如出一轍。北美之行也成為長篇小說《馬丁·瞿述偉》的重要靈感來源。
(英)查理斯·狄更斯 ·外國隨筆 ·23.4萬字
渡邊淳一經典隨筆作品集。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和人生親歷為依托,選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或謳歌母親的舐犢情深,或流露出對故鄉的眷戀情懷,或嚴厲抨擊某種社會現象,或對某種人生際遇表示撫慰或體恤,或對世間的真諦表示徹悟……堪稱一部涉及親情友情、世故人情、社會現象、自然風貌、興趣愛好的百科隨筆集。
(日)渡邊淳一 ·外國隨筆 ·8.4萬字
這是當代海外著名歷史學家余英時先生歷年來最重要的學術文化隨筆集,結集出版,分為“價值篇”、“文化篇”、“歷史篇”、“士人篇”、“儒學篇”、“讀書篇”、“懷舊篇”和“坐隱篇”、“母校篇”和“自述篇”。
余英時 ·外國隨筆 ·27萬字
面對一個多聲部的世界,我們該如何從復調中辨聽出某一維度的“真實”?沈雙結合自己多年的文本閱讀、國際行旅以及生活體驗,采比較之方法,借思辨性眼光,來凝視和思考這個文化多元的世界,試圖以此抵達她心目中的世界的“真實”。
(美國)沈雙 ·外國隨筆 ·7.6萬字
《歐美見聞錄》是作者華盛頓·歐文游歷歐洲諸國及美國等地的見聞札記。《歐美見聞錄》中包括一些頗能體現其創作特色的散文和小說類見聞錄,如《芒喬伊:或一個幻想者的人生經歷》是中篇愛情故事,講述了主人公青少年時期的有趣經歷;《密西西比大計劃》描寫了商業史上一次有名的泡沫經濟事件;《法國旅店》等散文講述了法國當時的一些風土人情,以及法國人與英國人所特有的品性;《格拉納達來信》、《阿卜杜勒·拉赫曼》和《寡婦的考驗》又把讀者帶到了西班牙那個神奇的國家……此外,作者還詳細講述了游覽、拜訪司各持和拜倫這兩位文學巨匠的故鄉的情景,真實再現了當時的種種場面,為讀者深入了解這些文學大師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美)華盛頓·歐文 ·外國隨筆 ·24.2萬字
追逐融雪中動物的足跡、閱讀橡木年輪的歷史、傾聽大雁遷徙的長鳴……本書記錄了作者利奧波德在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個農場進行生態修復的經歷。全書以四季為順序,筆法抒情、生動,極富感染力,書中有關于鄉野生活的優美描寫對美國自然文學的寫作傳統產生了巨大影響。從另一個角度看,本書也是從哲學、倫理學、美學及文化傳統的角度深刻闡述了人與自然應該具備的關系,試圖重新喚起人們對自然應保有的愛與尊重。
(美)奧爾多·利奧波德 ·外國隨筆 ·14.4萬字
一天,地下劇場放映松本清張的《砂之器》,電影出現舊時日本的景色,只去過熱海和京都的我卻有種懷念之感。一天,花做了個夢:我在隅田川游泳,和我并行,在我的斜上方,媽媽在飛。一天,阿球沒了呼吸。按人類的年齡,它一百歲了。一天,我弄丟了花的錢包。她一句話也不說,腳步嚴峻又匆忙。我感覺自己變成了十分老邁的人。一天,看到關東煮的實物模型,情緒像熱水一樣涌上來:死后的世界該很寂寥吧。那個世界沒有這樣的熱鬧吧。我還想在充斥著這些東西的世界再活一陣!……母女和愛貓共度的最后一段人生旅程。一日三餐,攜伴出行,平靜的日常深處不時翻起記憶的潮涌。武田百合子是晚成的也是天生的散文家,她以孩童般鮮活又強烈的目光,記述倏然而至、令人莞爾的細節,悠長四季流轉更迭的風物,裹挾在死之預感與生之眷戀中、一日一日步履不停的人們。她的日記是生活的枝與葉,擷取到手,仍在呼吸。
(日)武田百合子 ·外國隨筆 ·10萬字
高健先生畢生致力于英語文學尤其是英語散文的研究和翻譯,是國內卓有成就的英美散文選家和翻譯家,尤以翻譯風格見長,其譯作精致周到、雋美考究、純凈圓熟。《枕邊書與床頭燈》是高健先生最新選譯的英美隨筆名篇選集,書的取名即很有代表性(取出書中一篇隨筆的篇名),頗能概括此編的性質:一批在寫法上比較輕松的隨筆佳作,在內容上又兼具一定的難度與嚴肅性質,具有堅致的實質與豐富的內涵。為便于讀者觀摩欣賞,特以英漢對照的形式出之,可以使讀者于快覽之余,充分領略到英美隨筆的風韻與美致。
高健 ·外國隨筆 ·16萬字
《審判·城堡》包含《審判》《城堡》兩部小說。《審判》敘述的是主人公約瑟夫·K在30歲生日那天突然被捕,他自知無罪,找律師申訴,極力加以證明,然而一切努力均屬徒勞,沒有任何人能證明他無罪,法院是藏污納垢的骯臟地方,整個社會如同一張無形的法網籠罩著他,最后被殺死在采石場,這就是官僚制度下司法機構對他的“審判”。《城堡》敘述的是土地測量員K.受命赴某城上任,不料卻受阻于城堡大門外,于是主人公K.同城堡當局圍繞能否進入城堡之事展開了持久煩瑣的拉鋸戰。城堡就位于眼前的一座小山上,可它可望而不可即;它是那樣冷漠、威嚴,像一頭巨獸俯視著K.;它代表了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那兒等級森嚴,有數不盡的部門和數不盡的官吏,可又有數不盡的文書塵封在那里,長年累月無人過目,得不到處理。面對這座強大的城堡,K.很無奈,直到最后也沒有進入城堡,也沒有見到城堡當權者。小說自始至終籠罩著一種神秘的、夢魘般的氣氛,寓意深刻,令人回味無窮。
卡夫卡 ·外國隨筆 ·35.9萬字
臉書網紅漫畫家崔賢廷新作,繼《紅頭發的N》之后,再次感動百萬讀者,帶你一起,重新審視平凡人生的價值。如果說在上一部作品《紅頭發的N》中,作者用各種搞笑插圖和寸鐵殺人的文字,對青年人的現實和社會大喝一聲,那么在《紅頭發的N2我是這樣的你呢》中,她則選用了極其私密卻又非常普遍的作者的隱秘故事,用更深層的視角進行了果敢而細膩的展開。同時,書中依然滿是讓你痛快、讓你哭笑不得的插圖。它們,像是誰的手,輕輕敲開了你我他的日常生活的門,向大家問好:“我是這樣的,你呢?”
(韓)崔賢廷 ·外國隨筆 ·3.8萬字
無論對遠行人的回憶還是對戀人的回憶,回憶的原始本質都第一次達于澄明。回憶其實就是使什么東西固定下來,亦即一門心思撲向一種牢固的東西。但是“心靈”這個詞還是藏有另一種勸慰,等到哪一天我們不再按人類學的觀點來思考人,我們就會重新聽到這種勸慰的呼喚。心靈乃是[心緒、性情]這種東西的源泉和場所,又是它的構造和聲音,它把我們拋入呈現為諸般形態的親密性之中,諸如冷靜和貧窮、溫厚和高尚、優美和無私、寬容和忍讓。
劉小楓 陳少明 ·外國隨筆 ·26.9萬字
124封名人信件首度曝光,女王、巨星、總統、詩人、作家、科學家……封封都精彩!《見信如晤:私密信件博物館》收錄了大量名人的私密信件:杰克·凱魯亞克邀請好萊塢大明星出演《在路上》的信,海明威給好友的寫作建議信,開膛手杰克附上人類腎臟的恐嚇信,達芬奇的求職信,伊麗莎白女王教艾森豪總統做烤餅的信,科學頑童費曼先生寫給亡妻的情書,甘地請求希特勒不要發動戰爭的信……帶你走進他們鮮活的人生故事,包含超過100張珍貴的書信原件全彩影印件。女王、巨星、總統、詩人、作家、科學家……大人物的小秘密、偉大靈魂的真摯絮語、富有時代意義的通信,濃縮成124顆承載秘密、眼淚、歡笑、悲傷和祝福的時空膠囊。卷福、抖森等明星珍愛之書,《紐約客》《金融時報》等重量級媒體力薦,在書信藝術即將失落之前,造訪一次書信博物館!
(英)肖恩·亞瑟 ·外國隨筆 ·14.3萬字
工作可以使人免除三大惡事:無聊、罪惡和匱乏。一本與工作有關的既痛苦悲哀又欣喜若狂的作品,我怎樣才能把賺錢這種行為與成就感聯系在一起?我期望達致什么樣的成功?我應該怎么樣面對我的生活?在本書中,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以哲學家的跳脫視角審視勞作、職業、個人愛好在人生中的位置,以小說家的生動筆觸、學問家的敏銳深沉探究種種職業鮮為人知的奧秘、種種匪夷所思的業余愛好所帶來的樂趣。德波頓的新書也許可以看做是18世紀啟蒙主義作家伏爾泰的哲理小說《老實人》(1759年)的“互文”。在伏爾泰那里,人世遠非完美,而工作可以使人免除三大惡事:無聊、罪惡和匱乏,他的主人公康拉德之口說出了為許多人認同的大實話:“還是種咱們的園地要緊。”歲月匆匆流逝,如水、如梭、如青山之巔的浮云。250年后的德波頓,亦對工作寄予深情,只是視角已有些許改變,更多著眼于工作帶來的“喜悅與悲哀”,在他筆下,工作以及具有“副業”性質的業余愛好雖然極具挑戰性,有挫折、有艱辛,卻是人生最享受、最持久、最有益的樂趣。“工作能夠轉移我們的注意力,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氣泡、讓我們置身于其中,去使人生臻于完美。”工作就是生活。
(英)阿蘭·德波頓 ·外國隨筆 ·11.3萬字
本書為伍迪·艾倫的最新短文集,共收錄十八篇文章,十篇原發表在《紐約客》上,八篇新作。書中伍迪·艾倫從獨特的視角切入各種文化事件,如熱門電影改寫成暢銷小說、替身演員被錯當明星綁架、尼采的食譜和線性理論,挖掘社會新聞,如售賣禱告、能給手機充電的導電西服和蘇富比拍賣天價松露,講述生活瑣事,如保姆寫書曝光雇主、進高檔幼兒園的各種門道、天才少年和虛假廣告,在奇思妙想的場景中極盡諷刺戲謔,展現他眼中可憐又可笑的世界。
(美)伍迪·艾倫 ·外國隨筆 ·6.7萬字
“我從沒說過自己有憑空編故事的本領;我往往需要一個事件或是一個人物才好動筆,不過我總是運用想象力、創作力以及戲劇感,把素材變成我自己的東西。”毛姆如是說。從一八九二年他十八歲開始,毛姆就養成隨時記錄各種創作素材的習慣,這一習慣他一直堅持了五十多年。一九四九年,已經七十五歲高齡的毛姆從他保存的十五冊筆記、備忘錄和旅游札記中精挑細選并加以簡明的按語,出版了這本《作家筆記》。這無疑是毛姆最為重要也最為真實的作品之一,等于是在正式放棄虛構文學創作后將他“寫作素材的倉庫”亦即他創作的終極秘密公之于眾了。雖然之后還出版了《隨性而至》和《觀點》這兩本隨筆和評論集,《作家筆記》可以看作毛姆一生文學創作的起點和終點,是他對自己一生漫長的文學生涯的告別。
(英)毛姆 ·外國隨筆 ·24.2萬字
揭密杜魯門·卡波蒂之所以能寫出《冷血》這部杰作的真相,率真與私密的卡波蒂肖像,構成了一部具有非凡意義的作家自傳。收錄《蒂凡尼的早餐》作者一生的“朋友圈”,海量私人信札首次呈現,鮮為人知的文壇軼事、劈啪作響的娛樂八卦、同性伴侶的恩怨情仇、令人唏噓的創作內幕,文學界大咖、好萊塢明星競相出場,充滿了絕對的趣味。本書收錄了卡波蒂私人書信400余封,由卡波蒂傳記作者杰拉德·克拉克編選整理,首次向世人結集披露,由此呈現出一幅最為率真與私密的卡波蒂肖像,構成了一部具有非凡意義的作家自傳。從12歲寫給生父的一份“聲明”,到去世前兩年發給終身伴侶的一封如泣如訴的電報,其間書信主人從一個躍入紐約文壇滔滔激流的“小巫師”與精靈,經歷了他意氣奮發的豪邁年代;之后是略微內斂,與伴侶長居歐洲、筆耕不輟的五十年代;再是一部非虛構寫作創舉之作《冷血》將他推至事業之巔,成為美國最負盛名的作家的六十年代;直至盛宴散去,光芒漸逝正值盛年的他斃于酒精與毒品。書信中的卡波蒂盡情袒露、生機勃勃,其為人為文的豁達開朗與特立獨行,使本書充滿了“絕對的趣味與劈啪作響的謠言八卦”(《名利場》語),一如一場易散的盛宴,令人一睹為快。
(美)杜魯門·卡波蒂 ·外國隨筆 ·27.9萬字
埃斯庫羅斯,古希臘悲劇詩人,與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并稱為古希臘最偉大的悲劇作家,有悲劇之父的美譽。本輯重點討論了埃斯庫羅斯的三連劇《奧瑞斯忒亞》和《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奧瑞斯忒亞》既是詩的事件,又是政治的事件。它講述了一個共同體如何逐漸把目光聚集,見證正義的完成。同時,本輯通過分析《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三連劇,試圖重夠一個新的、更純一的悲劇之父形象。
劉小楓 陳少明 ·外國隨筆 ·25.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