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養命之方》是一本給當代普通人的養命、救命常備書。是《醫學衷中參西錄》實操版。《救命之方》書中所述的經方和驗方,全部來源于《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等中醫經典和歷代中醫大家的臨床實踐,代代傳承、救濟天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瑰寶。古方今用,不僅能從根上防治那些突發的、經久難愈的心腦血管病、咳喘、鼻炎、痛風等疾病,還能有效地調治皮膚病、痔瘡等難言之隱。
羅大倫 ·中醫養生 ·14萬字
本書從日常生活的各個角度說明肝臟的重要性,描述肝臟將要出問題的一些預警信號,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傷肝的一些習慣。最重要的是詳細的告訴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怎樣通過居家調養、心理調適、運動保健、穴位按摩、日常飲食等簡便實用的方法來養肝護肝,以及男女護肝方和四季保肝法,并從中西醫角度對五種常見肝臟疾病進行分析。
李卉 王偉岸主編 ·中醫養生 ·12.1萬字
生命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存在,同時也需要最精心的呵護。《黃帝內經》作為我國第一部養生寶典,談養生,必然從其中尋找秘法。本書以《黃帝內經》中的飲食養生理論為依據,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解析與養生有關的“有節”“平衡”“五味”“四時”“食療”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并配以簡單易做的食譜,全面實用而不失其專業性,幫助每一位讀者學會吃,學會睡,自然健康享長壽。
朱麗娟 ·中醫養生 ·10.8萬字
本書闡述穴位按摩、身心調養與健康的關系,力求提煉一種最天然、最經濟、最便捷的養生祛病方式,以饗讀者,不求工事而求深刻,不為妍麗而為實用。書中介紹了常見情志疾病、內科疾病、外科疾病、兒童疾病、婦女疾病、男性疾病的穴位按摩和身心調養等,讀者日常可以根據身心狀態的不適翻閱目錄查尋可能的病癥,對照其表現、病因進行穴位按摩、身心調養。
樊長征 洪巧瑜主編 ·中醫養生 ·6.2萬字
本書遵循“上醫治人”的中醫觀點,列出了18類62種經典中成藥,這些中成藥都是出自中醫典籍,由歷代名醫精心創制的經典藥方傳承演化而來,已經使用了成百上千年。《藥房里買得到的傳世名方》針對現代人經常罹患的疾病,如頭痛、感冒、上火、便秘、腹瀉、胃痛、肥胖、腎虛、失眠、痛經等,解析如何選擇合適的中成藥,來進行日常的自我治療與保健。同時為那些被我們用反、用窄、用歪了的中成藥正名,糾正日常生活中的用藥錯誤。讓那些被“埋沒”的古代國醫經典換上新裝,繼續為今人所用,發揮它們的神奇魅力。
佟彤 ·中醫養生 ·10.5萬字
《國醫養生密碼:國醫養生大智慧》就以這些國醫推崇和總結的養生方法為線索,告訴大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符合我們生命規律的生活習慣,從而給自己一個高質量的生命過程。追本溯源,破解國醫養生的萬古流芳之術。中醫學是中華民族的國粹之一,在漫長的實踐中,國醫輩出,他們皆以仁者、仁心、仁術立世。
薛慧 ·中醫養生 ·11.8萬字
濃厚的中醫文化引領著時下的養生之道,橘杏春秋,大師輩出。這些大師往往年至高齡卻不顯老態,他們憑借著或家傳、或師承的珍方妙藥加上自身幾十余年的臨床經驗,總結了很多治病養生的絕技而樂享天年。本書通過顏老行醫多年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再現了顏老運動養生、飲食調養、起居調攝、情志調節的理念與方法,為讀者揭示了健康長壽的奧秘。
顏正華 ·中醫養生 ·7.8萬字
中草藥是中國人千年不老的養生智慧,是中國人幾千年來同疾病作斗爭的寶貴遺產。從最早的“神農嘗百草”,到“藥王”孫思邈的十年力作《千金方》,再到明朝李時珍的“中國第一藥典”《本草綱目》……直至今日,中草藥的應用在我國已有7000年的歷史。本書即是根據現代人的身體狀況,結合中國古代的多部權威藥典,擷取了320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類中草藥。不僅描述了藥物的別名、產地、藥效、典籍考證等專業藥物信息,還提供了生活中常見病的藥劑和食療方,加入了一些藥物的典故和傳說等,使得本書的內容有趣生動又不乏科學權威。愿本書能夠成為您輕松學習中醫精華的入門讀物、家庭生活必備的國藥工具書!
郝婭 ·中醫養生 ·20.4萬字
本書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專家組織編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養生保健的重視,傳統自然療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刮痧、拔罐、艾灸療法因其操作簡單、安全、有效,成為臨床治療和家庭保健的常用方法。本書從入門、治療與保健方面詳細介紹了刮痧、拔罐、艾灸三大療法。入門篇主要介紹三種療法的基本知識以及適應證;治療保健篇介紹了62種常見病癥的防治,簡要介紹了適宜不同人群的日常保健方法。
于天源 ·中醫養生 ·6.9萬字
本書是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養生堂》欄目同步推出的重磅新書,由京城四大名醫施今墨傳人祝肇剛教授和協和醫科大學心理專家楊霞教授聯手打造,將傳統中醫與現代心理學完美結合,以獨特的視角解讀16種常見疾病的實用養護方法。
祝肇剛 ·中醫養生 ·7.9萬字
本書列舉了五官、消化、呼吸、心血管、泌尿、神經等科的常見疾病,對每種疾病都介紹了相應的癥狀診斷方法,并介紹了一些中西醫治療手段。此外,最重要的是針對每種疾病都介紹了數個對治的特效穴位,,并對取穴方法、按摩手法進行了詳盡的圖解,為你去掉了學習按摩的最后一道專業門檻,幫你輕松掌握穴位按摩的要點,為自己、也為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中醫養生 ·5.8萬字
經常艾灸,可提升人體陽氣,使氣血更充足,從而達到消除身體不適和預防、輔助治療疾病的作用。本書針對上班族常見的身體不適,提出利用每天睡前15分鐘,艾灸特定穴位來改善身體狀況,預防疾病。全書包括如何迅速上手,艾灸十大名穴,上班族常見毛病家庭艾灸方法三個部分。
李志剛 ·中醫養生 ·3.3萬字
《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也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我國第一部養生寶典與第一部生命智慧百科全書。《黃帝內經》建立了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癥、診法、論治”以及重要的“養生學說”。“清調補五行養生”是三位一體的人體系統再生工程,清除毒素,調和氣血,修復臟腑,而后才是對于組成人體最小單位“細胞”的全面補充,使元氣得以濡養,精氣得以充盈。
陳大為 ·中醫養生 ·12.8萬字
著名中醫專家徐文兵老師為你系統講述《黃帝內經》的前世今生,了解中國人生命醫學演化史!學習中國歷代大醫養生祛病的智慧和方法。
徐文兵 ·中醫養生 ·30.7萬字
針對想吃又不敢吃、不會吃的糖尿病患者,書中分門別類地介紹了糖尿病防治知識及食物交換份法,幫助糖友合理安排餐次、選擇最佳食物和最佳的烹調方式、輕松應對特殊的就餐狀態。飲食+運動+中醫——三管齊下,攻克糖尿病。
《書立方·養生館》編委會 ·中醫養生 ·4.6萬字
健康、長壽是每個正常人都渴求的養生目標。“養生”這個詞首先需要的就是“養”,而“生”字,不僅僅指人的生理和生命,也包含著生活的概念。概括來講,“養生”是要調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來實現壽命的延長和生活的和諧。當然,人的身體健康與否同生活質量的好壞也是分不開的。也許有人說,養生是老年人的專利。但反過來想,難道只有老年人才應該關注身體是否健康、壽命是長是短、生活質量是高是低嗎?當然不是!因此,當你把“養生”這樣一個看似遙遠而古老的詞匯放到現實生活中的時候,才會發現它對你的一言一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高紅敏 ·中醫養生 ·15萬字
不讀《黃帝內經前傳》,就不知道我們的祖宗到底是誰,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是什么。讀《黃帝內經前傳》,知道《黃帝內經》的前世今生,我們才知道自己的祖宗有多偉大,漸漸明白自己是誰?從哪里來?將要到哪里去,由此,我們才可能數典不忘祖。著名中醫專家徐文兵老師為你系統講述黃帝之前的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到底指的是誰,代表人物都有哪些,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是什么……作為一個人來講,知道《黃帝內經》的淵源演變,就能盡早地“保性命之真”——第一,知道自己的天命;第二,明白如何保天命。
徐文兵 ·中醫養生 ·14.6萬字
本書從歷史溯源、中醫觀點、藥理研究等方面介紹了230多種中藥與名人的傳說,使廣大讀者知曉名人,了解名藥,擇藥配方,在調攝心身的同時,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胡獻國 ·中醫養生 ·18.7萬字
本書圍繞臨床中患者朋友們經常問到的100個眼科問題進行解答,這100個問題涉及的眼病有青少年近視、弱視、干眼、視疲勞、老年性白內障、青光眼、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老年性黃斑變性、麥粒腫、過敏性結膜炎、麻痹性斜視、眼瞼痙攣、視神經萎縮等眼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簡單系統地介紹了這些常見眼病的常見病因、臨床癥狀、中西治療方案及自我保健方法;為了方便讀者更好的進行眼病的防治和保健,本書還介紹了中醫眼保健的常用穴位,常用的中醫外治療法、中成藥及保健食品,讀者朋友除了了解眼科疾病的相關科普知識外,更多的是在了解了疾病的發生、發展后,應用中醫的手段去進行防治和自我保健,從而達到保護我們“心靈的窗戶”的目標。
劉文主編 ·中醫養生 ·6.2萬字
本書整理中醫典籍與民間驗證有效的傳統療法,結合作者多年醫療實踐總結,針對孩子常見身體問題,如發燒、鼻炎、濕疹、貧血等,幫助家長及時判斷孩子身體狀況,對癥調理,輕松守護孩子身體健康,提供放心、經濟的居家調理方案。既見效、又放心、還省錢。書中偏方絕大部分采用常見食材或常用藥,容易購買或獲取,制作方法也簡便易行,適合家庭日常保健的需要,可以作為家庭診療的常備手冊。針對同種癥狀提供1-3種解決方案,滿足不同生活場景與不同孩子體質需求。專業把關,放心有效。多名主任醫師聯合打造,所有偏方通過嚴格審核。精選千年古籍醫學智慧,參考真實病例。
馬小麗 周海娟 李春雪 ·中醫養生 ·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