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詩性”這一獨特的角度切人徐訏的小說創作,從文化學、心理學、哲學等層面關照這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如何在戰爭年代以及香港的商業化語境中秉持嚴肅的創作態度,從而展現出他對人的命運、存在及其意義的思考。同時,通過對徐訏小說詩性品格的審視,也重新思考了徐訏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意義。
金鳳 ·文學理論 ·19.7萬字
《鯉·時間膠囊》試圖談論那些正在影響我們、并將持續作用于我們的,我們心中未來的經典。從《2666》、《三體》、村上春樹、納博科夫等如何塑造著當下的寫作,到梳理21世紀以來的文學成就和走向,更邀請來24位作家和文化人,預言他們眼中的文學的未來。我們計劃把這本書作為時間膠囊,永久存放在國家圖書館,作為未來人解讀我們這個時代文學的樣本。在本書中,“匿名作家計劃”第二輯繼續激烈上演,從賽博朋克到元小說,從東北逸事到古典傳奇,題材持續擴展,風格不斷豐富,這是2018年華語小說界給出的一份關于此時此地的思想切片。
張悅然主編 ·文集 ·19.7萬字
出身中產階級家庭的魯濱遜不甘安逸的生活,決定出海尋求刺激。他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遇險,漂落到一個無人小島,在島上頑強生存了28年。在這28年間,他經歷絕望又重拾希望和信仰,利用現有資源發明創造,于困境中求得生存。他為自己搭建“鄉間別墅”,喝到了鮮美的羊肉湯,吃上了魂牽夢縈的烤面包,經歷了千辛萬苦,最終重返家園。
(英)笛福 ·外國隨筆 ·19.7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為理論依據,將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文化研究等文藝批評理論探討與小說文本分析相結合,全面、深刻、系統地研究納博科夫的文學創作,探討他如何在繼承俄羅斯文學傳統的基礎上大膽進行后現代主義藝術形式創新。納博科夫的創作,既是對俄羅斯文學傳統的繼承,又是為表現后現代社會人類經驗而進行的藝術創新,實現了深刻的思想意義與創新的藝術形式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
劉文霞 ·文學理論 ·19.7萬字
對人類共通的“詩心”、“文心”矢志不移的探討與追求,貫穿錢鐘書理論文本始終,形成了廣博精深的思想體系。本成果對此進行整體觀照與研究,主要以審美性為線索,分別圍繞文學的本質、文本、創作、發展以及闡釋等范疇展開,具體梳理與分析錢鐘書在這些問題上的認識、態度、方法與意圖,及其形成的歷史文化語境和學術系譜,尤其注意抉發其溝通中西、融匯古今的特點,進而以此探測和把握錢鐘書獨特文學選擇與思想傾向的成因、特征與意義。
羅新河 ·文學理論 ·19.7萬字
主編在通過多年的積累,從英國數百名知名作家,三千余篇短篇小說中精選了70多篇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短篇小說,翻譯成漢語。本書在每篇小說之前介紹了該篇小說的作者情況及創作背景,再用凝練的語言概括了每篇小說的核心內容和主旨思想,讓讀者一目了然,對于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原文之后,編者還就每篇文章設計了幾個問題,引導讀者就本篇文章閱讀后進行深入地思考。每一部分均為英漢對照,本書可作為高校英語專業英美短篇小說課教材、英語專業英美文學課輔助教材、翻譯專業實踐課輔助教材、研究生選修課教材及廣大英美文學、短篇小說愛好者閱讀學習。
朱源 徐華東 ·外國隨筆 ·19.7萬字
本書一套匯集了國內優秀學者治學隨筆的叢書。作者涵蓋了當代國內著名的哲學家、歷史學家等不同領域的學術大師,他們以深厚的學術思想、豐富的人生積淀和優美雋永的文筆,將數十年來的治學心得、理論思考和人生感悟融于短小精干的篇幅之中,有文有事,入情入境。無論是在主題的選擇上,還是在語言風格的采用上,都凸顯了隨筆性讀物的寫作特點,既內蘊深刻、引人深思,又短小通俗、鮮活靈動,給讀者以清新愉悅的審美感受,使閱讀的過程如同在和精粹文本對話,在和高尚的賢哲對話,使人在思想豁然中多了一份寧靜,在燃起心靈篝火的同時多了幾分啟悟和學術精神的滋養。本書是近代史研究巨擘章開沅先生近年文稿的精選,也是章先生對自己坎坷而又傳奇的求學研究經歷的總結,從對家鄉和家族的回憶,到追念學生時代,再到回顧近半個世紀的辛亥革命與張騫研究歷程,還有對海內外前輩學者與同仁的懷念等,娓娓道來,構成了一部近八十年來的個人與國家的歷史,盡顯一位杰出的歷史學家飽經滄桑后對于史學“圓融”境界的追求。本書中,有作者對我國平民教育先驅陶行知先生的多篇評述,有對當下高校種種不正風氣直言不諱的批評,更有“20后”前輩對“90后”青年學子的殷切期望。
章開沅 ·現當代隨筆 ·19.7萬字
《武漢戰疫日記》由深入武漢一線報道的新華社記者集體寫作而成,再現了百名記者的百日奮斗,以日記體的形式完整再現了武漢從1月20日成立防控指揮部到4月8日解封的艱苦卓絕的戰疫歷程。全書主要內容包括“應對突發疫情”“打響人民戰爭”“形勢漸趨緩和”“春天腳步近了”和“按下‘重啟加速’鍵”五個部分;融合近百篇報道文字、100余幅現場照片、80多條抗疫視頻等多種形態的內容,視聽結合、全媒體再現武漢戰疫景象。
新華社武漢前方報道團隊 ·紀實文學 ·19.7萬字
在永恒的幻想國度里,瓊樓玉宇,小橋流水,鳥語蟲鳴,迷離的水霧若即若離;天國里有最純潔的花,最純正的草,最純凈的水;嫣然一笑的是最圣潔的心靈,是最華麗的白翅,是最潔白的衣裳,是最輕盈的身軀,我心中的天使。不為世間的陰雨所污染,不為俗子的瑣語所埋藏,不為漫花的妖艷所遮掩。美麗的天使哦,你真的存在嗎?是天宇的煙云時刻阻擋我的追求,就像牛郎織女的一年一會那樣艱難。或是,高雅的你,不肯與俗子的我相遇?無論怎樣,我憧憬著、期盼著美好的奇遇。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9.7萬字
人生是一次特殊的旅行,每個人都在走著特有的人生之路。本書作者因十年動亂失去上大學機會,但他數十年不懈地追尋著自己的夢想,從一個初中生通過自學成為精通英語的專家和文學翻譯家。他以崇敬的傅雷為榜樣,走著傅雷式的人生道路,有人稱他為“傅雷式人物”,說他的成功人生中充滿傳奇色彩。作者是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他的奮斗經歷中包含著怎樣與眾不同的故事?是什么使他獲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對于人生和社會有著怎樣的認知?他被人認為一定程度上富于傳奇色彩的生活,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不妨讀讀本書,走進作者不同尋常的世界,必將從中獲得有益的激勵、參考或借鑒。
劉榮躍 ·現當代隨筆 ·19.7萬字
本書以劉向劉歆父子學術活動為線索、以始于漢成帝河平三年的“領校中五經秘書”工作為中心,探索了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西漢學術、政治演變與這次校書工作的關系,論述了劉氏父子校書的意義及其與西漢中后期文學演進的關系。本書探討了劉氏父子校書中對文學文獻整理、對雅俗文藝的態度及其呈現的宗經文學觀念,深入探究了西漢中后期賦的創作及賦論的變化,討論了西漢中后期奏議文風、說理文的新變等問題。
陳麗平 ·文學理論 ·19.7萬字
《德意志論》(1810)是歐洲浪漫主義的經典著作之一,是德·斯太爾夫人晚年流亡期間游歷德國后對自己的文化思想的一個總結。《德意志論》分四部分,本書是其第二部分,細致分析了德國文學藝術的特點,評述了德國作家的性格和傾向,考察了德國特有的形而上學氣質的根源。維蘭、克羅卜史托克、溫克爾曼、萊辛、赫爾德、歌德、席勒等古典作家及其代表作,都在書中得到鑒賞和評價;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如施萊格爾兄弟等,更受到作者熱烈的推崇。
(法)德·斯太爾夫人 ·文學評論 ·19.7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文學中的“罪”的問題。“罪”不僅是人類生活的古老話題,也是文學的永恒母題,作為人類“善”的對立面,“罪”與“惡”在某種程度上恰恰規定著人自身的邊界。本書關注的問題是,“兩希”傳統作為西方文學的發源地,在“兩希”文化的融合中,從文學的角度看,古希臘的“錯誤”是如何“演變”為基督教意義上的“罪”的?也即是說,希臘文化語境中人與宙斯的分離如何與希伯來文化語境中人與上帝的合一相統一?更進一步的問題是,在希臘化和古羅馬時期,詩人和城邦公民是如何在實踐中將一種對“罪”的倫理看法逐漸“變為”一種宗教看法的?與之相比,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罪錯”更多強調良心譴責,對“罪”的追究不像西方那樣偏重于靈魂的“負罪”式懺悔,而是注重一種功能性的對“罪”的消弭,其目的不是“負罪”,而是“減罪”,從而獲得心靈的安穩。本書將以中西方各時段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罪”的書寫來加以對比分析研究,試圖借此構建起文學中關于“罪”的觀念史。
李庭坤 ·文學理論 ·19.7萬字
這部文藝評論集選取了包明德先生近年來創作發表的文藝論文、文章與短評,共計七十余篇。這些文章基本都發表在國家級文藝報刊上。結合多年的教學、研讀和理論經驗,作者在多篇文章中闡釋了文藝的民族性與世界性這一文藝創作與評論的百年課題,正確地解讀了經典著作中關于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論說。秉持現實主義文學的批評精神,作者在多篇評論中,闡明了細節的真實對于刻畫人物、體現時代精神和歷史意識的重要意義;并且在評論文章中,闡述了在多元多樣、多語境疊合的文藝思潮和文藝審美格局中,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的標準,從而呈現了宏觀、辯證、綜合和創新的文藝理論觀點。
包明德 ·文學理論 ·19.7萬字
《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王根林校點。本書為志人小說的名著,該書36門,一千一百多則,上起秦末,下至南朝,大部分篇幅記載東漢末到劉宋初近三百年的人和事。涉及的內容,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學、思想各個方面,是研究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
(南朝宋)劉義慶 (梁)劉孝標注 王根林標點 ·古代隨筆 ·19.7萬字
本書是北師大文學院“鐘敬文先生110周年誕辰紀念系列叢書”之一,1993年曾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此次應鐘先生子女要求再版。這本詩論集收錄了鐘敬文先生關于詩歌的多篇評論、散文等,其中《詩心》、《詩論》等文章在學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鐘敬文 ·現當代隨筆 ·19.7萬字
作者五去永和,走遍了這個只有一條馬路的小縣城,收獲了許許多多的故事,精選了三十三位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展現了當地紅紅火火的脫貧攻堅戰。這三十三個故事凝聚了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槐花餅、大紅棗、剪紙、豆皮、粉條、驢肉……有煙火氣的詞語背后,是有力量的生活意志,這群善良的人們,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用勤勞的雙手,走出了自己的康莊大道。
李迪 ·紀實文學 ·19.7萬字
毋庸諱言,一般人都不愿意老。不然為什么有相當多的人怕退休?甚至為延緩退休而涂改年齡,所謂五十九歲現象即是退休恐懼癥的一種反應。所以,國人把正常退休形容為安全著陸,退休居然成了很不安全的事情,就如同有一架老掉牙的飛機,能夠平安降落就是萬幸。這時候就看出來,還是當作家好。退休不僅不會影響寫作,還意味著有更充裕的時間用于寫作。
蔣子龍 ·現當代詩 ·19.7萬字
小說因貼近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承載著他們的一般信仰、觀念、知識與情感,經有識之士采擷、加工后,又可作為實現輻射性道德宣教的重要媒介。因此,小說是古代通俗文化領域承擔“勸世化俗”功能的重要文類。本書分別以明清時期的擬話本小說、章回體小說、文言短篇小說為主要考察對象,選取大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文本,以忠、孝、節、義等傳統道德的核心范疇為中心,以期管窺古代小說倫理敘事的文化心理和藝術奧秘。
劉磊 陳麗平 趙毓龍 ·文學評論 ·19.7萬字
本書聚焦于一種特定的文學現象,即古代文學中的文史互動,包括詩歌與歷史的互讀、歷史與小說的互滲、歷史與文化的互融等專題,涉及文史領域的重要體裁如詠史詩,經典作品如《三國演義》,重大事件如荊軻刺秦,并收錄了與柯馬丁、錢南秀、艾朗諾三位教授的對談。在搜集英語世界的大量研究成果(大部分是新世紀以來、尚未被譯成中文的論著)的基礎上,結合海外漢學的發展,闡述漢學家對中國古代文史互動的最新研究方法和視角。
張月 ·文學理論 ·19.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