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天賦。發現天賦的第一步,是要認清并了解自己的天賦所在。發現天賦并非無章可循,本書將通過科學有效的訓練,帶領讀者走上自身天賦的探尋之路!全書精心編排六大板塊,助你發現自己真正的天賦!在作者看來,發現自身天賦需要我們挖掘自己的天分,感受自己的熱情,端正自己的態度,尋找自己的“部落”,這些對于我們提升幸福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英)肯·羅賓遜 (美)盧·阿羅尼卡 ·人格心理 ·12.8萬字
《邁爾斯直覺心理學》絕非迎合獵奇心理的娛樂書籍。它通過很多通俗易懂的事例,以科學的態度,客觀地把“直覺”這一神秘莫測的事物解釋得非常透徹。神秘的直覺到底是什么?直覺從何而來?當我們在炒股、尋找配偶、招聘或者評估我們自己的能力時,應依靠直覺本能,還是理性分析?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隱藏著我們意識中最大的秘密。戴維·邁爾斯運用通俗、幽默的語言對直覺有關領域的研究及其應用第一次這么完整地進行綜合,為人們揭開直覺神秘的面紗。
(美)戴維·邁爾斯(David G. Myers) ·社會心理 ·16.2萬字
暗示是人類典型、簡單的條件反射。我們無時無刻不接收著外界和內心的暗示,不受控制甚至無法察覺。從這個角度來說,暗示力,是比說服、指示和命令等外顯因素更強大的力量。洞悉了何為暗示力,就掌握了重塑人們思維、感覺和行動的法門。本書圍繞著我們的外在環境、群體間的社會環境和我們的內心世界三個方面來解釋暗示力,介紹了能夠影響甚至決定我們所思所為的諸多因素——顏色、場所、天氣、他人、文化、姓名、標簽、符號,不管多小的細節都能造成很大的影響。一出版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獲《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等媒體交口贊譽。
(美)亞當·奧爾特 ·社會心理 ·13萬字
生命教育是關于死亡的教育,更是關于如何“生”的教育。正所謂,未知生,焉知死。因為生命是趟單程旅行,誰都無法重新來過,沒有修正的可能。本書包含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孤獨與聯結、愛與性、自我成長與家族傳承、選擇與自由、挫折與韌性及喪失與焦慮等每個人都繞不開的人生議題。而我們日常很少有機會停下來思考它們,更遑論與人討論。本書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我們可以跟隨本書內容的鋪陳,開啟“感知生命”的探索。本書適合大中學生、教師、家長、心理學愛好者及希望過好一生的人閱讀。
姚玉紅 吳雙磊主編 ·心靈療愈 ·13.2萬字
人們總是憑借直覺認為,自己所見和所感的都是真實的。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心理學史上最知名的實驗之一“看不見的大猩猩”告訴我們:事實上,即使最明顯的信息也會被我們漏掉。在當今這個信息和新事物大量塞滿我們生活的時代,生活中的“大猩猩”更是無處不在。本書作者系兩名權威心理學專家,生動而幽默地揭示了生活中常見的六大錯覺:注意錯覺、記憶錯覺、自信錯覺、知識錯覺、因果錯覺以及潛能錯覺。通過閱讀,你會懂得,你所見的、記住的、以為的、知道的等,也許,全都不是真實的。
(美)克里斯托弗·查布利斯 丹尼爾·西蒙斯 ·理論研究 ·10.6萬字
在分析心理學理論中,榮格一直將夢境與幻象作為理解人類集體無意識的重要線索,認為夢是人類靈魂的無意識投射。《煉金術之夢》選自榮格全集的第十二卷,集中節選了榮格對夢所做的心理學實驗。在本書中,榮格對一個受過良好科學教育的年輕人所提供的近四百個夢境與幻象進行了分析研究,并重點向讀者介紹了其中與“曼荼羅”這一關鍵要素相關的部分。通過大量的實例證據以及豐富多樣的插圖,榮格向讀者們展示了眾多常見于夢中的煉金術意象,同時也揭示了他關于夢之解析的冰山一角。
(瑞士)C.G.榮格 ·生理心理 ·8.5萬字
這是一本關于“友情”的小百科全書,不止探討友情,更解開所有人際關系的煩惱與困惑。親子、夫妻、手足、同事、主管及部下……任何一種人際關系背后,都有“友情”在運作;思考友情,也就是思考人性。日本心理學權威、文化學大師河合隼雄,以臨床經驗和東西方文化傳統,剖析成年人之間友情的全貌,力圖解開糾纏人際關系的最根本原因。請帶著這個問題閱讀本書:你,有“真正的”朋友嗎?
(日)河合隼雄 ·百科 ·6.4萬字
為什么人們在群體中不再獨立思考,變得沖動、易怒、輕信、易受操控?為什么群體成為英雄和成為罪犯同樣容易?為什么受過教育的人與無知的人在群體中表現一樣?為什么大眾的想象力是政治家權力的基礎?《烏合之眾》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經典著作,于1895年首次問世。本書被翻譯為20多種語言出版,影響至今。在書中,勒龐以極富洞見的觀察和精辟的分析,描述了群體的特殊心理與思維方式,探討了群體心理的形成、群體與個體心理的差異,以及群體對社會文明的影響。這些觀點共同構成了勒龐對群體心理的獨特見解,為之后的社會心理學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啟示。《烏合之眾》出版至今已一百多年,而書中的問題在今天仍然能令我們產生共識。本書特別附有譯者萬字長文導讀;配有法國諷刺漫畫大師杜米埃手繪“眾生相”插圖;同時附上與勒龐同時代的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塔爾德寫于1901年的《從群體到公眾》一文,為理解《烏合之眾》提供另一種對照參考視角。
(法)古斯塔夫·勒龐 ·經典著作 ·11.4萬字
在《優勢品格》一書中,作者講述了自己的36個成長故事,進行了相應的心理分析,還列出了36個經典的心理學和腦科學研究,增強了本書的理論系統性和操作實用性,給家長和孩子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如何通過梳理成長中的里程碑事件,培養優勢品格,從而奠定一生成功和幸福的基礎。這是一本青少年可以自己閱讀的書,在本書中,你將學到:如何在失敗中培養毅力如何在沖突中升華友誼如何在欺凌中培養自尊如何在褒貶中平衡自我……這也是一本供家長和孩子親子共讀的書,在本書中,你將收獲:如何理解孩子的心血來潮如何理解孩子的反叛心理如何引導孩子修正不良行為。
岳曉東 ·青少年 ·13萬字
不是所有的傷害,都應該得到原諒。這本書,送給那些經常在飯桌上遭受言語和情緒虐待的人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家和萬事興”,但有時帶給我們最大傷害的是家庭關系以及家人,而用恰恰因為是家人,讓這種關系更難處理,也不知是否應該結束。對有些人來說,家是港灣,滋養著我們的信心。對另一些人來說,它是痛苦、傷害和沖突的來源,可能感覺是一個終身的負擔。在這本書中,持證治療師和暢銷書關系專家內德拉·格洛弗·塔瓦布將幫助你識別機能不全的家庭模式,告訴你如何打破代際循環,克服內疚感,果斷切斷與“有毒”家人的聯系,奪回關系的主動權,過上不被他人消耗的人生。
(美)內德拉·格洛佛·塔瓦布 ·心靈療愈 ·10萬字
本套裝關注心理學各個領域——生活中的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司法心理學,并專注現代人常見心理問題如抑郁癥、自閉癥,主題貼近現代生活,對人們的心理世界做了一次深入而細致的探索。各品種邀請相關領域的著名學者作序推薦,比如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馬皚為《司法心理學》作序,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林為《抑郁癥》作序,為大眾普及心理學知識,呼吁我們關愛心理健康。
(英)吉莉恩·巴特勒等 ·入門 ·37.8萬字
孩子在成長為大人,父母也要升級至2.0!“那個曾經眼睛閃閃發亮、充滿夢想的孩子去哪兒了?”為什么再也搞不懂孩子在想什么?為什么總是忍不住對他們生氣?《與青春期孩子的18場關鍵對話》從青春期孩子自述角度切入,通過61個真實案例,讓孩子親口告訴你為什么他們會抽煙、喝酒、厭學,沉迷網絡不愛社交,與父母關系降到冰點……針對當今時代青春期孩子面臨的社交困擾、學業壓力、親子關系等18個青春期關鍵問題,本書作者基于20+學校心理咨詢實戰經驗,解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動態,傳授父母讓孩子主動談心的秘訣,指導父母為孩子營造支持性的成長環境。
(韓)尹多玉 ·青少年 ·10.1萬字
權威解答“什么是智能”這一深刻問題,破解機器人難題。詳細剖析心智的四大能力,權威解讀“心智如何工作”。一扇窺視人類心智活動神奇與奧秘的窗戶。一場探索心智本質的奇幻之旅。[編輯推薦]當代最偉大思想家、TED演講人、世界頂尖語言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經典重現;史蒂芬·平克“語言與人性”四部曲之三,繼《語言本能》、《思想本質》后又一力作;認知神經科學領域顛覆性著作,凝聚認知神經學、人工智能和進化心理學等多項研究成果;觀點獨到精辟,立論嚴謹周密,論證新穎犀利,例證豐富新鮮,行文汪洋恣肆;湛廬文化出品。
(美)史蒂芬·平克 郝耀偉譯 ·百科 ·44.4萬字
作者林恩·亨德森接任了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開辦的害羞診所,在接近40年的來訪者接待和社交焦慮小組活動舉辦后,作者總結出應對害羞和社交焦慮的好方法。在近40年的實踐中作者發現,即使是自認害羞的人也能夠出色地完成社交任務,更有很多出色的人也被認為是害羞的。因此,作者希望通過讓讀者了解大腦心智的運作機制、區分害羞與社交焦慮的關系與不同、通過介紹慈悲聚焦方法,讓害羞者能夠更好地應對社交場合,走出社交焦慮。本書是作者將40年害羞研究與臨床經驗集合而成的作品。在書中,作者從害羞和社交焦慮的現象探析害羞的產生、引發的情緒和伴隨的行為反應,讓讀者理解害羞和社交焦慮的本質,運用慈悲聚焦療法、正念減壓療法及社會適應訓練等結合起來,培養個體的慈悲心,從而發展出更多的社交自信,進而改變社會適應困難的問題。同時,她用實踐中的例子進行說明,還包含了供讀者自評的量表和互動部分,讀者能夠輕松的從例子中學習改變自己社交焦慮的方法、根據量表自評更好地了解自己、幫助自己。
(美)林恩·亨德森 ·百科 ·12.7萬字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作者丹尼爾·科伊爾采訪了商業、科技、體育、藝術、音樂、數學等眾多領域的大量專家,發現并總結出很多可以提升技能的簡單原則。通過親自實踐,從中精選出52條最具實用性的原則,集結成這本作品。亞里士多德說過:“重復的行為造就了我們。因此,卓越不是一種行動,而是一種習慣。”按照書中提供的52條原則去塑造自己的習慣,讀者就可以實現每周銘刻一個微習慣,每年精進一個新技能的美好愿望,最終成就卓越人生。
(英)丹尼爾·科伊爾 ·人格心理 ·3.4萬字
95后是第一代進入青春期時不斷接觸互聯網的人群,即Z世代。“手機式童年”取代了“玩耍式童年”,構成了這一代孩子的“新童年”:一方面,父母在現實生活中的過度保護,這讓孩子無法在成長中獲得足夠的挑戰。另一方面,社會對孩子在網絡上的保護不足。這對孩子產生了4大傷害:社會剝奪、成癮、注意力碎片化、睡眠剝奪。Z世代數字原住民在虛擬世界遭遇成長危機:對女孩來說,社交媒體讓女孩重度焦慮:濾鏡、美顏、社交媒體經過美化的生活會讓女孩產生外貌焦慮,加劇青春期女孩的不安全感。女孩更容易分享情緒,讓焦慮情緒傳播。對男孩來說,游戲和視頻讓男孩深陷孤獨:網絡游戲和智能手機讓男孩有更多途徑逃避現實,沉浸在虛擬世界中。高度依賴手機和社交媒體會導致人類的精神退化,已經成為一代人的危機。作者呼吁要全社會共同行動來結束這場手機帶來的精神疾病的流行,并給出了四大行動方向:社會:通過互聯網立法,鼓勵孩子多在現實中自由玩耍;技術:互聯網科技公司用技術手段保護孩子;學校:為孩子提供遠離智能手機、社交媒體和網絡游戲的環境;父母:做好虛擬世界的園丁。
(美)喬納森·海特 ·教育心理 ·23.1萬字
本書是一本從腦科學的角度解讀自由意志問題的書。許久以來,人們一直都在思考有關自由意志的問題.在本書中,作者用現代腦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告訴我們,絕對的自由意志并不存在,但是社會中的個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一觀點對整個社會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括道理和法律等各個層面。
(美)邁克爾·加扎尼加 ·理論研究 ·13.9萬字
福克斯教授的研究著重于人類的頭腦靈活性、情緒能力,意識能力,情境能力,提出為何在相同的環境之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和認知?經過多年研究,她發現,現代人心理失調的主因即我們無法實時掌控自身的感覺和行為,由此會做出一系列不合時宜的反應和決策。因為人類大腦內建了一些本能,這影響到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例如,在恐懼之下,我們的身體會無法動彈、大腦一片空白。然而,人類為了生存下去,須時時保持心理和身體上的靈活性──這是一個演化上的悖論。而心理僵化也使我們常低估自的表現和成就,要打破這樣的限制,就要提高內在的應對力。開篇作者向我們提出了應對力的概念,并介紹了為什么我們要提高應對力。之后通過闡釋應對力四大基石:頭腦靈活性、情緒能力,意識能力,情境能力,并通過一些心理學的方法,來訓練提高應對力的方法。這是一本非常容易理解的關于人類靈活性的科學入門書,本書提出了“應對力”這樣非常前沿實用的概念,這一概念與之前的“心理彈性”或者“心理復原力”不同,這兩者重點在于我們遭受創傷后反彈恢復能力,而“應對力”是讓我們一直接受并保持萬變情境中的靈活性,以至于在心理上都不需要進入低谷就可以隨時應對,做出有利于發展的新反應。這是人類心理上的又一概念性和能力上的突破,可將此概念與情商、成長型思維、積極情緒等概念放在一起進行解讀。
(美)伊蓮·福克斯 ·社會心理 ·14.1萬字
你是否覺得自己時常被消極想法困擾,被孤獨感淹沒,被恐懼感麻痹?如果是這樣,請相信你并非孤身一人。抑郁癥沒有界限,無論我們的性別、年齡和收入如何,都有可能深受其困擾,并且受抑郁之苦的人數在日益攀升。值得慶幸的是,抑郁癥并不是無法治愈的頑疾。在本書中,美國認知心理治療協會主席、美國認知行為療法協會會長領域知名治療師羅伯特·L.萊希博士基于其30多年的治療抑郁癥的寶貴經驗,用清晰易懂的方式介紹了抑郁癥的成因、癥狀,并結合眾多案例,揭示了運用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抑郁者戰勝絕望,停止自我苛求,克服完美主義,擺脫孤獨感,重新鞏固友誼、愛情,找到人生動力,最終打破抑郁癥的魔咒。本書包含了能使你的思維和行為遠離抑郁束縛的有效工具和方法。本書能成為伴你左右的抗抑郁指南,希望閱讀本書能使你戰勝抑郁,并有效降低抑郁癥復發的可能性。
(美)羅伯特·L.萊希(Robert L. Leahy) ·心理咨詢 ·15.4萬字
隨著知識的積累和閱歷的豐富,高中生開始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對自我價值、興趣、能力和未來目標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形成較為穩定的自我價值觀,但同時,他們在人際關系、學業和人生選擇方面面臨更加復雜的挑戰,容易感到迷茫和不安。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應理解這些心理特點,并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引導,幫助高中生順利度過這一重要發展階段。心理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本書涵蓋的心理課主題系統且全面,包括自我認識、情緒調適、人際關系、社會適應、學會學習、生涯規劃、生命成長7大經典主題,共35節優質心理課,以及一線心理課設計經驗分享。這些課例大多是獲獎或公開展示的優質心理課,在實踐中備受好評。書中詳細的課例介紹,不僅提供了眾多可學習、借鑒的教學范本,更提供了教學“腳手架”。讀者可以從作者的設計思路、教學過程、設計意圖、課程迭代、教學反思及最后的專家點評中,了解、學習如何設計、實施和打磨心理課。本書適合高中心理教師、班主任、其他任課教師及家長閱讀。
呂劍晨主編 ·研究方法 ·1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