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基于對先秦文本、先秦日常史和文學家經歷的了解和解析,以不斷回溯原文的方式講解人類文明初開、車未同軌書未同文的先秦時代的文學脈絡。
揚之水 ·古詩詞 ·14.4萬字
這是一本《詩經》解讀類的圖書。這本書從《詩經》文本出發,解讀古代女性的美德及其遭遇的困境。作者辯證地剖析了詩經的女性形象,她們有人勇敢、有人美麗、有人愚昧、有人自卑……每一篇都是生動的“古代女子圖鑒”,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新穎的理解詩經的角度。
梅清歡 ·古詩詞 ·10.1萬字
本書以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Windows7+Office2010為背景和實施環境,根據全國高等學校水平考試(CCT)“計算機應用”的考核內容和要求,以“章”-“節”-“點”為目錄樹結構的形式細分知識點。本書共6章,內容包括計算機概述、Windows7操作系統、Word2010文字處理、Excel2010電子表格處理、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設計與制作、互聯網應用。本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滿足課堂學習需求同時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用書,也適合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的人員使用。
吳曉霞 張袖斌 ·古詩詞 ·16.9萬字
《詩詞曲格律講話》是吳丈蜀先生編寫的關于詩詞曲格律知識的普及性著作,系統講述詩、詞、曲的特點和種類,著重介紹了詩、詞、曲的押韻、平仄安排、對仗及句式等基本格律知識。此外,還附有詞牌例釋、曲牌例釋、《中原音韻》各韻部入聲字表。吳丈蜀先生在編寫時結合了自己多年創作詩詞的經驗體會,也參閱了前人有關著述,擷取其中有益見解,因此本書內容系統充實,敘述簡明通暢,允為傳統詩詞曲鑒賞或習作方面的優秀入門讀物。
吳丈蜀 ·古詩詞 ·8.1萬字
《唐宋詞選釋》自唐迄南宋,共二百五十一首,分為三卷,詳加注釋,將詞中真義盡數挖掘,兼及作者情況與時代的背景,使讀者對詞的了解更深一層,對詞的品評更進一步,為對中國古典詩詞有興趣的讀者不可錯過的一本書。
俞平伯選釋 ·古詩詞 ·13.5萬字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信陽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官至陜西提學副使。為“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并稱文壇領袖,有《大復集》。其詩作今留存有1600多首,取法漢唐,充實豐富。一些詩作頗有現實內容,亦有怡情山水之作,適性任真。茲編多選取其藝術性強、能體現其創作主張、能反映其生平重要交往活動的詩作,注釋以疏通詞句、講明事典和闡發詩藝為主,簡明嚴謹,扼要易解。
饒龍隼 ·古詩詞 ·17.8萬字
歷史遠去了刀光劍影,時間銷蝕著一切繁華,盛唐氣象漸漸成為隱在人們心底的夢想,華美的詩句閃爍著輝煌大唐的光芒,卷帙浩繁的唐詩成為一個時代的縮影,訴說著興衰哀樂。緊張的塵世生活中,選一個古典的黃昏或浪漫的清晨,獨處僻靜之隅,捧讀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氳煙氣和書香之中,傾聽那自遠古而來卻清晰的聲音,讓心也隨同它飛越時間的溝壑。
辛然 ·古詩詞 ·16萬字
高適和岑參是唐代邊塞詩歌的代表作家,本書精選高適、岑參的代表作品,結合二人的生平經歷,以史說詩,講析詩意作法,點評藝術特色,凸顯二人同中有異的創作風格。
陳鐵民 ·古詩詞 ·8.9萬字
詩詞語言是人們培養語言能力和文學素養、學習和掌握語言藝術的最好的素材。詞作內容渉及愛國言志,閨閣愛情,羈旅離愁,邊塞風光,詠史詠物,田園山水,民情風俗?;驑嬎季?,或詩情畫意,或地方特色,或寓義深邃。體現了宋代的歷史特征和宋詞發展的藝術軌跡。
佚名 ·古詩詞 ·7837字
本書為作者多年來所創作的舊體詩詞選集,按照內容分為“時序留痕”“綠楊攬勝”“感事寄情”“花草余香”“旅途記憶”五輯,前四輯順序為“詩部”“詞部”,第五輯按游覽行程排列。題材多樣,或山水、或花草、或詠物、或寄情,從多個方面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對動物的愛護、對情感的寄托、對山水的沉醉、對旅途的感慨、對建設成就的謳歌,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詩詞藝術的追求和探索。
吳進榮 ·古詩詞 ·9.5萬字
柳永是一個用生命填詞的人。在柳詞中,你看不到才學、機智、優雅,在所有這些繽紛的裝飾抖落之后,柳詞呈現出最為本真的人生姿態:只有歡聚和離別,在相互纏繞、相互撕扯中延續著脆弱而孤獨的生命。每一份溫情,每一處山水,都被柳永抹上了憂郁的色彩。這憂郁令人震撼,讓人沉醉;它是生命缺憾處生長出的美艷的花。本書所著重揭示的,是其生命體驗的深邃真摯,是其情感意蘊的濃郁深沉,是其藝術境界的澄澈雋永。讀者或能從詞人身上或多或少地讀出自己,能從遙遠的悲傷中品味出純真、摯誠、掙扎、感動,并最終收獲一份當下的寧靜。
過常寶 ·古詩詞 ·12.4萬字
柳永是北宋初期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他以畢生精力作詞,創制了大量慢詞長調,在表現手法、意象組合、題材開拓等方面亦有許多創新之處;柳詞多表現市民情調,尤其關注妓女歌姬的生活境遇及內心世界,因此流傳極廣,故“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之說。柳永有《樂章集》一卷傳世,后世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詞人無不受其影響。本書備搜柳永詞全部作品及后人的評論,并由謝桃坊撰寫導讀,便于讀者了解柳永、欣賞柳詞。
柳永 ·古詩詞 ·9.6萬字
本書是古代文學選本讀物中很有特色的一種。它突破了古代文學研究傳統觀點的限制,也吸收了自《文選》以來古代選本的優點,又拓展了古代選本選擇作品的范圍,加大了北朝文學、駢體文學等所占的比重,并有作家小傳、注釋和簡單的評析,篇幅較小,見微知著,非常適合古代文學愛好者閱讀。
曹道衡 ·古詩詞 ·12.5萬字
“詩話”“詞話”是我國古代的文學批評形式,以評論鑒賞詩歌為主,篇幅短小、自成體系,在三言五語間頗多創見。《人間詞話》是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代表作,融合中西方美學觀點,對“詞”這一傳統文學形式進行了新的闡釋,所提出的“境界說”已為后世研究者廣泛采用,開辟了現代美學理論研究的先河。本書精心收錄了王國維自編的《人間詞話》定稿64篇及未刊稿、刪稿49篇,以現代美文形式逐篇解讀,并對須知的背景知識進行注釋,同時收錄相關歷代詩詞名作120余篇;在文末附王國維的3篇文論,為讀者深入了解王國維的學術思想提供參考。
王國維 ·古詩詞 ·15.4萬字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余杭縣令、曉峰鹽堿、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宋)柳永著 東籬子解譯 ·古詩詞 ·14.9萬字
本書講述了從古至今,雪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心頭好。多情的詩人、詞人們將雪和梅聯系起來,雪花飄落時,他們便踏雪尋梅,享受自然饋贈的同時,還創作出無數贊美雪景的作品來。我愿采擷如花海一樣詩篇中的幾多,與君共賞。
唐婷婷編著 ·古詩詞 ·2.4萬字
古詩詞是中國文學史上耀眼的明珠,歷經千載時光,依舊璀璨奪目?!睹刻煲皇坠旁娫~》以至簡至雅的理念,在浩瀚繁雜的古典詩詞中,精選名篇佳作,先秦的奇幻瑰麗,漢唐的風流雅韻,雅宋的婉約多情盡收眼底,組成一幅充滿生命力的曠古唯美畫卷,帶讀者輕松暢游千古時光,感受最純粹、真摯的古典情懷,在喧囂而浮躁的生活中讓心靈找到一方詩意的棲居之地。
云葭 ·古詩詞 ·16.5萬字
以富庶繁榮的物質生活為基礎,宋朝發展出了優雅精致的文人文化。面對唐詩的非凡成就,宋代文人用宋詞開辟出一片新天地。宋代文人生活的雅致、為人的風流、心靈的豐富、感受的細膩,在宋詞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高能宋詞課》梳理了宋詞的美學特點和發展源流,講解了偉大詞人的生平精神和經典作品。從北宋早起的小令與中調,到“不減唐人高處”柳永詞、“詞中老杜”周邦彥、詞壇女皇李清照、“詩才與帥才”辛棄疾、再到“絕代才子,薄命君王”李煜等等,戴老師的解讀深入淺出,妙趣橫生,讓讀者發自內心體會到宋詞之美,真正理解宋代文化有別于其他朝代的風雅特質。妙解宋詞風情風韻,趣講詞人多舛人生。婉約豪放,總有一首詞讓你心有戚戚。
戴建業 ·古詩詞 ·14.3萬字
詞作內容渉及愛國言志,閨閣愛情,羈旅離愁,邊塞風光,詠史詠物,田園山水,民情風俗?;驑嬎季桑蛟娗楫嬕?,或地方特色,或寓義深邃,體現了宋代的歷史特征和宋詞發展的藝術軌跡。每篇詞作有詞人簡介,詞作箋注,詞作藝術分析。詳盡解讀,深入淺出,雅俗共賞。
顧玉婷 ·古詩詞 ·17.7萬字
李天馥(1635-1699),人稱“合肥相國”。其《古宮詞一百二十首集唐》并小引(序)一卷,康熙四年原刻本,今藏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當為海內外孤本。此詩集采取集句之傳統文體,集唐詩詩句成七言絕句宮詞體詩,借古述今,暗指順治董皇后名白字青蓮,并縷述順治董皇后之艱難經歷、宮廷生活和內心世界,頗具史學和文學價值。
鄧小軍 其他 ·古詩詞 ·13.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