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一位愛讀書的父親給下一代撰寫的讀書推薦,每本書都有詳細的導讀。這一百本書,來自各行各業已經有所成就的大人;他們和他們的子女都被這些書打動過、激勵過。
付惟龍 ·文集 ·19.5萬字
直到有一天,暗戀我很久的一個男孩發現了我這個長期網友,那個男孩以女孩的身份與他認識。其實他們到底說了什么,我根本無從知曉,只知道這此后我的網友對我說,他想我,他想吻我。一時間,我不知道如何面對,對于網絡我只把它作為一種媒介,是一種純客觀的存在,愛情怎么能由此產生。我慌了神。我絕對接受不了網戀的。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9.5萬字
那些讓人感懷的物、事、景、人……文集分為六輯:輯一戀戀紅塵——若是有心時,處處皆風景。輯二凝眉之際——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觀點,但請捍衛我說話的尊嚴。輯三心香一瓣——人生的美好,在于有愛有關懷,有絲絲縷縷的牽絆,有自己離不開抑或離不開自己的人。輯四生活之秀——即使再貧乏的日子,也可以被調和出珍珠般的光華。輯五與字纏綿——春風大雅,秋水文章。精神可以永存,文字可以不朽。輯六遙遙相望——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子薇 ·文集 ·19.5萬字
《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研究》是一本記敘俄羅斯文學在白銀時代出現的一些流派以及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全書分為八章,介紹了流派風采,集群精神,個性姿態,抒情風韻等內容。
周啟超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朱東潤先生《左傳選》以春秋大國爭霸為基本線索,兼顧文學價值,精選詳注。全書分為十三個專題,每個專題統領若干小節,將原著、注釋、講評有機結合,并冠以闡發《左傳選》多重意蘊的長篇導言,是文約義豐的大家手筆。本社請學者在尊重朱先生注釋的前提下對《左傳選》原文進行了白話語譯,并將標音改為現代漢語拼音。
朱東潤選注 ·文學評論 ·19.5萬字
本書采用新時期中國底層文學敘事研究的本土視角,以中國學人的學術立場,在底層文學敘事研究的框架下,系統追溯以英國民謠和詩人喬叟、布萊克、華茲華斯為代表的英國詩歌底層敘事傳統。本書選取當代英國詩人托尼·哈里森、卡羅爾·安·達菲、謝默斯·希尼、西蒙·阿米蒂奇的代表作品為研究文本,采用福柯話語理論、文化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后殖民主義、空間理論等多重批評方法,從階級、性別、種族、文化、空間等多重維度,對哈里森的工人階級、達菲的女性和移民、希尼的鄉村、阿米蒂奇的城市底層敘事的對象、內容、主題、主體和策略展開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揭示了作品所蘊含的現實主義思想和人文主義精神內涵,展現了當代英國詩人以文學話語力量介入社會問題的勇氣和擔當。該著述是在當代英國詩歌研究領域中探索“中學西用、中西視角融通”的一次有益嘗試。
梁曉冬等 ·文學理論 ·19.5萬字
“德國浪漫派最后一位騎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黑塞新版10卷本文集,名家名譯,收入長篇小說、中短篇作品、詩歌、散文、童話與畫作,全面展示黑塞創作生涯。長篇小說《納齊斯與戈德蒙》是黑塞1930年出版的力作,敘述代表理性的禁欲主義與代表情欲感官享樂主義的一對朋友的生活經歷。修道院年輕的見習修士納齊斯才華過人,深得院長丹尼爾喜愛。新來的學生戈德蒙迷戀世俗生活,他們雖成了朋友,但戈德蒙無視納齊斯的理性的說教,偷偷去村子里和姑娘幽會,之后又逃出修道院,四處流浪,歷經歡愉與艱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可后來因愛上總督的情婦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長的納齊斯把他從獄中救出,讓他專事雕塑藝術。戈德蒙再次外出游行,途中染上重病,納齊斯在他臨終前表示對他的友愛,使他懷著幸福死去。小說表現了兩種不同人性的沖突,并在探索理想過程中獲得和諧的統一;有評論家稱它是“融合了知識和愛情的美麗的浮士德變奏曲”。
(德)赫爾曼·黑塞 ·名家作品 ·19.5萬字
本書是第七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選集,輯選了大賽小說、散文、劇本類的獲獎作品。本作品集圍繞“凝心聚力譜鄉村振興新篇章,傳承百年力量邁向小康新生活”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主題,推選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溫度、致敬偉大時代的優秀網絡文學作品,以創新化視角講述新時代青年參與鄉村振興、發展實體經濟的奮斗史和創業追夢史,勾勒具有地方特色的圖景,凸顯民族精神、彰顯民族氣派、展現民族意蘊。本書匯集的作品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彰顯時代精神、體現中國特色、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為新時代文學的繁榮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具有出版的價值和意義。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編 ·文集 ·19.5萬字
本書聚焦于俄國形式主義的敘事理論,特別是小說理論,是國內第一次系統研究該內容的嘗試和探索。主要包括俄國形式主義和后俄國形式主義兩個時期,以前者為主,代表人物有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鮑姆、托馬舍夫斯基、雅克布遜和蒂尼亞諾夫等。具體而言,該研究主要集中于學派關于敘事作品的本事與情節、形式與功能、時間與空間、主人公與敘述人以及文學史等理論展開研究,考查學派敘事理論體系的建構、歷史演變與發展規律。與此同時,探究俄國形式主義敘事理論在同時代學界的回響,以及其對20世紀西方敘事理論的影響與啟示。并將學派的敘事理論與主要代表人物的文學創作結合研究,在此基礎上重新反思俄國形式主義敘事理論的建構。
楊燕 ·文學理論 ·19.5萬字
《反抗跟蹤:與跟蹤狂的700日斗爭》為日本作家內澤旬子的紀實類文學作品。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作而成,記錄了作者在2014年年初從東京搬家至小豆島后,認識了男性A,交往8個月后分手。男性A不滿于分手,成為具有執念的狂暴化跟蹤狂,每日跟蹤和騷擾作者的生活,且行為不斷升級,甚至發展到威脅和傷害作者的地步。在警察介入依舊未果后,作者開始和男性A斗智斗勇,通過各種自衛方式和法律途徑,最終讓男性A被繩之于法。
(日)內澤旬子 ·紀實文學 ·19.5萬字
《我與我的世界》是曹聚仁先生晚年所寫的回憶錄,后由家人整理增補,按“傳記文學”自覺經營,坦誠自白,縱橫上下,酣暢灑脫,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價值與文本意義的傳記。它將其生平世界“不加掩飾地揭示出來”。從金華童年的”神道黃昏”,到浙江一師的“四大金剛”;從“國學”和“文壇”,到“我與魯迅”和“文白論戰”,從上海春秋、報刊生涯,到抗戰軍興、執筆從戎;不但閱歷豐富、見識繁多,而且他頗想勾畫出那一時代的生活輪廓及文化工作”,所以“史的意味,比較更重一些”。正因如此,才是一本既有史料價值,又具文學可讀性的大家作品。
曹聚仁 ·現當代隨筆 ·19.5萬字
歷史想象即詩人對歷史的詩意想象。唐代詩人成功運用歷史想象的技巧,將歷史因素轉化為詩意要素,形成了唐代歷史詩歌的繁榮。本書從接受想象與創作想象兩個層面,勾勒出唐代歷史詩歌的藝術特征,探討作為歷史知識接受主體的唐代詩人,想象歷史情境,理解歷史意義,形成理解并解釋的歷史意識的過程;探討作為詩歌創作主體的唐代詩人,把接受并理解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意識融注于心,將歷史材料醞釀加工,創造出詩歌歷史意象的過程。
張彥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易代之際的吳中文人,在應彰顯個人本色、抒情寫意的時期,他們卻關注社會現實、抨擊時政;在應為新政權搖旗吶喊的時期,他們卻向往自由,追求散漫無拘。本書以此思路為主導,全景展現了吳中文人在元政權、張士誠政權、明政權三個政權更迭中的共時性和歷時性特點。在研究思路上,本書采用文學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以文人心態為中介,打通社會文化變遷與文學思想的關聯。
周海濤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本書以中國現當代文學中有代表性的小說文本為對象,采用以社會性別理論和女性主義敘事學為主導的批評方法,對中國現當代小說敘事與性別的關系進行探討,意圖打通文學研究中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的通道,從而把握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創作特點,并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創作和理論有所助益。
降紅燕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梁曉聲文集·散文》盡可能全地收錄了梁曉聲迄今為止創作的全部散文作品,這些作品滲透了社會歷史的變遷、風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靈的內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史詩似的描繪了時代的全景,討論了諸多社會熱點問題。
梁曉聲 ·文集 ·19.5萬字
《索福克勒斯悲劇集》收集了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厄勒克特拉》《特剌喀斯少女》《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等五部悲劇。索福克勒斯作品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全盛時期的思想。索福克勒斯提倡民主精神,反對僭主專制,歌頌英雄人物,重視人的才能。索福克勒斯的悲劇風格質樸,簡潔有力,人物豐富多彩,布局嚴密而和諧,形式趨于完美,把悲劇藝術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
(古希臘)索福克勒斯 ·文集 ·19.5萬字
本書是對西方經典《哈姆雷特》的一個闡釋和疏解。在原文細讀的基礎上,作者嘗試以札記和詩話形式,結合中西典籍,于雙重文化視域下觀照哈姆雷特這一人類永恒鏡象所臨對的犧牲、自我認識、復仇、生死等生命問題,深入解析了哈姆雷特的性格和存在境遇以及二者沖突形成的個體命運。
張沛 ·文學理論 ·19.5萬字
《納齊斯與戈德蒙》是作者1930年出版的力作,敘述代表理性的禁欲主義與代表情欲感官享樂主義的一對朋友的生活經歷。修道院年輕的見習修士納齊斯才華過人,深得院長丹尼爾喜愛。新來的學生戈德蒙迷戀世俗生活,他們雖成了朋友,但戈德蒙無視納齊斯的理性的說教,偷偷去村子里和姑娘幽會,之后又逃出修道院,四處流浪,歷經歡愉與艱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可后來因愛上總督的情婦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長的納齊斯把他從獄中救出,讓他專事雕塑藝術。戈德蒙再次外出游行,途中染上重病,納齊斯在他臨終前表示對他的友愛,使他懷著幸福死去。
(德)赫爾曼·黑塞 ·文集 ·19.5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最新的學術論文:主體為對部分當代文學史料的鉤沉,曾發表于《現代中文學刊》《文學評論》等刊物,采用材料與注釋并置的形式,材料包括重要講話稿、會議記錄等,注釋補充了相關的歷史背景、文學事件、人物關系等,使得不熟悉當年材料的學生及研究者可以獲得更全面的理解;另外的文章為對于當代文學史寫作及教學的探討。
洪子誠 ·文學理論 ·19.5萬字
《大眾文學與武俠小說研究》是抓住當下大學生閱讀的興趣點來編寫的通識類選修課教材,以大眾文學和武俠小說為研究對象,分上下兩編。上編主要內容包括大眾文學的歷史發展、與精英文學的關系,以及警匪文學、言情文學等。下編主要分析武俠小說的特征及變化,以及梁羽生、金庸、古龍、溫瑞安等人的武俠創作。
吳秀明 陳力君 ·文學評論 ·1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