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著名學者王國維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詞作為文學樣式之一,唐宋兩代是詞的創作最繁榮的時代。本書則是對唐宋時期經典詞作的選注,總共選入的唐宋詞312首,唐五代詞56首,北宋89首,南宋167首。在作品的去取上,首先注重思想內容較好、藝術成就較高、情調基本建康的作品,并兼顧到各個流派、各種風格的代表作,使讀者對這一時期的詞作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古詩詞 ·24.1萬字
楚辭是我國春秋戰國時代楚文化的結晶,它是繼《詩經》后我國古代又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詩歌總集。楚辭不但是漢代賦體文學的根祖,而且還主宰了四百多年兩漢文學藝術思潮,給予了中國文學藝術極大的影響。現在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楚辭》注本是王逸的《楚辭章句》,本書《楚辭全譯》即以《楚辭章句》為基礎,注譯了其全部作品,另外還增補了賈誼著名的《鵩鳥賦》《吊屈原賦》兩篇辭作。本書譯文,為了準確多采用直譯;注釋則擇古今學者合理解釋而從之,言之有據。
黃壽祺 梅桐生 ·古詩詞 ·20.9萬字
“歷代燕趙詞”輯錄上起隋唐、下迄近現代之燕趙籍詞人創作之詞。編次以時代為序,分為唐五代宋、金元、明代、清代至現代四部分。以作者為經,詞人姓氏下附小傳,簡要介紹詞人生平仕履,并依據前人論述對詞人作品略加評述,以見其詞風源流、特征及對詞壇的影響;有詞學論著者,概括其精粹,以明其詞學主張與淵源。無資料可參者,則以己意分析。此編旨在匯輯歷代燕趙詞作,供研究者參考之用,網羅散失,雖斷句零章,亦加摭拾,以見作為中國詞學重要組成部分的燕趙詞之創作實績和發展歷程。
于廣杰編著 ·古詩詞 ·27.5萬字
《<玉臺新詠>與南朝文學》一書采取宏觀研究與微觀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從文學發展的內在規律出發,系統地論述了南朝艷體文風的形成原因和過程,在此基礎上探究《玉臺新詠》的編纂與南朝文風演變之間的邏輯關系,清晰地勾勒出南朝文風的發展軌跡,揭示了《玉臺新詠》的文學價值與文獻價值,同時也對《玉臺新詠》研究史進行了細致的梳理。本書關于《玉臺新詠》版本的研究深入而全面,論斷精審,學術價值極高。本書下編為《玉臺新詠校箋》,這也是目前所見唯一的《玉臺新詠》輯校本,作者廣采博引,精校眾本,將諸家校箋合為一處,又能采真削繁,多出己見。全書校勘精細,箋釋得體,堪稱古籍校箋的典范之作。
傅剛 ·古詩詞 ·39.1萬字
本書收錄了納蘭性德二百多首詞,附有詳盡的注釋和點評。并繪制了許多與文相得益彰的精美插圖。古人詞作與今人評述完美結合,是一本可讀性極高的優秀讀本。
(清)納蘭性德著 聶小晴編著 ·古詩詞 ·22.8萬字
本輯分為“文體研究”“散文研究文獻考述”“大視野”“文獻考辨”“作家研究”“書評”六個欄目,所選論文主要關照中國古代散文的文體演變、文獻的考證和辨析,以及重要學派如陽明心學、陽湖學派與古代散文思想的演進,并將中國古代散文名家作為專題研究;此外,本輯還關注中國古代散文領域的最新成果,如對過常寶專著的評介。
郭英德主編 張德建執行主編 ·古詩詞 ·21.6萬字
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高峰,涌現了一大批杰出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白居易、韓愈、杜牧、李商隱等。唐詩今存大約五萬首,古今唐詩的選本眾多,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是清人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盡管所選皆是精華,然該書體量較小,尚不能很好地展現唐詩的風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專家們集體選注的《唐詩選》,選錄130余家630多首作品,是《唐詩三百首》(77家,310首)的兩倍左右,該書不僅收錄了唐詩的經典篇目,還能較好地反映唐詩的發展,另外,選注者對入選的唐詩作品做了非常精彩的注釋。這本書不僅是唐詩的經典選本,也是當代古典文學詩文選本寫作的范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選注 ·古詩詞 ·38.7萬字
《納蘭詞》是納蘭性德所的詞作合集,主題涉及愛情、親情、友情、雜感等方面,塞外江南、古今風物盡收其中,詞風清麗雋秀、幽婉頑艷,頗有南唐后主之風,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與影響力。本書精心匯集了納蘭性德《納蘭詞》的古本手稿,結合原文、詞譯、評論賞析、注釋解疑,輔以情真意切的原畫,以圖釋文,唯美唯真,為廣大讀者傾力奉上一代才子筆下中國古典詩詞的絕美與情韻。
(清)納蘭性德 ·古詩詞 ·23萬字
在我國詩歌史上,“樂府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書由名家對入選的詩篇作品,都作了注釋。這些注釋比較簡明,所用版本可靠。另外對部分典故比較生僻和文字艱深的地方,又引證了一些典籍或舉出某些例證,以幫助讀者對某些作品的理解。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前提下,我們又兼顧了時代需求,按照所選作品的內容,從一些優秀的古代版畫中,為每本書都選配了精美插圖,使圖文相得益彰,以期提升它們的閱讀欣賞價值。
曹道衡選注 余冠英審定 ·古詩詞 ·22.1萬字
本書在對孫洙的選本加以注釋、語譯、賞析之外,還對許多作品進行了“對照閱讀”,或是從格律入手,或是從義理解說,使讀者既能深入理解,又能拓展閱讀,使讀者學詩時沒有偏頗之憾。
(清)蘅塘退士編 王景略解 ·古詩詞 ·43萬字
本書全面回顧了民國時期唐詩學的發展歷程,把其分為三個歷史時期,此期唐詩學呈現出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發展特征。通過對民國學者唐詩研究論著進行文本學解讀,系統提煉了民國時期唐詩學研究所形成的豐富學術觀點。在此基礎上,從唐詩史論、唐詩藝術論、唐詩體派論三個方面建構了民國時期唐詩學研究所形成的理論體系。最后,在系統總結民國時期唐詩學特點的基礎上,指出了民國時期唐詩研究在方法論和理論建樹方面的不足和未來的發展走向。
趙耀鋒 ·古詩詞 ·30.4萬字
周密(1232—1298),字公瑾,號草窗、蘋洲,又號弁陽老人、四水潛夫。南宋詞人、文學家。擅長詩詞、書畫。與吳文英(號夢窗)齊名,時人稱為“二窗”。鄧喬彬,1981—2002年在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工作,1996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2002年調至暨南大學文學院工作,擔任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被評聘為特聘教授(一級),2012年被國務院僑辦評定為二級教授。彭國忠,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博士生導師。劉榮平,廈門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廈大中文學報》編輯部主任。
(宋)周密編選 鄧喬彬 彭國忠 劉榮平譯注 ·古詩詞 ·25.4萬字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則是中國詩歌中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唐詩三百首》選入了唐代眾多詩人膾炙人口的名作。詩歌朗朗上口,節奏分明,有利于孩子誦讀,讓他們感受詩歌的魅力,增加其文學和藝術的修養。同時它用豐富的題材展示了唐代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代表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是少年兒童學習古典文學的經典佳作。每一位學子都應對其進行品讀、感悟、求索……做一個有文化底蘊、有學識素養的中國人。
(清)蘅塘退士選編 朱啟亮 陳理御譯注 ·古詩詞 ·21.2萬字
散曲,是我國最后一種具有生命力的古典詩體,它曾經煊赫一時,取得了與詩、詞鼎立的地位。本書是一部全面展示散曲風貌的選本。主編是一代曲學大師王季思(王起),除了詳實的注釋,每篇還有獨到精妙的解讀,無論對賞讀者、初學者還是研究者,都不啻為良師益友;而作為《名家名選叢書》之一,本書更加體現了經典的魅力,是可供讀者長久賞讀的佳作。
王起編 洪柏昭 謝伯陽注 ·古詩詞 ·20.4萬字
《詩經》是中國文化的源泉,青少年閱讀好的《詩經》注本有助于提高詩詞和古文鑒賞水平,對閱讀寫作、文學修養、歷史常識等大語文素養的提升大有裨益。《少年讀詩經》拆掉了《詩經》的入門門檻,是對全本《詩經》的普適化譯注解讀——生僻字詞悉心注音,詞句注釋清晰簡明;翻譯形式充滿詩意、貼近生活,盡可能地保留中國詩歌的韻味,再現古漢語的音樂之美、形式之美與永恒的力量;配圖上為求保持古樸詩意,全書選用了大量高清古代名畫,浪漫典雅,適宜典藏;延伸閱讀浩瀚廣博、生動有趣,講述《詩經》背后的歷史軼事和文化典故,讓孩子們也能讀懂《詩經》,愛讀《詩經》。
白羽譯著 ·古詩詞 ·28.1萬字
本書利用原始文獻資料,考察了元代同題集詠在多族群詩人之間精神建構的過程,深入分析了多元文化下同題集詠發生的原因、類型和對元詩風貌的影響,全面論述了同題集詠在元代詩學中的重要地位。
李文勝 ·古詩詞 ·36.3萬字
時間、四季、相思、煩惱、讀書、飲酒……本書分四十個專題,分門別類地選錄了近二百首古典詩歌代表作(也包括詞、散曲),解讀其文本、分析其藝術特色,揭示其魅力之所在。文中時常結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敘述作者特殊的讀詩背景,以及在讀詩過程中受到的獨特的感動,從而增強了本書的可讀性。本書作者有意將他在古代文學研究中的心得轉化成普及性讀物,從而使優秀的中國古典詩歌走進更廣大的當代讀者的視野。
莫礪鋒 ·古詩詞 ·22.3萬字
我國的韻文學發展至唐宋詞,其聲律形態已達登峰造極的地步,既有穩定的模式,又有復雜的變化,遠非前代詩歌可比。實在是絢麗多姿,蔚為大觀。本書努力打通文學、語言學、音樂學的研究,從“樂體”“文體”及二者結合的角度進行論述,立體考察唐宋詞作為音樂文學的發生發展歷史。在“樂體”方面,主要從清商樂、法曲、胡部燕樂、宋代宮廷鼓吹樂、大晟樂等與唐宋詞樂間的聯系及影響作歷時性的論述,側重音樂文獻史料的挖掘梳理;在詞樂配合方面,主要以日存舞譜《掌中要錄》為例,從曲調、舞曲結構、句拍等方面作探討;在“文體”方面,對唐宋詞用韻情況作全面梳理和歷史考察,并從用韻、句拍、字聲等角度對唐宋詞的詞調體式進行綜合考察。
田玉琪 張春義等 ·古詩詞 ·24.3萬字
《南宋詞史》點面結合,以線貫穿,既從歷時性方向揭示出了南宋詞史階段性的發展過程,也從共時性角度展示出了每一階段詞壇豐富多元的審美形態,既從深度上推進了南宋詞史的研究層次,也從廣度上拓展了南宋詞史的研究領域。
陶爾夫 劉敬圻 ·古詩詞 ·21.9萬字
古人說,不讀詩詞,不足以知春秋歷史;不讀詩詞,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讀詩詞,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靈;不讀詩詞,不足以見流彩華章之美。
斗南 ·古詩詞 ·44.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