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研究:以山東生鮮農產品為例
農產品物流連接生產與消費,不但可以解決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問題,還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并反過來引導農業生產的發展。近些年來,我國生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和成本損耗很嚴峻,中央和政府對農產品流通的問題越來越重視。如何構建高效的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降低生鮮農產品的物流損耗和物流成本,提高食品安全,改進生鮮農產品物流效率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書利用經濟學、管理學、供應鏈管理和博弈理論、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在方法上引入案例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類分析法、博弈論等科學方法,對中國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進行研究,為從事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理論研究的學者提供理論和方法上的借鑒,可以彌補現有研究的不足,豐富相關的研究成果;為從事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的相關企業主體、運營主體和管理主體等提高認識水平和決策科學性提供借鑒,為政府制定農產品流通政策提供決策參考依據。本書在把握國內外農產品物流的研究動態和現有研究文獻的基礎上,通過搜集大量的統計資料以及相關實地調查,對中國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繼而研究了中國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的形成機理,探討了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演化的路徑及演化的動因;在此基礎上,研究了中國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的構建與優化;對山東17地市的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的選擇進行了實證分析;綜合研究成果,提出了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建設的政策建議和保障措施,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方案和依據。
·10.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