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這并不是一份普通的冒險手記,這里面記載的,是每個凡人夢寐以求的奇遇。在故事開始之前,我得先說明:首先,我并不是這部手記的作者;其次,這并非我的親身經(jīng)歷。我只是受人之托,將真相整理并公之于眾。
幾年前我去大學(xué)找我朋友——為了尊重原作者的隱私和敘述方便,我們姑且把場景定為劍橋大學(xué)。正當(dāng)我們邊走邊打哈哈時,迎面走來兩位紳士。我自認從不以貌取人,但初見時,還是驚訝于這兩位外表上的差距。其中一位——不用說——是我見過最帥的男人。他身材高大,舉止瀟灑,五官英俊,全身上下散發(fā)出自然而優(yōu)雅的光輝。當(dāng)他向路過的一位女士舉帽致意時,那微微卷曲的金發(fā)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
“看,”我對朋友說,“那小伙長得可真帥,就像阿波羅下凡一樣。”
“確實,”朋友立馬接話道,“他叫李維希,是本校當(dāng)之無愧的校草,人品相貌一等一,被譽為‘諸神的寵兒’。旁邊那個嘛,是他的養(yǎng)父。聽說也是個深藏不露的高手,不過由于各種原因……”說到這里,朋友意有所指地頓了一下,“大家叫他‘地獄三頭犬’。”我壞心地笑了笑,故作深沉地感嘆起物種多樣性的奧妙。
老實說,李維希的養(yǎng)父的確長得比較寒磣,看上去才四十歲吧,但臉上已劃滿了歲月的滄桑。他身材矮小,駝背彎腰,胳膊不合比例地粗長;皮膚粗糙,眼睛狹小,一頭黑發(fā)胡亂蓋在前額上,順著鬢角與絡(luò)腮胡子連成一氣,叫人看不清他的表情。乍一眼望過去,他就像極了動物園里的大猩猩,眼神卻出奇的和藹可親。鬼使神差地,我突然很想跟他認識認識,哪怕只是聊上兩句。
“這沒問題,”朋友說,“讓維希引見一下便行。”就這樣,我跟他們有了第一次交集。因為當(dāng)時我剛從開普敦回來,所以簡單介紹過后,我們便講起了祖魯人的趣事。才幾分鐘的光景,突然一位艷光四射的女士帶著一個金發(fā)碧眼的女孩兒從路對面沖我們走來。顯然,她們是李維希的舊識。女人的名字我忘了,只記得接下來逗趣的一幕。路赫理——就是維希的養(yǎng)父——在發(fā)現(xiàn)女人靠近時表情一窒,停下興頭上的話題,責(zé)備地瞟了一眼自己的養(yǎng)子,朝我匆匆點頭致歉后徑直轉(zhuǎn)身走避。后來我聽說路赫理對女性心懷恐懼,也許之前的感情挫折讓他覺得,女人跟瘋狗一樣蠻不講理——尤其關(guān)乎外貌的問題。說起來,雖然維希很受歡迎,但搞不好他對女性的不滿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就曾跟朋友開玩笑說,絕對不能邀維希去參加別人的婚禮,不然他會把新娘子的魂都給勾了去——他實在太過帥氣,卻又不像別的小伙會控制自己的魅力,總是惹得一身桃花,讓其他男人又是排斥又是妒忌。
想來,那是我跟他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相遇。在之后很長的時間里,我都沒再聽到他們的消息。漸漸地,這些記憶慢慢自我腦海里淡去。直到一個月前,我收到了從劍橋大學(xué)寄來的兩個包裹和一封信。寄件人署名路赫理——誰啊?一時間,這個名字勾不起我任何回憶,于是我決定先看看信:
您好。冒昧來信打擾,請閣下見諒。我是路赫理,五年前與先生在劍橋大學(xué)有過一面之緣,當(dāng)時我和養(yǎng)子李維希曾有幸就祖魯人的問題,向先生請益。此次來信,實為有一事相求。最近,我拜讀了先生所著的非洲中部冒險故事,其中橋段虛虛實實,發(fā)人深省。于是我決定將我與維希在非洲歷險時的見聞手記交付于您(隨函附上印有“太陽神之子”標志的圣甲蟲首飾及古老陶片),請您來判斷是否該將這段經(jīng)歷公之于世。其實,這一切在我們有生之年本應(yīng)不見天日,因為有時候過于離奇的真實比蹩腳的謊言更難令人相信。然而。最近在做新的冒險準備時,我們不禁反思:前往中亞追尋地球上最古老的智慧是我們的興趣,但路上的艱辛與危險無法預(yù)計,若有不測,我們便會葬送了這世上最奇幻的歷史。因為恐懼私生活被打擾,因為恐懼世人的質(zhì)疑和嘲笑,我們身懷異寶卻噤聲不語,這讓我和維希爭執(zhí)不休,也讓我們十分苦惱。眼看出發(fā)之期將近,于是便有了上述的相求之事。若先生認為適合出版,唯請幫忙掩去我們的真實姓名及帶有身份指向的痕跡。除此之外,請盡可能還原手記中所記載的情景。
冒險過程中的細節(jié)和有關(guān)“她”的信息我已一一收錄在手記里,就不再重復(fù)說明了。至于她身上的千年之謎,要是我們當(dāng)初能把握好機會,也不會留得現(xiàn)在這般撲朔迷離。艾雅紗……她究竟來自何方?她是何時開始統(tǒng)領(lǐng)洞窟,被尊為女王?什么才是她真正的信仰?這些問題整日在我腦海里縈繞,解惑之人卻早已芳蹤縹緲。
承蒙先生不棄,這本手記的命運便全盤托付于您。我們相信若能出版,那將會是一部別開生面且波瀾壯闊的冒險故事,讓世人趨之若鶩,而先生作為編輯,也會因此備受矚目。為了您的閱讀方便,手稿已重新謄寫了一遍。若有任何問題,請與我聯(lián)系。
請相信我,您最誠摯的
路赫理
附言:
若出版盈利,所得報酬全歸先生支配;若出版虧損,我的律師紀傅禮先生和左丹先生會接手善后。至于隨附的圣甲蟲首飾、陶片和羊皮文獻,請在我們歸來前代為妥善保管。
路赫里
不難想象,看到這封信我有多么吃驚。而當(dāng)我注意到包裹抵達的日期后,這份訝異瞬間變成了著急。東西都寄到兩個星期了,我卻因為近來一直雜事纏身,完全沒時間查看整理。匆匆抄過紙筆,我立刻給路赫理先生寫信,向他解釋我沒有及時回復(fù)的原因。一周后,我收到了路先生律師的來函,其中說道,路先生父子已經(jīng)在前往西藏的路上,因此我之前的去信無法送達,只好隨函寄返。
這就是我得到這份冒險手記的來龍去脈。
按路先生的吩咐,我隱去了故事主人翁的真實背景,幾乎原封不動地將故事出版付印。至于故事里提及的那段歷史,其中是非曲直應(yīng)由讀者自行判定。在這里,我無意發(fā)表評論混淆視聽,只是想分享一下閱讀手稿時的想法和心情。起初,我以為故事中的歷史只是一個哲學(xué)寓言,暗藏晦澀的禪機。因為作為中心人物的“她”是如此莊嚴,如此神圣,仿如廣袤的夜幕,與永恒同在。后來轉(zhuǎn)念一想,這也許是作者大膽的文學(xué)嘗試,讓無比尊榮的“她”擁有不朽的生命,從而一嘗人類千百年來對長生不老的追尋。但最終,我放棄了所有的質(zhì)疑。手稿中所有的細節(jié)都在證明,這是一段如假包換的真實經(jīng)歷。
請讓我以此為序,向讀者揭開洞穴女王艾雅紗的神秘面具。
附注:看完這個故事,也許大部分讀者會有跟我一樣的疑慮。在書中,李維希表現(xiàn)平平,舉手投足皆不具備能吸引洞窟女王艾雅紗的人格魅力,甚至笨拙得有點不討喜。相反,他的養(yǎng)父路赫理是如此機警冷靜、絕頂聰明,在整個冒險過程中處處展現(xiàn)出過人的才智。這樣的男性理應(yīng)更能贏得女王的芳心,但結(jié)果卻有違讀者的期許。女王苦等千年,最終選擇與維希相戀。難道,神圣如她也會被外貌所蒙蔽?難道,深情如她不過是貪戀當(dāng)年李磊德皮相的帥氣?不是的——我堅信事實并非如此。艾雅紗比任何人都清楚地看到了那藏在愛人靈魂深處的偉大與高尚,以及那隱隱閃爍的智慧之光。他就像一株遁世而居的空谷幽蘭,她愿精心灌溉,待他綻放出滿世界的芬芳。
一如前言,我不該感慨連篇。所有一切應(yīng)讓讀者隨著路赫理的冒險,慢慢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