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嬰兒有道德感嗎?我們是如何成為有道德之人的?理性思考對道德決策來說無足輕重嗎?保羅·布盧姆把心理學、行為經濟學、進化生物學和哲學的深刻思想融為一爐,力圖探索我們究竟如何超越先天道德的局限。與此同時,他還研究了黑猩猩、心理變態者和常春藤教授們的道德,探索了我們對性、政治、宗教和種族問題的令人困擾的道德感覺。作者引述了美國耶魯大學的開創性研究,證明嬰兒早在能開口講話和行走之前,就有能力判斷他人行為的好壞,就能產生共情和同情,就能產生原始的正義感。
(美)保羅·布盧姆 ·認知心理 ·12.4萬字
本套裝關注心理學各個領域——生活中的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司法心理學,并專注現代人常見心理問題如抑郁癥、自閉癥,主題貼近現代生活,對人們的心理世界做了一次深入而細致的探索。各品種邀請相關領域的著名學者作序推薦,比如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馬皚為《司法心理學》作序,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林為《抑郁癥》作序,為大眾普及心理學知識,呼吁我們關愛心理健康。
(英)吉莉恩·巴特勒等 ·入門 ·37.8萬字
《轉機》的作者薩拉?羅布?奧黑根曾入選《快公司》“全球商業最具創意人物”榜單,被《福布斯》評為“體育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不過,正如她自己所說,她并不完美,同樣遇到過很多職業瓶頸和不順,而且還曾兩次被公司掃地出門!但是,她牢牢把握住了幾個關鍵的職業轉機,從管培生候補隊員,跳槽到維珍航空、進入耐克、逐步成為佳得樂全球總裁……在《轉機》中,薩拉還介紹了許多卓越人士成功的真實經歷,并從實際出發,分享了把握職業轉機、取得職場大突破的10條經驗,同時針對每一條經驗給出了行動指南,比如:如何發掘你的特質、如何抵御打破常規的風險、如何學會說不、如何練習想象領導力,等等。
(新西蘭)薩拉·羅布·奧黑根(Sarah Robb O'Hagan) ·人格心理 ·18.1萬字
你是否曾經為了合群而刻意迎合他人?你是否曾在面對他人的言語冒犯時選擇沉默?你是否因為害怕破壞關系而不敢表達質疑?你是否因為過于在意他人的評價,而擱置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這些看似微小的妥協,實則是一種隱性的心理枷鎖——FOPO(恐懼他人的看法)。它像一場無聲的流行病,悄然侵蝕著我們的自信與潛力,讓我們在焦慮與不安中逐漸迷失自我。在這本書中,作者首次系統地對FOPO進行了深入剖析與定義。通過融合心理學、生物學等多學科理論,并結合奧運冠軍、藝術家、商業領袖等眾多真實案例,作者揭示了擺脫對他人意見恐懼的關鍵:專注自我,審視內心,掌控自己能掌控的事物。這是一本能夠真正讀懂你內心的書,它不僅提供了深刻的理論洞見,還包含具體的心理訓練技巧,幫助你逐步克服恐懼、重獲自信。無論是陷入社交內耗的職場人、尋求自我突破的普通人,還是無法果斷決策的管理者,都能因書中的內容產生深深的共鳴。打破FOPO束縛,找回屬于自己的力量,活出真實而自由的自我。
(美)邁克爾·熱爾韋 (美)凱文·萊克 ·心靈療愈 ·8萬字
現實世界中,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生活與工作壓力大,感覺自己承受了太多,瀕臨崩潰,卻因為各種內在或外在的原因,感到孤立無援,繼而產生沮喪、絕望、憤怒等情緒。如果不能及時恰當化解這種困境,生活、工作以及個人的狀態可能會進入惡性循環甚至偏離正常軌道。這本書就是針對這樣的情況而作,兩位作者認為,這種困境的發生,歸根結底是因為一個人與外界和他人的聯結出現了問題,只要看到這一點,找到與外界和他人重新聯結的方式與方法,就有可能走出絕望的心理困境。結合自身豐富的心理咨詢經驗,以及接訪的現實案例,兩位作者選取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個人感覺孤立無援的場景,解讀是什么原因阻止了一個人在遇到困難、承受巨大壓力時向外界求援,以及如何擺脫這種境地,擁有更加健康、和諧的親密關系與人際關系。
胡素卿 柴丹 ·積極心理 ·8.6萬字
你以為的可能并不屬實,真相總是隱藏在事物背后。要想識別它,就要學會觀察。微反應心理學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且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研究領域,相關研究成果已經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本書從微表情、微動作、微語氣三個方面系統闡述了隱藏在人們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語言表達背后微妙的心理活動,告訴我們人在內心緊張、動搖、羞愧、戒備等狀況下,身體會流露出哪些微反應,這些微反應能夠幫你準確把握對方的內心世界。本書詳細介紹了微反應背后生動有趣的心理學知識,能夠幫助你理解對方的心理、獲取準確的信息,進而做出有效應對,對于打造融洽的人際關系、提升社交技能大有裨益。
(日)清水建二 ·百科 ·5.4萬字
本書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某些幸福的神話,比如成就會帶來幸福,失敗和逆境會帶來不幸。作者確認為,生活中的危機確實會改變我們的生活,但幸福與否取決于我們自己的反應。如果反應得當,危機也能讓生活發生具有意義的改變,本書涵蓋了成年人常會面臨的10個危機,作者運用積極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為我們帶來更廣闊的視野,幫助我們在重大轉折點上做出更加明智的決定。
(美)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 ·經典著作 ·12萬字
此書是《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暢銷書,哈佛大學推薦美國中學生必讀50本書之一,國際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兒童學習障礙研究專家,愛德華?哈洛韋爾最滿意作品,“五步循環法”讓孩子收獲一生幸福。請每一位父母閉上眼,想一想孩子的笑臉,然后問問自己:“我到底對孩子的人生有什么期望?”仔細思考這個問題,你的答案很有可能就是一個簡單的詞——幸福。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信心和能力做到。《童年,人生幸福之源》為你帶來絕好的消息。本書恰如其名,告訴你幸福的根源就在童年,而且讓你明白,不管你有過怎樣的童年,不管你現在年齡幾何,都有機會為自己和孩子創造永恒的快樂,都有可能給自己的孩子幸福的一生。在《童年,人生幸福之源》一書中,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者愛德華?哈洛韋爾提出了卓有成效的“五步循環法”——“聯結—玩?!毩暋āJ同”,來幫助家長教出樂觀的小孩,讓孩子獲得幸福一生的能力。
(美)愛德華·哈洛韋爾 ·教育心理 ·12萬字
為何要擁抱不確定性?如何在職業和人生道路上實現突破?如何激發對生活和事業更大的幸福感?怎樣留住愛情,走向成功?難道你就不好奇嗎?《好奇心》融合了知名心理學家飽含變革性的積極心理學理論和激勵人心的故事,將改變你對待新機遇的方式。當你猶豫不決,無法鼓足勇氣繼續探索人生時,就翻開這本書來讀一讀吧!本書建立在廣泛的調查、研究基礎之上,從當今社會人們普遍面臨的焦慮和“躺平心態”出發,揭示了決定人們事業和人生幸福的原動力——好奇心的起源和真相。全書結合大量實例分析,告訴你如何通過激發和利用好奇心來有效投資時間與精力、為事業創造持久的興趣與激情、改善社會關系,進而獲得成長,走向有意義的人生。
(美)托德·卡什丹 ·積極心理 ·15萬字
“以漸強的心態生活”意味著一個人在自己能有所貢獻的領域中不斷成長?!白钪匾某删腿栽谇胺健笔且环N樂觀的、有遠見的心態,它告訴你無論發生過什么、無論你處于哪個階段,你都可以做出貢獻。就像音樂是建立在之前演奏或演唱的音符之上,卻總會讓我們對下一個音符、和弦充滿期待。你的生活建立在你的過去之上,但是未來更值得期待。這本書是柯維博士去世前幾年就想要寫的一本書,當時他就邀請了他的大女兒辛西婭和他一起完成。他之所以想到這樣一個書名是因為:他認為,“漸強心態”可以使人在各個階段、各個年齡段都能保持向前看、不斷進步的姿態。他堅信理想的“以終為始”就是不斷地為他人的福祉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美)史蒂芬·柯維 辛西婭·柯維·哈勒 ·積極心理 ·13.4萬字
人們在截然不同的情境中,思維和行為也會發生變化,然而大多數人并不清楚,我們受到環境影響的程度比我們以為的要大得多,性格、愛情,還有成功全都高度依賴于情境。《情境影響力》探索了那些影響你生活的隱形力量,它將顛覆你頭腦中原有的人性假設,幫助你回答。
(美)薩姆·薩默斯 ·經典著作 ·14.4萬字
《認識你的原生家庭》深入探討了個人成長與心理治愈的方法,旨在幫助讀者理解并超越原生家庭的影響。書中揭示了童年經歷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我們成年后的行為模式,從人際關系到自我認知,這些模式可能成為我們前進的隱形障礙。本書結合內在探索、真實案例和實用工具,為讀者提供了一套系統的方法,幫助識別并改變這些無益的模式,從而提升生活的整體質量。無論你的過去如何,這本書都為你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自我、修復內心創傷的機會。書中不僅包含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設計了多種互動練習和對話框架,幫助讀者實現真正的轉變?!墩J識你的原生家庭》適合所有渴望突破自我、改善人際關系的讀者。它不僅是一本實用的心理指南,更是一份啟發人心的禮物,幫助讀者從過去的束縛中解脫,開啟更加充實和有意義的人生旅程。
(美)維安娜·法魯恩 ·心靈療愈 ·13.1萬字
人類是否因互聯網的誕生進入了公平競爭的場域?“黑天鵝事件”頻頻發生,我們的預測能力是否正在退化?智人的第四階段有哪些特征?全球腦會使人類成為“超級英雄”嗎?虛擬現實技術會不會滅絕人類的真實體驗?還有更多不可預知答案的問題,你將在本書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我們的心智正和互聯網發生著永無止境的共振,人類思維會因此產生怎樣的進化效應?本書編者約翰·布羅克曼召集了149位世界頂尖的科學家、思想家及藝術家來回答這個“大問題”,觸及物理宇宙、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科技趨勢、心理認知及人文藝術等方面的前沿概念與思考框架。這本書將帶你認識這些“最偉大的頭腦”,看他們在思考什么樣的問題,從而開啟你的腦力激蕩。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思想巔峰”,包括人類學家斯科特·阿特蘭、全球復雜網絡研究權威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世界頂尖語言學家及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哲學家及認知科學家丹尼爾·丹尼特、宇宙物理學家馬丁·里斯、“黑天鵝理論”的倡導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等等。
(美)約翰·布羅克曼 ·理論研究 ·20.8萬字
這是一本心理學類的書籍。一個兩歲大的孩童,看見饑餓的陌生人,會遞給他吃到一半的棒棒糖;一個三歲大的孩童,堅持必須也要為他口袋里的小玩偶準備好餐具,他才肯用晚餐;一個五歲大的孩童,從翻仰的金魚身上,可以感受死亡的不可抗拒。本書向我們介紹了科學和心理學的前沿研究,證實嬰兒學習、創造、關心、體驗的能力超乎我們的想象。而且,有理由相信,嬰兒的確比成人更加聰明、更有想法、更有好奇心。兒童與成人是兩種不同形態的人類。他們的思維、大腦和知覺形式雖然都很復雜目有力,但卻完全不同,服務于不同的進化機能。就算是最小的嬰兒對于世界的運轉也有很多認識。
(美)艾莉森·高普尼克 ·兒童心理 ·15.2萬字
創傷會愈合嗎?經歷了變故,人們如何積極地面對創傷應激?如何適應創傷后的生活?基于40年的研究,心理學先驅學者、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喬治·A.博南諾指出,我們對創傷的理解大多是錯的。在書中,他梳理了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的診斷歷史,人們關于創傷的認識之變化。同時,借助戰爭親歷者、“9·11”事件幸存者以及遭遇意外事故之人的經歷,他討論了是什么讓人有復原力,為何人有時會失去復原力,以及人如何更好地處理創傷。
(美)喬治·A.博南諾 ·心靈療愈 ·16.8萬字
由于社會偏見和認知不足,人們總是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避而不談??墒牵睦斫】祮栴}其實非常普遍,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并不能“自愈”。《照顧好你的“心”》試圖通過分析青少年可能遇到的種種心理健康問題(學業壓力、身材焦慮、戀愛煩惱、同齡人競爭、抑郁等等),為讀者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讓讀者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有正確的認識,并積極尋找自己所需的幫助。
(英)朱諾·道森 (英)奧利維婭·休伊特 (英)杰瑪·科雷爾 ·青少年 ·5.6萬字
“習慣化”源于人類的進化機制。為了生存,我們的大腦總是優先考慮新的、意想不到的東西,過濾掉老的、意料之中的東西。“習慣化”是一把雙刃劍,既幫助人類不斷適應新的環境,成功地生存和延續,又使人們如同溫水里的青蛙,逐漸適應惡化的情況,喪失行動力和競爭力,對即將到來的危險渾然不知紐約心理學及神經學博士塔利·沙羅特、哈佛大學法學教接卡斯·R.桑斯坦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經濟學和哲學的成果與方法,深入研究了人類的習慣機制,展示了廣泛存在于會生活各個方面的“習慣化”和“去習慣化”現象。在微觀層面,這本書幫助讀者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生活,學會對好事珍惜、對壞事脫敏,擺脫倦怠感,重拾創造力。在中觀層面,這本書為如何在商業環境中避免錯誤決策提供建議,探討企業如何通過靈活的變革保持活力,提升競爭力。在宏觀層面,這本書帶領讀者重新審視各類社會議題,如健康與安全、風險與不確定性、全球環境、結構性問題等等,為思考這些議題提供了啟發性的觀點和視角。
(英)塔利·沙羅特 (美)卡斯·R.桑斯坦 ·入門 ·13.7萬字
互聯網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各類電子產品將兒童和青少年牢牢鎖在其中。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不僅影響了孩子們的學業,而且嚴重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讓孩子學會科學地使用電子產品,避免網絡沉迷,營造清朗的網絡環境?這是家長和廣大教育者亟須解決的大問題,它緊密關系到孩子的健康和未來。本書作者為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專家、網癮癥臨床和心理治療專家銀子,她基于多年的臨床經驗,在書中詳細分析了電子產品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并提出了科學的建議。她認為,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也是學生獲得信息和資源的重要途徑,我們不能完全將電子產品“妖魔化”。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電子產品對孩子的正面及負面影響,進行積極正向的引導,幫助孩子找到他們對科學與大自然的興趣點和愛好,一起探索這個美好的世界,從而取代他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此外,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理解,因為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網絡或電子游戲,而是父母全身心的陪伴。作者倡議,家庭、學校、相關教育部門乃至全社會都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與愛護,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網絡觀和價值觀,引導孩子走進自律、健康的電子生活,保證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銀子 ·青少年 ·25.6萬字
信心為什么可以在后天習得?本書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腦科學的知識,闡述了信心是如何在我們的心智、大腦、身體中發揮作用的,探討了它從何而來,又如何練就等問題。信心是人類特有的心理裝置,可以幫助我們把想象變成現實,更勇于承擔對于生存至關重要的風險……本書將深度剖析信心的底層邏輯,帶你認識到信心可能帶來的威脅和機遇,幫助你扭轉思維方式、培養掌控感,啟發你學會駕馭信心。
(愛爾蘭)伊恩·羅伯遜 ·百科 ·15.5萬字
是什么讓著名作家華萊士深深地懷疑自己的才華,最終自殺?芳華正茂的青春期女孩為何一次又一次揮刀自殘?當人們感覺自己的理智被某些仿佛無法掌控的東西所綁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曾兩次擔任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局長的戴維·凱斯勒博士通過對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其身上所發生的故事的講述,揭示了人類精神痛苦的秘密,挖掘了導致一系列內心折磨的根源,這就是俘獲機制。
(加)戴維·凱斯勒 ·應用心理 ·1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