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名老中醫話說中藥養生》首部分是“中藥養生篇”,選擇100種常用中藥(實際內容超過100種),按其作用分為12類,內容依次為概述、軼事、新研究、藥膳、養生經驗方等,并附插圖51張。其中“養生經驗方”的內容,既有預防疾病的藥方,又有治療疾病的藥方,包含有“未病預防、既病防變”的“治未病”思想。
毛德西主編 ·中醫養生 ·14.3萬字
《黃帝內經》是中國最著名、最古老的中醫典籍之一,又稱《內經》。現分為《素問》《靈樞》兩書。《素問》偏重于人體生理、病理,疾病治療原則、原理,以及人與自然間的關系等理論闡釋;《靈樞》則偏重于人體解剖、臟腑經絡、腧穴針灸等說明。盡管醫學界學說爭論各異,但鮮有背離《黃帝內經》者,否則,將對中醫學中各個臨床疾病之認識、診斷、治療原則、選藥處方等無從理解和實施。
滿江 易磊 ·中醫養生 ·13.6萬字
民間偏方一般指散落民間,不為外人所知道的行醫方法,多為祖傳,其來源不為人知,也不見歷代的藥學典籍記載,只是在民間流傳。“民間偏方”的一大特點是其療效的不確定性,一方面它有可能治愈某些怪病;另一方面,它背后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巨大危害。
民間秘方,是指光大的勞動人民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些針對疾病的方法,而且很有效果。
滿江 易磊 ·中醫養生 ·13.2萬字
《〈本草綱目〉養生經》是一本特別實用的養生書,可謂開卷有益:老年人可以讓自己掌握保健養生與抗衰老的秘訣;中年人可以讓健康馳騁在“打拼”的路上;而小朋友則可以因為健康而快樂,因為益智而聰明,讓自己的童年更加幸福。正因為這樣,與其說這是一本書,不如說這是一份禮物——一份傳遞著長輩愛心的禮物,一份凝結著晚輩孝心的禮物,一份沉淀著家長對孩子關心的禮物。
滿江 易磊主編 ·中醫養生 ·11.2萬字
艾灸具有溫陽散寒、補氣養血、化瘀止痛、養顏抗衰等功效,是老百姓喜歡的的健康療法。本書從艾療的原理、選艾技巧、艾條制作等角度進行詳細、明了的說明,近乎手把手傳遞艾灸養生之法。
滿江 易磊 ·中醫養生 ·7.5萬字
揉揉按按,輕輕松松“手到病除”。對癥按摩,身體就有土生土長的“良藥”,不必舍近求遠,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滿江、易磊主編的《對癥按摩妙治百病》以按摩養生治病為出發點,對按摩的常識、好處、手法、力度、禁忌做了一一說明,病癥包括頭頸疾病、胸部疾病、腰腹疾病、生殖疾病、皮膚病、小兒病及全身病癥,是實實在在“從頭到腳”的養生調治之法。
滿江 易磊 ·中醫養生 ·10.5萬字
在崇尚自然療法的今天,操作方便、效果顯著的刮痧療法成了大眾爭相推崇的熱點。現代的刮痧療法在繼承了傳統醫學精華的基礎上,又結合了現代醫學的科學理論,使得這枝醫學奇葩更加光彩奪目。在我們苦苦尋覓一種健康良法的時候,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其實健康的途徑就在我們的經絡穴脈之中,在這個龐大的人體系統里蘊藏著祛病愈疾、保健強身、美容養顏的強大能量,而刮痧療法就是將這些能量發揮到極致的途徑。
滿江 易磊 ·中醫養生 ·9.2萬字
滿江 易磊 ·中醫養生 ·15.3萬字
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手、足、耳反射區按摩療法的基礎理論、注意事項和使用方法,并針對廣大家庭中的各種常見病癥,從頭疼腦熱、感冒咳嗽、頸肩腰痛,到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更年期綜合征、陽痿等疾病,均有詳細的按摩治療方法(包括相對應的穴位和反射區)介紹。內容科學嚴謹,方法簡單,每一步都配有真人圖示,更加通俗易懂,使讀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即使沒有任何醫學基礎、沒有任何經驗的人也能輕松找準所選區域,進行實踐學習。需要注意的是,書中的按摩療法只能作為緩解病痛的輔助療法,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接受系統、規范的治療。同時為了讓讀者更方便地找到相應穴位,了解相應穴位的功效,特意為大家補充了經絡穴位標準圖示和一些穴位的療法。
張威 ·中醫養生 ·23萬字
長期伏案,容易頭痛、頭暈、脖子疼?腰痛久治不愈,二三十的年齡五六十的腰?視家務活為巨大的負擔?娛樂放松時,越放松越累?本想運動健身,卻被運動傷身?這些都與姿勢不對、脊柱負擔過重有關。低頭含胸、彎腰駝背、蹺二郎腿、久坐,使脊柱的小骨說歪就歪,同時,內臟受壓迫、血液循環不暢。人們因此出現椎間盤突出、脊柱側彎、肩周炎,及肢體麻木、胸悶、胸痛、便秘,甚至是失眠、精力下降、疲勞等病癥。其實,養護脊柱并不難,無須大塊時間和專門道具,只需每天隨時隨地的小堅持、小運動,就能輕輕松松,遠離“脊”病。本書對頸、肩、腰疾病有專業的見解和獨到的治療方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從行走、坐臥、起居、勞動、娛樂、運動、療病等七大方面,全面介紹了養護脊椎的簡單輕松方法,讓讀者輕輕松松養脊、快快樂樂健身。
溫建民 葉建新 ·中醫養生 ·6.6萬字
包含8冊,分別是:《圖解黃帝內經》《圖解本草綱目》《圖解千金方》《圖解神農本草經》《圖解金匱要略》《圖解傷寒論》《圖解黃帝內經·素問》《圖解黃帝內經·靈樞》。這套書對傳世的中醫經典原著進行白話文翻譯,并以圖解法進行演繹、釋解,將書中繁奧之文及精深的內涵展示出來,詳解略說,層次分明,圖文并茂。全書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內容翔實,不僅可以作為中醫學者的必備工具書,更是現代人生活養生的居家典籍。
(漢)張仲景 (唐)孫思邈 (明)李時珍等原著 《圖解經典》編輯部等編著 ·中醫養生 ·237萬字
本書從歷史溯源、制作方法、中醫觀點、營養分析、注意事項等方面詳細介紹述了300多種常用美食,使廣大讀者能方便地擇食配方、選藥養生,達到提高身體健康與享受美食的雙重目的。
胡獻國 ·中醫養生 ·28.2萬字
一本書教你解決全家人常見健康問題,修訂升級版隨書附贈羅博士開給您全家的救命之方速查速用全彩拉頁。多了解些中醫知識,簡單的問題能自己處理,復雜的問題能向醫生準確描述。書中所述的經方和驗方,全部來源于《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等中醫經典和歷代中醫大家的臨床實踐,代代傳承、救濟天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瑰寶。現在,這些經典方劑經知名中醫專家羅大倫篩選梳理并詳細講解,古方今用,不僅能從根上防治那些突發的、經久難愈的心腦血管病、咳喘、鼻炎、痛風等疾病,還能有效地調治皮膚病、痔瘡等難言之隱。其中,本書部分方子由羅博士在北京電視臺《養生堂》欄目分享后,已讓廣大觀眾受益。本書介紹的每一個方子都有非常對癥的具體調治思路和方法,所推薦的每一種藥食同源的藥都能在正規中藥房買到。
羅大倫 ·中醫養生 ·8.1萬字
本書完整收錄了124個手足部反射區、120個手足部穴位,對這些反射區、穴位的定位功效進行了詳解,并附有骨骼定位圖,方便讀者找準穴位。另外書中還針對近百種病癥進行了按摩指導,是自我養生保健的好幫手。
王東坡 ·中醫養生 ·4.1萬字
本書是對《黃帝內經》生命哲學內容的系統解讀。作為師從《黃帝內經》研究大家,通曉醫學、易學、儒學、道學、佛學的“國學五經”體系的創建人,張其成從容出入于醫學和哲學之間,重點對《黃帝內經》與《易經》進行合參匯通,提煉出滋養中華民族數千年,以“陰陽調和”“天人合一”為最高原則的生命智慧。打通《黃帝內經》與其他諸子學說等諸多背景文化之間的邏輯關系,從字詞本意到本質內涵,從原理邏輯到實操要領,從古代背景到現代適用,結合生活實例,解密《黃帝內經》的生命觀、思想觀、處世觀,講透整體觀念、陰陽五行、五運六氣等核心問題,使讀者獲得以“道”馭“技”的生命智慧。
張其成 ·中醫養生 ·18.1萬字
本書采用真人立體骨骼圖片,配合每個穴位的標準定位和取穴技巧的講解,讓讀者在取穴時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圍繞人體經絡、穴位功效、經絡疏通以及按摩、刮痧、拍打、拔罐、艾灸、健身、瑜伽等健康療法加以深入淺出地講解。同時,附加了13種家庭常見病的經絡疏通方法,以及健康提示、飲食調養等知識,簡潔實用,是家庭保健的常備之選。
郭長青 ·中醫養生 ·4.9萬字
脾是“生化氣血之源”,負責將人攝入的營養輸送至各個器官,以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養脾對女性尤為重要,一旦脾虛,就會出現肥胖、長痘、老得快等問題。本書分為五章:第一章介紹脾虛的五種類型以及引起脾虛的不良生活習慣;第二章介紹脾虛的常見癥狀以及日常調理方法;第三章根據四季氣候及節氣的不同特點,提出更適合當季的養脾方式;第四章講述用食療調理脾臟的方式,推薦了諸多有益脾胃的食材和菜譜;第五章介紹了幾種日常方便又有效的養脾方法,包括按摩穴位、練太極、慢跑等。從這本書開始,讓我們把健脾養脾的意識融入每一天的生活里。
王柳青 翟煦主編 ·中醫養生 ·7.2萬字
知道中醫的常識,不是要求大家變成醫生,但要變成一個明事理的人。這樣你將來得了病會有一個辯證的,有一個從正反面看的態度,能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看法。本書從認識中醫、中醫非藥物療法、識字、民以食為天、七情、歷史、醫案等方面入手,告訴我們如何掌握中醫的常識,成為一個能自救,能幫助家人、朋友的明道之人。
徐文兵 ·中醫養生 ·13.5萬字
我們自稱是炎黃子孫,但其實多是不肖子孫。為什么現在年過五十的人動作皆衰的不多,猝死的多?到底是天時、人世變化,還是我們失去了順應時世變化的能力導致早衰呢?現在,很多人完全活得神魂顛倒,所得的很多奇奇怪怪的病,都是自己作出來的……這是一本教你如何活得長,又活得好的智慧之書,講述了人一生中應該如何預防疾病和減緩衰老,強調食飲有節、起居有常、應季應人的生活哲學。
徐文兵 ·中醫養生 ·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