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玉笑零音》是明末田藝衡編撰的一部古籍。內(nèi)容廣博,涵蓋了諸多哲學思想、歷史故事、道德觀念以及自然現(xiàn)象的探討。書中通過豐富的比喻、典故和哲理,展現(xiàn)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對世界的獨特見解。其文筆優(yōu)美,語言精煉,既有對古代智慧的傳承,也有對當時社會現(xiàn)象的深刻剖析,是一部集知識性、思想性和文學性于一體的古典佳作。
田藝衡 ·古代隨筆 ·5725字
本書為清代文學家沈復的自傳體散文,書中分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和《養(yǎng)生記道》六卷,其中后連卷已遺失,現(xiàn)有版本為后人所續(xù)。作者用淳樸、細膩的文筆,記述了大半生的經(jīng)歷,從夫妻琴瑟甚篤、繾綣情深,到朋友志趣相投、深情厚誼;從家中變故、人情世態(tài),到困頓離合、坎坷愁旅;從文人雅興、奇聞趣觀,到寄情山水、快意人生,將歡愉與愁苦兩相對照,內(nèi)容真切動人。
(清)沈復 白旆譯注 ·古代隨筆 ·9.7萬字
本書對杭州一帶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賢祭祠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總記、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間順序依次寫來,把杭州的古與今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尤為重要的是,作者在每則記事之后選錄先賢時人的詩文若干首(篇),更使山水增輝。這些詩文集中起來,就是一部西湖詩文選。在七十二則記事中,有不少有關寺院興廢之事,可以給研究佛教者提供豐富的資料。這本《西湖夢尋》是張岱以當年在杭州的生活為背景而寫。那其中對西湖名勝如數(shù)家珍般的詳盡記錄,對六橋煙柳情絲難斷的回憶,對風流前輩所做湖山詩文的詠誦,生動地展示出他昔日吟鳳弄月、徜徉山水的公子哥兒生活。
(清)張岱著 羅偉注譯 ·古代隨筆 ·9.6萬字
《菜根譚》《圍爐夜話》《小窗幽記》并稱“處世三大奇書”。《菜根譚》關于待人、做事、修心、處世、接物之道。一個“靜”字串聯(lián)全書。一本讓你在紛繁的塵世可以寧靜從容的書。關于待人:寧默毋躁,寧拙毋巧。不宜暴怒,不宜輕棄。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關于做事: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要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閑的趣味。關于修心:寸心潔白,百代清芬。天機清澈,胸次玲瓏。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關于處世: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事來而心始現(xiàn),事去而心隨空。關于接物: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沖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讀了《菜根譚》,愿你活得更舒心,更清心。
洪應明 ·古代隨筆 ·4.1萬字
此書所載為作者自元豐至元符二十年中之雜說史論,是蘇軾游歷交談間的所見所聞,他將一切能理解、不能理解的奇人異事都記錄下來,內(nèi)容廣泛,無所不談。其文長短不拘,或千言或數(shù)語,而以短小為多。皆信筆寫來,揮灑自如,體現(xiàn)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筆成趣的文學風格,為晚明小品之濫觴。
蘇軾 ·古代隨筆 ·4.3萬字
《圍爐夜話》《小窗幽記》《菜根譚》并稱“處世三大奇書”。全書分為二百二十一則,以隨筆的形式闡發(fā)了安身立命的主旨,涉及人生的諸多方面,如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持身立業(yè)、讀書立志、惜時交友等。格言式的短句中藏著的是無窮的處世智慧,猶如一位長者和后輩圍著冬日之爐火娓娓而談,教予你歲月沉淀的人生哲理。美好的書值得反復閱讀,每讀幾句,便要掩卷沉思許久。這本書勉勵讀者重拾于忙碌與慵懶之間拋諸腦后的平實道理,修身養(yǎng)性,成為心靜智生的人。
(清)王永彬 何攀譯注 ·古代隨筆 ·7萬字
本書既是沈復作為一介書生對人生的快意告慰,也是他作為一位深情夫君寫給愛妻的綿長悼文,有閨房記樂,有閑情記趣,有浪游記快,也有坎坷記愁,即使顛沛流離,布衣蔬食,宿疾纏身,沈復夫婦也總能在花月詩酒間發(fā)現(xiàn)賞心樂事。林語堂在談到此書時說:“一個謙卑渺小的生命能快樂地過一輩子,才是宇宙間之至美。”
沈復 ·古代隨筆 ·13.6萬字
本書選了明清時期夏完淳、宋濂、施補華、黃宗羲、林則徐、宋應星等人的文章,有家書、序、說明文、政論等。夏完淳少年英雄,《獄中上母書》寫得大氣磅礴,血性與溫情共舉,文采與人格并耀。《別弟文》這封家書表現(xiàn)了經(jīng)過赤貧、屈辱洗禮的人,是如何不忘初心、戒欲戒貪的志節(jié)操守。作者對母親的追思與懷念,以及對她苦難、勞累、堅強的描述,尤其催人淚下。《荔枝圖序》是白居易寫的一篇說明文,用詞簡練而準確,寫作上值得取法之處甚多。《晏子善諫》一個反問句使得君主幡然悔悟,斷然改過,可謂口才之極致。
摩羅 楊帆編著 ·古代隨筆 ·10.4萬字
《吳船錄》是南宋文學家范成大所寫的游記。題名取杜甫詩《絕四句首》“門泊東吳萬里船”句意。對古代游記感興趣的讀者,本書不可不讀。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作者自四川制置使召還,五月由成都起程,取水路東下,于十月抵臨安(今浙江杭州),隨日記所閱歷,著為此書。書中對沿途名勝古跡如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佛、長江三峽、洞庭湖、赤壁、黃州、廬山等記載尤詳,且時有考證。
(宋)范成大 ·古代隨筆 ·2.1萬字
本書是清代人沈復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所寫的一部自傳體散文,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線,記錄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漫游經(jīng)歷。沈復與蕓娘的愛情感動了無數(shù)人,他們兩小無猜,深情不悔,“年愈久而情愈深”,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讓我們感到溫馨、甜蜜;沈復筆下的蕓娘更是聰穎明慧,癡情一生,林語堂曾形容她:“蕓,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沈復 ·古代隨筆 ·12萬字
《道德經(jīng)》僅五千余言,但文約意豐、博大精深,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不僅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中華民族的性格鑄成、政治的統(tǒng)一與穩(wěn)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道德經(jīng)》做為中國歷史上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
老子 ·古代隨筆 ·13.2萬字
《小窗幽記》作者是陳繼儒,全書始于醒,終于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一再為讀者所關注,其蘊藏的文化魅力,正越來越為廣大讀者所認識。
陳繼儒 ·古代隨筆 ·5.2萬字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diào)侯編選的古代散文選本,原是為學生編的教材。書名中的“古文”意指明代歸有光、茅坤等人提倡的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觀止”則是說所收錄的文章代表了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研讀本書就可以了。該書選文222篇,上起先秦,下迄明代,大體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fā)展的脈絡和主要面貌。該書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刊行以來,一直風行不衰。
(清)吳楚材 (清)吳調(diào)侯編選 ·古代隨筆 ·17.8萬字
該書所選的古文,均以散文為主,兼收韻文、駢文。先秦選的最多的是《左傳》,漢代選得最多的是《史記》,唐宋時代選得最多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的文章。照文體來看,該書選韻文十三篇,如《楚辭·卜居》,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杜牧《阿房宮賦》等,這些作品都是“極聲貌而窮文”,工于描繪,描繪中雖用韻語,但與詩不同,往往韻散結合,來加強聲情之美。散文則或記人或記事,有議論有寓言等等。
吳乘權 吳調(diào)侯編著 ·古代隨筆 ·6.1萬字
《秋燈瑣憶》是清代文人蔣坦回憶與愛妻關锳(關秋芙)日常生活瑣事,充滿風雅、才情、閑趣、詩意的散文。全書敘事栩然,文辭清疏而典雅,情感純粹而動人心。此后,蔣坦全心禮佛,于四十歲時因兵亂一家被困杭城,凍餓而死。世事無常之慟,催人淚下。本次出版以咸豐二年(1852)錢塘蔣氏巢園刊本為底本,參考世界書局1935年朱劍芒編《美化文學名著叢刊》標點排印本等版本精心勘校。特別邀請?zhí)K州大學老師,青年詩人朱隱山白話譯注,無需古文基礎,也能完全讀懂。附錄咸豐二年初版序,收錄“蔣、關詩詞百首”及“年表、人物傳”,作為了解蔣、關的輔助。
(清)蔣坦 ·古代隨筆 ·5.5萬字
《隨園食單》系清代詩人、散文家袁枚創(chuàng)作的文言隨筆集。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菜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茶酒單,共十四單,外加一序。其作詳細記述了清代流行的三百二十余種南北菜肴、飯點和名茶美酒,對菜點的選料、加工、切配、烹調(diào)以及菜點的色、香、味、形、器都做了極其精辟的論述,被海內(nèi)外美食家稱為中國歷史上的“食經(jīng)”。
(清)袁枚 ·古代隨筆 ·3.5萬字
從古至今,《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都是訓練兒童作詩對句、掌握聲韻格律的較佳啟蒙讀物。本版《聲律啟蒙笠翁對韻誦讀本》是二書的合集,專為4到12歲孩子編寫,是一部可誦、可賞、易解的經(jīng)典之作。
中華書局經(jīng)典教育研究中心 ·古代隨筆 ·16萬字
《浮生六記》是清代人沈復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所寫的一部自傳體散文,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線,記錄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漫游經(jīng)歷。沈復與蕓娘的愛情感動了無數(shù)人,他們兩小無猜,深情不悔,“年愈久而情愈深”,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讓我們感到溫馨、甜蜜;沈復筆下的蕓娘更是聰穎明慧,癡情一生,林語堂曾形容她:“蕓,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本書的文字清新真率,無雕琢藻飾痕跡,情節(jié)則伉儷情深,至死不復;始于歡樂,終于憂患,漂零他鄉(xiāng),悲切動人。每一個讀到它的人,或許都有不同的感受,但它給予我們的卻是心靈的正能量,發(fā)現(xiàn)美、傳遞美,學會樂觀豁達的人生處世,讓我們相信生活無處不美。
沈復 ·古代隨筆 ·20萬字
《佛國記》是東晉高僧法顯撰寫的紀實性游記,又名《法顯傳》等。該書全面記述了法顯從長安出發(fā),歷經(jīng)艱辛到達印度求法的經(jīng)歷,歷時15年,游歷30余國。書中詳細描述了所經(jīng)地區(qū)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風俗、物產(chǎn)等情況,是研究五世紀初年中亞、南亞及東南亞地區(qū)歷史、地理、宗教、文化的重要史料。同時,它也展現(xiàn)了法顯大師不畏艱難、求法若渴的精神風貌,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游記之一,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
(東晉)法顯 ·古代隨筆 ·1.7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