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按國資委要求制作。本書收錄了國資委直屬機關團委、國資委青年理論研究會開展的2017年讀書心得征文比賽特別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文章。這些文章圍繞所讀書目,結合青年自身工作和生活實際,暢敘感想。文章內容豐富,主題鮮明,貼近時代,資料翔實,具有積極的啟迪思路、開闊視野、評品作品、共同提高的作用和價值。
國資委直屬機關黨委 國資委青年理論學習研究會 ·現當代隨筆 ·24.9萬字
《香魂女》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周大新的中篇小說集,由其同名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榮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大獎“金熊獎”。這是一套20本《周大新文集》中的一本。這是周大新第一次出文集。《周大新文集》包括八部十本長篇小說(其中《第二十幕》三本)、四本中篇小說、兩本短篇小說、三本散文和一部電影劇本。《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是周大新的中篇小說集。
周大新 ·現當代隨筆 ·27萬字
本書為浙江大學檔案館組織的浙江大學老教師、老學長有關校史口述歷史的整理稿,本集以華家池的回憶紀念文章選集,記錄了浙江大學的歷史與發展歷程,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馬景娣 ·現當代隨筆 ·27.4萬字
藝術是一種美。審美價值是藝術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并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此外,藝術還具有其他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藝術小百科》正是基于這些功能,將藝術最形象、最完美的一面呈現在你面前。通過對書法、繪畫、音樂、戲曲、文學、舞蹈、雕刻、建筑、攝影等方面藝術的了解和欣賞,你會領略到藝術的無限魅力,你的審美觀念會得到質的提升,你的精神世界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子夜 ·現當代隨筆 ·27.6萬字
汪曾祺畢業于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和散文創作上頗有成就。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他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和民間文藝也有深入研究。本書選入汪曾祺自述生平、交往、創作的文字,按生命時序排列,展示一代文學大家的豐富人生。是自敘傳,是回憶錄。
汪曾祺 ·現當代隨筆 ·40.7萬字
魯迅先生一生創作了兩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這是公認的。從情感和詩性的意義上說,還應該算上《兩地書》。這是一冊特殊的文本,它記錄了魯迅先生和他的女學生許廣平從相敬到相知的心靈歷程。
魯迅 ·現當代隨筆 ·31.3萬字
本書是作者近年現代詩研究的新成果,內容涉及民國時期新月詩派、戰后新詩與現代詩、新中國以來不同路徑詩歌的發展。既有宏觀的歷時性描述,亦有對諸多重要詩人如李廣田、穆旦、蔡其驕、呂劍、牛漢、顧城的個案研究,同時作者也梳理了中國詩歌從“新詩”到“現代詩”的詩學演變歷程。作者長期致力于新文學特別是新詩研究,這些成果自有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意義。所選詩人及話題,多是較為邊緣化的如李廣田、蔡其驕、牛漢、呂劍等,因此在新詩和現代詩研究方面有若干填補空白的意義。
張欣 ·現當代隨筆 ·24.8萬字
《中國當代文學主潮》描繪了自1942年以來的中國當代文學主導潮流的形成的變革歷程,力圖闡釋現代性激進化與中國社會主義革命文學形成的互動關系;在政治與審美的緊張關系中去呈現中國當代文學艱苦卓絕的自我創造;揭示80年代改革開放促使中國文學廣泛吸收西方現代思潮發生的深刻變化;呈現90年代以來的文學創新流向與多元化的錯綜格局。《中國當代文學主潮》視野開闊,以論帶史而富有整體氣勢,語言清峻而犀利,展現出一種嶄新的文學史風格。
陳曉明 ·現當代隨筆 ·46.8萬字
播種者系列一種。本書立足于作家主體的精神建構,從文學思潮的層面上,系統地梳理了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主要精神脈絡,深入淺出地剖析了各種文學思潮形成的緣由、過程、特點、意義和局限,展示了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內在邏輯結構及其變化緣由。本書廣泛吸收了中外學者的最新學術成果,具有較為開闊的學術視野和豐富的資料信息,是對中國當代文學史的重要補充。
洪治綱 ·現當代隨筆 ·23萬字
本書通過歷史觀念、學術思想、榮辱觀念(面子觀念)和所謂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抄襲鹽谷溫《中國文學概論講話》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魯迅和顧頡剛矛盾和分歧的內在文化意義,指出魯迅和顧頡剛的矛盾和分歧實際是在魯迅以“立人思想”為核心的現代文化觀念與顧頡剛在受教育過程中形成的中國現代學院精英知識分子文化觀念的差異和矛盾中形成的。
王富仁 ·現當代隨筆 ·22.4萬字
《帶你去遠方》與《山神的箭堆》《匈奴的子孫》同屬于“雪漠帶你去遠方”文化游記系列,記錄作者自駕車從嶺南到西部穿越大地、追夢山河的文化之旅。全書分為“歷史的記憶”“當下的腳步”上下兩篇,以述史、游記和攝影,追尋嶺南山川的前世今生,定格鄉土中國的山河記憶。在上篇,作者寫了百越先民的古怪風俗、嶺南的人文始祖趙佗、南越國的覆滅、“崖山之后無中國”、嶺南木魚歌文化、嶺南土客械斗等“歷史的記憶”;在下篇,作者記錄了從嶺南出發途經廣西、貴州、云南、四川到甘肅這一路上的見聞游歷,定格了一個個“當下的腳步”。在路上,所有的旅途都是歸途;在路上,所有的終點都是故鄉。
雪漠 ·現當代隨筆 ·24.8萬字
本書精選梁衡最新人物散文50篇,包括對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張聞天、瞿秋白、方志敏、鄧小平、諸葛亮、陶淵明、韓愈、范仲淹、文天祥、柳永、李清照、林則徐、王洛賓、季羨林、趙樸初、吳文季等名人的評點、感悟和思考。梁衡先生為我們講述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加上他獨到犀利的點評,行文如流水,文字優美,摒棄其他歷史書的枯燥乏味,無論是史學專業還是非史學專業皆可拿來一讀,老少咸宜,讓人受益匪淺。該書采以圖配文的編排增加了文本的美感和輕閱讀感。
梁衡 ·現當代隨筆 ·24.7萬字
本書由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生前親力親為自行篩選而成的自選集,也是“老頭兒生前最看重的集子”(其子女語)。書中收錄的主要是短篇小說,也包括少量詩作和散文。汪老平生的精萃,大抵匯于此書,可謂全面展示了作家本人的心血之作。
汪曾祺 ·現當代隨筆 ·33.2萬字
本書屬于憶舊型書籍,書中收集的文章除四篇為本人整理之外其余均是本人親歷之事。文章屬于“三親”——親歷、親見和親聞——文章,文中所描述的歷史事件是本人親身經歷的,文章中涉及到的人是本人親眼見過的,文中涉及的時間和地點是真實的,無一虛構。本書通過“烽火歲月”、“古樸民風”、“故土情深”、“廟宇遺韻”、“求學之路”、“市廛商賈”、“童年拾趣”、“忘年交契”、“園林經眼”、“早年際遇”等幾個標題追憶了作者經歷的戰亂,記述了北安河村容和廟宇,回顧了村中的風俗習慣,重溫本人求學的艱難歷程和兒時瑣事……
張連華 ·現當代隨筆 ·20萬字
本書為蔡德龍教授全面普查與敘錄有清一代文話著作,兼及文章學理論揭示與價值抉發的文獻學性質的作品。作者清點了清代文話作品二百五十余種,分為上下二編,上編著錄寓目的存世著作,下編著錄有目無書者。以年代為次,詳細著錄其作者信息、卷數、版本信息,著重闡發其文章學觀念、價值、時代等,揭示清代文章理論、文話撰寫的繁榮,為清代文章學研究提供文獻基礎,以期構建具本土和民族特色的文章學話語體系。部分文話并附書影以為參考。
蔡德龍 ·現當代隨筆 ·24.7萬字
本套裝共2冊,分別為《我喜歡人生快活的樣子》《隨心隨意去生活》。《我喜歡人生快活的樣子》一書是知名作家、美食家、生活家蔡瀾書寫人生態度的散文隨筆集。本書談讀書、交友、飲食、茶道、旅行、情感、婚姻、家庭、花鳥等主題,涉及人生意義、生活情趣、情感培養、養生休閑等諸多內容。《隨心隨意去生活》一書是知名作家、美食家、生活家蔡瀾書寫生活方式的散文隨筆集。
蔡瀾 ·現當代隨筆 ·20.4萬字
《中國尋路者》是解放日報特聘首席記者、高級編輯高淵的人物特寫選集。在本選集中,作者對那些在中國當代發展模式上貢獻過力量的重要人物,那些改革的探路者,進行了細致地刻畫。包括:邵寧、王新奎、周其仁、陳佳洱等15人,和“WTO談判者”“東京審判中方三杰”兩個人物群體。這些人物的人生,既是自我實現的過程,也是中國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側影。作者通過溫糯和軟的訪談書寫,將受訪者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與國家命運串聯起來,閑話中國70年發展史。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火花,為新中國70年巨變留下珍貴實錄。
高淵 ·現當代隨筆 ·22.5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窺園先生詩傳、三家書店、不相干的帽子、整理好了的箱子、童年回憶、老師的眼淚、悠然下山去、走在懷念的小徑上等內容。
謝冕主編 ·現當代隨筆 ·25.1萬字
本書精選1911年以來關于國內外知名學者撰寫的關于四川十大歷史名人之一的蘇軾研究的經典文章,匯集老中青三代學人,展現每一代學人在研究思路、方法和路徑上的推陳出新。同時所選論文涵蓋歷史、考古、文學、科技等多個學科,以此梳理和綜合多年來學術界對蘇軾的研究成果,并由分冊主編精心撰寫導讀、研究綜述和研究目錄索引,為后學研究提供指引。
王智勇主編 ·現當代隨筆 ·27.7萬字
“浙大中文學術叢書”之一種。“金風”即肅殺秋風,以此為名,并無“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的蕭瑟意,而是帶著一股把自己從溫暖得令人微醺的在世之“煩”中擲出去,與世界和命運素面、素體相“對”的剛健。本集收錄了我十年來對當代文學的思考與評論,其中不乏考證之作,可還原歷史的當時面貌。當代文學處于歷史上最好的時代,也同時也是最需要思想指引的時代,文學與歷史的交織將處于何種程度,文學及文學評論將如何指引時代的發展,本集中的若干思考或思想的片段將給予一定的啟示。
翟業軍 ·現當代隨筆 ·2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