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千古奇冤,忠臣死節——伍子胥之死(3)

七、性格剖析,成敗有憑

伍子胥的自刎,是夫差和伯嚭聯手導演的一幕殘害忠良的戲劇,然而這出戲的背后,伍子胥自己同樣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可以說伍子胥的性格,是他最終遭受迫害的原因之一。

史書上對于伍子胥的性格評價是“性剛強,勇而多謀”。司馬遷更在《史記·伍子胥列傳》中稱贊他“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這些性格成就了伍子胥,使他成為了春秋末期有名的軍事家,但也毀滅了伍子胥,使他最后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1.性格剛強的反面——剛愎自用

性格剛強,是正面的說法。如果換一種角度,剛愎自用同樣是對這種性格的解讀。早年家族遭受的不幸,讓伍子胥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也促使他的性格變得剛強。正是這種剛強,使得他不懂得如何諫言,致使他和夫差之間的矛盾逐漸深化,最終變得不可調和。

齊景公死后,夫差想要討伐齊國。伍子胥知道了這件事,向吳王進諫說:“臣聽說興數萬之兵,出師數千里攻打別的國家,每天都要耗費大量錢財,這些錢財出之于國家,其實是百姓的血汗啊。大王不念百姓死活,只是為了享受暫時的勝利所帶來的享受,臣以為這非常有害于我國。況且讓勾踐幫助大王,而不知道他給大王所帶來的威脅,您現在還要攻打齊國,跟齊國結怨,這就相當于放棄生死之癥而不治,專去治對身體沒什么大礙的肌膚小病啊!現在齊國離我國有數千里,攻打齊國更要經過楚國和趙國,齊就相當于肌膚小病,而越國才是心腹大患啊。不打齊國,我們還有生存的希望,如果攻打的話,大王必敗。希望大王平定越國再商圖齊國吧!這些都是我的肺腑之言啊。我現在已經老了,眼睛耳朵都有問題,也力不從心,對國家不能做什么了,只能幫您測測吉兇,但我觀看天象,現在出師,對我國不利。”吳王夫差問道:“這是為什么呢?”伍子胥說:“今年的七月,辛日和亥日都很好,大王在這個時候出師,辛指歲位,亥是指陰前的時候,合起來就是壬子前合。這個時間比較適合出師,攻打能夠勝利。但是合斗擊丑,丑是辛的根本。大吉大利的時候是白虎遇見辛,如果在這個時候出師的話,先前可能有點小勝,但是最后必敗,大王的禍患就不遠了。”但是吳王不聽伍子胥的勸諫,繼續進攻齊國,結果凱旋而回。

吳王班師回朝后,便對伍子胥說:“先王履德施明于上天。先王就像農夫用艾鏟除農田的蓬蒿一樣,這樣才讓先王蠻聲荊楚,這也有你的功勞。現在你年老糊涂,亂生狂言,阻止我國出師。我國出師的時候你又惡語相加,破壞法度,更是用妖言蠱惑軍心。幸虧上天寵幸于我國,才使得齊國向我們臣服。我不敢把這功勞歸功于我一個人,這是先王遺德的恩惠啊。現在的你,對吳國有什么功勞啊?”

伍子胥十分生氣,握著劍對吳王說:“先王在時,我雖是不庭之臣,但能幫助先王出謀劃策,所以不至于使吳國有什么大難。現在大王嫌棄我,不知道吳國的心腹之患在哪,這不是王者所該做的事。現在上天雖然沒有唾棄我國,讓你有點小勝,但大患就在眼前了。如果大王能夠覺醒的話,吳國能世世存在;如果大王仍然不能覺醒,那是吳國命短,就要滅國了。”吳王最終未聽伍子胥的勸諫。

又有一天,吳王坐在殿上時,看到有四個人背靠著背坐著,吳王很奇怪。伍子胥問吳王說:“大王看到了什么?”吳王說:“我看到四個人背靠背地坐著,聽人說這是各奔東西的預兆。”伍子胥便對吳王說:“就像大王所說的,大王要失去人心了。”吳王十分生氣,訓斥伍子胥說:“你竟敢出言不遜!”伍子胥說:“不是我出言不遜,大王也會喪命的!”

又過了幾天,吳王坐在大殿上,又看見兩個人面對面坐著,坐在南面的人追殺坐在北面的人。吳王說:“大家能看到嗎?”大臣都說看不見。伍子胥問吳王說:“大王看見了什么?”吳王說:“前幾天我看到了四個人,今天又看到兩個人面對面坐著,坐在南面的人用刀殺坐在北面的人。”伍子胥說:“我聽說,四個人走表示背叛,坐在南面的人殺坐在北面的人是指大臣殺他的君王。”夫差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通過這些事情不難看出,伍子胥的死,有自己性格上的深層原因。自古以來,幾乎沒有幾個君主,能夠忍受自己的下屬直言相諫、公然頂撞。凡是這樣性格剛強的臣子,往往都不會得到好的下場。

有學者提出猜測性意見,認為伍子胥貴為吳國的三朝元老,曾經幫助吳王闔閭一手使吳國由弱小變得強大,而且更是向闔閭推薦了后來的吳王夫差作為太子,繼承了闔閭的事業,在吳國的地位可謂無人能出其右。因此到了晚年,可能是有點倚老賣老、標榜功績的意思。這就引起了夫差的反感和憤恨,也導致他最終的悲慘結局。

2.善于隱忍的極端——奸佞不除

伍子胥在臨死之前悲憤地說,現在的吳國奸佞當道,自己卻被吳王賜死,吳國距離滅亡不遠了。這又有了問題。

第一,伍子胥所謂的奸佞,就是太宰伯嚭。那么伯嚭這個奸佞小人是誰介紹到吳王身邊的呢?是他伍子胥自己。被離認為伯嚭“本性貪佞,專功而擅殺”,他不僅不信,反而繼續信任和任用伯嚭,等到局面已經不可逆轉,無法再挽回的時候,才哀嘆奸佞不除,有什么用呢?

第二,既然伍子胥在臨死前有這樣一番感慨,也就證明了他知道伯嚭是個小人,那為什么他不想辦法將其除掉呢?

有學者指出,實際上,這也是伍子胥性格當中的一個弱點。他早年經歷了父兄被殺的變故,并且被楚軍追殺,甚至淪落到行乞街頭。這種朝不保夕、提心吊膽的生活,讓他的性格變得謹慎,甚至有些神經質。只要是他認為仍然存在變數,或是不能確定能夠成功的事情,他寧肯隱忍下來靜觀形勢的變化,也不愿意鋌而走險。因此,他沒有在最初的時候殺了伯嚭,是他這種隱忍性格在作祟。可以說,伍子胥的死與他的性格是有著密切關系的。

他被賜死之時痛罵伯嚭下流卑鄙,禍國殃民。言外之意,自己顯然是君子,有品性、尊君、愛國。在輔佐治國方面,伍子胥一直兢兢業業、鞠躬盡瘁。古代有武死戰、文死諫的傳統,因為伍子胥忠心耿耿、為人耿直,不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只知道直諫,不知道“曲諫”,或許他不明白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并不是直線,或許他也以為,只要忠心耿耿、無二心,就會得到吳王夫差的垂青和信任,更何況自己于夫差有功,又是三朝重臣。伍子胥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明,也成就了其“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歌英雄的形象。只不過,年邁垂老的伍子胥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因為忠誠直諫而被殺。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

八、“叛國”疑案,正說英雄

如果僅僅看伍子胥對于吳國的功績,那么他無疑是一個英雄和忠誠之士。但是,在對待楚國的問題上又怎樣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心县| 康马县| 南华县| 恭城| 棋牌| 荥经县| 山丹县| 黄平县| 鄂伦春自治旗| 蒙阴县| 鄱阳县| 襄垣县| 金乡县| 兰溪市| 克东县| 镇远县| 舟山市| 特克斯县| 上虞市| 浦东新区| 荆州市| 武冈市| 北海市| 抚宁县| 美姑县| 灌阳县| 石狮市| 平定县| 湟中县| 红安县| 北票市| 江川县| 霍山县| 长武县| 常熟市| 黄冈市| 石柱| 章丘市| 库车县| 宁化县| 类乌齐县|