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為與袁枚、趙翼、蔣士銓、王文治、姚鼐等乾嘉名家大體生活于同一時代的四川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民俗學家李調元,學術界對于他的研究還不太充分?;谶@點考慮,本書從生平學述、詩歌創作、詩學理論、戲曲美學、民俗學等方面對李調元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研究和評價,并將當時和后世研究他的相關資料文獻作了分類整理。該書的內容對當代從事清代學術文化和文學藝術等領域研究的學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孫文剛 ·文學理論 ·21.9萬字
本書對耶律楚材家族世系、婚娶、教育、家風、地位及心態等情況進行梳理和考辨,考察其祖上漢語文學創作的演進情況,理出契丹文學發展的線索,對其家族在不同地域的活動及文學創作進行考辨,從一個側面揭示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特征。本書結合族群、教育、地域、音韻、文獻、官制等方面的研究,力圖發現此前契丹文學研究中所未發現的問題,開拓前人所未涉足的領域,補充史書記載的不足,在諸多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
和談 ·文學理論 ·21.9萬字
《宋代湖湘詩人群體與地域文化形象研究》從詩人群體與地域文學的角度展開論述。對于詩人群的研究,重點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與這種關系下進行的詩歌創作,將詩人置于具體的時空當中,考察其與周圍的人及環境產生的聯系,而非孤立地靜態地描述詩人個體與作品。著作從地域文學的角度立論,探討宋代湖湘文學的獨有特色,上編通過隱士、僧人、學者、遷客等不同身份類型的詩人群體對湖湘的書寫來展示宋人筆下的湖湘,下編從“瀟湘八景”、“瀟湘意象”、“瀟湘石刻”三個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層面來考察宋詩中的湖湘地域文化形象。此外,著作對地方石刻文獻的特別關注。本著通過對湘中多地石刻群的實地考察與文本整理,獲得了大量一手材料,包括許多尚未披露于世的珍貴文獻。著作在具體的研究當中,選取宋刻最多的浯溪、朝陽巖、澹巖為重點研究對象,逐一進行探討。作者并非將石刻當作冷冰冰的文物,而是透過石刻去發掘刻石之人的經歷與故事,呈現出一個傳承千年的文明序列。
彭敏 ·文學理論 ·21.8萬字
本書從文學發展史的視角,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對比分析,將陳代文學放在南朝文學、南北朝隋唐文學發展的全局中系統考察,這種在明確的文學史意識的主導下,既立足本體又不忘外圍切入,總攬全局又不乏個案討論的研究,客觀確認陳代文學在南北朝文學向隋唐文學發展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從而推動和深化對南北朝文學乃至中國文學發展史的認識和研究。在具體研究中,作者突破以個案作家、體裁分類的傳統研究方法,抓住對當時文學發展最具影響的因素:侯景之亂、陳代文會活動、南北聘問等,采用專題論述方式,辯證分析陳代文學的思想內容、藝術風格和文化價值,因此而準確地提示了陳代文學的基本特點和發展原因。首次全方位、多角度地對侯景之亂與陳代文學關系進行深入綜合研究,全面探究侯景之亂對陳初社會風尚、士人心態、文化特征等的具體影響,從而深刻揭示這一歷史事件在文學史上的影響力。同時,對不同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復雜背景下的多種文化形態的交流碰撞進行深入探究,顯示出作者對文化史觀念的深入思考與熟練應用,從而保證了學術探討的高度和深度。
毛振華 ·文學理論 ·21.8萬字
本書是作者林少華幾十年來在全國各地大學以及出版、文化部門所作的講座發言匯編。作者是大學教授,但在翻譯日本文學作品上尤有建樹,共翻譯出版了90多部,這在譯界是罕見的。整體上來看,書稿以講村上春樹為主,兼及莫言、王小波、木心、史鐵生等。其中對村上春樹與莫言的比較分析很有意思。作者講得非常樸實、生動、真摯,對青年學子是很有鞭策、激勵作用的。本書是一部講座的合集,是老一代學者對青年學子的治學經驗介紹,也是老一代知識分子的人生感悟,全書都是正能量之談。
林少華 ·文學理論 ·21.8萬字
該書以20世紀90年代社會文化語境下的文學理論轉型問題為研究中心,既對其作宏觀描述,又對它展開細部考察。作者認為:20世紀90年代文學理論并非一種單一的存在,而是由一些具體而有差別的學術話語和知識事件所構成。但是,由于大眾文化興起、現代性反思發生和身份政治凸顯等原因,當代文學理論又表現出了一定的共性,以致于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價值取向、身份認同、功能定位等等方面,都發生了轉型?!按笪膶W理論”,可以借以作為轉型之后的文學理論知識型。理論的批評化、文化研究、文化詩學、后殖民批評、女性主義批評等具體理論話語都要置于此一知識型中才有可能獲得切實的理解。“大文學理論”轉型的合法性和正當性論證,依然是一個需要文學理論界予以關注的基本問題。在一定意義上,它將持久地影響當下乃至未來文學理論的文脈與走向。
肖明華 ·文學理論 ·21.8萬字
抗戰期間,日寇荼毒江南,有明以來四百年文教毀于一旦,歷代公私典藏流離失所。一時之間,上海租界古書買賣大興,劫火之余,國寶盡落異族之手。值此危難關頭,鄭振鐸聯絡張詠霓等滬上學者,在陳立夫的支持下秘密組建“上海文獻保存同志會”,搶救珍貴古籍文獻。為國家保存文化,如同在戰場上作戰,書生也是戰士,只有前進,絕不退縮。
鄭振鐸 ·文學理論 ·21.8萬字
本專著較為系統地闡釋了19世紀晚期至21世紀初,從魯德亞德·吉卜林到扎迪·史密斯英國流散作家作品中英國人從英國到其海外殖民地和從(前)殖民地到英國的雙向流散和與之相伴而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與人種安全等問題。
徐彬 ·文學理論 ·21.8萬字
《后殖民理論》內容簡介:西方的反殖民思想,與殖民歷史一樣久遠。早期西方反殖思想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人道主義的道德批判,另一種是自由主義的經濟批判。前者可以被稱為歐洲殖民主義批評之父的拉斯·加薩斯(LasCasas)主教寫于l542年的《簡論印第安人的毀滅》(AShortAccountoftheDegtructionofAmerica)一文為代表,后者可以亞當·斯密寫于1776年的《國富論》為代表。應該說,l9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既繼承又超越了上述人道主義道德批判和自由主義經濟批判兩種歐洲思想傳統。在經濟上,馬克思、恩格斯一反亞當·斯密等人認為殖民主義不能使宗主國受益的說法,認為西方資本主義從根本上說就是殖民主義的產物。
趙稀方 ·文學理論 ·21.8萬字
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女性代表作家杰西·雷德蒙·福塞特(JessieRedmonFauset)、內拉·拉森(NellaLarson)和佐拉·尼爾·赫斯頓(ZoraNealeHurston)的小說書寫了新黑人女性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特殊歷史語境下對種族、性別、階級、文化等的獨特體驗,是非裔女性小說創作走向現代性的轉折,構建了現代非裔女性小說的寫作傳統。三位女性作家的10部小說展示了非裔民間傳統文化與美國主流文化的差異、沖突、碰撞與融合,體現了雙重認同與融合主題、創作傾向和文化取向。本書通過剖析三位女性作家書寫“黑人性”“美國性”和“文明共性”的具體表現,表明這一時期非裔女性對黑白種族文化融合實踐的摸索與對兩種文化關系的思考。
謝梅 ·文學理論 ·21.8萬字
意大利學者弗蘭克·莫萊蒂從自然科學中汲取營養,試圖彌合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裂痕,從而為文學研究帶來一股新鮮之氣。具體而言,他將文學與生物學、歷史學、社會學、地理學、統計學、哲學等等學科的知識資源整合在一起,提出了“遠距離閱讀”理論。遠距離閱讀就是系統地運用圖表、地圖、樹型去分析文學現象的方法—圖表來自計量史學,地圖源于地理學,樹型屬于進化論領域。基于該理論,莫萊蒂致力于思考文學形式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文類與空間的關系以及文學史的書寫問題。他的致思構架帶有明顯的馬克思主義特色。
高樹博 ·文學理論 ·21.8萬字
開拓與新變是中唐詩歌的主要創作趨向。本文即以此為題,試圖在中唐文化的廣闊背景上,對中唐詩歌的總體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作一深入系統的研究。本文緒論部分,強調中唐詩歌在中國詩史中的重要地位;并通過對盛唐詩歌的簡單回顧,指出中唐詩人所面臨的“極盛難繼”的困境,以及詩歌創作開拓新路的必要性。
孟二冬 ·文學理論 ·21.8萬字
目前,網絡小說發展呈“井噴”之勢,且成就非凡,意義重大。網絡小說與當代體制小說有著不同的發展格局。體制小說因受“進化論”觀念影響而日益顯示出發展的非生態性,網絡小說則體現出“灌木叢”式的生態性發展格局,從而推動了當代文學的整體性發展。
李盛濤 ·文學理論 ·21.8萬字
本書豐要目標是在漢魏六朝詩歌音樂傳播與文本傳播并行、交叉與相互轉化的歷史語境中,考察詩樂共生和詩樂分離的過程,以及詩歌多種傳播方式與詩歌文學嬗變的內在聯系:第一、第二章,系統梳理漢魏六朝配樂歌唱、徒歌、吟誦等幾種主要的詩歌口頭傳播方式及其歷史,厘清該時期石刻,題壁、傳抄、結集等幾種主要的詩歌文本傳播方式的早期形態及傳播特點;第三章討論漢魂詩歌創作機制與詩歌音樂、文本交叉傳播形態;第四、第五章,對“建安風骨”、“官體詩”兩個漢魏六朝詩歌史上的重要現象進行傳播學闡釋;第六章討論漢魏六朝紙張的發明使用與詩歌文本傳播的關系,以及詩歌文本傳播的普及對漢魏六朝徒詩觀形成的意義;第七章討論漢魏六朝郵驛制度的發展變化與詩歌異地傳播的關系。
吳大順 ·文學理論 ·21.7萬字
小說創作的技能是可以訓練并拓展的,這種拓展旨在激活作者的寫作潛能,培育和提升其敘述故事的沖動、感覺和能力。正如意大利文藝批評家克羅齊所言,每個人都是一個潛在的藝術家。本書引入了美國創意寫作研究界的相關成果,力圖從敘事創意設計的意義上探尋各種可操作、可模仿的小說寫作技巧,研究小說寫作教與學的原理和方法。書中包含作者執教小說寫作工坊課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源自中外經典文學作品的生動案例。全書共分六章,內容包括:小說的敘述方式、從故事大綱到情節清單、小說人物的結構關系、在書面故事中構造場景、小說中的“看”與“被看”、敘述聲音的修辭策略
陳鳴 ·文學理論 ·21.7萬字
文學人類學在中國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紀八十年代以后,不過作為一種學術方法,其實踐可以上溯至20世紀前期。本書的研究對象,正是作為“方法”的文學人類學及其在20世紀前期的實踐。主要內容分上下兩編:上編圍繞中國文學人類學的思想淵源、“神話”概念在中國的輸入及人類學派神話學的興起、中國文學人類學的早期實踐歷程、20世紀前期學界對“三重證據法”的倡導等問題作宏觀考察;下編圍繞周作人、茅盾、鄭振鐸、聞一多、孫作云等學人作個案研究。
蘇永前 ·文學理論 ·21.7萬字
《詩品》是第一部中國詩論著作,齊梁時代鐘嶸所著。《詩品》對自漢迄齊梁一百二十多位詩人分上、中、下三品進行品評,對詩人及其源流、體制,深從六藝溯流別,故思深而意遠。其中的詩學史觀、詩歌發生論、詩歌本質論、詩體論、創作論、詩歌美學,以及《詩品》的歷史批評法、比較批評法、裁判批評法、摘句批評法、本事批評法,都垂遠百世,沾溉后人;對中國文學理論、詩歌理論,以及日本和歌理論的發展,都產生重大影響,具有奠基詩學的意義?!对娖饭{注》以現存最早的元刊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書考索》本《詩品》為底本,參校明正德以后海內外所存五十余種版本,??弊衷~糾正錯訛,注釋典故旁征博引,精切詳贍;箋說細讀文本,對文中所見之批評方法進行理論總結;詩例列舉詩歌原文,使理論與創作關聯,詩歌與品評互釋。本書既是注釋之書,亦可視為研究之書。
(南朝梁)鐘嶸著 曹旭箋注 ·文學理論 ·21.7萬字
海陶瑋(JamesRobertHightower,1915-2006)生前長期擔任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是美國本土培養的第一位專業從事中國文學研究的學者,特別是在陶淵明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但是國內外對其人其作尚未展開專題性研究。本著作在全面搜集美國哈佛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所藏檔案文獻和國內外研究資料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海陶瑋在陶淵明詩文研究方面的貢獻以及對陶淵明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接受,揭示海陶瑋在世界陶學史和西方漢學史上的重大影響。
劉麗麗 ·文學理論 ·21.7萬字
本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南宋書棚本與江湖派研究,涉及陳起等江湖詩人生平事跡考證,書棚本唐人小集等江湖派基本文獻研究;第二部分是元代文學文獻整理,在對海內外公藏元刻本進行目錄調查的基礎上,重點對現藏于國家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元刻元人別集進行敘錄,并對《全元文》所收虞集、楊翮文進行輯佚;第三部分是元代文學文獻考證,以個案的形式對偽托虞集的《杜律虞注》、偽托夏天祐的《正思齋文集》、偽托釋明本的《梅花百詠》七言絕句進行辨偽,并考證韓璧《云樵詩稿》等稀見元人別集版本的文獻價值;第四部分是元詩接受研究,包括日本五山時代與元朝的文學交流、晉安詩派與明末清初的元詩接受、法式善與乾嘉之際的元詩接受。
羅鷺 ·文學理論 ·21.7萬字
《斯文》是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中國古代散文研究中心協同中國古代散文學會(籌)創辦的古代散文研究專刊。本刊旨在創建一個學術平臺來積極推進古代散文研究,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延續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本刊采用大散文概念,包括古文、駢文、賦、八股等,以期擴大視野,充分考慮到中國古代散文的復雜性和歷史發展。本刊已出版九輯,自第九輯起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擬每年出兩輯。本輯共六個欄目,即文體研究、文學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文獻考辨、散文研究評述、書評,計15篇文章。
郭英德主編 ·文學理論 ·2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