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史鐵生的長篇小說。《務虛筆記》是史鐵生半自傳式的作品,由二十二個段落合成。《務虛筆記》敘述了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社會嬗變帶給殘疾人C、畫家Z、女教師O、詩人L、醫生F、女導演N等一代人的影響。我們將默默地凝望,隔著咫尺空間,隔著浩瀚的時間,凝望生命的哀艷與無常、體味歷史的豐饒與短暫。他抑或我、不動聲色卻黯然神傷。
史鐵生 ·現當代隨筆 ·32.7萬字
本書是一部地方特色濃郁的長篇小說。小說內容以寧夏石嘴山、平羅地區歷史為背景,講述了生活在黃河岸邊寧家梁子的人們的生活、勞動的故事。
張虎強 ·現當代隨筆 ·37.6萬字
本書從知識者自身的現代性體驗出發,將他們看作是由傳統到現代社會轉型中,有著較為深刻體驗的人。從而進一步探討知識者與鄉土文學之間的內在精神結構,即他們在塑造農民形象、書寫鄉土歷史和文化時呈現的思想圖像。在他們的文學世界,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知識者的情懷與責任,知識者與鄉土、與傳統、與農民之間的復雜關系及情感;也可以看到在鄉村的物質與精神同處于現代境遇下,知識者做的社會及文化思考,針砭、批判,或懷想、留戀。
蘇沙麗 ·現當代隨筆 ·20.9萬字
魯樞元長期從事精神生態問題的研究,認為在“自然生態”“社會生態”之上,還存在著一個“精神生態”的層面。《精神守望》是作者對“精神生態”問題深入考察之后寫下的隨筆和札記的結集。魯樞元從自己富于質感的生命體驗出發,以“人類精神的經典”“思想界的浮士德”為旗幟,從那些真實的個體生命身上尋找精神資源,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沖突與和解為問題誘因,用生動的筆觸解剖具體的人與事,深刻地反思當下人類生存的精神困境,期待為當代人喚回漸行漸遠的人文精神、宇宙精神。錢谷融先生當年曾向廣大讀者推薦:這既是一本具有深邃思想的學術著作,又是一本抒發性靈的優美散文。
魯樞元 ·現當代隨筆 ·28.2萬字
美作為上帝的謂項,作為基督宗教哲學的基本概念,曾經引領基督宗教美學甚或美學近千年拓展之路,尤其在人文主義及文藝復興之后,從感官感覺出發的審美美學日益發展,因此對美在本體形上層面的研討、特別是在基督宗教哲學問題域中的研討,是十分必要的。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討論作為基督宗教美學源泉的古典美學中本體形上美學的基本問題、基本理論,下篇則探討建立在亞里士多德哲學美學和偽狄奧尼修斯哲學神學、哲學美學基礎之上的東部教會、特別是拜占庭時期的畫像——圣像理論問題。
徐龍飛 ·現當代隨筆 ·45萬字
本書選編吳小如先生講授古典散文、古代詩歌的若干作品,以及對古代文學作品所作的部分札記,每立一說,每下一斷語,都是經過再三考慮,審慎落筆,這部古代作品選,能反映吳小如先生治古典文學的一貫思想和態度。
吳小如 ·現當代隨筆 ·25.1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的散文《沖浪者的樂趣》、《陽光燦爛的日子》、《友情頌》、《往事斷憶》等約80余篇。
李國文 ·現當代隨筆 ·20.3萬字
散文集《眷戀》,是永海同志散文創作的又一個里程碑。文學,讓我們心有琴弦,好好讀一本書,好好寫一些文字,好好滋養心靈和人生。《眷戀》里的這些散文,明顯比他前一時期的作品有了長足的進步,充滿溫暖情懷、陽光色調,反映出當代人面對現實、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開拓未來新生活的心態。從選題角度,從整體構思,從思想挖掘,從意境追求,從語言處理……
李永海 ·現當代隨筆 ·21.1萬字
本書稿為作者所公開發表的文章的匯集,全書共七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王家衛的電影《東邪西毒》的一篇影評;第二部分關于上古歷史的一組論文;第三部分是關于先秦史的一組論文;第四部分是關于先秦儒家思想的一組論文;第五部分是關于秦文化的兩篇論文,源于長安文化研究的課題;第六部分是關于唐代詩人王維和凈土宗祖師善導大師的兩篇論文;第七部分是《從推背圖三、九兩象看唐代的恐怖政治》《候補文官群體與晚清政治》兩篇書評。
王向輝 ·現當代隨筆 ·25.2萬字
《徐志摩散文經典全集》收集了徐志摩的全部經典散文,通過這些文章,你可以體會到徐志摩《濃的化不開》的感情、《自剖》的真誠、《迎上前去》的勇氣、《就使打破了頭,也還要保持我靈魂的自由》的決心、《藝術與人生》的思索以及《愛眉小札》里無盡的深情。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感受到另一個讓人一讀傾心的徐志摩。
徐志摩 ·現當代隨筆 ·32.8萬字
本書收錄了戴逸先生回憶師友、治學經歷以及師友函札等內容。其中,既有對鄭天挺、胡華、尚鉞、黎澍、吳晗、郭影秋等老一輩史學家的懷念,也有對早年在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學習經歷的回憶。另外,戴逸先生曾任北京市歷史學會會長、中國史學會會長、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長等職,他在相關會議上的致辭或講話,也不啻是改革開放以來史學研究發展歷程的見證。書中的師友函札則從一個側面記錄了戴逸先生主持清史纂修工程的心路歷程。
戴逸 ·現當代隨筆 ·20.6萬字
《大西北文學與文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的講話精神和關于文藝的系列講話精神,呼應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思維,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和政治導向。《大西北文學與文化》立足大西北,面向全國。介入當代大西北文學與文化發展進程。宏觀研究和微觀研究并重,注重理論創新和現實意義,歷史感和當代感,學理性和前沿性相結合。《大西北文學與文化》主要由大西北文學綜論、思路文學與文化研究、陜甘寧文藝研究、大西北文藝報刊出版傳播研究、西北重要作家作品研究、西北學人研究、西北高校與文學藝術等板塊和欄目構成。
陜西師范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 ·現當代隨筆 ·22萬字
家庭經濟的拮據并不能阻止一個優秀青年的成長反而會給他帶來更多的鍛煉和考驗,這樣的歷練造就了一批批志向遠大的優秀人才,他們學習刻苦,工作努力,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與勤奮肯干,改變著人生的命運,詮釋著奮斗的深層含義。
楊愛民主編 ·現當代隨筆 ·20.3萬字
細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一種心靈與心靈互相碰撞和交流的過程,我們閱讀文學,是一種以自己的心靈為觸角去探索另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心靈世界。著名文學史家陳思和教授在本書中帶我們進入了十二部現當代文學名著,逐漸領會作品的內在精微之處,展開美不勝收的文學之旅,得到豐富的審美享受。本書實為文本細讀的范例,可作為通識課、選修課教材和普及讀物。本次在出版十年后修訂了全書,刪減了部分舊篇目,增加了當代文學新篇目的解讀,更貼近文學動態,內容更全面、新穎。
陳思和 ·現當代隨筆 ·34.5萬字
在北京《京報》上,女師大學生為“驅逐校長楊蔭榆”而向當時的北洋政府請愿的消息刊登了出來。但“驅楊運動”的初步結果,卻是,許廣平等6人被校方開除,在開除令里許廣平被斥為“害群之馬”,從此就得了一個害馬的綽號。在學校的布告里面,校方公布了這幾個人表現怎么不好,并把表現不好的內容寄給六個家長。這樣就很容易引起家長誤解,認為自己的女兒怎么在學校里面不守規矩,不守紀律,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魯迅就和幾個老師聯合起來寫了一個聲明。《情書·名人·美文》講述了名人生平事跡和家庭婚戀。
《伴隨》編輯部編著 ·現當代隨筆 ·27.5萬字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識分子為主要描寫對象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典型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描寫了一些深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當時世俗風氣的敗壞。
吳敬梓 ·現當代隨筆 ·33.1萬字
本書為《浙大的那些人,那些事——求是兒女懷念文集》的姊妹篇,獻禮2017年浙江大學120周年校慶。本書收錄各階段校友師長刊載于各類出版物的敘事憶人文章74篇,時間跨度大,分建校初期、抗戰之前、抗戰西遷、解放戰爭、新中國時期及緬懷師長、重訪母校等六輯,再現百年浙大的滄桑與輝煌。
錢永紅 ·現當代隨筆 ·25萬字
本書是當代著名作家肖復興先生的散文集,主要記述父母、姐弟以及兒孫的生活側面。幾代人的親情,近一個世紀的風云變幻,讓一個普通的家,充滿人生況味和世事滄桑。不同的時期,肖復興先生及其家人生活在各處。父母在北京,姐姐在內蒙古,弟弟在青海,自己在東北,兒孫在國外,充分體現出時代影響著一個人的人生軌跡,也形塑著一個人的內在與外在。肖復興先生的文字樸實動人,血濃于水的綿長親情躍然紙上,令人體會到家庭生活的溫馨,以及家作為堅強后盾所給予一個人的無窮力量。
肖復興 ·現當代隨筆 ·20.4萬字
這是一部當代散文集。文集共收入作家王充閭的44篇文章,選古今人物44人。本著中國作家理應講好中國故事的寫作構想,王充閭在這部散文集中要做的是:展今古情懷,說家國天下。這些人物都屬于魯迅先生所稱頌的“中國的脊梁”,民族的精英。“有確信,不自欺”,心懷家國,放眼天下,在各自擁有的歷史舞臺上展示其驚人的偉績。講述這些“小人物”的故事,展現他們的民族精神,不僅讓歷史的閃光點再次呈現,更弘揚了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的家國精神。
王充閭 ·現當代隨筆 ·20.7萬字
這是一位年逾八旬老人的論學之作。歲月滄桑,它以2012年日歷體例為經,記錄著勤學的書路歷程。仰觀俯察,它以“立人致知”、“歷史記憶”、“詩意人生”、“哲人哲語”、“自然人類”等11個專題為緯,顯示著思考的學習軌跡。一以貫之,它聚焦的中樞是人類文明交往自覺的歷史觀念。人文化成,它又是繼《文明交往論》、《書路鴻蹤錄》、《松榆齋百記》、《兩齋文明自覺論》、《我的文明觀》之后的第六部同一主旨之作,統稱“文明交往六部曲”。
彭樹智 ·現當代隨筆 ·47.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