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23章 心平氣和,應對語言暴力的智慧(3)
- 第22章 心平氣和,應對語言暴力的智慧(2)
- 第21章 心平氣和,應對語言暴力的智慧(1)
- 第20章 不急不躁,說話把握分寸的絕招(3)
- 第19章 不急不躁,說話把握分寸的絕招(2)
- 第18章 不急不躁,說話把握分寸的絕招(1)
第1章 前言
黃渤是我國內地著名演員。一直以來,黃渤獨特的表演風格、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一貫機智幽默的個性,為他在娛樂界贏得了“新喜劇第一人”的稱號,還總被人們說成是“扛過了葛優的大旗”。
對于出道和成名時間都比葛優晚得多的黃渤來說,這實際上是一個很高的評價,可又在無意中有抹殺黃渤個人特色的嫌疑,所以這也是個令人糾結的評價。
可是,偏偏就有記者在此時針對這個話題,問黃渤怎么看待“是否會取代葛優”的說法。
大多時候,要是不管不顧地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但人畢竟是群體動物,生來就具備了社交的基本特質,而且“禍從口出”的實例每天都在上演,所以說話是否得體至關重要,尤其是公眾人物。
你知道黃渤是怎么回答的嗎?他幾乎沒怎么考慮,就開口應道:“這個時代不會阻止你自己閃耀,但你也覆蓋不了任何人的光輝,因為人家曾是開天辟地創時代的電影人。在中國電影那樣的時候,人家付出自己的努力,把中國的電影市場開拓到一定地步,以及在之前那么不好的市場情況下,做出了那么多的創舉,這需要能力、魄力、勇氣、智慧,等等。我們只是繼續前行的一些晚輩,對這個不敢造次。”
這些語句,黃渤娓娓道來,得體得令人稱贊,當時就有記者連連說“黃渤的情商無人能及”“黃渤太會說話了”。
我們相信,當葛優聽到黃渤如此回答時,都可能會抑制不住內心的佩服。
有人對語言是否得體不太注重,覺得只要自己說得心里舒爽,就沒什么問題,還不是照樣過自己的生活。其實不然,許多人就因為說話沒有分寸,不考慮場合,從而為自己招來了不必要的麻煩。這都是情商低的表現。
某微信公眾號曾經流行這樣一篇文章,值得一讀:
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
情商高的人,不管是茶余飯后的閑聊還是日常見面的寒暄,不會摻和是非,在背后議論別人的長短,而是尊重事實,不多言不多語。
贊揚時,不會曲意逢迎,過分地戴高帽子,而是真誠地夸贊。
批評時,不會單刀直入,用詞苛刻,而會先抑后揚,既鞭辟入里又讓聽者如沐春風,能夠很好地接受。
沖突時,不會用激烈的言辭讓爭吵愈演愈烈,而會選擇溫和的言語讓彼此心平靜氣。
即使被誤解,也不會用尖酸刻薄的話語回應,而會選擇用適當的沉默代替語言,清者自清。
從某種程度上說,事業的成功與失敗往往取決于某一次談話,這話絕不是危言聳聽。
富蘭克林的自傳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在約束我自己的時候,曾有一張美德檢查表,當初表上只列著12種美德。后來,有一個朋友告訴我,說我有些驕傲。這種驕傲,常在談話中表現出來,使人覺得我盛氣凌人。于是,我立刻注意這位友人給我的忠告,我相信這樣足以影響我的前途。然后,我在表上特別列上‘虛心’一項,以引起自己的注意。我決定竭力避免說直接觸犯別人感情的話,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確定的詞句,像‘當然’‘一定’‘不消說’……而以‘也許’‘我想’‘仿佛’……來代替。”富蘭克林又說:“說話和事業的進行有很大的關系,你出言不慎,跟別人爭辯,那么,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別人的合作、別人的幫助。”這是千真萬確的,一件事情的成敗常會在一次談話中獲得效果。所以你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必須具有能夠應付一切的說話能力。
在人際交往日益頻繁和現代生活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怎樣說話、說話能力如何顯得更加重要。一個只顧自己、語意含糊、言語唐突,缺乏表達技巧和溝通藝術的人,無疑會打不開局面,在各種環境中處于劣勢,縱使滿腹經綸也難以得到人們的賞識,晉升無緣,夢想難圓。這就要求我們修煉情商,提高說話能力,提升口才技巧。
本書通過生動典型的實例和精練活潑的語言,匯集心理學、語言學、人際關系學、演講術、商務應酬術、談判策略、推銷術、請人辦事術等諸多內容,熔理論指導性與實際操作性于一爐,旨在幫助讀者培養說話情商,注意說話細節,走出表達誤區,掌握高效說話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成功地進行交談和交際活動,做到在各種場合從容不迫地開口說話,成為一個處處受人歡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