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蜉蝣》以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耒水地區生活為背景,以主人公馬車右的人生經歷為主線,敘述了當地人形形色色的生活樣貌,以類似一個家族的興衰成敗來展示、謳歌中國那個大發展的年代。小說講述了一批普通人的人生命運。他們或代表善良或代表丑惡,或是可僧的或是可愛的,都是那個時代的縮影。他們用各自的人生告訴我們:善良和正直永遠是生命的主旋律,樸實和真實是生命的永恒追求。
王豫湘 ·社會 ·34.4萬字
本書包含老舍先生兩部長篇小說,分別是《二馬》《文博士》。《二馬》通過中國商人老馬和兒子小馬在英國的經歷,呈現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對中國國民性的弱點進行了諷刺和批評。這是老舍對東西方文化關注思考的較早的一部作品。《文博士》講的是留美博士文博士,他是一個不學無術卻精于權術的文痞政客,打著留美博士的洋招牌,招搖撞騙,巴結權貴,謀到名利雙收的“專員”肥缺。他雖然也愛錢,但深知要弄錢,就得做官。因此他信奉的人生哲學是“錢本位加官本位”的二位一體。老舍用戲謔嘲諷的犀利筆鋒,鞭撻了舊中國“儒林”中的丑類。
老舍 ·社會 ·21萬字
艾麗絲·默多克是“全英國最聰明的女人”。作為維特根斯坦的女弟子,她的哲學修為就很深,著有《存在主義與神秘主義》等。而“存在主義”則是她第一部小說《在網下》的主題,成熟的寫作技巧和深刻的思考,讓這部處女作取得驚人的成功。此后,艾麗絲以獨特的風格成熟的思考叱咤英國文壇,共獲得6次布克獎提名,為該獎歷史上獲得提名最多的作家,并以1978年的《大海啊,大海》奪魁。有人稱這本書的寫作風格為“開放的現實主義”。的確,這本書有包容廣大的氣象,經得起神秘主義、存在主義、精神分析等等各派評論家們的種種折騰;同時她的作品又以嫻熟的技巧和發人深省的故事震撼讀者。可以說,她的作品,是對哲學最完美的文學化演繹。
(英)艾麗絲·默多克 ·社會 ·34萬字
李家村是個只有二十多戶人家的小村莊,為了趕走日本侵略者,為了打敗國民黨反動派,鄉親們踴躍參軍參戰,積極繳納救國公糧,縫軍衣、做軍鞋,不惜一切代價地支援前線。他們中的許多人還直接走上戰場,抬擔架,運送軍糧和軍需,為革命奉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小說通過對最平常的生產和生活場景的描述,塑造了一個個性鮮明、富有立體感的群體:李俊杰雖脾氣暴躁,卻正直、善良、聰明能干、敢做敢當,有魄力;王富貴雖然自私、愛占小便宜,且活潑可愛,有很高的革命積極性;臘梅雖然迷信、愛罵人,卻開朗、潑辣、聰明能干、富有愛心。小說中還有忠誠厚道、勤勞樸實、對革命忠心耿耿的馬戰勝、李俊英、李俊義和善良、活潑、樸實無華的桃花、玫瑰、丁香等等。
劉風梅 ·社會 ·20.1萬字
本書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以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一樁臭名昭著的罪案為底本,講述了一個錯綜復雜卻充滿詩意的故事。小說乍看充滿現實主義敘事風格,卻又隨著情節的推進,筆法自然翻轉,性、謀殺與階級沖突交相混合,想象的樹脂流淌進了歷史事件的縫隙里。通過人物視角的切換,故事獲得了絢麗的碎片化效果,邪惡與尊嚴、悲劇與華美共存,虛實相生間,特定年代最為廣闊的社會畫卷在我們面前展開了。
(加)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社會 ·27萬字
《在路上》主人公薩爾為了追求個性,與迪安、瑪麗盧等幾個年輕男女沿途搭車或開車,幾次橫越美國大陸,最終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們狂喝濫飲,高談東方禪宗,走累了就擋道攔車,夜宿村落,從紐約游蕩到舊金山,最后作鳥獸散。同時,書中體現了作者主張的即興式自發性寫作技巧:思緒的自然流動,反情節,大量使用俚語、俗語、不合語法規范的長句,并廣泛涉及美國社會及文化習俗;另一方面,書中又展現了美國遼闊大地上的山川、平原、沙漠、城鎮等。此書已為公版書,由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編譯,不屬于引進版。
杰克·凱魯亞克 ·社會 ·21.8萬字
【社情小說+現實+婆媳關系】因為城市建設,龍河市上的一條老舊街道——正陽街面臨拆遷。得知這個消息后,看不慣外地媳婦的劉阿姨,想瞞著兒媳婦將房子全都寫在自己名下,不想未能成事。于是,她慫恿自己的兒子威脅兒媳婦提出離婚,誰料……當足以改變人生方向的利益和感情、親情發生沖突時,人們會做出什么選擇呢?
張子旭 ·社會 ·27.7萬字
本書是俄語文學大師安德烈·普拉東諾夫生前未能問世之作。《切文古爾》描寫了一群孤獨的革命幻想家試圖在偏遠的縣城切文古爾尋找、創建一個新世界的故事。他們消滅放逐資產階級,毀滅森林,拆除房屋,停止一切生產活動,露宿原野,以草充饑,靠太陽的力量度日。他們憑借對世界的想象和一腔熱情積極地探索、建設新生活,卻由于沒有理論的支撐和實踐的經驗,最終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作者對筆下的“怪人們”極盡嘲諷,又飽含溫情。小說凝聚了作者對當時社會思潮的冷靜審視與痛苦反思,以及對現實的深刻理解和憂慮。
(蘇)安德烈·普拉東諾夫 ·社會 ·28.6萬字
本小說以現今的軍隊改革為背景,以當代軍人的工作、生活與情感為切入點,為讀者展開一軸親情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社會現實沖突、碰撞的真實軍營長幅畫卷。作品不落窠臼、超凡脫俗,突破以往軍事題材“高、大、全”的著墨描述,透過厚重深邃的思想內容、超然物外的審視目光、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風趣幽默的人物對話、絢麗多彩的軍隊生活,形成作品鮮明的藝術特色和令人震顫的真實感。
高超 ·社會 ·29.9萬字
“垮掉的一代”的信仰聲明,乖孩子的路,瘋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蕩子的路,任何路。我們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不過沒關系,道路就是生活。《在路上》由作家用三個星期在一卷三十多米長的打字紙上一氣呵成。小說主人公為了追求個性,與幾個年輕男女沿途搭車或開車,幾次橫越美國大陸,最終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們尋歡作樂,高談東方禪宗,走累了就擋道攔車,夜宿村落,從紐約游蕩到舊金山,最后四散分離。書中體現了作者主張的即興式自發性寫作技巧——思緒的自然流動,反情節,大量使用俚語、俗語、不合評語法規范的長句,并廣泛涉及美國社會及文化習俗;另一方面,美國遼闊大地上的山川、平原、沙漠、城鎮,如一幅幅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這部作品對美國文學影響巨大,當時的社會風氣為之改變,如今每年仍以十萬冊的銷量在美國風行;專家查特斯認為《在路上》和《哈克貝里·芬歷險記》《了不起的蓋茨比》一起,可視為“探索個人自由的主題和拷問美國夢承諾的小說”,堪稱美國現代文學三大重要經典之作。著名外國文學專家和翻譯家王永年先生翻譯,譯筆忠實流暢,極佳還原了原作的風貌,2020年是杰克·凱魯亞克逝世50周年,充滿意義的全新紀念版。
杰克·凱魯亞克 ·社會 ·22.4萬字
本書是林語堂所著《京華煙云》的續篇,與《京華煙云》、《朱門》并稱為“林語堂三部曲”,可以說是他的小說代表作之一。《紐約時報》將之譽為中國的《飄》。抗日戰爭時期,戰爭就像大風暴,秋風掃落葉般掃蕩著所有人的命運。小說即以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北平、上海、武漢三地)為背景,講述了一個身世離奇的美麗女人在亂世的傳奇經歷,以及她最終在火熱的愛國氣氛中走出狹小自我、超越個人情愛、生命得到升華的故事。同時,本書也史詩般地表現了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民族精神痛苦而偉大的升華。
林語堂 ·社會 ·20.9萬字
從抗戰后期開始,張恨水的創作重點就由言情轉到了社會批判,長達50余萬字的《紙醉金迷》是最杰出的代表,田佩芝,艷冠群芳卻又虛榮至極的一個女人,她太美,但是太愛虛榮,太貪財。為了金錢和錦衣玉食,可以一次又一次去豪賭,一次又一次去偷錢,而且因為她的貪心,把丈夫送進了監獄而差點處以極刑;為了擺脫沒有錢的生活,丈夫可以不要,孩子可以不認,最后釣上了一個有錢有聲望的錢先生,眼看著就要成為萬人矚目的錢太太,抗戰突然勝利,她卻成了大漢奸的未婚妻和情婦……作為諷刺暴露現實之作,作品將批判的鋒芒直指抗戰勝利前夕的國統區的丑陋、卑瑣的世態炎涼。揭示了在特殊年代背景下,人性與金錢面前的迷失與掙扎。
張恨水 ·社會 ·48.5萬字
本書通過刻畫各種類型封建士人的形象,揭露了他們利欲熏心、虛偽丑惡的精神面貌,暴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與黑暗,并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作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小說語言精練,富有表現力,其文又蹙而能諧,婉而多諷,因而成為我國古典諷刺文學的杰作。
(清)吳敬梓 ·社會 ·32.7萬字
長篇小說《古全和》以細膩、生動的筆觸描寫了一個生于農村、長于城市的工農子弟古全和的一生。全書分為四冊《苦難的童年》《戰火下的青春》《象牙塔之夢》和《風雨人生》,彼此構成一個整體,又相對獨立。故事的背景從清末民初到上個世紀中后期,空間從山東膠東半島到東北地區,展現了古全和的成長歷程。《古全和》第三冊《象牙塔之夢》中,心心念念立志走入大學的古全和發奮讀書,跳級考入市立中學。1952年秋,古全和終于考入了江城東湖師范學院中文系。這個新的團體將為他帶來一條什么樣的成長之路?
傅希春 ·社會 ·39.8萬字
當災禍過去,家園復蘇,孩子也不知不覺長大成人。《兒子們》以王龍的死作為開場,講述王龍的三個兒子的命運。王老大個性軟弱懶散、喜好女色卻懼內,是名義上的地主;王老二從小被送入糧行當伙計,懂盤算會做生意,他重利輕義甚至不斷收買哥哥和弟弟的土地,成為城里有名的大掌柜。原本王龍最期待接下農務的三兒子王老虎,因為一個丫鬟與父親決裂,投身軍旅。王老虎謹慎、不近女色、不濫殺無辜,在軍閥混戰間歷經榮辱浮沉,成了令人尊敬的大將軍……
(美)賽珍珠 ·社會 ·22.3萬字
1947年3月3日,在新澤西州紐瓦克的一間產科病房,露絲和斯坦利唯一的孩子阿奇·艾薩克·弗格森出生了。從那時起,弗格森的生活展開了四條彼此獨立的平行路徑。四個男孩是同一個男孩,由同樣的DNA造就,卻沿著四種軌跡經歷了四重的人生。四個弗格森在不同的城鎮長大,有著不一樣的知識激情、感情生活和社交圈,他們如影子般彼此映照,相互闡釋,也走向不同的人生境遇。在美國社會激蕩變革的大時代背景下,弗格森們在各自的青春之路上奔襲,經歷著傷痛、失去和蛻變……
(美)保羅·奧斯特 ·社會 ·32.7萬字
本書為一部當代原創長篇小說,主要寫作家“我”小時候經常聽家里長輩談起傳說中智勇雙全的鄭海,長大后決定寫一本關于鄭海的長篇小說。“我”到鄭海的老家罐子窯實地考察,走訪了傳說中與鄭海有關的葉家后人,隨著對罐子窯所有與鄭海有關的人的追蹤了解,才漸漸了解鄭海的原型是罐子窯一個與葉家二少爺有過兩面之緣的船員,因大風救過葉家兩位少爺的命。他成了葉家的英雄,也成了罐子窯的英雄,之后鄭海就離開了罐子窯,后來關于他的許多傳說都是基于大家的美好想象,因為誰也沒有再見過他,他也沒有再回來過,像風一樣來了又走了。
趙德發 ·社會 ·21.1萬字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很著名的一段分裂對峙時期,它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建立不到四十年即遭亡國厄運的隋朝,其間政權更迭頻繁,紛亂跌宕,引人追思。此期中國南北分裂、相互對峙,北朝則由鮮卑族及胡化漢人當政;南朝為門閥士族由盛而衰的歷史,甚至隨著歷史車輪滾動,南方一干土豪也開始成為割據勢力。因朝代更迭,南北朝時期中國文化及人文風俗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變相的發展。
蔡東藩 ·社會 ·30.2萬字
《人生的枷鎖》取材于毛姆早年的真實生活經歷,是毛姆的自傳體小說。主人公菲利普天生跛腳,且父母雙亡,自小便被寄養在伯父家。幼小的菲利普因為跛腳經常遭人欺負和嘲笑。隨著他逐漸長大,他決定離開學校,去尋找人生的意義。可他的試煉才剛剛開始,親情、愛情、藝術、理想,他在迷茫之中兜兜轉轉,他學畫不成,轉而學醫,卻幾乎因對他虛情假意的人荒廢一生。緊要關頭,菲利普擺脫了束縛自己的枷鎖,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英)毛姆 ·社會 ·45.3萬字
小說以悲愴的筆調敘述了鄉村青年裘德一生的悲劇。裘德勤勉好學,卻因出身貧寒而被大學院拒之門外;他沖破宗教的枷鎖,不顧世俗的眼光,堅定地和表妹蘇結合,卻為教會所不容、世俗所不齒,最終愛情與夢想雙重破滅,在絕望與孤獨中病死。這部作品反映了以裘德為典型代表的普通的窮苦人民在當時道德和宗教偏見,以及法律和教育體制下的社會悲劇,有力地抨擊了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觀念及婚姻制度,具有深遠的意義。
(英)托馬斯·哈代 ·社會 ·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