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最新章節
- 第41章 名門之后,國之風士——李廣之死(4)
- 第40章 名門之后,國之風士——李廣之死(3)
- 第39章 名門之后,國之風士——李廣之死(2)
- 第38章 名門之后,國之風士——李廣之死(1)
- 第37章 平亂四方,功蓋其位——周亞夫之死(3)
- 第36章 平亂四方,功蓋其位——周亞夫之死(2)
第1章 前言
非正常死亡,顧名思義,是相對于正常死亡來說的。在我國古代,傳統意義上的“正常死亡”與“非正常死亡”,基本可以對應理解為“善終之死”和“橫死”。善終之死,指的是自然而死,沒有災難,更不是他殺,而是因為身體的衰老而死,是人們認可的并不突兀的死亡方式。而橫死,則指的是自殺、他殺或意外死亡。
一個人的死亡如果能夠理解為非正常死亡,這說明,這個人的身上一定具有了傳奇的人生經歷和死亡方式,并且被世人所關注。對于橫死的人,或者說是非正常死亡的人,人們總是抱有莫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是因為非正常死亡的“非”或是橫死的“橫”,總是出乎人們的意料的。
本書描寫的非正常死亡的功臣,選取的是影響中國歷史進程,并且為世人所熟知的歷代名臣,他們為自己的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拜將封侯,他們功高蓋世而又被帝王所器重,他們才智過人且地位顯赫,但就是這樣一群被寫進中國歷史的功臣,無一避免地成為了政治權謀的祭品。這是因為,他們身處于政治漩渦的中心,并且不可避免地被卷進了一系列的政治權謀當中去。他們的死并不僅僅是個人命運的悲劇,他們的死同時也牽動著時代的脈搏,與王朝的興衰更替緊密相連。
歷史具有多個側面,僅看某個功臣之死,當然無法看清其全貌,但不可否認,“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撫萬民、明庶物,外鎮四夷諸侯,內使卿大夫各盡職務”的功臣的非正常死亡,對于歷史全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細節,而且這個細節可以讓普通大眾細致而詳細地了解歷史輝煌而凝重的一個場面。從這個角度來看,身為功臣,他們或殘死,或冤死,或自殺,或受刑,或他殺,都是對歷史很好的解讀。剖析他們凄慘下場的深層原因,不僅對我們透析歷史的深層規則大有裨益,還可使我們從中破解靈魂深處的人性密碼。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總是為世人所惋惜,這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成為了對歷史的另一種詮釋,由于他們的存在,歷史不再乏味,因此他們可謂是凝固在歷史上的美麗瞬間。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以為,自己對死亡的認識相當豐富和深刻,而且認為死生之事“一而二,二而一”,知生可以知死,那么,反過來講,知死亦可以為健在的人們提供一個人生的告誡。所以,從古至今,人們對死亡投以極大、極深的關注,無非是由死觀生、由死向生的需要。而功臣的死亡則更具有代表意義,人們可以從中體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并且感悟出人世百態和做人為官之理。
為了避免斷章取義、隨意發揮帶來的理解錯誤,在創作的過程中,作者非常重視這些古人生平的解讀,并且從他們的成長和成功以及為人處事上的細節中,解讀出他們非正常死亡的深刻含義。此外,作者還注意到了死亡事件的因果分析,并且給讀者留出了思考的空間。熟悉歷史的讀者可以覺察到書中的某些文字和場景有些似曾相識,這是因為作者收集了大量的史料,并且引用了這些史料的關鍵段落,以更有力的史證來解讀這些功臣的人生百態和非正常死亡的深層原因。
書中還很仔細地選用了這些人物的代表作品,有些采用白話,有些使用原文,力求達意而已。通過閱讀他們的這些作品,讀者可以品味其中或深或淺的歷史意義,體察出隱藏在歷史當中不為人知的秘密。同時,作者也希望利用這些可貴又可靠的文字材料,盡可能完整地勾勒出這些人物的生死歷程。
本書在出版過程中,王彥、陳璋、呂靜霞等人對本書的編寫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并向他們表示感謝。
雖然本書在創作過程之中,態度是嚴肅而認真的,但是囿于資料收集所限,書中難免有些紕漏,不足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