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我是一只北極熊,曾經是莫斯科的“馬戲之花”,受傷退役后寫起了回憶錄。我把作品投稿給雜志,竟讓自己踏上了流亡的旅途。西柏林的稿紙白得就像故鄉的冰原,我提筆寫下未出世的女兒和外孫的名字,故事便自動向未來發展了下去……“無人肯聽的故事就像敞著口子的洞,我被吸進那里,消失不見。”——局內人幻化為局外“熊”,隔著厚厚的皮毛感受有墻和沒有墻的柏林;時代劇變就像一場大雪,那么輕,又那么重。
(日)多和田葉子 ·社會 ·12.1萬字
事業有成的食品公司社長、剛剛失去母親的女醫生、熟年被離婚的銷售人員,三個出生成長在東京的中年人,即將退休,他們都沒有可以回去的故土。機緣巧合之下,他們購買了信用卡公司為頂級客戶提供的“歸鄉服務”。只需支付50萬日元,就能前往一個虛構的故鄉與“母親”共度兩天一夜,做一場返鄉的好夢。原本以為只是一趟體驗鄉愁的旅行,他們卻因旅途中的靈魂人物——等待在故鄉的“母親”而深受觸動,三人逐漸迷失在虛構與真實之間,也獲得了重新審視自我人生的契機……
(日)淺田次郎 ·社會 ·12萬字
《麥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是十六歲的中學生霍爾頓,他出身于紐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老師要他好好讀書以便將來出人頭地,而學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談論酒精和女人。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無心學習,老是挨罰。第四次被開除時,霍爾頓沒有回家,只身在紐約游蕩了一天兩夜,終于徹底崩潰,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美)J.D.塞林格 ·社會 ·12萬字
這是一個陌生人“消失”和“進入”的始末。2069年,“我”在英國牛津大學做訪問學者的夏天,無意中發現了L的手記。“我”把這份手記作為史料,后來又把它作為謎題,企圖勾勒出L的一生。小說以現在(2069年-2075年)和過去(2014年-2015年)兩條并行的時間線交織敘事,融合口述、訪談、自白、時事評論等多種形式,在虛構的歷史維度上,通過L及他的各位同學在時代轉折點上的個人行動與其境遇,展現了21世紀世界青年一代的境況,及個體與現實、歷史的對峙與妥協,書寫了在混亂時代縫隙中的“水下之人”。
呂曉宇 ·社會 ·12萬字
我叫霍爾頓,16歲,身高快一米九,半邊腦袋頭發花白。但我爸說我像個小孩,好吧,可我還是覺得自己遠比實際年齡成熟。假如你樂意聽,我就跟你聊聊我前陣子的幾件荒唐事吧。首先是我考砸了。比如寫作文,我喜歡表達自己心里的東西,但他們更在意你標點用得對不對,假如你自由發揮,就活該得低分。有些科目我沒用功,但我還是很尊重老師,可他一點兒面子也不給我留,讓我很難過。前不久有個男孩從宿舍窗口跳了下去,霸凌他的人卻什么事也沒有……我買了頂紅獵帽,也許會被當成怪人,但戴上它我感覺自己挺酷。我那自戀的室友讓我幫他寫作業,因為他得去約會。約會對象是我暗戀的女孩,可他連她的名字都能記錯。我跟那小子打了一架,準確說,是我罵他結果挨了頓揍。我心情不大好,想著給自己放兩天假,去市里散散心。然而我遇到的每個人都讓我更難過。我問出租車司機公園湖面結冰后,野鴨去哪里過冬了?我問見多識廣的同學,愛與性到底是怎樣的關系?我問我信任的老師人生是否只有一種標準答案?沒人回答我。我太難受了,想要逃離這里,找個安寧的地方度過余生,又怕我媽崩潰。我想去當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抓住那些跑向懸崖的孩子。但是,會有人來抓住我嗎……太多書教人如何成長,而這本書展示成長真實的模樣。讓每個正青春或曾青春的人,都心有戚戚。
(美)J.D.塞林格 ·社會 ·11.9萬字
圖書市場越發繁榮,裝幀越發精致,書店越發引人駐足,作家也從未像現在這樣紅遍全球,但真正的文學卻近乎絕跡。杜布拉夫卡假借一個被英美文學市場冷落的東歐人之口,一一吐槽當今文學世界的諸多亂象:隔三差五就會橫空出世的文學新星;被反反復復“重新定義”的文學;各顯神通的身份政治書寫;本末倒置的版權運營模式;宛如超市與咖啡館結合體的書店;本質上與圖書無關的書展;做派與作家無二的網紅編輯;認為伊萬娜·特朗普比布羅茨基更能“對祖國的政治形勢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的媒體書評……文學失去了它的準入機制與評判標準,任何明星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宣傳他們的新書,任何一種負面評價都能被狡黠的市場拿來營利。然而,最詭異的一點還是:在這個無比“民主”的全球化大市場上,其文化“商品”及創作要求,卻總能讓人想起我們的老朋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荷)杜布拉夫卡·烏格雷西奇 ·社會 ·11.9萬字
在某年的放牧轉場中,莽撞自大的年輕牧人那仁的一頭母牛在路上產犢,艱難地生下了“小妖”——一頭長著一雙不祥的人眼并且有智慧、能思考的公牛。小妖的母親因為生小妖而大出血,被那仁毫不留情地拋棄。小妖為自己的母親流淚悲傷,為自己的族群深感失望,對自己的身份產生了無比沉痛的思考,并對那仁產生了復雜強烈的仇恨。在不斷出走又被尋回的過程中,它漸漸明白了生活的意義不在過去,而是為了當下與未來。而對那仁來說,和這頭牛一同到來的,是自己與好友被卷入和遠方邂逅的陌生女子之間糾纏不斷的情感旋渦中。大地蒼茫,原野無邊,孤獨如影,欲壑難填……
索南才讓 ·社會 ·11.5萬字
《鐵漿》是臺灣文學家朱西甯先生的短篇小說集,收錄九部短篇經典,首次在大陸出版。作品寫于臺灣的六〇年代,接續五四的白話小說傳統,還原民國初年北方農村集鎮的傳奇人物與古老事件。中國傳統社會與現代文明沖突的時刻,鄉土成為勘探人性善惡的舞臺:爭鹽運生意而灌下鐵漿自戕的孟昭有、在酒樓上吃炒人心的屠夫傅二畜、自學醫書而接連害死家人的能爺……一群血氣方剛的小人物復活了戰國時代的血性,和我們不大知道的民族性,演繹著仇殺與救贖、俠義與溫情,愚昧與文明,無不是震懾心魂的悲劇。阿城先生作跋:《鐵漿》是現代漢語文學中強悍的代表作。
朱西甯 ·社會 ·11.5萬字
這是一部小說,也是一部歷史,更像是一部電影從威尼斯、羅馬,到佛羅倫薩,再重返威尼斯跟隨美男子馬可,深入文藝復興時代的每一個毛孔,做一天文藝復興人。這里有盛在飾有美第奇家族紋章銀盤里的珍珠烤雞,佩科里諾山羊奶酪,還有杏仁粉做的包裹著奶油,可以一口吞下的小點心。更有16世紀佛羅倫薩市中心藝術家們的工作室,遍布歐洲的大銀行,和琳瑯滿目擺滿外國商品的商店。不僅如此,美男子和優雅藝妓之間的愛情drama,野心勃勃的年輕人之間的權利斗爭,彼時大國之間的復雜關系,都呈現在這部“文藝復興小說”系列中。受到開除公職處分的馬可為了調整心情,去往佛羅倫薩旅游,巧遇曾經利用自己從事間諜活動的奧琳皮婭,與其再度“墜入愛河”。曾經由美第奇家族施行仁政的“花之都”,如今卻淪落為傀儡之都——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暗中操控美第奇家族私生子亞歷山德羅進行獨裁統治。亞歷山德羅同時覬覦上同屬美第奇家族的洛倫奇諾的妹妹,這讓本就叛逆、自責的洛倫奇諾決心痛下狠手,利用美第奇宮和自家之間的暗道殺死了亞歷山德羅,并于當晚逃亡威尼斯。馬可與奧琳皮婭也被卷入了美第奇家族內部爭斗的泥沼,二人決定離開佛羅倫薩前往羅馬。
(日)鹽野七生 ·社會 ·11.2萬字
獲意大利項斯特雷加文學獎,是奧斯維辛見證者和記錄者普里莫·萊維文學成就的突出展現。他在本書中重返日常生活的主題,詮釋另一種理想人生。在這本詼諧的小說中,萊維將目光聚焦在普通人的生命經驗上。體格健壯、經歷豐富的裝配工利貝蒂諾·福索內向敘述者——一位作家、化學家——分享了一系列令人著迷的人生故事,他熱愛工作、享受勞動,以職業為冒險,從平凡中獲得了自由。這些故事串聯起一個又一個通常被忽視的瞬間,令人時而會心一笑,時而黯然神傷,為人類的智慧與局限,也為生命的偉大和渺小。“萊維作品”系列還包括《被淹沒與被拯救的》《他人的行當》《這就是奧斯維辛:1945—1986年的證據》《不定的時刻:萊維詩選》《休戰》《若非此時,何時?》《緩刑時刻》《記憶之聲:萊維訪談錄1961—1987》《與你們交談的我:萊維、泰西奧談話錄》等。
(意)普里莫·萊維 ·社會 ·11萬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不久,芬蘭北部拉普蘭地區的小鎮上來了一個自稱貢納爾·胡圖寧的男人。他買下了當地河邊的磨坊,在那里勤懇地工作。夜深人靜之時,貢納爾常常忍不住模仿動物嚎叫,村子里的人們無法容忍他的異常,醫生和警察聯手把他送入精神病院。為了捍衛嚎叫的自由,貢納爾歷經千難萬險,最后逃向山林,成為村莊的傳說。村莊里的荒唐故事仿佛映照出每個人在逼仄生存環境中的縮影。小說問世后在歐洲廣受歡迎,已數次改編為電影、漫畫、歌曲等藝術形式。
(芬)阿托·帕西林納 ·社會 ·10.9萬字
彈園村,一個普通家庭。一天早晨,兒子托尼不肯下床。母親來量體溫的時候,他說:“我沒有病,我只是很難過。我就是不想起來。”父母決定讓他休息一天。五天后,他還躺在床上。托尼九歲。他突然放棄了所有的體育活動,放棄和朋友交往,坐到電視機前不動了。高三那年。他說,要文憑有什么用。這東西只不過是一張假的紙,如同一個假的條約。托尼怎么了?
(美)約翰·契弗 ·社會 ·10.7萬字
和他們一樣,我們無法抱怨生活什么,但又仿佛若有所失……藤澤周平先生的獨女、遠藤展子女士曾多次公開表示,父親留下的等身著作中,她獨愛這一本。《橋物語》,以橋為紐帶,或以橋為界限,講述了十個帶著心跳和體溫的故事,寫盡了人情幽微。其中多篇作品被反復影視化,三浦友和、吉永小百合、永山絢斗等歷代實力派演員生動詮釋原著小說。寫慣了“俠骨”的藤澤周平,這次把畢生的“柔情”,全傾入了這一本《橋物語》。
(日)藤澤周平 ·社會 ·10.5萬字
1913年的莫斯科,印刷廠老板弗蘭克的妻子內莉突然離開了家,拋棄了他們的三個孩子。相比即將到來的大變革,弗蘭克的生活提前陷入混亂:托爾斯泰的虔誠信徒塞爾溫、豢養熊崽的俄國商人庫爾金、攜帶槍支私自潛入印廠的學生沃洛佳……弗蘭克穿梭其間,試圖妥善解決所有問題,卻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內莉究竟為什么離開?這一系列變故又因何而起?謎團延伸,直到早春來臨,莫斯科全城的屋子都敞開了窗。
(英)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 ·社會 ·10.5萬字
《時間的噪音》是巴恩斯繼《終結的感覺》后首部長篇小說。1937年5月,列寧格勒某處公寓樓里,一位三十歲出頭戴著眼鏡的男子在電梯門前等待著,腿邊靠著一個小行李箱。他們總是在午夜來抓你,與其穿著睡衣被從公寓里拽出來,他寧愿收拾妥當,一夜又一夜守在電梯門前,等著被捕。他就是肖斯塔科維奇,一個終其一生都在等待槍決的人。他把怯懦給了權力,把勇氣給了音樂。本書是朱利安·巴恩斯為自己的英雄寫下的人生小傳。
(英)朱利安·巴恩斯 ·社會 ·10.5萬字
《運送孩子的火車》是意大利那不勒斯作家薇奧拉·阿爾多內關于兒童教育與成長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開始于1946年秋天的那不勒斯,那里貧窮、絕望,大多數人都是文盲,七歲的男孩亞美利哥和母親生活在貧民區一間很破的房子里,他與成千上萬的南部兒童一起上了火車,到北部家庭生活幾個月。亞美利哥遠離他熟悉的原生環境、他的母親與那不勒斯的小巷,找到了自我與夢想,改變了人生的既定命運。1995年他故地重游,還是看到很多街頭小子,他們沒有未來,沒有家庭支撐。回顧自己的過去,亞美利哥和故鄉一刀兩斷的決絕態度也發生變化。兒童的成長需要關愛,作為成功男人的亞美利哥通過對侄子的關愛,內心也得到了救贖。
(意)薇奧拉·阿爾多內 ·社會 ·10.4萬字
《九故事》收錄了塞林格在《紐約客》上發表的九個短篇故事,每個故事自成一體,又互相關照,寫出了塞林格眼中戰后的一代年輕人之“愛與污穢”。故事中有純真絕望的青年,有早慧困惑的兒童,有奮力融入孩子內心的母親……塞林格讓筆下的那些年輕人、孩子們還有不成熟的成人們經歷或者看到愛、對愛的渴望、死亡、絕望與瘋狂,展現愛與美在現實中的閃現與困境,揭示世俗人際關系對人的牽絆與拖累,訴說對于人生領悟的重要性,以探索與追求靈魂的解脫。文學大師塞林格用平淡從容,不動聲色,卻又蘊含巨大能量的致密文字道出了人生的真相。
(美)J.D.塞林格 ·社會 ·10.4萬字
“我思考‘地獄是什么?’我認為地獄是失去愛的能力之折磨。”戰場盡管遙遠,敏感的人總能聞到硝煙。塞林格用富含隱喻的精悍文字,刻畫了一個個困于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之間,無法脫身的“負傷”靈魂,透視當代人無形的困境。不動聲色的敘事中,總有一些句子如同子彈穿出紙面,直擊心靈。
空寂的莊園,主人老將軍迎來了一位罕見的訪客,一位曾與他金蘭之交的故友。昏暗的客廳里,將軍與訪客秉燭對坐,徹夜長談,懷念將軍逝去多年的妻子,審判一段由愛情及友情、忠貞和背叛交織的三角關系。混亂與騷動在年已遲暮的兩位故友心靈深處涌流,情欲與仇恨的余燼不斷悶燒。在扣人心弦的激烈爭辯中,馬洛伊用沉郁如挽歌的文字懷念逝去的帝國時代,還有隨之消逝的貴族品德和君子情誼。奧匈帝國面臨衰亡時的哀傷,以及世界秩序坍塌時人們傳統道德的動搖,在字里行間纖毫畢現。
(匈牙利)馬洛伊·山多爾 ·社會 ·10.2萬字
《當代英雄》是一部社會心理小說,其語言如同詩人所寫的抒情詩,無論寫景寫情,無不詩意盎然。主人公畢巧林是一名到高加索服役的貴族青年軍官。他精力充沛,才智過人,性格率真,卻又找不到生活目標,精神空虛,玩世不恭,到處惹是生非,把非凡的才智和旺盛的精力消耗在半真半假的戀愛游戲和冒險行動中。他的自私冷酷給他人造成了巨大不幸,也加深了自己內心的痛苦和絕望。畢巧林是俄羅斯文學中繼普希金的奧涅金之后又一個“多余人”形象,具有非凡的文學意義和社會意義。
(俄) 萊蒙托夫 ·社會 ·1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