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為詩體悲劇,它根據十六世紀一民間傳說創作而成,是歌德傾注了畢生心血寫成的宏篇巨著;它描寫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經歷,反映從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初整個歐洲的歷史,揭示了光明與黑暗,進步與落后,科學與迷信兩種勢力的不斷斗爭。歌德借助浮士德的抱負和追求,表達了他本人對人類未來的遠大而美好的理想。全書由一系列敘事詩、抒情詩、戲劇、歌劇以及舞劇組成,涉及神學、神話學、哲學、科學、美學、文學、音樂以及政治經濟學。
(德)約翰·歌德 ·名家作品 ·21.7萬字
《當代文學新空間》是文學批評家賀紹俊近年來的文學理論和批評文章的結集。賀紹俊強調批評的理論化和系統化,他認為文學批評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以最敏銳的眼光去發現文學實踐活動中新的要素,并對這些新要素進行理論總結,從而為拓展文學的新空間提供理論支持。在這一本論文集里,賀紹俊通過對一些文學作品的文本解讀,闡釋了他的一些文學上的發現,如關于新世紀文學中的世界文學眼光,關于新政治小說,關于新市井小說,關于文學批評的批評倫理問題,關于網絡文學的革命性和后現代性,等等。這是一本文風樸實、充滿新意的批評文集。
賀紹俊 ·文學理論 ·22.8萬字
本書收錄作者自2011年以來應刊物編輯和朋友之約寫作但沒有被其他書籍收錄的22篇文章,7篇序言,3篇訪談和2篇自述。由于這些文字所討論的問題主要是文學地理學的學科建設問題,因此命名為《文學地理學學科建設》。圍繞文學地理學學科建設,作者集中討論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回答了一些列新學科建設面臨的難點,如文學地理學學科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文學地理學作為一個獨立學科的可能性,如何建設一門獨立學科的文學地理學,文學地理學學科在文學學科中的地位及其與其他文學學科的相互關系,等等。作者以開闊視野,深厚的學術功力,對這些重大問題做了較為深入、系統、清晰的回應,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論證。
曾大興 ·文學理論 ·24.1萬字
本書依據霍米·巴巴的混雜性理論,探討美國小說家艾麗絲·沃克如何在小說中結合美國黑人和印第安傳統文化元素,以及現代西方寫作技巧與理念,凸顯文本在敘事、神話、宗教信仰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的混雜性,建構獨特的美國黑人一印第安文學范式,展現他們在白人文化壓迫下建構自己混雜身份所采取的創作策略和民族意識,質疑主流群體所界定的簡單化的種族身份。從混雜性的視角對沃克的作品進行解析,不僅可以進一步了解沃克的文學創作特色,更有助于揭示與沃克有著類似混雜身份的作家的創作模式和文學特征。
王秀杰 ·文學理論 ·20.1萬字
海明威在1930年曾發表過一篇論西班牙斗牛的的長篇文章,以此為基礎,兩年后他出版了這本“斗牛專書”《死在午后》。在書中他對斗牛做了極為詳盡而深入的介紹和論述,指出斗牛士在斗牛場上的生死表演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能使人陶醉,能讓人有不朽之感,能使他入迷”,“這入迷雖則短暫,卻如同靈魂離開軀體似的深刻”。并從斗牛引申開去,論及小說創作的理論和具體原則,以及他對死亡的深刻見解。
(美)海明威 ·外國隨筆 ·23.1萬字
《虛實掩映之間》是《中國美學范疇叢書》中的一種。本書探討“虛實”范疇,述其流變,析其意蘊,較為全面深入地展示了這一范疇的演進和內涵。全書既對“虛實”之辨作宏觀評述,亦分門別類地闡說“虛實”在各種藝術形式及理論批評中的體現及意義。全書層層推論,邏輯清晰,可讀性很強。
張方 ·現當代隨筆 ·20.4萬字
“最受愛戴的美國作家”書寫在信紙與便箋上的編年自傳,《夏洛的網》《這就是紐約》的作者致人生、自然、妻子和《紐約客》的不朽情書。本書按時間順序,在E.B.懷特一生的書信中精心挑選了上百封,它們同懷特的其他作品一樣,在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本書中的許多篇章,不僅對于研究懷特本人和以《紐約客》雜志為代表的美國文化界的歷史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而且,它們文筆優美、幽默動人,本身就是一篇篇過目難忘的懷特式隨筆。這并不是普通的書信集,通過精心編排,通過懷特無人可以替代的文筆,這本書事實上成了懷特惟一的編年自傳性隨筆集。
(美)E.B.懷特 ·外國隨筆 ·28萬字
本書精選了作者所寫的學術隨筆近百篇。
李國文 ·現當代隨筆 ·21.8萬字
《外國文學論叢》是由陜西省外國語大學和陜西省外國文學學會主持,陜西省外國語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英語教學研究分會副會長、陜西省翻譯協會副主席南健翀主編的學術專輯。本書的出版,旨在匯集近年來陜西省內各高校及研究機構在外國文學研究領域的最新學術成果,為學會會員和廣大喜好外國文學進行學術交流與研究參考提供一個平臺,以此推動陜西省外國文學研究的發展。本書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經典作品重讀、作家研究、比較文學研究、外國文學教學研究等。
南健翀主編 ·文學理論 ·23.7萬字
本書是一部印度形象史,一部中國文人對印度文化的接受史,一部新視角下的中印文化交流史。采用文史互證、形象學等研究方法,對中國典籍中涉及印度形象的資料進行系統發掘、整理和研究,使原本以隱性狀態存在的片斷的、不連貫的印度形象得到清晰、明朗的展示。對印度文化進行了縱向勾勒和全景式觀照的同時,突顯了中國文化自身的特征。對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東方大國兩千多年來的友好交往進行了歷史回顧,又為新時期的中印關系提供啟示與思考。
王汝良 ·文學評論 ·21萬字
《古代閱讀觀的現代闡釋》著重從學理性角度用現代人眼光對我國歷代讀書人關于閱讀的心得體會進行深入探析研究。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讀書的國家,有著優良的讀書傳統和悠久的讀書歷史,在中國的科考時代,有一句話是相當流行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耕讀傳家為此成了中國的一個歷史文化傳統。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書典籍中,記錄下了許多讀書人關于閱讀的心得體會,并在歷代讀書人相互影響接受傳承的閱讀心得交流過程中,隨著讀書人的人生閱歷、文化學識、藝術修養的豐富增長而呈現出個性鮮明的閱讀觀念。本書通過對歷代讀書人看似隨意評點的閱讀心得進行了學術性梳理,并將之分門別類按“人與閱讀、閱讀目的、閱讀方法、閱讀語言、叩問作者、讀者選擇、追問意義”等方面進行歸納整理,再通過系統的邏輯思辨進行學理性深人探析,從而建構起一個相對完整的中國古代閱讀研究認知文化體系。
陳道諄 ·文學理論 ·25.4萬字
藏傳佛教文化不等于藏族文化,但藏傳佛教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科的交叉研究,也許是解決學科領域某些疑難問題的最佳切入點。本書以作者對藏傳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積淀為依托,解決了藏族史詩《格薩爾》研究中源頭的許多疑難問題。作者認為,史詩《格薩爾》中不僅融入了大量的佛教內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史詩的圓形結構。在藏族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過程中,廣大的《格薩爾》說唱藝人以及藏傳佛教界宗教人士,共同為史詩的搜集、整理、保護和傳承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丹曲 ·文集 ·20.2萬字
本文集是《曾康霖文集》的第6集,前5集集中反映了曾康霖教授退休前在教學科研中的所思、所作、所為。該文集是前5集的后續,集中反映他退休后在培養人才和學科建設方面的新成果。特別是密切結合中國實際進行的基礎研究和前沿問題的探討,如對當前引起國內外關注的普惠金融和網絡金融等熱點問題的研究和探索,對推動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曾康霖 ·文集 ·38.7萬字
本書是葉圣陶、朱自清為中學國文教學編寫的指導用書——《精讀指導舉隅》和《略讀指導舉隅》的合集,精選了說明文、議論文、抒情文、小說、詩歌等各類文體的經典之作為實例,全方位地闡釋閱讀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和方法,堪稱指導閱讀的寶典。
葉圣陶 朱自清 ·文學理論 ·23.1萬字
《莫言研究年編(2013)》分為“莫言聲音”“諾獎反應”“莫言研究”“媒體之聲”四個部分,收入了莫言本人的演講詞,當代文學研究者等對于莫言獲“諾獎”一事以及對其創作的分析和評論,既囊括了陳思和、程光煒、謝有順、楊揚等重要批評家的論文,但為了照顧資料的全面,也收羅了一些一般的批評文章,可以說,基本反映了本年度莫言研究的全貌。
張清華 ·文學理論 ·34.6萬字
喜歡一個人,是不會有痛苦的。愛一個人,也許有綿長的痛苦,但他給我的快樂,也是世上最大的快樂。兩個人一起是為了快樂,分手是為了減輕痛苦,你無法再令我快樂,我也唯有離開,我離開的時候,也很痛苦,只是,你肯定比我痛苦,因為我首先說再見,首先追求快樂的是我。凡事皆有代價,快樂的代價便是痛苦。開始的時侯,我們就知道,總會有終結。愛情還沒有來到,日子是無憂無慮的;最痛苦的,也不過是測驗和考試。當時覺得很大壓力,后來回望,不過是多么的微小。有些人注定是等待別人的,有些人是注定被人等的。緣起緣滅,緣濃緣淡,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我們能做到的,是在因緣際會的時侯好好的珍惜那短暫的時光。曾經相遇,總勝過從未碰頭。
劉燁 ·文集 ·20.1萬字
人的一生會擔任很多的角色,家庭、社會角色也因人而異。葉圣陶的家庭角色和睦融洽,四世同堂。社會角色被稱為“躬行君子”,擔任了許多重要職務。本書匯集了葉圣陶有關如何“為人”“盡職”“處世”“精進不懈”等方面的論述和見解共百余篇。全書共細分為十三個部分,皆是人生不同的角色歸納和總結,有關于為人的道理;有職業方面的思想和做法;更有對各個家庭角色的真摯情感和諄諄教誨,都是人生教育必讀的真言,文筆優美,雅俗共賞。
葉圣陶 ·名家作品 ·21萬字
本書共分為五輯,在整體結構上顯示出作者的兒童文學學科理念:兒童文學是一個學科,擁有自己富于特色的理論、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具有跨學科性和實踐應用性這兩個屬性。文集中的論文,為兒童文學的學科建設提供了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理論話題和學術觀點。第一輯“中國兒童文學史論”強調中國現代文學與兒童文學的“一體性”;發展出建構主義的本質論這一治史的理論方法;針對“傳統”,采取“思想革命”的立場和觀點;提出了“分化期”這一重要的斷代史概念。第二輯“兒童文學理論”側重于兒童文學觀研究,發展出了當代的“兒童本位”的兒童文學觀。第三輯“兒童文學批評”是作者所建構的“兒童本位”理論的一種批評實踐。第四輯“日本兒童文學論”顯示了作者的兒童文學研究的國際視野。第五輯“語文教育與兒童教育研究”最重要的學術貢獻是在反思“工具論”語文觀的基礎上,提出了“建構論”語文觀。
朱自強 ·文學理論 ·29.2萬字
毒品屢禁不止,貧困無處不在,家庭分崩離析,為何街角成為窮人無法擺脫的宿命?西巴爾的摩,費耶特街與門羅街的街角。在這片被遺忘的角落,“美國夢”早已支離破碎到只剩噩夢。人們為毒品付出了難以想象的沉重代價。但與此同時,這里竟然還凝聚著希望、關懷和愛。《街角》真實記錄了美國內陸城市巴爾的摩一年內發生的焦灼故事,主要圍繞十五歲的迪安德爾及其破碎的家庭展開,追蹤了一群為生存苦苦掙扎的邊緣人,揭露了紛繁復雜的街角江湖,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形象粉墨登場。街角充斥著捕食者與獵物、毒品販子和搶劫犯,還有喜憂參半的警察、手無寸鐵的癮君子以及無辜受害的過路人。這是一部記錄美國內陸城市巴爾的摩一年內發生的街頭犯罪故事的紀實作品,前所未有地捕捉到了一個大部分人都鮮少知曉的美國。僅僅通過一處街角,兩位作者便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執法警察、道德十字軍以及福利體系在巴爾的摩這樣一座內陸城市發揮的作用是多么微乎其微。《街角》帶領普通讀者深入到美國那些被遺忘的角落,去了解那里人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美)大衛·西蒙等 ·紀實文學 ·49.3萬字
本書作者齊佩瑢先生是河北師范大學教授,文字學、訓詁學專家。本文集分訓詁卷、文字卷、論文卷三部分。訓詁卷是齊先生專著《中國訓詁學概論》選編,是其代表著作,顯示了齊先生在訓詁學方面的功力;文字卷是齊先生專著《中國文字學概論》選編,討論了甲骨文發掘以前中國文字學涉及到的各種學術問題,盡可能詳細地給出了文獻材料;論文卷則收藏齊先生的三篇論文。選編的專著及論文,內容豐富,文字深入淺出,讀后受益良多。
齊佩瑢 ·文集 ·37.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