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機一飛沖天,完美首飛,驚艷世界,大展中國之翼雄姿。本書是一部對C919大型客機進行全景式解讀的長篇報告文學。作者多次奔赴現場,采訪了許多領導、工程師、總裝員工、試飛人員等一線工作者,以嚴謹的創作態度,生動的文筆,感人的故事,講述了中國商飛人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大飛機的故事,贊頌了中華兒女建設航天強國的奮斗精神。
劉斌 ·紀實文學 ·11.9萬字
《法醫之神4:法醫的告白》死亡不是終結,真相才是。真相也不是終結,無人蒙冤才是。看著被放在解剖臺上的尸體照片,法醫上野正彥心中大為震動,死者清晰地告訴他:“我不是被人殺害的,而是被汽車碾死的。”他不禁提高音量,對前來咨詢他的律師說道:“這并非一起殺人案。得趕緊想辦法,不然你的委托人就要一直在獄中蒙冤了。”天才法醫一次次被召喚,鑒定逝者真正的死因,揭露災難事件背后的真相,書寫人間悲劇的啟示錄……檢驗過兩萬具尸體、引起壓倒性共鳴、讓無數人流淚的“法醫告白”來了!不論事實如何殘酷,尸體如何慘不忍睹,他從不在人前流淚,而是一如既往,仔細聆聽死者的聲音,“翻譯”尸體的秘密,破解死亡之謎!
(日)上野正彥 ·紀實文學 ·5.2萬字
《人間至味》是汪曾祺非常經典的美食散文集。敘述對象包括地方風味、家常小菜、民間特色美食等,無論是談蘿卜、豆腐、栗子,還是談韭菜花、手把肉,在他的描述之下,所有吃過的和沒有吃過的食物,全部都是美食。每篇文章篇幅適中,從容閑淡,樸素而自然,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人間至性至情的熱愛,對舊日快樂生活情景的深深眷戀之情。作品自成一格,天真雋永,自在風流,文風樸實自然,如行云流水,深得自然之意趣;創造真境界,傳達真感情,給讀者帶來精神世界的清寧之美。
汪曾祺 ·文集 ·12.2萬字
《中國現當代詩人傳記史料問題研究》從現當代詩人傳記的史料問題入手,輔以文學史料學等多種方法展開研究。主要由七部分構成,具體包括現當代詩人傳記及其史料問題的界定、現當代詩人傳記的史料價值構成、現當代詩人傳記史料層位的劃分、現當代詩人傳記史料的實踐與應用、傳記家的素養與傳記史料問題的關系、影響現當代詩人傳記史料的其他因素、現當代詩人傳記史料的建設與歷史展望。
張立群 ·文學理論 ·12.3萬字
中國醫學起源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譽滿中外,民間將中國醫學與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并稱為“中國四大國粹”。我國自古就有“神農嘗百草”的神話故事,可見中草藥作為中國醫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醫的文化精髓。謝宗玉熱愛家鄉,在對童年和故鄉的懷想中幡然驚醒,聞到了記憶中隨處飄散的草木藥香。故鄉的草木花卉,在他天真爛漫的童年里盛開,也在他生動活潑的字里行間重新生長繁衍。草木的靈性是治愈民間百姓精神和肉體的zui-jia藥方,我們在《草木童心》的文字里,能看到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某種傳承。
謝宗玉 ·現當代隨筆 ·10.5萬字
作家孫未描寫世間萌態的短文集。出租車上的妙手魔術師、深夜顯靈的飯店老板、內力驚人的快遞小哥、職場女漢子、重癥病房的謀殺案、物業公司策劃的“世界末日”、不愿被人類喂食的貓、向主人撒嬌的家電,還有一只曾給予作者十年歲月靜好的蟑螂……世間并非完美無瑕,這些瑕疵正是歡樂所在。尷尬得淚奔,惱人得發笑,所以我們生活得熱氣騰騰,不知厭倦。
孫未 ·現當代隨筆 ·6.3萬字
在中國近代文學翻譯界,周瘦鵑以翻譯歐美名家短篇小說而知名,譯文雅俗共賞,清新流暢,其中以1917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的《歐美名家短篇小說叢刊》最有影響力。本書精選周瘦鵑的翻譯小說25篇,其原作者皆是歐美名家如華盛頓·歐文、左拉、普希金,內容寫盡人生四季的甘苦與歡喜,讀來讓人感嘆萬千。
周瘦鵑 ·文集 ·14.7萬字
因歷史經驗、社會制度、區位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在我國大陸和臺港澳地區、東南亞、北美等區域間的華文文學流播具有跨語境性,差異與歧義、紛爭與困擾常在,但正是區域華文文學跨語境傳播的過程和經驗,激活了世界華文文學、漢語新文學、華語語系文學等新的概念及新的研究范式——限于單一區域得來的狹隘思路與理論觀點開始遭遇挑戰。基于華文文學這一歷史與現狀,本書從媒介與文學的三重關系出發,對有關華文文學跨語境傳播過程和現象進行了整理與分析,敞開了文學匯流過程的諸多問題和規律,并將這些現象、問題和規律嵌入當下文學發展語境之中進行論述以提煉普遍性的觀點和確立其價值。本書研究視角獨特,研究內容新穎,拓展了一個新的華文文學研究領域。
顏敏 ·文學理論 ·19.8萬字
博爾赫斯詩歌代表作,創作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收詩四十七首,堪稱博爾赫斯最為著名的詩作。詩人從歷史、神話、國家、語言、動植物或日常行為中選題,打破十四行詩的規律,按他所言:“混沌初開的時候,人們都很茫然,聽命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事物很可能就不存在有詩意和沒有詩意的分別。一切都有點兒神奇。”
(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外國詩歌 ·2.2萬字
《愛丁堡筆記》成書于1879年,是史蒂文森最生動有趣也是最具私人意義的作品之一。史蒂文森出生于愛丁堡,并在此求學、生活。他本人之于愛丁堡,如同喬伊斯之于都柏林,時刻牽掛,又在有生之年始終游離。他曾經說道:“沒有一顆星有如愛丁堡的街燈那樣可愛動人。我若忘了你呀,愛丁堡,那就請讓我這只寫作的右手也不再靈活吧!”本書由一系列散文組成,從愛丁堡老城、議會廣場到新城、卡爾頓山與彭特蘭丘陵,鋪開了一幅獨具韻味的風景畫。作品既有游記性質,又穿插了社會評論,滿溢著作者娓娓道來的家鄉情愫。書中的愛丁堡是一個立體的,并極具戲劇對比性的城市——在新與舊之間,富庶與饑饉之間,廣廈與鄉野間鋪展開來的城市。在一些章節中,作者懷抱一種懷舊之情謳歌城市之美與其獨特的精神氣質,而在如“傳奇故事”等章節中,他則著重渲染了愛丁堡黑暗、陰森的一面,如嗜酒的下層階級、社會丑聞、城市邊緣之罪惡。惟有一位真正熱愛愛丁堡的淵博之士,才可游刃有余地誠實講述這一切,而不跌入批判文學的俗套。總之,這是一位愛丁堡“圈內人”的作品。本書由譯言古登堡計劃引進,并首次翻譯成中文。
(英)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外國隨筆 ·4.6萬字
是的,17歲,是雨季。那時候,我會莫名的傷感莫名的快樂莫名的想一個人。我總喜歡幻想一些浪漫的故事,挽留一些過去的人,卻總不明白,那是難以實現的海市蜃樓。17歲,一個屬于書本而不屬于我們的年紀17歲,一個年輕卻蒼老的詞,17歲,是眼淚和疲累交織的日子。17歲,是否已經開始蒼老?!我從來都沒有想過,一個看起來有些靦腆的女孩會這樣問我,她說:“姐姐,有人說16歲是花季,17歲是雨季,你信嗎?”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5.9萬字
風撩過我的眼睛,站在冬天的邊緣,總有種怪怪的,凄涼的感覺,深深的,不知來自何處,照例站在這棵大樹底下,莫名的傷感,涌上心頭,Nancy是在這里與我相識的,在這樣一個初冬的早晨,也是在那年后的同一時刻,同一地點與我揮手告別的,在她走后的幾個春秋,每個冬天這個時候,總是習慣性的在這里,仰望湛藍湛藍的天空,大概是在等待奇跡,而每次都會留下一點,一點不知名的感覺……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6.3萬字
我沒有親臨現場,也無法去探究什么是真相,但是,我真的被他們兩個人身上所折射出來的人性光芒所折服。人在危難的時候,愿意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這就是我們現在最缺少的也是人性中最為動人的閃光。當我們被世俗一點一點磨去高尚,幸好世上還有美好來提醒我們,這個世界無私才打動我們,愛情的偉大和高貴讓我們本以麻木的心得到一點溫暖的陽光。我不知道,男人是否能用他愛人的眼睛把這個世界照亮?
本書是浙江19位黃埔老人的人生紀實。作為歷史的見證者、黃埔軍校的親歷者,黃埔老兵講述他們不尋常的人生經歷……同屬浙江籍卻并不相識的黃埔老人的人生軌跡,因為黃埔軍校、因為共同的家國情懷而交織在一起。
浙江省黃埔軍校同學會 ·紀實文學 ·9.1萬字
《中國脊梁》是一部記述中國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的紀實文學作品。全書選取了高速鐵路、4000噸起重機、8萬噸模鍛壓機、新型支線飛機、大型快速高效全自動沖壓機床、全智能化煤炭綜采裝備、百萬噸級別的乙烯壓縮機、世界上最大的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精密機床、特高壓輸變電關鍵設備等這十六個代表中國裝備制造業最高水平的領域,向讀者介紹“中國創造”的重大技術裝備制造項目以及它們的核心團隊。全書緊扣“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這一創作宗旨。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展現了中國裝備制造人攻堅克難的歷程,通讀全書,讀者將對中國裝備制造業的過去、現在和未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從而增強民族自尊心。
程瑛等 ·紀實文學 ·7.6萬字
《西風消息》為青海散文女作家李萬華近年散文隨筆作品的結集。本集所收作品多篇幅短小格局精致,記錄生活感受片段和生命思索點滴,既體現了身為青年女性散文作家所固有的新鮮明亮的生命力特征,也同時體現出了因身患深重疾病而對人的生命歷程進行反觀和思索,而獲得的沉靜、深邃的品質。
李萬華 ·現當代隨筆 ·13.5萬字
《愿你慢慢長大》是一本“慢養育”的名家散文合集,收錄了近30篇隨筆,包括父母寫給孩子的書信、自身成長經歷之談以及對于子女的教育看法等,提供了許多值得家長借鑒的教育經驗。這些隨筆的作者來自不同領域,有教師、作家、學者、科學家、商人,也有普通人,他們寫給子女的書信溫馨感人,對孩子個性的認知與思考真實、客觀,充滿人性,對自身的成長經歷充滿反思,對下一代的教育擁有相對獨特的看法。
劉瑜 周國平等 ·名家作品 ·8萬字
本書是國外學者連心達對辛棄疾詞作的研究,作者提出拋開辛棄疾“愛國主義詩人”的光環,通過對辛詞的文本分析,尋找他性情中的“狂傲”與“胸中磈磊”,揭露在“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下,辛詞如何展現其“桀驁不馴”。全書分為四章,對辛棄疾其人、其詞、以及其詞在文學史上的意義都做了深入探索,最終為我們還原出辛棄疾——“一個特立獨行的奇特人格”——在中國詩歌傳統中的罕見表達,真實且富有力量。有別于以往學界深受儒家倫理價值觀影響的評價體系,本書重點聚焦于辛棄疾的獨特人格及其詞中強烈的自我意識,結合作者生平、哲學思想、創作理念與思潮等角度,對一些代表詞作的遣詞、意向、典故、章法等進行深入剖析,進而考察辛棄疾及其作品的藝術特色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本書并非嚴格意義的傳記,是一部別具一格的文學批評。
(美)連心達 ·文學評論 ·11.4萬字
請讓我為你講一個故事,一個老故事。和許多老故事一樣,其中有歡樂也有哀傷,有溫馨也有酸楚,有熱鬧也有寂寞;似乎過于平凡,還有點不合時宜,卻有一種看似“慢半拍”但永不過時的溫暖、悠然和浪漫;當然,還有愛情。
沈復 ·古代隨筆 ·12.2萬字
納蘭性德,清初著名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并稱“清詞三大家”。全集共分為四冊,第一、二冊為詞:除包括《通志堂集》的三百闕外,另增加了四十九闕,并附《納蘭成德傳》(納蘭性德,原名成德)一篇。
(清)納蘭性德 ·文學評論 ·6.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