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鄭杭生先生作為改革開放后中國社會學重建的重要領導人和新時期中國社會學理論的重要開拓者,不僅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學術遺產,而且他高尚的人格、兼容并包的學術精神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都堪為垂世風范。此紀念文集是鄭杭生先生的老朋友、學界同人及其弟子對先生的追思與緬懷,以及對其學術與人生的回顧與感悟,鮮活地展示出鄭先生為國為民、為人為學和教書育人的方方面面。
張建明 馮仕政主編 ·文集 ·19.6萬字
本書是專為青少年讀者背誦唐宋絕句而編著的一種選本。姚奠中先生從眾多唐宋詩人中選取140位詞人的329首適合背誦的絕句名篇,并由秀龍、陸渾兩位先生予以注釋、點評,每首絕句的注釋和點評文字,有助于讀者加深對所要背誦的絕句名篇的理解,而建立在涵泳理解基礎上的背誦,則是更有效的記憶性背誦。全書約315千字,作者在“前言”中對唐宋絕句的創作狀況、發展流變、主要詩人和重要作品、風格特點等作了簡要介紹,注釋簡扼而明快,評點則文筆省凈、用語典雅,有傳統詩文評之筆致。該書編排得當,是一本青少年讀者相約傳統文學經典,走進唐宋絕句名篇,通過涵泳背誦而培植文氣詩情的普及性強、人文品位高的讀物。
姚奠中 ·文學評論 ·19.6萬字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你要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是治愈系作家盧思浩隨筆作品集。無論今天多么渾濁不堪,明天依舊會如約而至。你僅有的能把握的是變成很好的自己。本套書講述的都是一些瑣碎的片段,身邊真實的故事。一五一十地訴說,或者天馬行空地做夢,使讀者可以從中收獲微小的、錯綜復雜的、細枝末節的感動,得到一種共鳴和安慰。作者以治愈的風格和平實的文字打造溫暖的主題,讓讀者從書中得到慰藉。在需要力量的日子里,有個人出現,那么謝謝你。盡管你聽不到,盡管不知道未來的你會去哪里,都感謝曾經遇見你。如果我恰好路過你身旁,給了你一些力量,那么也不需要客氣。有些人相遇,就是為了告別。往后的日子里,我們都要不辜負自己。盧思浩從17歲開始寫文,他總是嘗試用最真實的文字記錄下身邊每件美好的事。他說:“只要心里有光,就不用害怕黑夜?!边@套真誠的書用溫暖的文字告訴你,不懼怕黑夜,是因為心里有光。
盧思浩 ·現當代隨筆 ·19.6萬字
自20世紀新時期農民進城謀生為社會主潮以來,以農民工為主要描寫對象的打工文學應運而生。文學創作“無非是在空間的改變中尋找悲哀與歡樂,尋找種種主題與種種美學趣味”,任何故事也必須在一定的空間發生,因此,本書主要立足于空間敘事的角度,對新時期以來的打工文學進行研究。主要包括探究打工文學的“打工作家”與“主流作家”不同的創作心理空間特性,分析打工文學中“城市”“農村”“城中村”等空間表征,研究農民工的形象及生存心態以及打工者如何通過“心靈空間”“他者文化空間”及“身體空間”等空間的建構實現身份認同與心靈寄托,探討不同空間下所呈現的“還鄉”敘事差異等。
劉麗娟 ·文學理論 ·19.6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的《難得瀟灑》、《“好漢奸”論》、《文人風骨》、《街上流行》、《文人的怪》、《話說王倫》等三十余篇文學評論。
李國文 ·文學評論 ·19.6萬字
《詩法三十六講》是一本關于格律詩創作方法的圖書。涉及立意、構思、謀篇、造語、表達等方面,列舉了形象思維、情景交融、以少總多、即小見大、以動為靜、化靜為動、開篇之法、結尾之法、煉字煉句、詩貴含蓄、詠物詩法等三十六種常見且易奏效的具體手法,并結合分析大量詩歌作品,力求在技巧層面,既詳且盡。本書著重于弘揚傳統文化,介紹詩詞作法。有效提高讀者古典詩歌的鑒賞及寫作能力。
吳云楠編著 ·現當代詩 ·19.6萬字
在孕育東北文學的諸多報章中,《滿洲報》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是東北歷史上一份有重要影響的報紙。在《滿洲報》諸多的文學史料中,小說創作尤其值得關注。《滿洲報》的小說家新老并存,有受傳統文化浸潤的舊式文人,也有受新思潮熏陶的新派作家。《滿洲報》刊載的小說面對現實、反映現實,描寫了舊時代東北地區民眾的生存狀態,反映了特殊時期的世相人情和民族文化心態。從文學史研究角度,《滿洲報》小說勾勒出東北小說發展的原生態圖景,見證了東北近現代新舊小說交融發展的歷史變遷,對了解東北地區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學活動面貌有著積極的意義。
趙寰宇 ·文學理論 ·19.6萬字
寶卷是口頭傳統在中古以后,用通俗的韻白、詩、偈子、曲牌、十字佛等湊集成文,闡明某種宗教教義,以期勸善禳災的口頭傳統。人們對瘟疫、天災、戰爭的恐懼,對吉祥美滿的渴望,自覺擔責成就了自我“修煉”的道德宗教。修禊“污染”,禳解“災異”是禳災敘述與“做會”儀式的神話觀念基礎。作為民族過去的精神表征和集體記憶,寶卷建構了我們的生活狀態和我們道德的出發點。社會集團記憶形成的關鍵環節在于文本與儀式的經典化。文化記憶的媒體有口頭宣卷、文字抄寫、印刷、祝禱、祓禊儀式等,寶卷就是擁有這些記憶類型的“民族志”,建構的是“想象的共同體”。
李永平 ·文學評論 ·19.5萬字
余秋雨先生早年即以美學為研究專業,曾任復旦大學美學博士答辯委員會主席,他的美學思考貫通中西、縱橫古今,形成了獨創、完整的文化美學體系。在這個美學體系中,既有對藝術發展的鳥瞰,又有對具體作家作品的審美賞析;既有對文學、書法、昆曲、普洱茶以及自然山水和人文山水的傾心品察,又有對美的本質、特征的宏觀把握;既有對藝術創造細致入微的審視,又有對審美公德、生態美化和人格美學的終極關懷。這些思維成果,都用充滿文采的感性語言來表述,一掃一般理論的灰色沉悶之氣,處處青山綠水,生機盎然,對于藝術欣賞和創造以及美化人生、美化人格,具有重要意義。
余秋雨著 江學恭編 ·現當代隨筆 ·19.5萬字
敘述的是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大將阿克琉斯的爭吵為中心,集中描寫了戰爭結束前五十天發生的事情。本書是希臘文—中文對照本,為“日知古典叢書”之最新一種。
(古希臘)荷馬 羅念生 王煥生 ·外國詩歌 ·19.5萬字
1936年10月,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為"擴大魯迅精神的影響,以喚醒國魂,爭取光明"編印了魯迅逝后第一版《魯迅全集》?!度酚刹淘嗳沃飨聂斞赶壬o念委員會負責編校,編輯委員有蔡元培、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諸先生。《全集》總目以魯迅親定的著述目錄為基礎,增加了譯作部分,并力求各冊字數大致相當。全書大致分創作、古籍校輯、譯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內容按時間先后排序。全書總計六百余萬字,共分二十卷。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發行。本次出版,就是以1938年的這一版《魯迅全集》作為底本的。在編輯過程中,盡可能的保留原版的風貌。全書內容和編排體例均與原版相同。按原版編排,……
魯迅 ·名家作品 ·19.5萬字
這是一本口述歷史的紀實類圖書。本書以口述實錄的形式,從全國遴選了60位原工商業者進行實地專訪,以單個人、一件事為切入點,重現了廣大的原工商業者在創業興業中,自覺踐行“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理念,還原在各個歷史階段的閃光足跡,銘記他們以自己的青春年華為祖國建設做出的重要貢獻,多角度、全景式展現了廣大原工商業者愛國愛黨的真摯情感和胸懷民族大義、不忘回報社會的高尚情懷,為歷史留下彌足珍貴的真實史料。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紀實文學 ·19.5萬字
本書共收錄詩歌一百四十首,散文十八篇,游記六篇。蒲寧的詩歌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詠景詩,吟詠俄羅斯四季的美景;一類是感懷詩,抒發哲理感慨,意象悠遠,深婉含蓄,發人遐思。一類是愛情詩,此類詩在其詩歌創作中所占比例微小,僅數十首。這些詩歌是蒲寧創作中當之無愧的璀璨明珠。蒲寧的散文在他同時代人中一直被視為楷模,他的散文細節真實,富有韻律感與節奏感,即便描寫自然也絕不脫離人的生活流程。他能將詩、畫與散文熔為一爐,讀他的散文猶如欣賞一幅幅俄羅斯風情畫卷。蒲寧的游記多寫他在異國游歷的見聞和感受,文筆優美。
戴驄主編 ·文集 ·19.5萬字
本書不是考證《水滸傳》的作者、成書年代、故事演變、版本差異等問題的高頭講章式的學術論著,而是立足于《水滸傳》現有文本,以水滸人物為對象,選取一些具有意義、疑義、爭議、趣味的話題展開評述,對人們耳熟能詳的水滸人物做出合乎情理又讓人耳目一新的解讀。其中既有對梁山人物的行事與形象的品評,對梁山人物的才干(不僅是武藝)、戰功、性格與排名之間的反差的闡釋,又有對《水滸傳》傳達的某些陳腐價值觀及殘忍嗜殺一面的挑剔,對《水滸傳》的故事情節編排亮點及藝術缺陷的分析,還有借由梁山聚義故事引申出的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文化、風俗、人物遭遇的感慨。全書有解析、有論證、有考證,見解獨到,既具有學術著作的科學性、嚴謹性,又具有知識讀物的可讀性、趣味性,有助于人們更加深刻、全面地閱讀、品鑒、理解“妙絕千古”、快意恩仇的水滸世界。
冰云 ·文學評論 ·19.5萬字
這是我國第一部用中文寫的古代日本文論史專著,論述時間在公元721——1945年,分古代中世、近世、近代三階段,每階段按先后分門別類,著力于日本各時期代表性文論家及文論著作之梳理、評價和譯介。本書擬為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所屬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研究生教學之用,故論述力求要而不繁,簡明扼要。
靳明全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本書精選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北大“冰新一代”志愿者撰寫的百余篇文章,聚焦冬奧盛事,從“冰新一代”自身經歷出發,記錄北大青年在冬奧志愿服務中的所為所感所想,展現了北大青年的青春風采,與北大人賡續不變的家國情懷。
戶國棟主編 ·文集 ·19.5萬字
蘇軾詞內容廣闊,氣魄雄偉,語言樸素,一反過去綺羅香澤及離情別緒的局限,是宋詞空前的劃時代的革新,也是宋詞進一步的發展。本書備搜蘇軾詞全部作品及后人的評論,另外還加以簡單的注釋和系年,為讀者欣賞蘇軾詞提供了較多的方便。
蘇軾 ·古詩詞 ·19.5萬字
孫謙是山藥蛋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藝術作品取材于他所了解的農村生活,具有現實主義風格,樸實、真摯、感人。
孫謙 ·文集 ·19.5萬字
中國現代小說“文體互滲”現象主要呈現為詩意化和寫實化兩類范型。詩意化形象往往與“內傾型”人格的生命形態相關聯,昭示了主體人格對于“詩性”生命形態的體驗與守望;寫實化形象往往與“外傾型”人格和意識形態高蹈的社會生活相關聯,折射了主體人格逐漸趨向現實人生的境遇,彰顯了“合理性”旨歸。本書首次系統化探討了中國現代小說“文體互滲”現象與生命“詩性”、“合理性”等精神文化內涵的“互文性”問題,具有獨特的文體學價值和文學史意義。即它不但表征了小說的“雜”文學特質,而且從學理上豐富了文學文體學和文化文體學的價值內涵,把前者的審美形式價值與后者的文化形態價值有效地連綴在一起,凸顯了小說文體的文化審美特征及其意義,再者,以此可以建構一種全新的基于小說“本體性”維度上的現代小說述史樣式,超越了純粹的人物述史或主題述史模式。
王愛軍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本書是一個二戰期間發生的的真實故事,它講述了九位來自歐洲不同國家的女性在納粹鐵拳下勇敢斗爭的血淚故事。早在1942年,這九位女性(其中有人年僅15歲)就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反抗法西斯的運動之中,法國警察、德國士兵逮捕她們,蓋世太保審訊她們,讓她們受盡折磨。她們被驅逐出法國,最后被關進德國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區的一個強制勞動集中營。去集中營的路上,她們在監獄、過境地等不同地點見過面,因而組成了一個團隊。這九位女性不僅在艱苦的環境中活了下來,還在她們勞作的工廠蓄意破壞法西斯制造的鐵武器。戰爭結束幾天后,她們便馬上被趕出集中營,走上意圖殺害她們的死亡行軍路。但這九位女性拒絕接受死亡——雖然她們已經遍體鱗傷、幾乎餓死,但還是竭盡全力逃出了納粹的魔爪。
(德)格溫·施特勞斯 ·紀實文學 ·1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